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意漸濃涼風習習,楊萬裡夜晚散步即景寫景,寫下一首很唯美的詩

2020-09-04 塵世曉書僮

楊萬裡很有特色,寫得通俗易懂,沒有華麗的辭藻,也不會刻意去引經據典,有一些詩人往往喜歡刻意引用典故,以及使用一些生僻字,這樣使得作品看似高深莫測,其實典故用多了,反而會讓作品落入俗套,對於後人來說理解上也會出現爭議。楊萬裡的詩顯然沒有這方面的硬傷,他的詩平淡而樸實,但是同樣意境高遠,寫得也是很唯美。

那我個人是很喜歡楊萬裡簡練的風格,儘管看上去寫得很普通,可是只要靜下心來細細品讀,則是會發現他的作品別具一格,每一首都很有韻味,譬如他的《小池》完全就是信手拈來,可是非常有畫面感,把尋常的之景描寫得如詩如畫;再譬如《曉出淨慈寺送林子方》也是膾炙人口,這首詩表面看是在寫西湖四時不同的風景,以及不一樣的荷花,可是又另有深意,正是勸慰朋友不要離開臨安。

楊萬裡的詩很有個性,也是自成一派,被後人稱為「誠齋」,主要的特點,那就是如前面提到的簡練,通俗易懂,不會刻意去炫技,寫得很真實。以這首《初秋行圃》來說,那同樣也是一首很簡練,同時很有意境的作品,當時詩人無非是出門散步,然後即景寫景,信手拈來寫下了這麼一首唯美的詩作。

落日無情最有情,遍催萬樹暮蟬鳴。

聽來咫尺無尋處,尋到旁邊卻不聲。

楊萬裡是南宋時期著名的詩人,他與當時的陸遊,以及範成大等人並稱,被後人稱為「中興四大家」,是那個時代最重要的詩人之一。楊萬裡,字廷秀,號誠齋,公元1127年生於江西吉州吉水,也就是今天的江西省吉安市吉水縣城,他的父親只擔任很小的官職,但是對於兒子的教育卻重視,從小楊萬裡就受到了良好的教育,最終憑藉著自己的努力,成為了南宋著名的詩人。

秋天天氣開始漸漸轉涼,此時微風習習,秋意也更濃,楊萬裡一個人獨自出門散步,看到了眼前不一樣的秋色美景,於是有一種極為平淡的口吻,寫下了所見所聞,還有所思所想,正是這樣的一種描寫,讓這首詩也是顯得與眾不同,每一句都充滿了詩情畫意,讀來也是讓人會有一種身臨其境之感。

這首詩第一句就令人驚豔,「落日無情最有情」,秋天的落日最是無情,可是它又有情意綿綿,每當到了這個時候,催促著樹枝上的蟬,那千樹萬樹上的蟬到了傍晚時分,會一起鳴叫,那聲音非常的響亮,即使是在很遠的地方,那都是能夠聽得清清楚楚。最後兩句則是進一步地描寫了當時的感受,還有蟬叫的聲音,那些聲音聽來就像是近在咫尺,可是想要尋找時,卻又是找不到,等你尋到了身邊時,才發現那聲音突然又不見了,所有的蟬好像突然之間消失了。

楊萬裡這首詩並沒有什麼獨特的技巧,也沒有其它的深意,只不過是描寫了秋天的景色,還有樹枝上鳴叫的蟬聲,所以從字面上來看的話,通篇看似很一般。但是楊萬裡寫得很細膩,也非常的生動,反而讓這首詩推陳出新,從而達到了一種獨特的韻味,同時每一句都意境高遠,讀來也是讓人讚嘆不已。這樣的作品最是值得一讀,尤其現在正是秋天,在這樣的季節讀一讀這樣的作品,也是最能夠引起我們的共鳴,儘管只是普通的事物,還有尋常之景,但是寫得生動有趣,猶如一幅淡淡的山水畫卷,美得也是令人心醉。

相關焦點

  • 楊萬裡傍晚時分出門散步,信手拈來寫下一首詩,充滿了詩情畫意!
    楊萬裡出身於江西一個偏遠的農村,這也使得他很多的作品裡,對於鄉村的描寫也是最為傳神,尤其是這首《秋涼晚步》,看上去極其的普通,可是只要細細品來則是會發現,這首詩其實也是充滿了詩情畫意,詩人只不過是在秋天的傍晚獨自出門散步,信手拈來寫下了這麼一首詩,整首詩短短的四句,一共二十八個字,卻是有了濃濃的秋意。
  • 夜裡地上有了一層厚厚的霜,出門散步的楊萬裡,寫下一首有趣的詩
    楊萬裡的詩就有很趣,詩作頗豐的他,有很多不為人知的經典之作,有一些作品儘管很冷門,可是細膩的筆觸描寫得很唯美,讀來也是朗朗上口;以他這首《霜》來說,相信有很多的朋友甚至都沒有聽過,這首詩儘管並不是很出名,但同樣也是難得的佳作,整首詩只是那麼淡淡著筆,卻是營造出了一種唯美的意境,讀來讓人會有一種身臨其境之感。
  • 共賞古詩詞丨一壺老酒,一盞清茶,伴著涼爽秋風,詩中的秋意漸濃
    轉眼之間,夏天的炎熱已經漸漸退去,一絲絲涼爽的秋風,吹來了濃濃的秋意。這個時候似乎應該吟詩,配上一壺老酒,或一盞清茶,伴隨著時光匆匆,徜徉在時光的懷裡。在古詩詞的世界裡,在你的記憶深處,是否會有那麼幾首古詩詞,在天高雲淡的午後,在月明星稀的夜裡,能夠你一起在秋風中翩翩起舞。
  • 楊萬裡很美的一首詩,前兩句純寫景如詩如畫,後兩句則是活潑幽默
    楊萬裡很多的詩都被收錄進了小學的課本,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小池》,還有那首送別詩《曉出淨慈寺送林子方》,兩首不同的風格,但是寫作手法純熟,前一首是純寫景,通過對於景色的描寫,以此來讚美春天;後一首是很典型的送別詩,不過楊萬裡寫得很巧妙,他沒有像別的詩人那樣直抒胸臆,寫送別時的依依不捨,更多的是通過對於西湖
  • 出門散步的楊萬裡信手拈來,寫下一首有趣的詩,每一句都如詩如畫
    楊萬裡的詩也是頗受讀者的喜愛,而且他的詩自成一派,儘管早年間也是受到了江西詩派的影響,可能很多朋友對這一詩派比較陌生,其實在北宋時期江西詩派成為了主流,領軍人物正是大名鼎鼎的黃庭堅。整個詩派的特點是講究用詞用典,無一字不出處,奉唐朝著名的現實主義詩人杜甫為祖師爺,學習這一詩派的文人,那麼都可以歸到江西詩派,所以並不單純的所指江西詩人。
  • 楊萬裡的一首哲理詩讓人愛不釋手,深入淺出,又飽含真情
    但是詩人楊萬裡卻不是這麼想的,他不僅不傷春悲秋,反而喜歡秋涼,愛惜輕寒,更可貴的是,作者還告訴我們一些質樸的道理,先看看他在詩裡是如何說的。秋涼晚步 宋代:楊萬裡秋氣堪悲未必然,輕寒正是可人天。這是詩人在傍晚時分閒庭散步,看見滿池的荷花快要凋謝,秋意漸濃,寒意漸重,有所感觸,寫下了這首耐人尋味的小詩。詩的前兩句說,秋氣使人悲哀,其實未必是這樣,輕微地有一點寒意,這不正是氣候宜人的季節嗎?詩人一反常態,普通人認為肅殺之秋氣,在他眼裡卻「未必然」,甚至是「可人天」。可人就是合人意,自然更合作者的心。
  • 詩詞|不覺初秋夜漸長,清風習習重悽涼
    白露已過,秋意漸濃雖然白天還比較晴曬,但一入夜確實清涼了許多很多焦慮煩惱的心緒變得淺淡平和2《初秋》唐·孟浩然不覺初秋夜漸長,清風習習重悽涼。炎炎暑退茅齋靜,階下叢莎有露光。不知不覺就立秋了,夜也漸漸長了。清涼的風緩緩地吹著,又感到涼爽了。
  • 範成大《醉落魄》狀寫潔身自好與世無爭的生活,筆含秋意墨透涼風
    《醉落魄·棲烏飛絕》是南宋詞人範成大所寫的一首描寫隱居生活情趣和抒發潔身自好感情的詞章。筆含秋意,墨透涼風,寫景淡雅雅清新,抒情飽含蘊藉。習習涼風送來陣陣細碎的笙聲,如微雪飄落,清涼無比。笙曲三遍過後,在涼爽的清風中悠悠而止。風力漸漸強勁,吹亂了我雙鬢的銀絲,吹歪了我的青絲頭巾。如此好風,估計我那臥房的北窗早該充滿涼意了,回去又可以睡一個好覺。
  • 金庸先祖在清朝詩壇獨樹一幟,寫下一首五言絕句,美得令人心醉
    查慎行流傳下來的詩作中,也的確有很多令人驚豔的作品,其中要數這首《舟夜書所見》最為大家所熟知,而且這首詩還被收錄在了小學的課本裡,成為了大家比較熟悉的一首作品。 月黑見漁燈,孤光一點螢。 微微風簇浪,散作滿河星。
  • 與初秋最配的一首宋詩,開篇就動人心弦,僅28字,道盡最美風情
    對此,有句古詩說得很好,「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若無閒事掛心頭,便是人間好時節」。無論哪個季節,只要你用心感受,用心品味,那都是一段最美好的時光。白露已過,仲秋開始,秋意又深了。可是,在很多地方,暑氣尚未完全褪去,「熱」依舊是一個讓人煩躁的詞語。不過,早晚起來,清風習習,還是讓人多多少少感受到了初秋的一絲涼意。
  • 中國詩歌報散文詩創作室第十六期《秋意漸濃》《細數芳華》臨屏作品
    微風習習,落葉繾綣,片片秋黃,繽紛飛揚,那麼輕盈,那麼飄逸,那麼從容,那是秋天的賦予,似是一個從青澀走向成熟的少女,盡情舞動秋香的季律,暈染著整個秋天的爛漫。此時,秋景已不需要任何花哨的點綴,也不奢求有什麼陪襯來裝扮,唯有葉子的凋零後,儼然延綿出至深的動力,那種生命的張力,夠了。    一抹清秋,秋意漸濃。蟄伏著靜美與悠然。朦朧的美感,雅致的神韻,將人們帶到一個含蓄深刻的境界。
  • 不覺初秋夜漸長,清風習習重悽涼。5首秋夜詩詞
    白露過後,白天一日一日越來越短了,沒有月亮的秋日夜晚,蟲鳴總是來的比較早,似乎有使不完的力氣,從傍晚到第二天清晨,蟲鳴聲不斷,似乎在彰顯著屬於它的時代。《初秋》唐·孟浩然不覺初秋夜漸長,清風習習重悽涼。炎炎暑退茅齋靜,階下叢莎有露光。
  • 一起來讀古詩詞丨秋意已濃,是否有幾首詩,和你一起徜徉在秋風裡
    轉眼之間,夏天的炎熱已經漸漸退去,一絲絲涼爽的秋風,吹來了濃濃的秋意。這個時候似乎應該吟詩,配上一壺老酒,或一盞清茶,伴隨著時光匆匆,徜徉在時光的懷裡。01.在不知不覺中秋意已濃唐代孟浩然《初秋》不覺初秋夜漸長,清風習習重悽涼。炎炎暑退茅齋靜,階下叢莎有露光。
  • 楊萬裡最唯美的一首詩,短短二十八個字,描繪的可謂是如詩如畫!
    小編今天要向大家推薦楊萬裡的一首詩,那便是他的這首《曉出淨慈寺送林子方》,相信很多人對於這首詩那都是非常的熟悉,這首詩不僅收錄在了一些經典的詩集裡面,同時還頻頻地入選我們的小學課本,成為了大家最為耳熟能詳的一首作品。
  • 白居易深夜寫下一首千古絕詩,用詞通俗易懂,道盡秋天的況味
    秋天將近,夜晚寒涼,人生短短幾個秋,一場秋雨一場寒,唐代詩人白居易曾在秋天的夜晚趕路,孤寂的心情,涼意襲來,感慨萬分,寫下了一首千古絕詩,記錄了所思所想。白居易的詩歌大多用詞簡單質樸,他用通俗易懂的筆法將生活景致和人生感悟表達得恰到好處,值得細細品味。
  • 處暑|秋意漸濃 涼意漸生
    欄目名稱:處暑|秋意漸濃 涼意漸生   「處暑」節氣標誌我國大部分地區的炎熱暑天就要結束,天氣逐漸轉涼。此時節,白天熱,早晚涼,晝夜溫差較大,不時有秋雨降臨,人們常用「一場秋雨一場寒」來形容處暑時的天氣。  處暑時節,炎陽不再炙烤,蟬兒不再鳴叫,盛夏漸行漸遠,秋意愈來愈濃。
  • 楊萬裡夜裡做了一個夢,醒來後寫下一首唯美的詩,從開篇美到結尾
    楊萬裡很多的詩不僅收錄在各種著名的詩集裡,猶如一位亭亭玉立的少女,從側面也說明了詩人熱愛生活,對於事物的觀察極其細膩,如果不熱愛生活,對於事物觀察不夠細膩的話,自然寫不出如此有韻味的作品,也寫不出那麼唯美的詩。
  • 楊萬裡夜裡偶得一夢,醒來後寫下一首有趣的詩,通篇美得令人驚豔
    筆者今天要與大家分享楊萬裡一首比較冷門的作品,也就是這首五言絕句《二月十一日夜夢作東都早春絕句》,這首詩看似信手拈來,沒有任何的技巧,寫得很是普通,可是只要細細品來,同樣能夠感受到作品中獨特的意境。詩人正是由於在春天的夜裡偶然做了一個夢,醒來之後寫下了這麼一首有趣的詩,而且寫得極為唯美,通篇美得令人驚豔。
  • 楊萬裡夜裡乘涼信手拈之間,寫下一首優美的詩,成為了宋詩名篇!
    而楊萬裡的很多作品,那也是極為唯美,可能短短的幾句,便是營造出了一種高遠的意境,這也正是楊萬裡詩作最為獨特的一個地方,所以讀他的作品,也最是能夠感受到詩人的那一份深情,以及他對於現實生活的細緻觀察,也正是他的這一份觀察,從而也使得他的作品顯得更為生動,也更加的能夠打動我們。
  • 楊萬裡很唯美的一首詠雪詩,只是那麼淡淡著筆,卻是美得令人心醉
    畢竟宋朝的詞才是獨步天下,但是到了南宋以楊萬裡和陸遊等人組成的「中興四大家」,還是寫下無數經典的優美名篇。特別是楊萬裡的作品極為接地氣,往往可能看上去只是描寫了一些極為普通的事物,以及普通的風景,卻同樣充滿了獨特的韻味,讀來也是朗朗上口,所以他很多的作品,也都是膾炙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