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書法大家張伯英,碑體楷書自成一派

2020-12-12 書法田園

張伯英(1871~1949年),原名啟讓,字勺圃,號雲龍山民、東涯老人,出生於徐州市銅山縣三堡鄉榆莊村。晚清桐城派學者,是我國近代博古通今的著名學者及徐州彭城書派的傑出代表。

他精通小學,能詩善文,屬一代通儒。伯英之父張仁廣頗善詞章,尤喜書法,手不釋卷。

伯英幼承庭訓,少負異才,弱冠時詩文、書法已嶄露頭角。他與其叔張從仁(字雲生)年齡相若,幼年時一同就讀於蕭縣李輔中家之私塾,受業於徐葵南先生,與其子徐樹錚為同窗好友。

1887年,金壇馮煦(清丙戌探花,翰林院編修)任徐州雲龍書院山長。伯英時年17歲,遂為馮煦入室弟子,被譽為後起之秀。

1902年清廷補行「庚子辛丑恩科」考試,張伯英與張從仁赴金陵應試,叔侄同科中舉,傳為佳話。是年,張氏叔侄為維持家計,開館授徒。

1911年,張伯英設館於南京下關鐵路局,與徐樹錚同寓。1914年,段祺瑞任陸軍部長,徐樹錚為陸軍部次長,遂聘張伯英為秘書。1924年第二次直奉戰爭後,段祺瑞為北洋政府臨時執政,張伯英任副秘書長。

1926年「三·一八」慘案發生,張伯英目睹官場的腐敗黑暗,毅然引退,從此不再涉足政壇,開始了鬻字治印的書畫篆刻生涯。張伯英定居北京神武門菸袋斜街北官坊口,書齋號為「小來禽館」。

伯英曾得王羲之《十七帖》,帖中有「來禽」等語,故稱小來禽館。現上海人民出版社刊行的《宋拓王羲之十七帖》即為張伯英所珍藏,卷首有「銅山張氏小來禽館」鈐印。

1937年,日寇侵華,北平淪陷。張伯英隱居於地安汀外北官坊口私寓,閉門讀書以明志,借鬻書收入以自養。日本人曾出重金想收購《十七帖》,張伯英視金錢如糞土,堅決拒絕。

張伯英晚年貧病交加,生活清苦猶醉心於金石書畫,節操高尚清雅。張伯英與康有為、梁啓超、于右任、張學良、林琴南、齊白石、容庚等交往密切,且以精於品鑑金石書畫聞名於京津。

張伯英一生酷愛書法,早年從顏體入手,再學魏碑,卓然成家。明清以來徐州書法界人才輩出,形成彭城書派。彭城書派素來以北碑為宗,方勁古拙,蔚為風尚。

張伯英秉承彭城書派傳統,又植根漢魏而化以蘇、黃,筆力凝重,楷書結構緊斂而不拘謹,字體規整端正而有灑脫之致,用筆方圓兼備,寬博雄放,緊湊嚴密。深厚功力出之於傳統,行之於獨創。後又受康有為、包世臣等金石學派的影響,精習《張玄墓誌》等北碑,骨格自然,超凡拔群。

其又精於碑帖評鑑,曾仿《四庫提要》體例著有《法帖提要》七卷。其中列舉了自宋至清刻帖512種,詳細分析論及了各家書法流派的優點與不足,為我國書法碑帖學界的權威名著。對弘揚祖國傳統文化貢獻頗多,為時人所敬重。

清末民初,張伯英與趙聲伯並稱南北二家,又與傅增湘、華世奎、鄭孝胥並稱書法四大家。至今,北京前門大柵欄「億兆棉織百貨店」、琉璃廠西大街「觀復齋」、東大街「墨緣閣」的牌匾,皆為其所書,依然高懸門前。

張伯英先生一生正直,頗有節行。他不屑於和封建軍閥同流合汙,拋棄官位,以賣字、賣文為生。北平淪陷後,他隱居不出,並屢次致書當時任徐州偽市長的叔父張從仁莫做偽事。他與康有為、梁啓超、羅振玉、鄭孝胥等過從甚密,但卻力主共和,反對復闢。

此外,他還與于右任先生、張學良將軍及齊白石等私交深厚。張伯英尤重獎掖後學,書畫界多人都曾受其教益。

張伯英歿後,齊白石曾有詩讚之云:「寫作妙如神,前身有宿因。空悲先生去,來者復何人?」足見其書法造詣之深,影響及今。

啟功先生以後學者的身份撰文回憶張伯英時寫道:「先生仙逝已50餘年,追憶教言,尤有理解未足處,其愚鈍可慚,而求教未足,仰叩未盡為可深惜也!」可見,得其真髓且歸納、綜合、升華其特色者,代不乏人。

感受書法魅力 了解書法知識

請關注百家號:書法田園

相關焦點

  • 納碑入帖的張伯英-張伯英,書法,碑學-中安在線-主頁管理
    清初的書壇,因康熙、乾隆二帝尤喜董玄宰、趙子昂書法,科舉非「館閣體」不取,上行下效,書風日漸趨於靡弱,自宋淳化以來八百餘年的帖學開始走向衰微。阮元順形應勢以《南北書派論》與《北碑南帖論》首倡碑學。繼阮元之後,包世臣撰《藝舟雙輯》,形成了徹底的以尊碑為標誌的清代碑學綱領,為碑學的發展指明了方向。到清光緒時,康有為在其《廣藝舟雙輯》中,提出了一套更加完整亦不無偏激的碑學理論。
  • 民國藝廊之十一位著名書法大師
    雖說其不在民國四大書法家之列,但是沈尹默書法卻是民國唯一「境界、趣味、筆法」皆為最上乘的書法家。沈尹默書法,以歐陽詢為意境,以趙孟頫為骨骼。世言,沈尹默書法,細筆的楮楷,真是清雋秀朗,風度翩翩,繼元趙孟頫後,再現於世也。而且沈尹默不光在筆法上有極高的成就,而且在書法理論上,也有極高的造詣,實乃民國書法間第一大家也。
  • 民國大家張伯英丨真名士,自風流
    民國大家張伯英丨真名士,自風流 他就是民國書法大家、碑帖學家——張伯英。
  • 民國藝廊之十一位著名書法大師
    雖說其不在民國四大書法家之列,但是沈尹默書法卻是民國唯一「境界、趣味、筆法」皆為最上乘的書法家。 沈尹默書法,以歐陽詢為意境,以趙孟頫為骨骼。世言,沈尹默書法,細筆的楮楷,真是清雋秀朗,風度翩翩,繼元趙孟頫後,再現於世也。而且沈尹默不光在筆法上有極高的成就,而且在書法理論上,也有極高的造詣,實乃民國書法間第一大家也。
  • 近代20位書法大家楷書欣賞,高手如雲,你最欣賞誰的?
    近代書法藝術發展空前繁榮,書法名家輩出,引領著書法藝術新風尚。今天為大家分享近代書法名家的楷書,敬請欣賞!書法以魏碑為宗,也習唐宋,從【瘞鶴銘】【石門銘】【雲峰刻石】、〈鄭文公碑〉等得趣最多。以行草書勝,長撇長捺,縱橫有象,結字舒展,雄強中寸露秀逸之氣。他的用筆和結體均異於常人,個性獨特,人稱「大千體」。張大千早年從曾熙、李瑞清學藝,可謂法門高深,學有巨源。
  • 他是啟功的老師,民國書法大家,他的書法別具一格!
    張伯英是清末民國時期一位重要的書法大家,他的書法作品融合碑帖兩家之所長,形成自己獨特的風格,對後世影響深遠。他的諸多書學論述及碑帖考據觀點,是當今研究古代碑帖的一個重要參考。張伯英有傳是齊白石的老師,是否真的拜過師不得而知,只知道張伯英去世後齊白石輓詩一首,其詩為:「寫作妙如神,前身有宿因。空悲先生去,來者復何人?」其中「前身有宿因」用一句道出兩人的關係,另「來者復何人」也說出齊白石對張伯英的崇敬。張伯英一生酷愛書法,早年從顏體入手,再學魏碑,卓然成家。他以行楷最有成就,亦擅篆隸。
  • 他是啟功的老師,民國書法大家,他的書法別具一格
    張伯英是清末民國時期一位重要的書法大家,他的書法作品融合碑帖兩家之所長,形成自己獨特的風格,對後世影響深遠。他的諸多書學論述及碑帖考據觀點,是當今研究古代碑帖的一個重要參考。
  • 張伯英藝術館記
    新落成的張伯英藝術館就坐落在這片神奇土地南郊的虎頭山西麓。其建築群落圍繞群羊坡鋪開,取虎韻山勢,得自然造化。原始、裸露,天造地設,給人靈魂震撼。置陳列樓前,放眼遠望,其物象之生動,讓人亢奮而唏噓。一坡亂石如群羊曬肚,百米長廊似鯉魚翻背。其佔地100餘畝,建築面積18000多平方米。坐東朝西,粉牆黛瓦,立柱取熱,鈎心鬥角,全然一派明清建築風範。
  • 近代張伯英行楷書法,果然遒勁秀麗
    納碑入帖淮海驚,漢魂於化蘇黃氣。寬博雄放開勺體,書功來者無可比。張伯英(1871一1949),字勺圃,一字少溥,譜名啟讓、別署雲龍山民、榆莊老農,晚號東涯老人,老勺,勺叟。江蘇徐州銅山縣人。書法家,金石鑑賞家,詩人,學者。
  • 21位書法家寫楷書,各有各的味兒
    近代書法藝術發展空前繁榮,書法名家輩出,引領著書法藝術新風尚,今天為大家分享部分近代書法名家的楷書,敬請欣賞!書法以魏碑為宗,也習唐宋,從【瘞鶴銘】【石門銘】【雲峰刻石】、〈鄭文公碑〉等得趣最多。以行草書勝,長撇長捺,縱橫有象,箋致老到,結字舒展,雄強中寸露秀逸之氣。他的用筆和結體均異於常人,個性獨特,人稱「大千體」。張大千早年從曾熙、李瑞清學藝,可謂法門高深,學有巨源。
  • 近代20位書法家楷書大比拼,你最喜歡誰的作品?
    于右任楷書《曾孟鳴碑》 于右任書法早年致力於魏碑,中年後精研草書,沉雄其本,飄逸其形,逐漸形成氣勢磅礴、自由爛漫的獨特書風。書法以魏碑為宗,也習唐宋,從【瘞鶴銘】【石門銘】【雲峰刻石】、〈鄭文公碑〉等得趣最多。以行草書勝,長撇長捺,縱橫有象,箋致老到,結字舒展,雄強中寸露秀逸之氣。他的用筆和結體均異於常人,個性獨特,人稱「大千體」。張大千早年從曾熙、李瑞清學藝,可謂法門高深,學有巨源。
  • 107位民國人物的書法欣賞
    按:最近《谷園講通鑑》專門寫了一期《中國書法史的高峰》的講稿,講東漢末桓靈時期書法藝術勃興的情況。從此,書法幾乎成為一種中國古代社會階層的標籤。這種傳統一直延續到了民國,即便杜月笙這樣的流氓大亨也要練得一手好書法。民國之後,此道遂絕。 民國也是一個書法史的高峰,千人千面,風格多樣,異彩紛呈。
  • 淺議民國書法家張伯英
    張伯英是民國時期著名書法家、碑帖鑑賞與書法理論家、詩人、文獻學家。從詩中可以看到張伯英對馮煦的敬仰與尊重。在《年譜》中記載,辛亥前,在南京閒暇時常從馮煦等宴遊論詩,兼及書畫,他與馮煦交往中,他們的共同契合點是詩與書畫。馮煦注重儒家人格修養,強調學以致用,精研詩文書法、注重方志等文獻資料的收集研究與著述,這對張伯英影響甚大,張伯英在20世紀二三十年代編《黑龍江省志》《徐州續詩徵》《陳後村集》等等,都受到馮煦的影響。
  • 他的篆書自成一派,在清朝被稱之「四體皆精,國朝第一」!
    知幾百尺修柯時人對鄧石如的書藝評價極高,稱之「四體皆精,國朝第一」,他的書法以篆隸最為出類拔萃,而篆書成就在於小篆楷書並沒有從唐楷入手,而是追本溯源,直接取法魏碑,多用方筆,筆畫使轉蘊涵隸意,結體不以橫輕豎重、左低右高取妍媚的方法而求平正,古茂渾樸,與時俗館閣體格格不入,表現出勇於探索的精神。
  • 褚遂良的楷書對後世書法產生了怎樣的影響?
    褚遂良書法初學歐、虞、史,後在此基礎上將陳、隋的復古銘石書的手法融入其作品之中,後又取法二王,創造出屬於自己的楷書新風貌,使初唐楷書在真正意義上從隋代書風的影響中脫離開來,形成屬於本時代的書法風格。因此,在初唐書法大家中,褚遂良是真正開李唐楷書門戶的人,後世書家都或多或少受到了他的影響。
  • 書協領導楊傑書法自成一派,卻被噴有點醜,書協大佬霸氣回應
    書協領導楊傑書法自成一派,卻被噴有點醜,書協大佬霸氣回應 文/秋香作為河南省書法家協會領導,楊傑在當代女性書法家中獨樹一幟,無論在楷書方面看過楊傑女士創作的書法界同行無不讚嘆,真是字如其人,同楊傑女士的自身修養如出一轍。相信假以時日,楊傑女士在楷書創作中,還會有更大的突破,非常值得書法同行的關注。
  • 「學界泰鬥」饒宗頤書法,筆筆驚豔,自成一體,錢鍾書:曠世奇才
    他已經101歲了,在當今絕對是一位長壽之人,他最大的長壽秘訣就是愛好,一生以書法為伴,其書法也是別開生面,自成一體,不僅如此,還能夠擅長書法諸體,諸體皆精,就連錢鍾書先生都稱他為「曠世奇才」,季羨林說「心中的大師就是饒宗頤」,對,今天走進我們視野的就是這位大師饒宗頤,他被稱之為「國學大師
  • 101歲的國學大師饒宗頤,書法超凡脫俗,自成一體,豪縱韻趣
    他已經101歲了,在當今絕對是一位長壽之人,他最大的長壽秘訣就是愛好,一生以書法為伴,其書法也是別開生面,自成一體,不僅如此,還能夠擅長書法諸體,諸體皆精,就連錢鍾書先生都稱他為「曠世奇才」,季羨林說「心中的大師就是饒宗頤」,對,今天走進我們視野的就是這位大師
  • 于右任的「碑體行書」和「標準草書」代表了一個時代的高度
    其終生醉心於書法藝術,並取得了震爍古今的成就,特別是他的"碑體行書"和"標準草書",代表了一個時代的高度。其書落落大方,行氣衝和虛靈,一派儒雅蘊藉之風,在雄豪婉麗與淡雅清奇之間,蘊含著深厚的學識風範。從「二王」一路走來,吸收北碑之精華,創造了「於體」行楷書;對王羲之、趙孟書法的繼承和研究,創立《標準草書》,晚年形成了爐火純青的碑味草書,在半個世紀裡以高古的品質修養和非凡的才情智慧,創造了許多難以估價的藝術珍品,為中華民族的書法藝術寶庫樹立了又一座書法藝術豐碑,這些卓然成就將永遠光啟後人!
  • 考考你:「南宮碑體」書法,見過否?愛嗎?
    識得「南宮碑體」書法(簡稱「南宮體」書法),就要識得張裕釗。因為他是「南宮碑體」書法的創始人。、民國初期就名揚海內外。現該碑藏河北南宮中學院內,為「河北省重點保護文物」。該碑通高2.4米,寬0.89米。碑文有楷書13行,共650字,是張裕釗書法成熟的代表作,體現了他爐火純青書法之功,具有相當高的藝術價值,因而得名「南宮碑體」,簡稱「南宮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