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默克爾地圖更早:300年前<皇輿全覽圖>入歐史

2020-12-18 中國網新聞中心

  《皇輿全覽圖》

1697年5月,一位自稱是中國康熙皇帝特使的法國傳教士輾轉來到巴黎,隨身攜帶著康熙皇帝贈送給法王路易十四的49冊中國書籍。對於路易十四來說,這位神父並不陌生,他就是自己曾經親封的「國王數學家」——白晉《JoachimBouvet,1656~1730年)。17世紀末,由西方來華傳教士們引發的歐洲中國熱達到頂峰,東西方文明的藩籬被打破,於此刻形成了交點。

17世紀後期,康熙皇帝對天主教的寬容政策使教會力量空前壯大。身為欽天監監正的南懷仁希望趁熱打鐵,於1678年給歐洲的耶穌會總部寄了一封信,呼籲派更多的傳教士來中國。

17世紀,歐洲各國相繼建立國家級科學研究機構,1660年,英國成立皇家學會,1666年,法國建立皇家科學院。法國科學院第一任院長就是路易十四的寵臣、大名鼎鼎的柯爾貝爾,這位重商主義的堅定執行者對發展科學和了解東方文化具有濃厚興趣。與此同時,法國天文臺臺長卡西尼在路易十四授意下,主持了工程巨大的「歐洲測量計劃」,畫出一版相當精確的歐洲地圖。但卡西尼仍不滿足,他建議路易十四派人到世界各地去實地測量,精確繪製世界地圖,南懷仁的信恰好迎合了他的想法。好大喜功的太陽王路易十四急於拓展法國的對外影響,增進遠東貿易,於是不久,一個赴中國耶穌會士的六人名單產生了,白晉名列其中。

白晉1656年生於法國勒芒,年輕時在耶穌會學校接受全面教育。在派駐中國前,他和同行的教友被路易十四授予「國王數學家」稱號。1688年,白晉一行人到達北京時,南懷仁剛剛去世,康熙急需補充欽天監人才,便將白晉與張誠(Jean Franois Gerbillon,1654~1707年)二人留在了北京。

自利瑪竇開始,耶穌會士們就意識到:要想讓中國的學者和官員們皈依天主教,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證明天主教教義和儒家經典並不矛盾。白晉在這一點上更為激進,他認為中國古代經典不僅與天主教教義完全吻合,而且簡直就是教義的最古老的文字記載。他對《詩經》、《禮記》、《史記》等著作都做了牽強附會的解釋,認為姜螈就是聖母瑪利亞,后稷就是耶穌,帝嚳就是上帝。更不可思議的是,他從漢字「船」中推導出,中國人早就知道諾亞方舟的故事,因為「船」由舟、八、口組成,其含義為「八人乘舟而行」,便是諾亞方舟最為簡略的表述。

能留在皇帝身邊的傳教士,大都擅長科學,這是和帝國的需要分不開的,而白晉是惟一被康熙皇帝評價為「稍知中國書義」的「文理全才」。正因如此,1693年,當康熙皇帝決定派使臣回歐洲招募更多傳教士服務於朝廷時,這一使命便順理成章地落在了白晉身上。遺憾的是,當白晉經過四年的漫長旅途到達法國時,因為缺少一封康熙皇帝籤署的正式外交信件,而不能以中國欽差大臣的身份覲見路易十四,只被當作了一名普通的歸國傳教士。

儘管如此,白晉的出現,在法國還是引起了巨大轟動。每天都有絡繹不絕的人前往他的住所,向其諮詢有關中國的問題。為了獲得路易十四的支持,以順利完成康熙皇帝的使命,白晉寫了一份報告,詳細介紹了康熙本人和有關中國社會生活的種種細節。他以讚美的語言描述了中國的歷史、地理和風俗人情,將康熙皇帝比喻成可以和路易十四相媲美的另一個「太陽王」。此報告後來以《中國皇帝的歷史畫像》為名公開出版,中文書名是《康熙皇帝》。當時正值歐洲「中國熱」走向鼎盛時期,白晉的著作把法國人對中國由來已久的好奇推向了仰慕和嚮往的高度。

在中學西傳的過程中,白晉最大的貢獻在於他繼衛匡國之後將《易經》介紹給了西方人。1693年,他在巴黎以「易經」為題作了一次演講。在演講中自晉表示,雖然大多數耶穌會士將《易經》斥為迷信,但他卻認為:中國哲學是合理的,至少同柏拉圖或亞里斯多德的哲學同樣完美,《易經》及中國古史以「先知預言」的方式表達了基督教教義。此外,白晉長期與德國科學家萊布尼茨保持通信,當萊布尼茨將他的「二進位」構想告訴白晉時,白晉認為他所依據的正是中國《易經》中的「陰陽八卦」原理,兩人的討論最終促成了這一科學發現的理論化。

白晉的出使取得了成功,17世紀東西方世界兩位最具影響力的統治者就這樣被聯繫在了一起,而這兩位具有雄才大略的君主碰撞出的火花也非同凡響,那就是著名的《皇輿全覽圖》。

康熙在平定三藩之亂時,作戰地圖多模糊不清,帶來許多不便。耶穌會士張誠在參加《尼布楚條約》談判時,認為中國對東北地區地理狀況不清,給國防和外交造成困難,遂建議康熙組織一次全國性的測量。雖然路易十四和康熙出於不同的目的,但了解中國的疆域全貌成為兩位皇帝共同的渴望,於是歷史出現了令人興奮的一幕:路易十四的傳教士們和康熙皇帝的官員們為繪製中國地圖進行了十餘年精誠合作。如此浩大的工程在東西方歷史上還是第一次。

從1708年到1718年,白晉、馮秉正(Joseph-Francois-Marie-Anne deMoyriac de Mailla,1669~1748年)、雷孝思(Jean-Baptiste Regis,1663~1738年)等數十名傳教士帶領滿漢官員分赴中國各地進行測繪,白晉作為這項工程的主要參與者先後負責測繪了北京周邊、長城及附近河道的位置。1717年,康熙命白晉等人負責匯總,最終集成包括中原各省、滿洲、西藏及朝鮮的全國總圖,於第二年製成《皇輿全覽圖》和各省分圖稿共32幅,並刻印成冊。

隨白晉來華的耶穌會士雷孝思在完成康熙皇帝的使命後,將此圖送回法國,輾轉交到路易十四手中。法國王室地理學家根據此圖做成《中國新圖》,在歐洲出版。至此,歐洲人對中國地理概貌有了比較正確、完整的了解。然而,這張地圖在中西兩地卻有著截然不同的命運:1840年,當英國人拿著《中國新圖》順利打開清帝國的大門時,《皇輿全覽圖》卻被深鎖於宮廷之中,無人問津。

文字來源:世界知識

相關焦點

  • 康熙《皇輿全覽圖》:在舊地圖裡發現新世界(分享高分辨古地圖)
    所以,我一直想借鑑古地圖,對比今地貌,從中發現古老的村鎮!縱然這些地方只剩下斷瓦殘垣。可惜值得參考的古地圖卻寥寥無幾,清代以前的地圖,幾乎沒有比例概念,不具實際探索價值;幸虧有清一代,留下《皇輿全覽圖》、《雍正十排圖》、《乾隆十三排圖》等。
  • 康熙 《皇輿全覽圖》的數位化及意義
    試想,如果過去中國就存在用現代測繪方法繪製的地圖,那麼,今天我們藉助相應的地理信息系統軟體,對它們進行地理配準,再通過對不同時代的地圖進行空間疊加分析,就可以研究許多地理要素的演變,且會提高研究的精度,繪製於康熙時期的 《皇輿全覽圖》正是古代中國少有的利用現代測繪方法繪製的地圖。
  • 世界地圖|康熙皇輿全覽圖
    因此清代產生了三種實測全圖,《康熙皇輿全覽圖》、《雍正十排圖》和《乾隆十三排圖》,中國古代地圖繪製的高水平成就達到頂峰。《皇輿全覽圖》又名《清代內府輿圖》,木刻墨印設色,不注比例,板框210cm×226cm,清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內府刻本,是康熙朝繪製全國輿圖中刊刻年代較早而又罕見的善本輿地圖。
  • 中國古代的地圖測繪——康熙《皇輿全覽圖》和《乾隆內府輿圖》
    全國由28個分幅圖(空缺不計)拼接而成:東北地區五幅,蒙古三幅,關內各省15幅,黃河上遊一幅,長江上遊一幅,雅魯藏布江流域一幅,哈密以東一幅,高麗(朝鮮半島)一幅。哈密以西及西藏尚未繪入。西藏本來有一幅康熙五十年(公元1711年)命駐藏大臣派人繪成的地圖,但因不符合圖集的要求而無法編入。以後的銅版本補入了楚兒沁藏布蘭木佔巴和勝住測繪的地圖。
  • 康熙《皇輿全覽圖》空間範圍考
    一、問題的提出《皇輿全覽圖》系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 至五十六年間,在康熙皇帝的要求下,主要由法國傳教士主持,中國地方官員、士兵及一些輔助人員參與,對今中國大部及其毗鄰地區進行測繪編制的地圖,這是我國首次利用西方現代測繪技術繪製的地圖,由於在當時也是世界上範圍最廣的實測地圖,故不僅在中國,而且在世界地圖史上皆具有裡程碑意義。
  • 【學習小組】習近平談康熙《皇輿全覽圖》的警示
    大約300年前的1708年,清朝政府組織傳教士們繪製中國地圖,後用10年時間繪製了科學水平空前的《皇輿全覽圖》,走在了世界前列。然而,這樣一個重要成果長期被作為密件收藏內府,社會上根本看不見,沒有對經濟社會發展起到什麼作用。反倒是參加測繪的西方傳教士把資料帶回了西方整理發表,使西方在相當長一個時期內對我國地理的了解要超過中國人。
  • 康熙皇帝留給我們的第一幅真正意義的全國地圖——《皇輿全覽圖》
    中國歷史上曾出現不少"全國地圖",例如傳說中的《九鼎圖》、第一幅「全國地圖」的《秦地圖》、更高準確度的《貞觀十道圖》等,但這些地圖在傳教士未進入中國前,都不能算真正的地圖,因為它們毫無經緯概念,沒有準確方位,不管作戰還是遠遊,其實都沒有實際指引意義,雖然古代戰爭也會作圖,但那畢竟是交戰雙方技術能力都落後的情況下
  • 習近平談《皇輿全覽圖》的啟示,解密一張地圖背後的故事
    「大約300年前的1708年,清朝政府組織傳教士們繪製中國地圖,後用10年時間繪製了科學水平空前的《皇輿全覽圖》,走在了世界前列。       然而,這樣一個重要成果長期被作為密件收藏內府,社會上根本看不見,沒有對經濟社會發展起到什麼作用。
  • 63期~德國總理默克爾送給中國的繪製於1735年的中國地圖(下)
    最近的一幅唐維爾版本 佳士得拍賣行 2019年6月拍品 估價2-3千英鎊而中文版本的《皇輿全覽圖》則相當少見,據國家圖書館研究館員馮寶琳先生在《康熙<皇輿全覽圖>的測繪考略》一文中記述,因《皇輿全覽圖》的測繪成圖的時間不一,版本也不是僅有一種,但,她個人歷年所見也不過五個版本:
  • 61期~德國總理默克爾送給中國的繪製於1735年的中國地圖(上)
    2014年3月底,德國總理默克爾在宴請到訪的中國領導人時,贈送了一幅繪製於1735年的「中國地圖」,默克爾稱:「這是德國繪製的第一幅精確的中國地圖。」受法國漢學家杜赫德所託,參考康熙《皇輿全覽圖》2製作了的所謂《中國韃靼西藏全圖》,被收入杜赫德1735年出版的《中國通史……》中,也成為唐維爾一生中最重要的作品。憑藉著這套十八世紀歐洲最流行的介紹中國的巨著風行於世,直到十九世紀初,唐維爾的中國地圖一直是西方關於中國及鄰近地區地理的標準來源。
  • 康熙花了三十多年,繪製《康熙皇輿全覽圖》,還注重鑽研儒家經典
    康熙時期還有一項重要的科學工作——繪製《康熙皇輿全覽圖》。康熙皇帝自小留心地理,博覽圖籍。每當邊疆官員回京復命,他都要對照地圖詳細詢問。他對全國的山川地形、氣候、物產和民族都非常清楚。康熙二十二年(公元1683年),康熙皇帝下令各省官員將本省的地圖送至兵部。但是當時的地圖依然使用舊法繪製,都是平面度,不能對地球表面的弧度作出精準的反應,所以在方位和距離方面的計算存在諸多誤差。康熙皇帝通過對幾何、天文、曆法、算術等知識的學習,掌握了經緯度的測繪技術,於是備置儀器,利用出行、出兵的機會進行實地測量,為繪製地圖作準備。
  • 康熙曾組織人力繪製全國地圖 10年初步完成(圖)
    禮物是一張中國地圖。據默克爾介紹,那是「1735年德國繪製的第一幅精確的中國地圖」。  有一種說法,默克爾贈送的地圖,可能是由18世紀德國著名地理學家霍曼及其家族成員哈斯「接力」繪製並保留下來的,內容是康熙初年的漢地十五省。該圖的繪製基於法國地圖學家德·安維爾在1734年繪製的中國地圖冊《中華帝國全志》。
  • 地圖的「畫繪」與「測繪」
    2016年,在國家圖書館舉辦的「國家珍貴古籍特展」上,由康熙皇帝御製的《皇輿全覽圖》正式亮相,引起觀眾的極大興趣。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國科學院第十七次院士大會、中國工程院第十二次院士大會上指出:「1708年,清朝政府組織傳教士們繪製中國地圖,後用10年時間繪製了科學水平空前的《皇輿全覽圖》,走在了世界前列。」
  • 三幅圖看懂清代疆域地圖測繪
    三幅圖看懂清代疆域地圖測繪來源:中國測繪報 編者按 2014年3月31日默克爾贈送習近平主席的地圖,有媒體報導是一幅清朝全盛時期的中國地圖,並在微博上傳播。從康熙朝前期籤訂中俄尼布楚條約劃分中俄東段邊界,到乾隆末年與廓爾喀劃界,歷時一個世紀,除了與俄國籤訂邊界條約外,中國與大多數的周鄰國家沒有訂立邊界條約,一般是按照傳統習慣邊界線確定與周邊國家和地區的疆界。 康雍乾三朝地圖變化較大,三幅地圖的繪製、修改過程也是清王朝完成國家統一、明確清朝疆域界線、對邊疆地區實行行之有效的主權管轄的歷史過程。
  • 陳宇:康熙御製了中國古代最準確地圖
    「中國古代的地圖分兩種,一種是山水形象畫法地圖,一般由官府組織繪製,不是用來指路,主要用於管理;另一種是計裡畫方地圖,可以通過密密麻麻的方格來計算各地之間的裡程,相對比較準確。中國古代最準確的地圖是康熙年間的《皇輿全覽圖》。」陳宇說。
  • 周培公為何死前獻給康熙一副《皇輿全覽圖》
    周培公才華橫溢必然也有著士大夫固有的錚骨與傲氣,在他最落魄之時,附顯者入都門,卻一身才華施無可施,恰逢吳三桂等三蕃謀反,其正值大將軍圖海帳下當謀士,這不就是大好的機會嗎?隨即獻謀「平涼策」於圖海,圖海用之,連夜啟奏康熙。康熙正處用人之際,其工於心計、善於權衡,使得周培公如遇知遇之恩,竭盡其之所長,全力的報銷康熙。
  • 《康熙王朝》裡周培公送給康熙的大清地圖是怎麼畫出來的?
    《康熙王朝》這部電視劇,將周培公設定為大清地圖也就是《皇輿全覽圖》的設計者,並在之後將這幅圖獻給康熙。  這個說法是與歷史極度不符的。雖然周培公確實是一位政治軍事上的能者,但是《皇輿全覽圖》卻不是經他創辦的。  根據歷史記載,《皇輿全覽圖》全名為《康熙皇輿全覽圖》,是1708年康熙帝下令編制的。
  • 珠穆朗瑪峰正名史
    1717年(康熙五十六年)1月1日,關內各省和關外滿蒙的測量工作完成,並繪製了木版的《皇輿全覽圖》,共二十八幅,但未包括西藏(最西到金沙江上遊)。到了1719年,西藏圖也製作完成,次年康熙帝宣布《皇輿全覽圖》繪製完成並「鑄以銅版藏內府」。
  • 讀圖|明清時期的中國地圖風格像不像山水畫?
    表現在地圖上,就是西方繪製的中國地圖越來越準確。       儘管歐洲人對中國的了解逐漸加深,中國地圖繪製的也越來越準確,但是並沒能讓當時中國的皇帝——康熙帝——感到滿意。所以康熙帝決定利用法國耶穌會士掌握的製圖技術,組織人力繪製一份中國地圖,於是就有了《康熙皇輿全覽圖》。       雖然正式開始繪製的時間是1708年,1718年初步完成,但其實前期準備就已經花去了十幾年的時間。
  • 道光竟不知英國在哪,其實早在明朝,就已經繪製成功了世界地圖!
    但話題有點沉重,在展開話題之前,先講一個笑話:上地理課的時候,地理老師在黑板上掛了一張世界地圖,然後對小明說:你在地圖上找到美洲。小明在地圖上指出了美洲,老師很滿意,對同學們問道:「下面老師問第二個問題,美洲新大陸是誰找到的?」同學們一起回答:小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