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情思 (渠皓翔)

2020-09-14 懷化市人大



世間萬物無不千變萬化,唯有中秋夜之朗朗明月和人們濃濃的中秋情思,年復一年,世世代代,亙古不變。這就是中秋節之所以成為豐富多彩、彌足珍貴的文化遺產的神奇所在!

「萬裡無雲鏡九州,最團圓夜是中秋。」中秋之夜,人們仰望天空如玉如盤的皎潔明月,誰不期盼與家人團圓?千裡迢迢,不遠萬裡,日夜兼程往家奔,古今一也。

「笙歌遠聞千裡,嬉戲連坐聖曉」的熱鬧景象,是古人嚮往團圓、慶團圓的形象體現。而今人也在這一天,將兩代甚至三代人邀約一起,品月餅,飲美酒,共慶佳節話今昔。

然而,好景並非年年有,當主觀願望與客觀實際不相統一時,有時呈現出另一番景象。「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共看明月應垂淚,一夜鄉心五處同」。杜甫與白居易的詩句,正是兄弟姐妹背井離鄉,各自東西,彼此不得相見,相互思念思鄉的真實寫照。

古人因為連年戰亂、災荒不得相聚,今人在和平時期又能年年相聚、家家團圓嗎?也不能。孩子上大學了、出國了、戍邊了,父母居家很孤單;為了早日脫貧發家致富,父母不得不遠離家鄉親人,遠走高飛去打拼,留守子女卻無時無刻不期盼父母歸!而遊子呢,又何嘗不日夜思念父母、子女和家鄉?為了民殷國強,為了儘早實現中國復興夢,把我們偉大的中華建成世界上最富最強的國家,哪一家不夜以繼日發憤圖強?哪一個人不夙興夜寐奮力打拼?

遺憾!如蘇軾詩中云:「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不得相聚怎麼辦?古有「鴻雁傳書」,可寄託思念之情,如「雲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鄉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徵人去日殷勤囑,歸雁來時數附書」等。然而「鴻雁傳書」只是傳說,而今通過手機微信、視頻,將遠在天涯海角的距離縮短到面對面,聲像俱真,如同晤面,這是以往任何時代做夢都難以想像的事情,而今卻成為人人共享的千真萬確的事實,這還不足以彌補不得相見的遺憾!

時代在前進,社會在發展。記得我上高小時,遠沒有今天這樣先進。離家雖不遠,但學校上晚自習雷打不動,不能在中秋節的晚上回家團圓。父親便在八月十五一早,去鎮上趕集時,專給我買了一斤月餅送到學校,讓我晚上和同學一起圓月。我非常感動,由衷地感謝父母的惦念。

1965年 8 月,我大學畢業分配到一個縣城教書。在縣招待所住了七八天,至16號才接到去文教局報到的通知。令我驚喜的是,無功受祿,我有了第一桶金,不是掘來的,而是從天降,憑生第一次,興奮之情油然而生。高興之餘,我掐指一算,此時恰值中秋節前夕,我只想著盡一分孝心,感恩父母和家人。那時,大學畢業生第一年的工資是每月 42 元 5 角,而半個月僅有 21元2角5分,該如何分配呢?家中有父母、祖父和弟妹,便寄去 10元;給外祖父、舅父二老寄去 5元。雖不能回家探望,過節時也不能與家人團聚,但將孝心寄回家,薄禮敬親人,能讓長輩和家人高興高興,我也心安理得一些。自此始,我便每月將薪水的一半寄給父母,補貼家用。以後每逢「中秋月正圓」,條件允許時,我必攜妻兒購月餅、水果回家團圓,共度佳節。因工作離不開時,就讓孩子為爺爺奶奶送去過節的費用和月餅等,同時也培養孩子的孝心和感恩之心,將中秋情思一代一代傳承下去。(渠皓翔)

相關焦點

  • 雨.情思(詩詞)
    ……情思半畝方塘半石苔,半入雲端半心裁。才下眉頭一時晴,又上心頭雨徘徊。情思夜半無人月生苔,星光散盡熹微來。桃花才伴春風走,一枝玫瑰斜徑開。情思點點情思雨花開,溫存繾綣印窗臺。回眸一笑清蓮子,顆顆都曾顧影來。
  • 關於中秋節作文:中秋情思
    關於中秋節作文:中秋情思 2011-09-09 13:59 來源:網絡資源 作者:
  • 張鳳軍《秋日情思(組詩)》
    作者:張鳳軍(北京) 一年來瘟疫亂,生計兩肩愁。作者:張鳳軍(北京) 每歷抉擇處,叮嚀耳畔聲。作者:張鳳軍(北京)十裡秋光畫未期,故鄉不遇柳鄉識。>作者:張鳳軍(北京) 生活樣樣小清新,牽手呢喃廿五春。
  • 十月的情思(散文詩)
    十月的情思(散文詩) 1我的筆記本裡,夾著一片美好的回憶。
  • 七夕節,我的情思(詩)給梅花
    今天是七夕節,我想把情思(詩)寫給梅花。
  • 水調歌頭 中秋(詞林正韻)
    水調歌頭 中秋感懷  定稿冉冉地平起,圓月撒柔幽。融融浩渺,波光瀲澹泛煙流。萬裡江山錦繡,一碧蒼穹遼闊,盛世慶豐收。清露染枝葉,玉兔上高樓。歷改革,整體制,善綢繆。時光如水,潮浪洶湧震全球。博取國人睿智,廣納強國良策,汗灑洗神州。地覆天翻變,民眾樂悠悠。
  • (打油排律詩 ) 七夕情思
    圖片源於網絡一縷情思繞心頭,兩情相悅伴君遊。
  • 故鄉情思(三首)
    故鄉情思作者:張玉福掏苦菜的女孩
  • 中秋望月思鄉 (詩歌)
    (一)天上一枚圓月,水裡一枚倒影,我想俯首把它撈起,捧在胸前或手心。(二)中秋的月兒啊高懸天上。可記得懷夢的青春背負行囊?闊別父母、離開家園,望眼欲穿啊何時歸故鄉?(三)中秋之夜啊對月感慨!多少拿不起、放不下的往事成過往,意氣風發或揮斥方遒呢?在哪裡啊還能找到安慰獎?
  • 中秋節要來啦!快來看看古人如何寄託情思
    每月的八月十五,是傳統的中秋佳節,這時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稱為中秋,在中國的農曆裡,一年分為四季,每季又分為孟,仲,季三部分,因而中秋也稱為「仲秋」,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他幾個月的滿月更圓,更明亮,所以又叫做「月夕」,「八月節」。
  • 中秋月圓韻(現代詩)
    中秋月圓韻(現代詩)幾天的雨,洗淨了人的心情,洗亮了中秋節日,洗亮了迷人風景。秋雨陣陣,中秋臨近,抬頭望遠,柳暗花明。秋雨,心情,中秋,美景。其實,雨亦風景,美麗迷人的風景,然而,雨水多了,暗淡了桂子眼睛。
  • 《立秋的情思》(原創文)
    立秋的情思王治義 不知不覺已是立秋時分,這一「秋」字,在今人的眼裡,只是季節的變化,只是夏天的結束,是萬物收穫的季節。但在古人眼裡,秋除了是收穫,是喜歡,但秋更多的是寂廖與孤獨失意,是悲涼哀怨,是思親友的,其意象之多,思情之多,是令人思考與玩味的,不同的人處在不同的地方,不同的地位,不同的處境,擁有不同的情緒。
  • 中秋陰雨(七言)
    中秋陰雨(七言)未見中秋大月圓,陰雲密布雨漣漣。
  • 中秋望月(外一首)
    中秋望月(一)靈桂枝頭八月明,吳剛牽動世緣心。取來頂上花前露,獨向中秋兌酒斟。(孤雁格)(二)大美恆娥傳世名,人間萬眾欲分清。冰輪今夜明如鏡,玉面秋眸楚楚萌。
  • 中秋誰與共孤光——蘇軾詠中秋節詩詞賞析(下)
    蘇軾詠中秋節詩詞賞析(下)王傳學 蘇軾詠中秋的詩詞,除了賞月、懷人等主題,更多的是對生活、對社會的思考,對人生的感悟。宋神宗元豐二年(公元1079年),蘇軾因「烏臺詩案」被貶為黃州(今湖北黃岡)團練副使。元豐三年正月到黃州,開始了他人生歷程中最艱難的一段日子。這一年中秋節,他寫了一首《西江月》,表現了謫居後的苦悶心情:   世事一場大夢,人生幾度新涼? 夜來風葉已鳴廊,看取眉頭鬢上。   酒賤常愁客少,月明多被雲妨。 中秋誰與共孤光,把盞悽然北望。
  • 中秋抒懷(七律)
    【中秋抒懷】(七律)(外一首)碧落金蟾渡玉煙,良辰美景滿人間。鄉親遊子聊情趣,海內天涯問暖寒。【 勿使陰霾長礙月(步前韻)】一衣帶水隔雲煙,魔影紛飛寶島間。大放厥詞播恨意,虛張聲勢掩心寒。潭中美景搖風碎,兩岸親情掛線懸。
  • (詩詞)國慶中秋長假抒懷
    (詩詞)國慶中秋長假抒懷借國慶中秋長假再抒懷。(一)層林染碩秋,雙節寓家休。網絡山河色,神州靚眼眸。(四)華夏桑田盡染豐,菊花香桂旅蒼穹。中秋雙節人家旺,浩月團圓氣象融。(五)五星旗展九州儀,大地豐收抒寫詩。國慶中秋聯浩月,桂陶菊酒會當誰。
  • 原創(中秋月兒圓)
    中秋月兒圓文//經典清秋zh. 一聲桂蕊醉芬芳,月上中秋遙對廊。福作吟詩寫多首,凝神遠眺掛思量。慣看了秋月春風,乘一葉小舟,在明月如水的中秋,書寫俊逸的詩章? 月明中秋,讓多少合家團圓的親人在月光下依偎取暖,品嘗著新鮮的葡萄酒和月餅,花好月圓共賞秋色。正是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人逢喜事精神爽,月到中秋分外明。良宵美景怎能虛設?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
  • 清代宮廷過中秋(下)
    )。清代宮廷祭月擺月供在紫禁城內的乾清宮月臺,供桌正中擺「月光神碼」(也稱太陰星君),左擺子母藕,右擺黃豆角;月光神碼前擺一重十斤的彩畫圓光月餅,左邊擺鮮果四品(蘋果、梨、柿子),西瓜一品;右邊擺鮮果四品(葡萄、石榴、桃),西瓜一品(切成荷花瓣形)。正中設香爐,左邊擺出茶釧三碗(內注茶水);右邊擺酒釧3件(內盛滿酒)。茶、酒前又擺三斤重彩畫圓光月餅兩(重疊)一盤,奶子月餅由小至大呈寶塔形。
  • 端午情思(外三首)
    1:端午情思   母親,院牆外   您當年種下的幾叢粽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