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強東的集權與分權 感謝每一個京東人

2020-12-18 中國經濟網

  5月22日,劉強東身著深藍色西裝,配藍色領帶,出現在納斯達克交易大廳,來迎接自己的大日子,一開始還略顯緊張。

  這一天,京東在納斯達克掛牌,一開盤其市值即高達297億美元,劉強東的身價也一下子超過50億美元,並打上了價籤。

  陪他站在臺上的,還有其豪華的CXO團隊。過去的兩周路演,他們成功將京東的發行價上調。

  過去的一年多,遊學美國的劉強東雖常與花邊新聞沾邊,但是他的團隊卻感覺到了他的變化,他學會了聆聽,而最好的領導者是聆聽者。

  上市集權

  「我可以不做中國首富,但一定要絕對控制公司。」劉強東曾經如此說,他為京東設計的AB股制度,即劉強東名下的B類股票 ,每股相當於20票表決權,而其餘的A類股票為一股一票。

  從2007年起第一次融到1000萬美元,至IPO之前,京東已經進行了多次融資,總計融資金額27億美元。但劉強東仍一直牢牢掌握著京東的控制權,給外界看到的是一個成功的創始人與資本的故事。

  在京東的董事會裡,只有劉強東、劉熾平 、黃明 、李道葵和謝東螢。劉強東和劉熾平之外,其他人都是獨立董事,京東內部管理層沒有一位進入董事會,劉強東以18.8%的股權,控制了55.9%的投票權。而此次招股書顯示,上市之後,劉強東根據加權計算的投票權將達到83.7%。

  股權與投票權如此設計,投資圈都知道,從技術上來說簡單,但在實際操作過程中並非易事,它包括如何選擇投資人,如何防止投資人聯手對創始人施壓,以及除了財務之外如何設計創始人與投資人之間的權利,甚至包括如何對不同的投資人「分而治之」,都非常有講究。

  上述管理理念或可尋根於劉強東最早的創業經歷。1996年,帶著大學期間出書、寫程序賺的20多萬元,劉強東投資了一個餐館,但是一年後,卻負債20多萬出走日本。

  「為什麼你對員工這麼好,而他對你這麼不好?」劉強東說,起初並不明白開餐館失敗的原因,但日本打工經歷讓他意識到,管理者沒有時間,加上缺乏有效的制度安排,是其失敗的主要原因。

  日本的經歷令劉強東養成了二元思維方式:黑與白、對與錯。

  適當放權

  京東雖然高度集權,但是劉強東並不專權。此次亮相納斯達克,劉強東帶上了所有的CXO(企業高層管理群).

  不久前,劉強東剛剛調整了組織架構。將京東集團一拆為四,集團下設兩個子集團公司、一個子公司和一個事業部:京東商城集團、金融集團、拍拍網和海外事業部。

  沈皓瑜出任子集團公司京東商城CEO,陳生強為京東金融集團負責人;原華為終端電子商務部總裁徐昕泉出任京東海外事業部負責人;拍拍業務獨立發展,成為子公司,負責人為京東開放平臺事業部總經理蕢鶯春 ;藍燁為集團CMO.

  這些高管全是高端大氣上檔次的主兒,沈皓瑜2011年8月加入京東商城之前,曾任職美國運通個人卡發行部副總裁,2007年曾擔任百度高級副總裁;蕢鶯春在2012年加入京東之前,有著6年的投行經歷;藍燁此前也是宏碁中國區執行副總裁。但是,他(她)們到京東的時間大多只有3年。

  在美國遊學的一年多時間裡,劉強東靠這個團隊打理京東的具體事務。而在此前的15年時間裡,劉強東都是早上7點抵達公司,主持8點的晨會。但從2013年開始,換為沈皓瑜主持晨會,若沈皓瑜不在,則改藍燁主持。

  劉強東說,以前公司小的時候,VP(高級副總裁)發個郵件給我,事情就可以解決,現在公司大了,如果我不在,效率就會降低。為了適應業務的快速增長,劉強東需要建立自己的管理團隊,每年都會新增一些高管。3年前,公司只有一個副總裁,如今已經有十幾位VP,也有了眾多CXO.

  這個新的管理團隊既有內部升上來的,也有外聘的。劉強東曾說,「我們只選擇跟我們有相同價值觀和共同生活態度的人,對事對人的態度一致就行,至於你之前幹什麼沒關係。」

  現在,劉強東更多的是聆聽。當各位高級副總裁匯報工作的時候,他一直保持沉默,直至最後才以觀摩人的身份發言總結;很多事情並不是第一時間表態,還是問問沈浩瑜、藍燁等的意見。

  但在之前很長時間裡,劉強東多是親力親為。2007年,京東才有第一個VP嚴曉青,2008年引入第二個VP李大學,2009年引入第三個VP徐雷。2011年,沈皓瑜是京東引入的第一位O級高管。而目前,京東已經有數名高級副總裁、5名CXO。按照京東體系,VP向CXO做常務匯報,並不需要經常向劉強東匯報。

  美國教育給劉強東最大的觸動是,教授講了很多案例,提了很多問題,90%沒有標準答案、沒有唯一答案,而是啟發學生的不同思維和視角。他意識到,「人和人之間要更多寬容,沒有對和錯,要有包容心。遊歷很有好處」。

  為團隊打上烙印

  「不是官二代、富二代、沒有過硬的技術,要創業成功只能靠團隊,除了這個,我想不到別的。」劉強東一邊調侃創業初期在中關村租住的「裡外通透」的樓房,一方面總結自己的創業心得。

  為了打造一個優秀團隊,劉強東在京東有一套招聘和培訓體系,而京東有很多管理人員都在國內知名大學如清華、北大等商學院修MBA.

  但是,劉強東又有著自己的強勢,他相信沒有任何一個員工有能力把京東帶向失敗,「只有我一個人有這個能力」。如果失敗,「一定是京東團隊出問題,而其中99%是我出問題」。

  各種背景的職業經理人進入京東,都需要認同京東的文化。劉強東在美國實在抽不開身的時候,邀請人到美國面試。每每找到一位O級高管,他會面試至少10個人,甚至40多人。劉強東問問題很細,例如你在上一家公司工作8年,你希望帶得力下屬過來嗎?假若面試的高管回答希望帶來老下屬,這樣的高管劉強東就不會考慮。

  劉強東介紹,在招人的時候需要確定價值觀匹配的問題。價值觀匹配度低、能力低,在京東內部被稱為「廢人」。價值觀匹配度超過70分,但能力不行,在京東內部被稱為「廢鐵」。對待這種人,京東採取的措施是培訓+轉崗。

  價值觀和能力都是中間水平,大概60-90分之間,這一類員工佔公司80%左右。劉強東認為,這是一個企業的骨幹力量,因此在京東內部被稱為「鋼」;價值觀和能力都非常高,京東內部稱之為「金子」。

  劉強東認為,一個成熟穩定的公司,「金子」和「鋼」的比例是2:8。不招100%「金子」的原因是企業資源有限,但一旦留住就要發揮100%的作用。

  價值觀匹配度非常弱,但能力很強,在京東內部稱為「鏽鐵」。劉強東認為,「鏽鐵」比「廢鐵」還要糟糕,原因是不僅會產生破壞,還會腐蝕別人。比如就算此人銷售額是第一名,越是第一越是要趕緊給工資讓其走人,一分鐘都不能留。

  正是劉強東的烙印,在京東經過多輪融資後,劉強東依然保有控制權。這相比競爭對手,少了些阻滯。善於自省的精神也孕育出京東的學習氛圍,包裹著團隊前進。可以預期,未來的京東會在電商的戰場上更為強勢。

  劉強東在上市敲鐘現場動情地說:「感謝每一個京東人!擁抱每一個京東人!」

相關焦點

  • 財務管理的集權與分權
    集權和分權往往是企業財務管理無所適從的所在。有時候在「集權論」的鼓勵下,我們往往使理論上的真理-步之遙成為謬論。如果說集權在操作中可能會使企業陷於「老年症」,那麼「分權論」的施行卻著實讓很多企業管理人玩了一把「千金散盡不復來」的切膚之痛。而集權和分權的選擇使企業管理人落在了「進退維谷」的境地。   但是這是一個不容避開的問題。
  • 集權與分權
    這涉及到組織的集權與分權問題。前一種情況多半發生在權力相對集中的組織中,而後者則是分權化組織的主要特徵。  權力的性質與特徵   設計一個集權或分權的組織,分析某個組織主要是集權還是分權的,需要解決的第一個問題是界定權力的含義。
  • 集權、分權與風箏式管理
    這是集權最大的危險。隨著企業的不斷發展壯大,規模與效率的衝突慢慢開始產生,而矛盾的核心與根源就是管理方式的選擇——集權或分權。在中國,管理方式採用集權還是分權一直存在巨大爭議,高層集權式管理是中國企業中管理形式的主流,但其弊端也很明顯,尤其在參與市場競爭時,過度集權明顯會削弱企業的反應速度與市場競爭能力。可採取分權,又極容易失控,甚至會出現組織分裂,各自為政等管理問題。
  • 物業項目經理如何處理好集權與分權?
    每一個項目其實就是一個公司的縮影,其運作方式和管理理念,與整個公司的經營管理有著許多可參照之處。項目經理作為一個項目的負責人,如何處理集權與放權的關係,將直接影響到所管項目的成敗進而影響到整個公司的發展。
  • 楊光斌:走出集權—分權的二元對立誤區
    作者:中國人民大學 楊光斌[摘要]流行的集權—分權二元對立思維使很多人對權威下的分權改革抱有疑問。本文首先指出《決定》中的「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其實就是建立「有能力的有限政府」,並通過梳理一些基礎性概念,諸如行政性分權與市場化分權及其與中央集權的關係、法權與治權之間的關係、集權與分權的「時間性」以及制度變遷中的關鍵時刻與常規時期,說明為什麼不能將集權與分權簡單對立化處理。
  • 基於集權和分權的財政體制博弈
    長期以來,財政的集權和分權始終存在著孰優孰劣的爭論,爭論的焦點是分權和集權的程度。回顧我國古今財政體制的變革,我們發現我國財政體制的變革大都是集中在集權和分權的博弈中。夏、商、西周三代財政,是我國財政的早期形態,是國家財政建立發展的時期。
  • 俠客島:中國政治集權好,還是分權好?
    (原標題:鄭永年:集權好還是分權好?集權與分權交替怎樣「矯枉過正」?對於官員群體,有作為還是混日子,「權力恐懼」還是「膽大妄為」,也都成了個體生發、卻事關大局的關鍵性選擇。而對現在來說,就是在黨的集中統一領導下,如何發揮地方的改革能動性問題。今天,俠客島推薦一篇鄭永年教授有關上述命題的文章《集權與分權的統一》。微信號「IPP評論」授權刊發。俠客島略有刪改。
  • 鄭永年:集權好還是分權好?平衡最重要
    集權與分權交替怎樣「矯枉過正」?對於官員群體,有作為還是混日子,「權力恐懼」還是「膽大妄為」,也都成了個體生發、卻事關大局的關鍵性選擇。而對現在來說,就是在黨的集中統一領導下,如何發揮地方的改革能動性問題。俠客島推薦一篇鄭永年教授有關上述命題的文章《集權與分權的統一》。微信號「IPP評論」授權刊發。俠客島略有刪改。
  • 2019年中級會計《財務管理》知識點:集權與分權的選擇與設計
    下面,中公會計小編為廣大考生整理了2019中級會計《財務管理》基礎知識點:集權與分權的選擇與設計,大家快來學習吧!中級會計《財務管理》知識點:集權與分權的選擇與設計集權與分權的選擇與設計一、 影響財務體制選擇的一般因素集權與分權考慮因素一覽表
  • 梳理華為從集權到分權的組織變遷
    作者:劉祖軻  華為一直奉行的是中央集權,但在此基礎上進行層層有序的分權。20年來,華為不斷因應環境和自身的變化,雖然「謹慎」、但一步步總在向前地探索出了一條適合自己的分權之道和授權之術。  在華為成立初期,由於員工數量不多,部門和生產線比較單一,產品的研發種類也比較集中,組織結構比較簡單。
  • 新冠疫情下的集權與分權爭議:不可偏廢一方,但可靈活調整權重
    在崇尚個人主義和自由主義的西方世界眼中,如此嚴格的社會隔離和大規模封城就是集權的化身;而集權又是民主的對立面,是天生的政治錯誤。其實,與其說集權的對立面是民主,不如說與集權的對立面是分權。在人類的發展史上,自從群居生活開始的那刻就,就產生了集權與分權。以人類文明而言,史上沒有一個國家是絕對的集權,更沒有一個國家是絕對的分權。
  • 集權還是分權?明末清初的封建與郡縣之爭
    ——崇禎皇帝的治理難題)中已經大略交代過了,從這個意義上看,崇禎皇帝「非亡國之君」倒也未必毫無道理,關鍵還是長年累月之下,原有郡縣集權制度之弊端不可避免地爆發了,這種趨勢不是一個小小的崇禎皇帝所能阻擋的,就是換了朱元璋來也未必管用,這就是列寧所講的「統治階級無法照舊統治下去」。
  • 企業管理|集權還是分權?作為員工該如何提升晉升機會?
    關注 ▲孤獨識堂▲和百萬奮青一起成長這是孤獨識堂的第 140篇原創分享作者 l 李鵬星隨著企業的不斷壯大,都會面臨一個管理難題——集權還是分權?集權決策的老闆,往往無法囊括所有局部情況的信息。做出了很多錯誤的決策,導致企業業績逐漸下滑。老闆很苦惱:「怎麼辦?」。01信息傳遞的原理要解決這個問題,需要從信息傳遞的原理來思考。
  • 項目監理機構組織形式中,能將集權與分權實行最優結合且利於解決...
    項目監理機構組織形式中,能將集權與分權實行最優結合且利於解決複雜難題,是( )監理組織形式的優點。A、直線制B、職能制C、直線職能制D、矩陣制【正確答案】 D【答案解析】 本題考查的是項目監理機構組織形式。
  • 集權或者分權,作為領導,你更喜歡哪種管理方式?
    領導者的集權智慧,概括起來就是「謀之於眾,斷之於獨」。根據時間可以將領導的決策活動劃分為決策之前、決策之中、決策之後三個階段,在什麼階段「謀之於眾」,在什麼階段「斷之於獨」,是有領導智慧的。分權也就是將整體領導活動加以分解,實行「分而治之」。分權不是放任,不是撒手不管,而是要「分而不散」。領導和管理有很多相通的原理,但領導活動與管理活動又不完全一致,它們的指導理論有一些區別。
  • 分權改革與國家治理:中國經驗分析
    但是,這種分權化改革也產生了國家權力「碎片化」的傾向,沒有實現集權與分權的均衡。為此,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將這種分權化進一步表述為中央與地方、政府與市場、政府與社會關係的調整。對這一問題的回答不可一概而論,應根據具體情況而定,即該集權就集權,該分權就分權。那麼,什麼情況該集權,什麼情況該分權?一般的研究思路是,根據事務性質和範圍的不同,明確哪些領域的哪些事務需要集中化管理,哪些領域的哪些事務需要分權化處理。然而,在高度集權的單一制國家結構體制下,中國的政治發展以往呈現了「放權—收權」的循環特點。就30多年的政策實踐來看,釋放地方和社會要素的活力是改革的主流方向。
  • 創業公司應該「大家長」式集權,還是以人才為中心分權?
    編者按:Product Hunt的創始人Ryan Hoover在Medium發表了文章Decentralized Startups,簡單寫下自己對初創公司管理、運作模式提出了自己的看法,but當年的他可沒選擇分權的初創企業。那到底是啥讓他改了主意呢?好吧這篇文章沒說那麼深入,讀者朋友們就隨著我瞎看看吧。
  • 匯融名企:企業中影響組織集權和分權的主要因素有什麼?
    過於集權導致領導層對問題響應速度減緩,過於分權導致團隊協調性差,不論是集權還是分權都有其特點和缺陷。集權和分權的程度受到哪些因素的影響,企業應該如何選擇集權和分權成為企業需要注意的問題。決策和職責的重要性:涉及的決策和工作職責越重要,與此相關的權力就越有可能集中在組織高層。管理層的組織集權就會大過分權,集權效果更為顯著。
  • 財政分權理論綜述
    二、新一代財政分權理論  新一代財政分權理論,在分權框架上引入了激勵相容與機制設計學說,是當代微觀經濟學的最新進展在財政學中的運用,這種新的分權理論是以錢穎一和羅蘭(QianandRoland)、溫格斯特(B.Wein gast,)與懷爾德森(D.E.Wildasin)近年來所發表的論文為代表,他們在財政分權問題上更關注的是如何設計出一套機制以實現對公共政策制定者的激勵
  • 美國黨爭風雲:集權與分權
    ★成為小炒特別讀者: 集權不是問題,一直集權才是問題,這就是新生美國一直在做和解決的事情:尋找中央集權與地方自治之間的平衡。兩黨政治傳統發端於此,亦成熟於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