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的情思》(原創文)

2020-08-08 退之317

立秋的情思

王治義

不知不覺已是立秋時分,這一「秋」字,在今人的眼裡,只是季節的變化,只是夏天的結束,是萬物收穫的季節。但在古人眼裡,秋除了是收穫,是喜歡,但秋更多的是寂廖與孤獨失意,是悲涼哀怨,是思親友的,其意象之多,思情之多,是令人思考與玩味的,不同的人處在不同的地方,不同的地位,不同的處境,擁有不同的情緒。

唐代詩人劉禹錫詩云:「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晴空一鶴排雲上,便引詩情到碧霄。」劉禹錫針對秋的寂寥之感,偏說秋天比那萬物萌生、欣欣向榮的春天要好,強調秋天並不死氣沉沉,而是極有生氣。他指引人們看那振翅高舉的鶴,在秋日晴空中,排雲直上,矯健凌厲,奮發有為,大展宏圖。這隻鶴是獨特的、孤單的。但正是這隻鶴的頑強奮鬥,衝破了秋天的肅殺氛圍,別開生面,使志士們精神為之抖擻。這隻鶴是不屈志士的化身,奮鬥精神的體現。其實,這正是劉禹錫的人格寫照,精神寫照。他獨特的性格,倔強的脾氣,在詩裡折射,他不正是那一隻鶴嗎?有詩可佐證其倔強的脾氣:「百畝庭中半是苔,桃花淨盡菜花開。種桃道士歸何處,前度劉郎今又來。」看看,這「又來的劉郎」多麼倔強多麼自信,又多麼地富有挑戰性與戰鬥性。這秋,在劉禹錫的世界裡,哪有悲寂之哀?

宋玉在《九辯》中說:「悲哉秋之為氣也!蕭瑟兮草木搖落而變衰。」 作者悲涼悽愴的感情融於瑟索荒涼的自然秋景之中,開啟了「悲秋」意象的先河。秋天處在萬物繁茂的夏季和嚴寒荒蕪的冬季之間,是生命軌跡由盛轉衰的過渡階段,此時天地之間景物蕭瑟冷落,時間的流逝最為明顯,往往會使人生出「逝者如斯夫」的感慨,而羈旅天涯、孤苦伶仃的遊子對此尤為敏感。客居他鄉的遊子心態、對故鄉的思鄉之情,在梧桐落葉、孤帆遠去的意象之中傾瀉出來。你讀孟浩然的詩句《早寒有懷》,馬致遠的《天淨沙.秋思》,柳永的《雨霖鈴》,你讀出的是悲傷、悽涼!我在想,古代的交通不發達,信息流通慢,音信難得,團聚不容易,自然遇秋多悲思。而作為士子,晉級的路非常艱難,只有一條仕途之道,所以,當人進入生命的秋天時,事業未就,能不悲涼嗎?

同樣待秋,在我們的生命中,總有那麼一些人,任何時候都是意氣風發,激情滿懷。你讀杜牧的:「遠上寒山石徑斜 ,白雲生處有人家。停車坐愛楓林晚 ,霜葉紅於二月花。」卻又是一番意味來,那紅紅的楓葉,比二月的花都美,這豈不是人自身到秋時的信心與激情的寫照嗎?古詩「桂林風景異,秋似洛陽春。」這秋沒有衰敗,卻美如春。在這種詩境裡,秋天了,你是感知不到衰的。

你讀毛澤東的:「獨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頭。看萬山紅遍,層林盡染;漫江碧透,百舸爭流。鷹擊長空,魚翔淺底,萬類霜天競自由。悵寥廓,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這豪情,這自信,這要主宰蒼茫大地浮沉的果敢,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你讀讀,你仿佛看到了毛澤東到中遊擊水浪遏飛舟的壯舉!

立秋了,新的季節來臨,而對於進入人生之秋的人來說,是什麼?應是:更加務實,更加富有朝氣,更加充滿戰鬥的激情。即使頭髮華白,但那是最美的風景,是由少年到青年到中年的不斷積累,是量變到質變的飛躍,是成熟、是穩健、是發展,更是時代社會的中流砥柱。秋天到了,該是人生的碩果纍纍時,「自信人生二百年,會當擊水三千裡」!

立秋了,早晚涼爽,正是美好的開始!願每一個到了人生之秋的人「霜葉紅於二月花」!

(圖片來源於網絡)

相關焦點

  • 《立秋》文/木若水(遼寧)
    立秋是秋季的第一個節氣,為秋季的起點。秋季從立秋起至立冬結束。立秋並不代表酷熱天氣就此結束,初秋期間天氣仍然很熱。所謂「熱在三伏」,又有「秋後一伏」之說,立秋後還有至少「一伏」的酷熱天氣——今年的立秋卻是處在二伏當中,所以,立秋了,天氣還是酷熱。
  • ☆《立秋》(原創) □大呂(河南)
    ☆《立秋》(原創) □大呂(河南)從莊子到現在這個秋季秋水一直記得泛濫的事於是做一個稱職的詩人就要時刻觀察遠方的水勢
  • 四季立秋雜談(原創)
    八月七日,立秋。下文,相關之說從立秋談起。立秋。秋天的始點。表示夏天結束。天氣逐漸變涼。立秋表示夏季結束完了。此曰(立秋)古人叫絕日。絕曰共四日即:立春,立夏,立秋,立冬。立春,表示隆冬已盡,春天開始。立夏,表示春天結束,夏季開始。立秋,表示夏季結束,秋季開始。立冬,表示秋季結束,冬季開始。歸到立春春來冬去。就這樣周而復始地循環為一年四季。這四立。
  • 立秋的雨(詩歌)
    立秋的雨(詩歌)(七星橋上作品)立秋的雨昨夜隨風淋淋漓漓今日黎明仍如飛立秋的雨將清爽奉送從此揮手那暑之酷酷立秋的雨兆瑞年景母親說立秋有雨好豐收立秋的雨遞來秋色母親說立秋有雨萬像新立秋的雨傾情的奉人間金碧琳琅送大地碩果纍纍(七星橋上2020.8
  • 原創七絕《立秋》(中華新韻)
    七絕《立秋》(中華新韻)鬥指西南恰立秋①,氣陰出地暑方收。末伏餘熱如秋虎②,以肉貼膘躺臥休③。註:①中國古代以北鬥鬥柄指向確定季節交替,指向西南方位時為立秋節氣。②立秋仍處伏天高溫持續,民間俗稱「秋老虎」。③民間流行在立秋這天懸秤稱人,「貼秋膘」補「夏瘦」,立秋這天燉肉烤肉紅燒肉等等,「以肉貼膘」。「躺秋」也叫「臥秋」、「睡秋」。秋天到來,多躺躺、多休息,把夏天瘦掉的肉長回來。
  • 原創詩詞七律·立秋感賦(平水韻)
    原創詩詞七律·庚子立秋感賦謝延龍(黑龍江)西風攜雨入庭堂,暑伏餘威勢漸央。稻穀灌漿山燦駁,雲天怡目水蒼涼。神州戰疫降瘟魅,學子揚帆啟夢航。黎庶從茲別炎苦,無邊爽月照眠香。
  • 伏殘暑散夜寂靜(今日立秋)
    立秋(原創) ——葉老立秋已至夜初長,涼風習習送清爽。伏殘暑散夜寂靜,草勢枯衰顯柔軟。 註:時間過得好快,秋天悄悄走來。今日立秋,白天時間越來越短了,夜晚的時間越來越長了。漫長而炎熱的夏天終於過去了,涼爽怡人的秋天來到了,尤其是初秋的風,使人早晚更加涼爽。
  • 張鳳軍《秋日情思(組詩)》
    作者:張鳳軍(北京) 每歷抉擇處,叮嚀耳畔聲。作者:張鳳軍(北京)十裡秋光畫未期,故鄉不遇柳鄉識。>作者:張鳳軍(北京) 生活樣樣小清新,牽手呢喃廿五春。▎來源:©原創作品 授權發布!▎審發:世文(ID:psw1969psw)▎世文正能量(ID:sw1969znl),轉載請註明出處。
  • (原創作品)小重山--立秋即景小悟
    小重山--立秋即景小悟文/東張西望客節候涼風減熱輕。宵晨凝白露,晚蟬鳴。來秋去夏老交情。乾坤朗,寒暑喜均平。
  • 今天立秋(原創)
    雲天收走了夏色,木葉搖動起秋聲,涼風至,白露生,寒蟬鳴,今天立秋。記得作家雪小禪說過,「秋天是蔡琴的歌聲,是沈周的山水,是那人書俱老的書法,是阿炳的二胡聲聲,是光滑絲綢上的水跡,是裂帛上的暗蓮花,是唐詩中那最動人的一句:唯見江心秋月白。」
  • 「原創詩歌」霜降情思(外一首)
    霜降情思文/鬱冰秋深,幹卉凋零百草枯黃山巒的一簇簇白菊、黃菊還亮麗著,秋風,瑟瑟蒼涼霜降文/秋天不挽留任何一片該落的葉子文/
  • 立秋感懷丨文/江花(北京)
    立秋感懷文/江花(北京)秋天生活妙立秋三候要記牢炎炎暑未消.秋日勝春朝人生路上莫逍遙一步步走好【作者簡介】江花國秀(微名江花似火,筆名江花) 女,土家族,農家出生。
  • 立秋,許幾許秋詞涼|原創:徐國平(義大利)
    【立秋,書幾許秋詞涼】 文/北石一葉知秋夏隱,半聲蟬鳴報秋。時光,總在悄然間偷過,歲月,總在季節輪迴裡變老。走在立秋的晨光間,任由秋靜的第一縷秋光,繾綣纏綿,任由那個秋天的故事隱隱現現。任由一份情感濃濃淡淡在這個清新的秋早。秋晨,薄霧朦朧的甌江之畔,雨後微風,古渡煙雨,秋涼盡現。放眼,甌水如練,舴艋獨舟寫盡秋意。一水東逝,水䪨纏綿,浪擊堤石長長深深,風拂波顫,短短淺淺。半江靜謐,鎖著秋晨寂寥,鎖著立秋淡涼。
  • 立秋 (二十四節氣之一)
    立秋,是二十四節氣中第13個節氣,北鬥星鬥柄指向西南,太陽到達黃經135°,於每年公曆8月7—9日交節。立秋是秋季的第一個節氣,為秋季的起點。秋季從立秋起至立冬結束,其起始與結束,是天體運行的結果。進入秋季,意味著降雨、風暴、溼度等,處於一年中的轉折點,趨於下降或減少;在自然界,萬物開始從繁茂成長趨向蕭索成熟。
  • 陳鳳鳴:立秋絮語 (詩歌)
    作者:陳鳳鳴(四川瀘州)夏日的風用民族之魂、赤子情懷撐起一片吉祥的天空 時光不老,歲月更替今日立秋追趕夏糧的步伐跳躍進入倉庫裝進十四億人的飯碗 立秋立起來立起的是一份責任、擔當我們或許辜負了春天、怠慢了夏天一定會在碩果纍纍的秋天力爭朝夕、收穫滿滿豐收的歌兒唱起來了唱出的是我們不屈的意志更是中華民族深厚的情懷 (俗語說:立秋有雨班班收,立秋無雨萬人憂。
  • 立秋(詩歌)
    立秋文/東方亮終於,遠足的熱風倦了,休憩於高樹枝頭聒噪的蟬鳴,瘋狂地喧囂著蒸人的暑氣有些葉子,因為脫水
  • 「原創」鷓鴣天·庚子立秋隨感(外二首)
    文/慕羽化蝶鷓鴣天·庚子立秋隨感菡萏香風夏未收,時來梧葉又驚秋。心中劍氣空凌宇,腹內詩章枉賦愁。懷落拓,感漂流。經年幻夢幾沉浮。紅塵諸事多遺恨,人在江湖不自由。
  • 雨.情思(詩詞)
    ……情思半畝方塘半石苔,半入雲端半心裁。才下眉頭一時晴,又上心頭雨徘徊。情思夜半無人月生苔,星光散盡熹微來。桃花才伴春風走,一枝玫瑰斜徑開。情思點點情思雨花開,溫存繾綣印窗臺。回眸一笑清蓮子,顆顆都曾顧影來。
  • 立秋(組詩):杜牧野
    立 秋(組詩)作者:杜牧野1.立秋寫出一顆「禾」字,我停下筆眼前飄起一場雪雪裡藏著踏破幾千年西風的種子在人間——今日「立秋」2018-08-072.秦風 .立秋一夜大雨,今日立秋雨和秋把風織成一張網斜斜地、輕輕地、掛在西陲眼前的晚霞湖微微顫動如一首詩裡江南的美景漾出的水聲霧濛濛一片蒼蒼蘆葦站於兩岸,頭臉朝天我沒看見麗人打傘……今日立秋,我逆流而上,用方言打探你的行蹤在落霞寨我只聽到你在秦風裡的傳說
  • (原創)立秋飲食文化,各地飲食習俗大揭密
    1.貼秋膘立秋之時,民間風俗堪稱層出不窮,最盛行的當屬「貼秋膘」了。許多地方在立秋這天都有稱重的習俗,將此時的體重與立夏時比較。秋風一起,胃口大開,人就有了食慾想吃點好的,增加一點營養,補償夏天的損耗,補的方法就是「貼秋膘」:在立秋這天吃各種做法的肉,如燉肉、烤肉、紅燒肉等,「以肉貼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