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7旬老人50年前的陪嫁,1套舊桌椅3萬不賣,看啥樣

2020-12-06 黃河鄉土故事

周日的一天,攝影師一行人來到河南省豫西農村採風,雨後的農村生機盎然,田園美景美不勝收,儘管農村現在年輕人大多都外出打工去了,可是當地農村地坑院子裡還住著一些老人家,常年記錄農村生活是我們民俗攝影的主題,大家依舊遵循著以前的程序,在巷道裡開始轉悠。

村中的巷道裡,76歲的朱大叔正忙著用碌碡碾壓地面,這是地坑人家在雨後必須做的事情,這是為了重新加固地面,以免雨水侵蝕出現安全隱患,老人家熱情和我們打招呼,邀請我們去他家吃午飯。

這就是大叔家的地坑院子,他說前年在地坑上邊建起了2間新房子,隔熱效果不如地坑院裡的老窯洞,所以每年的暑天和冬天他和老伴還是要在地坑裡生活,下邊冬暖夏涼住著很舒服。

來到地坑院子裡,大娘在窯洞裡忙著做午飯,她一邊做飯一邊和我們拉呱,大娘說今年74歲了,他和老伴生有2個兒子,現在都已經成家,各自過著自己的光景,他們身體健康,不願意給孩子添麻煩,兩輩人生活習慣不同,自己能夠自理就不要在一起,互相留點空間。

大娘說現在生活挺好,他和老伴已經不幹農活了,地都分給了兒子們,只留下2畝地種點蔬菜瓜果一類,吃喝糧食都是兒子們管,生活雖然不如城裡人好,可是過得也不錯,自己很滿足。

我們在老人的窯洞了發現了一套舊家具,一張桌子和2把太師椅子,油光發亮的舊漆面看上去很有年代感,大娘說這是自己50年前出嫁的時候的嫁妝,當年父母給她陪嫁了這套家俱就是豪華配置,上邊不但有雕刻花紋還有繪畫美術作品,用了50多年時間了,它依然很結實,前幾年有人來收舊家具,曾經出價3000元她也沒賣。

說話間朱大叔下到了地坑院子,他接過了話題,老人說這套家具也不知道值不值錢,木料很重聽人說肯定是好東西,收舊家具人說是雜木,看過幾次他們都沒賣,這個不是錢的事情,這是老伴的念想再多錢都不能賣。圖為大叔給我們拿了幾個李子吃。

大娘說人老了就懷舊,就會思念爹娘,老人不在了東西就是好念想,每每看到這套陪嫁桌椅,自己就像看到了父母,坐在椅子上就像坐在父母的懷抱裡一樣溫馨,不要說給3000就是3萬元也不會賣。再說了現在自己也不差錢,吃喝不愁,好好的賣啥東西。圖為老人的午飯,燒餅饅頭和蒸菜。

老人的院子裡有一棵老梨樹長得也很奇怪,一樹上邊能結出2種果,一個是碭山梨,一個是老漢美的軟梨,各位誰知道這是啥情況?

兩位老人家住在地坑院子裡,守著土窯洞和舊家具,其實就是守著自己的家,守著對父母親人的那份思念,人間的親情當然是不能用金錢來衡量,多少錢都不賣也在情理之中,如果是您,您會賣掉自己的陪嫁嗎?【想看到更多的百姓故事請點擊右上關注】

相關焦點

  • 農村8旬老人家藏寶貝,1本清朝版本古書2萬元不賣,看看是啥
    近日,我和影友來到山西芮城一個農村,看到樹木茂盛的農家大院,就帶著好奇心進院子參觀,看看有啥稀罕物。院子的主人是一對年過八旬的老夫妻,大爺姓常,叫常百歲,過去在縣城銀行工作,退休已經20多年了,老伴過去一直務農,夫妻生養了3男1女,現在都在外面工作。
  • 山西8旬老人痴迷陰陽八卦,獨居「風水寶地」,看現在活成啥樣?
    山西8旬老人痴迷陰陽八卦,獨居「風水寶地」,看現在活成啥樣?風水寶地通俗的講,就是風水好的地方,居於此處,能助人事興旺、發財,可令後代富貴、顯達。嚴格的講,就是符合風水學中「富「和」貴」原則和標準(即所謂「好風水」)的地理位置或環境。
  • 7旬老人拿紅蘋果給陌生人,吃完掏錢說是小看農村人,啥情況
    導讀:7旬老人拿紅蘋果給陌生人,吃完掏錢說是小看農村人,啥情況粗粗算下來有十幾年時間在蘋果採摘季節沒有回過老家,今年是多年來第一次,老家是蘋果種植基地,家家戶戶有很多果樹,回到農村,三鄰四友挨家挨戶轉一趟,能夠真正體會到瓜果飄香是金秋最珍貴的饋贈
  • 陝西農村發現1座「地窯院」,8旬老人生活了62年,看生活是啥樣
    在我國的北方農村有一種奇特的民居建築,農民們形象的把它叫做地平線下的四合院,山西人把它叫做地窨院,河南人把它叫做地坑院,陝西人更形象把它稱作「地窯」。近日攝影師有幸在關中地區的農村拍到了一對生活在地窯裡的8旬老人。圖片上這位奶奶姓王,今年80歲了,她的老伴姓劉和她同歲。
  • 冬暖夏涼地坑院8旬老人生活了50年,兒子現要賣了它,咋回事
    臘月裡大雪後的一天,攝影師一行人來到山西省中條山採風,我們在一個山區農村看到了一個地坑院子,聽村民講這裡居住著一位80多歲的老人,不知道啥原因,老人居住的好好的最近兒子卻要賣了這個地坑院,為了弄明白這是咋回事情我們便走進了老人的家。
  • 愛尚計劃四周年捐贈1.7萬套定製桌椅
    (原標題:愛尚計劃四周年捐贈1.7萬套定製桌椅) 當無聲的文字遇見有聲的傾訴
  • 農村老夫妻隱居密林50年,培養出4個大學生,如今生活成啥樣
    山西省晉南中條山區雖算不上名山大川,但也是歷代隱士高人的棲身之地,佛家道家在此留下眾多廟宇道觀和無數民間傳說,河東人習慣把這裡稱為南山,隱居南山就更為神秘。今天我們不盤點歷史的天空過客,只看一位現代的農民老夫妻,他們隱居在山中密林50多年,生下5個兒女,培養出1個博士3個大學生,如今放棄城裡的好生活不享受卻堅守此地不離開,究竟是何原因,看看他們的生活是啥樣。
  • 山西農村發現1個舉人宅院,門樓石鼓20萬不賣,看看啥樣
    「你們是幹啥的?」房子裡傳出一位大媽的問話,攝影師趕快回答我們是攝影人的身份,老人掀開門帘斜靠在門邊上,一個簡單的動作讓攝影師感覺到非常的隨和親切,站在院子裡我們聊起了這個老宅院。大媽今年74歲了,老伴去年不幸腦梗去世,現在一個人住在這裡生活,老人家說老宅的時間大約在200年以上,以前聽家裡的老人講祖上曾經出過舉人,中舉之後有了資格,在家裡大興土木建造了這個宅院,家族後代一直住到他們這一輩人。攝影師對大門外的那對石頭門鼓很有興趣,就想問出究竟,大媽說至於祖上到底為官幾品,家中先人也不曾有說法,很多看過門鼓的人都說肯定是官宦人家沒有問題。
  • 山西8旬老人痴迷周易45年,獨居風水寶地參悟天機,看活成啥樣?
    山西8旬老人痴迷周易45年,獨居風水寶地參悟天機,看活成啥樣?有位88歲的老人火了,他叫張宏錄,住在住山西省萬榮縣一個叫西埝的農村。別看大爺今年88了,但是身體健康,腿腳靈活,被當地的人稱為「奇人」,他還會看面相,觀手相,是當地的一名「風水先生」。
  • 山西7旬大爺,1天兩包煙6壺茶,外加1盆花椒水,看還有啥妙用
    圖片上這位老人姓樊,今年75歲,家住山西晉南臨猗縣農村。見到他時,他正在家裡的門廳裡一個人在喝茶。他說:剛幫兒子在地裡下桃子回來,喝點茶,涼快涼快。老人說:小時候家裡生活不行,自小勞動,農村裡的犁、樓、、耱樣樣在行,父親去世早,母親臥床多年,老伴也早早走了,46年前在玉米地裡撿拾了個嬰兒,成了自己的養子,一輩子人生該經歷的事都經歷過了。
  • 山西農村9旬賣醋老人有件事在心裡裝了80年,背後故事讓人心酸
    圖片上這位老人名叫焦正正,老人是山西省芮城縣古魏鎮農村人,老人家說自己今年虛歲已經90歲了,在家裡賣柿子醋為生,之所以要這樣生活就是想完成一個心願,替80年前被日寇殺害的父親做一件事,對自己有個交代。老人說父親遇害的時候自己已經記事了,聽爺爺說和父親當年一起被害的有8個人,其中7個人都是外地人,解放後因為無法證明父親的身份所以至今沒有一個結論。聽說當年的警備司令是陝西省韓城縣人,解放後被政府鎮壓,自己想著當地的檔案館一定存有資料,所以在準備去那裡查查,有生之年為父親完成這件事情。
  • 7旬老人把家傳「牡丹王」種成4畝大園,60萬也不賣,看美成啥樣
    「洛陽牡丹甲天下」,這句話在民間不知流傳了多少年,可是在山西省平陸縣一個叫古城的農村發現杜百將老人家牡丹園中有一種稀有名貴品種「牡丹王」,消息傳出後被網友上傳到了網上,老人與牡丹都成了網紅,4畝大的牡丹園竟然有人出價60萬想購買,杜大叔卻不為金錢所動,他說在多錢都不賣,不是錢的事,家族的榮耀不能賣
  • 山西農村7旬老人,研究周易45年,執迷看風水,看他說些啥
    圖片上這位老人名叫樊昭威,今年74歲,他是山西晉南嵋陽鎮農村人,他是個退休老人,每月領著退休金,可是家裡的大房子他不住,7旬老伴他不陪,卻痴迷周易相面和起名字、改名字的「學問」,給自己選了一處「風水寶地」,在這裡為人相面幫人起名字,成了他退休後的「樂趣職業」。
  • 7旬老人返回農村生活,種1畝黑豆,要送給城裡兒子吃
    周六早上,零下3度的天氣,河南省豫西大山裡的農村感覺到非常寒冷,房子上白雪覆蓋,一條鄉間道路上,武奶奶坐在路邊正在休息,她在這裡收穫自家的豆子已經3天,看到車輛過來,總是小心翼翼的問道:「不擋路吧?」,當地影友G老師便同老人搭上了話。
  • 無人機在深山發現財主院,土樓上有「繡樓」80萬不賣,看啥樣
    主房是個二層的小樓形式,從上邊的建築材料上我們可以看出是現代的磚木結構,二層樓木欄杆看上去比較粗製,也就非常講究,大姐說你們知道這二層樓是做啥用的嗎?我們異口同聲說是儲物間吧,她聽過後默不作聲,直接上了二樓對我們說:「再看看想一想」,看到她站在上邊大家恍然大悟,莫非是傳說中的「繡樓」嗎?
  • 農村發現300年前「土豪院」,有人出價10萬不賣,看看是個啥樣子
    山西省平陸縣農村有個特色民居叫做地窨院,也叫地坑院,地窨院子一般是在地平線以下建造,隨著社會的發展進步,當地農民都已搬出地窨院子,目前能住人的少之又少。近日攝影師在張店村就發現了一個上個世紀初期的「財主」地坑「豪宅」,裡邊還居住著一位7旬老人。
  • 農村老人常說:「賣牛不賣繩,賣房不賣門」,啥意思?
    原創文章,禁止轉載農村老人常說:「賣牛不賣繩,賣房不賣門」,啥意思?小編認識幾位朋友,都是從出生開始就居住在農村,聽他們平時說話的語氣,對於家鄉的過去都有著非常深刻的記憶,說起以前的話,到處都還是破舊的房子,看過去有一家用磚瓦材料去建造的,就肯定是大戶人家,哪像現在,到處都已經是大院子大房子,甚至高樓林立,完全覆蓋了以往破爛不堪的樣子。
  • 舊改ing,老小區加裝電梯,7樓業主硬是不買帳!
    開發公司操盤手;成都樓市實戰專家; 20年重倉投資成都及房價跳漲城市50餘套; 教你複製50萬變5000萬的房產投資實戰經驗。
  • 7旬老人帶4件工具,給牲畜「美甲」50多年,看是個啥營生
    山西省稷王山區是農耕文明的發源地,目前這裡還有一位年過7旬的馮姓老師傅堅守著自己的行業。夏天的一個早晨,攝影師路遇了馮師傅,他駕駛著電動三輪車帶著老婆和孫女要去給當地一家養殖場毛驢修剪指甲,我們便進行了跟拍,記錄下了這個在農村難得一見的神秘行業的工作過程。
  • 遼西農村30年前啥樣,城裡人別進......
    遼西農村30年前,那些珍貴的照片看到這些珍貴的照片時候震撼了,作為咱這地區的人,對遼西地區的了解及小時候總去親屬家走親戚時看到的和照片上的幾乎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