新水滸為何抹黑魯智深武松?細看之後才明白:是為了洗白四個惡人

2020-11-23 騰訊網

梁山一百單八將,唯有魯達真英雄。從提轄魯達到花和尚魯智深,無論是在據稱施耐庵原著的《古本水滸傳》還是按照朝廷意願篡改的《忠義水滸傳》,魯大俠都是梁山第一條好漢。但是在新版《水滸》電視劇中,魯智深被抹得比李逵還要黑上十倍。

除了魯智深,被抹黑的還有打虎英雄武二郎——從豪氣幹雲的青年壯士,變成了鬍子拉碴的邋遢大叔。這時候我們就不禁要感到奇怪了:新水滸為何要抹黑魯智深武松?他們抹黑不知道魯智深和武松是梁山數一數二的大英雄嗎?他們不遺餘力的抹黑和洗白,這種做法有何深意?

從宋朝開始傳唱《魯十回》《武十回》開始,魯智深武松的英雄俠義被稱頌了一千多年,為什麼忽然來了一百八十度的反轉?我們把水滸原著和新版電視劇比較之後才明白:原來抹黑魯智深武松,是為了洗白四個惡人。

沒有高山,顯不出窪地,要想把小人洗白成君子,其中一個辦法就是把俠客變成惡霸,這樣小人也會變得「可愛」——要想讓卑微小吏宋江變得高大上,就必須把魯智深的形象變得更加猥瑣可惡,於是新版水滸的魯提轄就以惡霸形象出場了。

在經典(李雪健)版水滸中,魯提轄一出場就是勇攔驚馬,救了車上的孩子和半條街的人,而新版水滸的魯提轄咋咋呼呼出場,開始拳打腳踢欺負無辜的茶博士(相當於茶館服務員)。

魯提轄手裡捧著一條小魚,一見面就連踢了茶博士四腳,把茶博士踢得抖成一團。

魯提轄不但暴戾,而且還十分缺心眼兒:他居然在城外幹河溝裡跟那條小魚結拜了。

恃強凌弱缺心眼兒的魯提轄把「魚兄弟」放在茶館寄養,怎麼看都是在敲詐勒索:「往後你得把我這魚蟲兄弟當作親爹好好供養!晨昏三叩首,早晚一炷香。」

魯提轄的暴行,激怒了正在喝茶的九紋龍史進,被史進罵作「驢馬」,魯提轄居然慫了:「這位兄弟相貌不凡,看來也是位好漢……」

往下的場景不能詳細描述了,因為「魯提轄」的表現比牛二鄭屠還要猥瑣,這裡「魯提轄」三個字加了引號,是因為劇中這個嘶啞著嗓子叫囂的大鬍子,根本就不是原著中的魯大俠,他只是某些人出於某種目的編造出來的形象來抹黑魯大俠而已。

除了魯智深,被抹黑的還有行者武松:一個二十剛出頭的棒小夥,一出場就像四五十歲了,而且不修邊幅——衣衫破舊與邋遢骯髒是兩回事,也是兩種人格的展現,很不幸,武松在新水滸裡表現出來的是後者。

在施耐庵水滸原著中,魯智深是梁山第一大俠,武松是梁山第一壯士,要論男子漢氣概,武松還要略勝魯智深一籌。

武松初遇宋江的時候正在病中,但是病痛並沒有消磨掉武松的英雄之氣,宋江一見傾心:「身軀凜凜,相貌堂堂。一雙眼光射寒星,兩彎眉渾如刷漆。胸脯橫闊,有萬夫難敵之威風;語話軒昂,吐千丈凌雲之志氣。心雄膽大,似撼天獅子下雲端;骨健筋強,如搖地貔貅臨座上。如同天上降魔主,真是人間太歲神。」

看了上面的邋遢大叔,再看看下面的青年壯士,讀者諸君會有什麼感想?

如果武松的形象真是如此邋遢,不但宋江不會一見傾心並與之結為兄弟,就是潘金蓮也不會春心萌動,可能也就沒有後來的那一系列悲劇了——新版武松的形象跟西門慶根本就沒法比,好像潘金蓮跟西門慶做什麼事,都是可以理解的了。

於是我們知道了為什麼要抹黑武鬆了:負責塑造武松形象的那個圈子,有很多(可不敢說幾乎都是)西門慶和潘金蓮,連神探都難免頭頂大草原,就更別提賣炊餅的武大郎了。

既然那個圈子裡有很多西門慶潘金蓮,自然對水滸中的西門慶潘金蓮報以極大的理解和同情,這一點在新水滸中有「精彩」展現,筆者不好意思詳細描述——那可能是被某些人當做亮點來賣的。

武松黑了,潘金蓮西門慶就白了,白得就像百合花的花瓣兒和白龍馬的絨毛兒:人家英俊的西門慶和美貌的潘金蓮兩情相悅,你邋遢武松為什麼要棒打鴛鴦?

抹黑武松是為了洗白西門慶和潘金蓮,這可以理解,如果武松仍在,那個圈兒裡有多少西門慶和潘金蓮要身首異處,讀者諸君肯定數不過來。

抹黑武松洗白潘金蓮是某些人為自己的生命安全考慮,那麼抹黑魯智深又為了洗白誰呢?讀者諸君環顧四周就會發現,已經有一些人替鎮關西鄭屠鳴冤叫屈了:鄭屠做的事情,很多人都在做,而金翠蓮們也巴不得多幾個鄭屠「承包」她們。

看了幾篇指責魯智深同情鄭屠的「文章」,忽然有了一種啼笑皆非的感覺:你連當鄭屠的本錢都沒有,又有什麼資格去指責魯智深?你想當金翠蓮,可是你沒問問金翠蓮,那所謂的「三千貫典身錢」鄭屠真的給了嗎?

至於「魯提轄無理取鬧」、「鎮關西態度良好」就更不值一駁了:如果凳子上坐著的不是「提轄官人」魯達而是賣膏藥的李忠,恐怕早就被鄭屠掛在肉鉤子上了——鄭屠這叫看人下菜碟。

為了洗白鄭屠,新版水滸對提轄魯達進行了不遺餘力的抹黑:滿口汙言穢語,簡直不可以複述——這不是魯大俠,而是魯潑皮、魯混混!

新水滸在抹黑魯智深的時候,還洗白了黑旋風李逵,並讓兩人同框進行比對:魯智深成了宋江強搶民女的幫兇,李逵成了懲奸除惡的英雄俠士。

當然,魯智深是被冤枉的,但是面對李逵的指責甚至叱罵,魯智深居然沒有發火,這還是我們熟知的魯大俠嗎?

看到這裡我們只想問一句:是誰給了李逵膽子,讓他敢這樣痛罵魯智深的?

且不說魯智深會不會一禪杖拍死李逵,就是武松史進在旁邊聽了,又怎肯善罷甘休?

可是在新水滸中李逵是「俠義的化身」,不但武松史進噤若寒蟬,就連魯智深也乖乖地跟李逵下山調查,兩個人居然還並肩作戰,結成了生死之交。

看了半天筆者想明白了:不是李逵要罵魯智深,而是有人要借李逵之口出自己胸中的惡氣,否則也不會把原著中小旋風柴進身上的黑鍋,甩到花和尚魯智深的背上。

原著中李逵壽張縣喬坐衙,演了一出葫蘆僧判斷葫蘆案,讓兩個衙役假裝打架告狀,李逵放了打人的,枷號了被打的:「這個打了人的是好漢,先放了他去。這個不長進的,怎地吃人打了?與我枷號在衙門前示眾。」

明明是胡亂斷案後闖進學堂嚇得教書先生跳窗逃走,嚇得小孩子哭成一片,到了新水滸裡李逵卻開倉放糧客串了一次黑臉包公。

就連原著中李逵斧劈滄州小衙內,到了新水滸中也變成了「失手墜崖」,而且把責任都推給了美髯公朱仝:你要不追不強,那小孩子怎麼會掉下懸崖?

這一幕看著很眼熟:強盜搶走了你的東西,千萬別去追,萬一追出事兒來,有人替強盜辯護,而追趕者卻要承擔責任。

現在咱們該回答開頭提出的問題了:洗白西門慶潘金蓮鄭屠李逵抹黑魯智深武松,這種做法其實是大有深意的——既然有高山就會顯出窪地,那麼就推倒高山填平窪地,然後在臭水坑裡豎起幾座牌坊。

很不幸,魯智深武松成了要被推倒的高山,而西門慶潘金蓮鄭屠李逵,則擁有了自己的貞節忠義牌坊……

相關焦點

  • 梁山七惡人惡貫滿盈,魯智深武松為何不為民除害?他們有何苦衷?
    咱們前面提到的死有餘辜的梁山好漢,至少有七個惡貫滿盈的惡人,而二龍山上的花和尚魯智深和行者武松,卻是很多人心目中的俠士和英雄——魯智深是梁山乃至水滸第一大俠,這一點毋庸置疑,武松下手雖然有點太過狠辣,但他快意恩仇鏟兇除惡,仍然不失英雄本色。
  • 林衝、魯智深和武松的「強盜行為」
    這些都能證明,作者逼下的林衝,根本不是出賣兄弟、獻出妻子以及忘恩負義的惡人,他完全是個好人。二、林衝的三個奇怪點如果我們仔細看這段話,其實可以發現,為了喝酒而打人的林衝非常奇怪,這種奇怪,主要是以下三點。首先就是動手打無辜之人。要知道,林衝並非惡人,他之前打過陸謙家,那是因為陸謙欺騙了他;他在草料場也殺了陸謙、富安和差撥,因為這三人想還是他,而且差點得手,林衝憤怒至極,所以才動手殺人。
  • 水滸第一人是武松,為啥不是魯智深?看看兩人的差距就明白了
    水滸英雄一百零八將,但是真正配得上好漢二字的只有兩個。魯智深和武松,這兩位是名副其實的好漢。但要說真正的水滸第一人,其實還要算是武松。魯智深雖然行俠仗義義薄雲天,但還是差一點。魯智深為什麼排不上水滸第一人呢,他跟武松的差距就在於事跡。
  • 水滸後傳:低配版武松魯智深是誰?他喋血江湖,曾在梁山排行八十
    到了之後得知朝廷派御營大將鄔瓊引兵前來攻打,扈成見穆春、蔣敬新來,於是想出讓蔣敬假扮青州都統制黃信,來個裡應外合,擊敗官兵。蔣敬果然成功打入官軍,此時孫立等假意投降,眾人商議是否同意。,就會發現穆春除惡不過是《水滸傳》原著魯智深、武松等好漢除惡的低配版,如果說原著中的崔道成、丘小乙、王道人等惡人都比較強的話,那麼《水滸後傳》中的惡人簡直是「戰五渣」,無論是穆春的表現,還是惡人的水平,《水滸後傳》都難以企及《水滸傳》,這也是後傳難以超越原著的原因之一。
  • 武松為何疏遠宋江,跟魯智深形影不離?宋徽宗用10個字,完美解釋
    顯然,若非之前武松跟宋江有結義關係,如今兩人又要分離,以武松那性格,當時就敢翻臉揮拳頭。於是這才一聲不吭,用沉默鄙視宋江!所以上了梁山後,武松疏遠宋江,親近魯智深的第一個理由就是,他跟宋江是真和偽互相排斥。
  • 武松為何疏遠宋江,跟魯智深形影不離?宋徽宗用10個字,完美解釋
    武松也是不回一言,「自來二龍山投魯智深、楊志入夥了」。顯然,若非之前武松跟宋江有結義關係,如今兩人又要分離,以武松那性格,當時就敢翻臉揮拳頭。於是這才一聲不吭,用沉默鄙視宋江!所以上了梁山後,武松疏遠宋江,親近魯智深的第一個理由就是,他跟宋江是真和偽互相排斥。
  • 武松和宋江私下結拜,他為何卻不和魯智深結拜?晚年武松道出真相
    林衝正是結拜了魯智深這樣的兄弟,這才屢次逃過惡人的謀害。當年林衝刺配到常州的時候,因為小人從中搗鬼,林衝一路上是受盡公差的折磨,更是差一點在野豬林身首異處。關鍵時刻,一路跟隨的魯智深挺身而出,將兩位公差暴打一頓,更是一直護送林衝直達滄州。
  • 林衝病死前才明白,魯智深為何會毫無徵兆的去世,原因只有兩個字
    其一,林衝是魯智深唯一的生死兄弟。哪怕後來跟魯智深形影不離的武松,都沒有達到過這種高度。其二,是林衝坑慘了魯智深,開啟了魯智深喋血的水滸江湖之路。是誰透露了魯智深的大相國寺和尚的真實身份,就是林衝。這兩點就決定了,想搞明白魯智深之死,就必須要搞懂林衝的所作所為。因為魯智深是被動踏入江湖的。
  • 水滸最坑人的好漢是誰?魯智深、武松險些都被她害死
    張青、孫二娘絕對是妥妥的惡人,不但將無辜客商殺了,還將他們做成包子饅頭,再度賺錢,實在黑心無比。然而,讓人奇怪的是,這對惡人夫妻不但對自己這番惡行沒有絲毫悔意,就連江湖上許多英雄,比如魯智深、武松等人也都與他們結交,這些人後來還齊上梁山,被人們稱之為好漢。張青孫二娘雙手沾滿鮮血,為何還能贏得「好漢」美譽?
  • 直至武松斷臂後才明白,宋江為何苦勸魯智深回京,原因只有3個字
    宋江若真如此好心,那麼為何在武松斷臂後,提出不回京,就出家在六和寺時,宋江卻只說了四個字:任從你心?最直白的翻譯就是,你高興了就好!跟宋江苦勸魯智深回京時,形成了巨大的反差!須知,武松既是宋江的結義兄弟,如今又斷了一臂成了殘疾,更需要有人照料,可宋江為何卻又突然如此無情?
  • 已經落草為寇,魯智深為何不肯脫下袈裟?分析之後會得出啥結論?
    我們細看水滸原著,就會發現梁山好漢並不反對娶妻生子,如果閻婆惜跟宋江不是只開花不結果,可能小宋江早就出生了——這跟宋江三天打魚兩天曬網有關,也跟閻婆惜原先的職業有關。,就會發現排名前十的有八個可能結婚,真正的光棍兒就是智多星吳用和入雲龍公孫勝兩位,作為世代將門之後,關勝呼延灼都知道不孝有三無後為大,而且都有穩定的工作和收入,不娶妻生子是不可能的。
  • 水滸中是誰活捉的方臘?是武松嗎?不!只有魯智深才有這資格
    水滸108將,尤其是36天罡,顯然達到了這種境界。甚至其中主要人物的主要事件,都上升到了一種「文化符號」,但誰又能解其中之味?方臘到底是被誰生擒的?本來不是問題,《水滸傳》中明明白白寫著是魯智深,且為了塑造魯智深生擒方臘的「合法性」,通過其師父智真長老之口,說出了這樣一句:逢臘而執。即,遇到方臘就能生擒。
  • 魯智深和武松為什麼從嫉惡如仇變成心已成灰?宋江如明白就會善終
    魯智深和武松是水滸中重要人物,他們的人生經歷有些接近,年輕時都是嫉惡如仇、為民除害,都有過出家的經歷,結局都看破紅塵,再不願過問塵事,魯智深在杭州圓寂,武松在六和塔終老,二人都與宋江分道揚鑣。是什麼讓魯智深和武松的思想觀念發生了如此大的轉變?恐怕宋江也不知道這二位兄弟到底是怎麼了。
  • 魯智深武松都疾惡如仇,為何沒除掉殘害無辜路人的張青孫二娘
    魯智深和武松都是水滸中的好漢,他們都有疾惡如仇的特點,他們也遇到過許多惡人,都曾經用自己的拳頭擺平各路惡人,如武松除掉西門慶、蔣門神等人,魯智深除掉鎮關西、崔道成、丘小乙等人。明明是惡人,一旦對手求饒,就不再打,另外,孫二娘平時殺了普通人,但並沒有傷到武松,武松是不會計較的。武松要殺就殺曾經嚴重傷害自己或自己親人的壞人,如西門慶、張都監、張團練、蔣門神等人。假如武松的大哥武大郎被張青孫二娘害死,武松查清後,無論如何也要把張青孫二娘除掉,把他的店燒了。
  • 罵完李逵罵魯智深,如果盧俊義罵武松,會不會被武松魯智深殺掉?
    但是我們細看水滸原著,就會發現在這期間,盧俊義已經在鬼門關前繞了三圈,要不是宋江當了長坂坡的曹操,盧俊義已經死了三次了。原本以為盧俊義是條好漢,聽了這番話,才知道他也是個「官兒迷」,是要主動當鷹犬向蔡京高俅納投名狀的——盧大財主也是糊塗:你有家財億萬貫,蔡京已經明碼標價「三千索直秘閣五百貫擢通判」,你拿出十分之一的家產,就能直接買個「武節將軍兵馬都總管」,又何苦跟梁山好漢過不去?
  • 梁山十大步軍首領,為何魯智深排名第一超過武松
    文/主任在水滸中,論知名度,武松肯定超過魯智深,但是在水滸中,無論是在二龍山還是在梁山,特別是在十大步戰魯智深的排名都要超過武松。很多人說,這純粹是因為魯智深的武功要比武松高,在梁山的貢獻要比武松大,對此觀點主任十分不贊同。
  • 武松為何疏遠宋江?後和魯智深形影不離?看看宋江對武松做了啥
    武松為何疏遠宋江,和魯智深形影不離?宋徽宗用10字概括引言:水滸中集結了一百零八位梁山好漢,他們皆是來自五湖四海,從事各種工作的人員,最後因為種種原因落難,被逼上梁山。為了自己一己私慾,甚至不惜讓別人家破人亡,然後被迫走上梁山,假仁假義。有一說一,宋江雖然自私,但是對武松還是極好的,甚至不計成本在他身上投資。
  • 解讀水滸108將排位,若魯智深排第四,武松第八,宋徽宗就危險了
    所以,這個「水滸108將怪圈」,就是為宋江的「招安大計」服務的!有了這個認識後,下面再來分析一位關鍵人物的排位,會更能說明此問題——這就是魯智深的排名,其實也就是盧俊義的排位!二、魯智深才是梁山上真正的二把手盧俊義為何能排第二?
  • 此人是水滸故事元老,遭魯智深武松活捉,卻不肯上梁山落草
    那麼,作者為何要設計這樣一位一閃即逝的人物呢?原來,韓伯龍這個人物是早期水滸故事中的一名元老。他的故事也對《水滸傳》中盧俊義形象的塑造起到了重要的借鑑作用。在宋元時期的水滸故事話本中,韓伯龍這個名字不見蹤跡。但到了元代以水滸故事為主題的雜劇當中,韓伯龍卻成了一個大名鼎鼎的人物。在現存元雜劇當中,韓伯龍就成了無名氏所撰《梁山五虎大劫牢》中的主角。為了讓各位對於該雜劇中韓伯龍形象有個深刻了解,筆者將該雜劇的情節進行一個簡單的介紹。
  • 水滸中四惡人
    108將之外,還有一些角色不得不提,今天小編要和大家說的就是水滸中的四大惡人,這四個人最後的下場都死了,但是他們卻是死在不同的人手中。先說第一個出場的人物,死於魯智深之手,大名鄭屠戶,外號鎮關西,職業是屠宰肉販。鎮關西的特點是有一身力氣,當時魯智深保護好金翠蓮父女讓他們逃走之後,就去消遣鎮關西,先是要十斤上好精肉,不得有半點肥的,然後又要十斤肥肉,不得有半點精肉,後來又要十斤軟骨,全部都是鎮關西自己操刀,一直剁了一個多小時,由此可見這哥們其實有一身力氣,但是他實在不走運遇到了魯智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