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們單看通行本《水滸傳》,就會發現梁山一百單八將基本沒有幾個人能稱得上好漢,除了武松魯智深,也沒有人做過劫富濟貧之事。
在《古本水滸傳》中,魯智深武松朱仝燕青等六位梁山好漢,劫富濟貧只是還真沒少做,比如他們曾經用沂州太守換得了一萬兩金銀,但是自己一兩都沒留,全都分給了老百姓。
在此過程中,武松還設計解救出了三十二名被官府俘虜的小嘍囉,這才叫不拋棄不放棄,梁山兄弟一個都不能少。
《水滸傳》虎頭蛇尾,給人們留下了太多遺憾,尤其令人不解的是在一百單八將排完座次之後,就都成了宋江的提線木偶,全不像前七十回那樣個性鮮明,於是有人說後五十回是違背施耐庵先生本意進行的了篡改。
這種懷疑不無道理,因為施耐庵寫《水滸傳》就是鼓勵造反,而《古本水滸傳》前一百一十九回都沒有人想過要招安,只是在第一百二十回最末尾,才寫了老種經略相公扳倒了奸臣高俅,梁山兄弟認為招安有望,就被天降霹靂打碎了排名石碣,全書到此結束。這樣寫,很符合施耐庵的初衷。
在《古本水滸傳》後五十回中,魯智深武松等梁山好漢繼續行俠仗義,反倒是宋江縮在山寨裡不出來了,下山打仗基本是豹子頭林衝為主將,神機軍師朱武為參謀,帶著魯智深武松史進等人行俠仗義懲兇除惡,做了許多大快人心的事情。
《古本水滸傳》前一百一十九回都沒有人想過要招安,只是在第一百二十回最末尾,才寫了老種經略相公扳倒了奸臣高俅,梁山兄弟認為招安有望,就被天降霹靂打碎了排名石碣,全書到此結束。
閒話少敘言歸正傳,咱們還是來看看魯智深是怎麼帶著武松朱仝雷橫燕青史進行俠仗義的。
看到這個名單,讀者諸君會感到很欣慰:我們認為是真好漢的六個人,終於並肩作戰了。
話說林衝作為主將帶兵替撲天雕李應報仇雪恨之後,想起自己跟高衙內的大仇一直沒有了結,在慶功宴上一頭栽倒,從此一病不起。
魯智深心急如焚,要去汴梁城取高衙內首級為林衝治病。魯智深溜了,武松自然會緊追不捨,緊接著美髯公朱仝也帶著插翅虎雷橫、浪子燕青和九紋龍史進趕來匯合。
這六位令人尊敬的梁山好漢偶然間得到了一個消息,這消息讓魯智深心花怒放:咱們不用去汴梁城了,高衙來沂州旅遊,病倒在府衙了,這才叫天堂有路他不走,地獄無門自來投!
魯智深跳著腳大叫:「前日洒家聞訊,高衙內這廝,見(現)在沂州,一不做,二不休,俺們索性殺奔前去,把這廝活捉回山,也替林教頭出口惡氣。」
大家當然異口同聲叫好,連一向穩重的美髯公朱仝也點頭贊成:「俺前日下山,公明哥哥也說,若高衙內真在那裡,卻好乘便下手。」
如果我們看《古本水滸傳》,就會發現宋江沒有通行版本寫得那麼可惡(通行版本想彰顯宋江忠義,結果適得其反)。
在美髯公朱仝策劃下,燕青、史進、朱仝、雷橫成功混進了沂州府衙,看見高衙內「僵臥在床,枯瘠如蠟,氣息奄奄」,燕青慶幸自己來得及時:再晚一步,這廝就平安病死了。
既然還有一口氣,那麼取首級就會多一分樂趣,燕青手起刀落,提著首級出來,卻看見美髯公朱仝揪著那太守(高俅的遠房兄弟高侗,算起來也是高衙內的哥哥)不放,而且像是捧著一件寶貝一樣,生怕別人把他一刀宰了。
這四位好漢挾持著高侗殺出府衙,卻忘了化妝成兵丁在府衙前喝酒的三十二個小嘍囉,「當場全數被捕,不曾走得一個。」
朱仝雷橫燕青史進,衝殺出城,魯智深武松也帶著大批人馬前來接應,混戰中史進斬殺兵馬都監溫欽,武松砍斷了聞達馬腿,大家安然撤回朱笏山。
魯智深暴脾氣發作,見了高衙內首級還不解氣,要把高侗也咔嚓了,這時候武松站了起來:「師兄你須省得,這廝正有用處。」
魯智深與武松心有靈犀,馬上就明白了:「你是想用這廝換咱們那三十二個兄弟?」
武松笑了:「不為這三十二人時,這賊驢太守的腦袋,一百個也都砍去。」
有人質在手,魯智深武松等六位好漢就坐在朱笏山上喝酒等消息,果然第二天消息來了:有一個將官要求跟魯智深談判。
魯智深提著禪杖下山,回來很是躊躇:「來談判的是兵馬都監韋豹,他說咱們那三十二個兄弟並沒有被殺害,要將他們換取賊驢太守。好不容易抓了這個高侗,這麼容易就放回去,洒家實在是氣不過,但是洒家也絕不可能拋棄那三十二個兄弟,大家說咋辦?」
武松毫不遲疑:「去了一人換回三十二條性命,自亦值得。」
魯智深最信任的就是武松,武松說話,魯智深當然不會駁回,燕青卻童心大起:「索性玩他一下,你去說,若要換取太守,必須如此如此才行。」
看兄弟們玩得如此開心,老大哥魯智深也甘願當跑腿的:「只也很好,洒家便去。」
讀者諸君可以想想看:武松燕青朱仝雷橫史進,哪一位都比魯智深機靈,可是出面談判的偏偏是身高八尺腰大十圍的魯智深,這豈不是讓官府談判專家氣破肚皮?
魯智深「重行奔下山岡(讀者諸君想想那畫風)」提出了條件:「你要將人交換,洒家很願,只是孩子們不服,如能外加一萬金銀,便把太守放回。」
魯智深這話說得合情合理委婉動人,聞達等人不得不從——由此可見,魯智深只是爽直,卻絕不缺心眼兒,談判水平也是相當高的。
聞達等人決定滿足魯智深的條件,史進燕青這兩個小夥子卻要將玩鬧進行到底,又指使魯智深去談判:「你先把我那三十二個兄弟和一萬兩金銀送過來,我們才肯放人!」
聞達沒想到魯智深這濃眉大眼的和尚也會打誑語,就毫不猶豫地讓那三十二個嘍囉抬著金銀出來了,眼看著人財兩得,史進拔出腰刀割下了高侗一隻耳朵。
聞達氣得頭頂冒煙,但是卻無計可施,因為他還有事相求:「還有高衙內一顆首級,怎不將(拿)來?」
這回魯智深連談判的興趣都沒有了,任由史進和武松起鬨:「你們沒曾說起,這個不算!」「這廝的腦袋,早拿回梁山泊去,送給我們林教頭當夜壺用了,便有金銀十萬,休想換取!」
聞達被氣得一佛出世二佛升天,催馬掄刀上來拼命,又被武松等人圍住一頓胖揍。打不過這幫不講理也不守信用的梁山好漢,聞達只好跑路,留下魯智深等人在那裡哈哈大笑。
解救出了三十二位兄弟,又白得了一萬兩金銀,魯智深武松朱仝雷橫史進燕青心情大好,開始商量如何善後。
魯智深武松燕青這番對話相當精彩,全文引用又會影響原創度,所以只好以圖片形式展現,還望讀者諸君見諒。
魯智深一錘定音,這一萬兩金銀全部送給了周邊百姓,也為梁山好漢博得了一片讚揚之聲。
老百姓是怎麼讚揚的,這裡不好說,說多了是麻煩,反正大意就是「官府不如強盜」。
回到梁山之後,宋江大擺宴席為魯智深等六位好漢慶功,正喝得高興,有一個人踉踉蹌蹌衝出來,對著他們納頭便拜。
讀者諸君一看就知道,衝出來拜謝的當然是豹子頭林衝,魯智深一把將林衝拽起來,按在椅子上不讓他下拜,但是武松掙扎著非拜不可,這下子「惹惱」了魯智深:「林兄弟,你幾時學得這些口舌,把人麻煩煞,休要惹得洒家性發,將眾人一齊趕散了,看你獨自在此拜什麼?」
看到這裡,想必讀者諸君更願意相信《古本水滸傳》才是施耐庵先生的原著,因為在這本書裡,我們才能看到梁山好漢的俠義與豪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