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草原煮出「中國最大鍋」手扒肉 引數千遊客垂涎

2020-12-18 東方網

&nbsp&nbsp&nbsp&nbsp

&nbsp&nbsp&nbsp&nbsp圖為中國最大鍋手扒肉韓文龍攝

&nbsp&nbsp&nbsp&nbsp中新網包頭8月23日電 (記者 張瑋)「在遼闊的大草原上,大鍋煮肉,大口吃肉,很爽!」23日,湖南遊客謝晴邊吃著手扒肉邊說道。

&nbsp&nbsp&nbsp&nbsp當日,內蒙古自治區包頭市達茂草原煮製一鍋「中國最大鍋」手扒肉,並成功挑戰上海大世界基尼斯記錄,引得數千現場遊客垂涎。

&nbsp&nbsp&nbsp&nbsp

&nbsp&nbsp&nbsp&nbsp圖為剛出鍋的手扒肉 張瑋 攝

&nbsp&nbsp&nbsp&nbsp記者了解到,這口大鍋直徑4.88米、深1米、厚20毫米,由288塊不同型態的鋼板拼接而成,可同時烹煮80隻羊約3000斤羊肉。

&nbsp&nbsp&nbsp&nbsp手扒肉是紅食中(蒙古族牧民稱肉食為紅食)的一種,蒙語叫「烏蘭伊德」,是蒙古族千百年來的傳統食品。因其肉塊大,就餐時需用刀割或手撕而食,故得名「手扒肉」。手扒肉肉質鮮嫩,醇香味美,有益氣補虛、生肌健力、防寒溫補之功效,它歷來作為蒙古族最上等的美食來招待尊貴的客人。

&nbsp&nbsp&nbsp&nbsp

&nbsp&nbsp&nbsp&nbsp圖為「中國最大鍋」手扒肉成功創「中國之最」記錄。張瑋 攝

&nbsp&nbsp&nbsp&nbsp活動當天,伴隨著太陽升起起鍋生火,1880斤鮮羊肉冷水下鍋,10餘位廚師現場下料烹飪,20餘位生火師傅在長、寬各6.6米、高1.6米的灶臺下不停添柴,以保火力穩定。

&nbsp&nbsp&nbsp&nbsp

&nbsp&nbsp&nbsp&nbsp圖為廚師為遊客裝盤。張瑋 攝

&nbsp&nbsp&nbsp&nbsp遊客們紛紛舉著手機記錄這一「奇觀」。「這也太壯觀了,關鍵是這麼大的鍋煮出來的肉味道、熟度都剛剛好,好吃、好玩兒,這才是旅行的意義。」自駕來草原的北京遊客李卓一行正好趕上這一大鍋熱乎的手扒肉,開心的不得了。

&nbsp&nbsp&nbsp&nbsp活動主辦方負責人李志強表示,希望「舌尖上的內蒙古」能吸引更多中外遊客走進草原,通過遊客的味蕾將源遠流長的蒙古族文化傳承發揚出去。(完)

相關焦點

  • 內蒙古10大名小吃,烤羊腿必吃,馬奶酒和手扒肉也可以嘗試一下
    1、烤羊腿:烤羊腿是由烤全羊演變而來,是內蒙古招待客人的上等佳餚。味道特別星純,肉質也是外酥裡嫩,絕對是草原最具代表性的美食小吃之一。2、奶酪:內蒙古作為國內最發達的奶製品地區,奶酪這種小吃自然是少不了的,工藝技術相較於其他地區也會更加成熟純正,味道自然也會更正宗。3、哈達餅:哈達餅是赤峰所獨有的風味食品,近似於點心的餅,用水油麵和油酥擀成皮,包幹果甜餡,烙制而成。外皮則酥脆清香,有一種入口即化的感覺,非常綿甜的小吃。
  • 炒米奶酒手扒肉哦,今天一次喝個夠……
    「手扒肉」是蒙古族千百年來的傳統食品,是草原人民最常用和最喜歡的餐食,也是招待客人必不可少的食品。到草原觀光旅遊不吃一頓手扒肉就算沒完全領略草原食俗風味和情趣,虛此一行。 蒙古族待客的手扒肉,現殺現煮,因其獨特的宰殺、烹煮方法,所以只有來草原才能吃到真正地道鮮美的手扒肉。
  • 蒙古特色美食——手扒肉
    顧名思義,「手扒肉」便是手扒羊肉,用手扒著吃,不用任何餐具。這是蒙古族千百年來的傳統飲食,它反應出蒙族人民豪爽奔放的性格。如果來到遼闊的內蒙古大草原做客,沒有嘗到這一特色美食,就算是沒有領略到草原的民俗習慣和特色食品,徒勞往返。手扒肉是牧民招待客人必做的菜餚,若大家有機會到草原做客,便能體會到草原人民的熱情好客。蒙族牧民的做法通常是選用最為肥嫩的羔羊來招待客人,選取羊腰窩帶骨肉,切成長條狀放入鍋中用大火燒開,撈出羊肉塊。
  • 特色美食:「手扒肉」就是手抓羊肉,蒙古族千百年來的傳統食品!
    手扒肉是紅食中的一種。中國少數民族人民稱肉食為紅食,蒙語叫「烏蘭伊德」,顧名思義,「手扒肉」就是手抓羊肉,是中國少數民族千百年來的傳統食品。手扒肉的做法是把帶骨的羊肉按骨節拆開,放在大鍋裡不加鹽和其他調料,用原汁煮熟。吃時一手抓羊骨,一手拿蒙古刀剔下羊肉,蘸上調好的佐料吃。
  • 美好的一天從吃開始……蒙古族正宗手扒羊肉的做法,分享給大家
    美好的一天從吃開始……蒙古族正宗手扒羊肉的做法,分享給大家。大家好,美好的一天從吃開始……蒙古族正宗手扒羊肉的做法,小編今天就把這種做法分享給大家,一起來學吧!手扒肉是紅食中的一種。中國少數民族人民稱肉食為紅食,蒙語叫「烏蘭伊德」。顧名思義,「手扒肉」就是手抓羊肉,是中國少數民族千百年來的傳統食品,是牧民們的家常便飯。手扒肉的做法是把帶骨的羊肉按骨節拆開,放在大鍋裡不加鹽和其他調料,用原汁煮熟。吃時一手抓羊骨,一手拿蒙古刀剔下羊肉,蘸上調好的佐料吃。根據牧民的習慣,手扒肉一般用作晚餐。
  • 騎馬射箭,在內蒙古草原深處體驗最傳統的蒙古風情
    到了內蒙古大草原,一定要體驗蒙古民族風情,騎馬、射箭、做奶豆腐、住蒙古包、吃手把肉,過一日草原人的生活。在錫林郭勒的西烏旗,有一座蒙古汗城,是綜合體驗蒙古風情的好地方。草原上的遊牧民族,自古就放牛放羊養馬,住在蒙古包內,逐水草而居。
  • 「西貝那達慕草原美食節」力挺內蒙古味道走向全國
    活動現場,正藍旗各個蘇木的數千名牧民身著節日盛裝參加了本次那達慕大會,有的牧民還帶著牧區土特產、手工藝品、牧區美食等為前來參與本屆那達慕大會的遊客和嘉賓呈現富有草原特色的服務。「西貝那達慕草原美食節」是內蒙古首屆「企業主辦、政府支持、旅遊文化體育與美食相結合」的那達慕盛會,活動由內蒙古西貝餐飲集團有限公司主辦。
  • 每日一館:內蒙古大草原鮮碧如畫 馬奶酒飄香
    青島新聞網5月21日訊  無垠的草原綠波千裡,微風漾過,羊群如流雲飛絮點綴其間。青山秀水瑰麗多姿,岡巒起伏水網密布,好一幅絢麗無比的天然畫卷。飲一杯馬奶酒,嘗一塊手扒肉,喝一碗蒙古人親手熬的奶茶,嚼一嚼真正不摻假的奶豆腐,這就是令人神往的原生態。    青島世園會中華園內的內蒙古園,佔地面積約1318平米,展園設計運用階梯式布局,合理藉助地勢高差,利用仿木刻楞擋牆作為分隔,將草原風光和森林景觀上下兩部分完美結合,既凸顯了草原開闊無邊的視野效果,又營造了森林茂密深遠的意境,充分體現內蒙古豐富多彩的生態特點。
  • 響沙灣蒙古人家,這裡的民風民俗吸引了大家,最亮眼的還是手扒肉
    在響沙灣福沙島度假區旁有一處蒙古人家,響沙灣不僅好玩好看,還可以讓遊客近距離的感受到內蒙的文化,不論你是喜歡玩喜歡吃還是喜歡文化,每個人都會在這裡找到喜歡的一處地方。在「蒙古人家」可以讓遊客走進蒙古人生活的「蒙古包」,可以體驗到蒙古人的日常生活,穿上蒙古人的服飾、來學習刺繡、拉一曲馬頭琴.....遊客以蒙古人的方式過一天蒙古人的生活,這也是響沙灣旅遊的一次美好體驗。蒙古刺繡是蒙古族人民在長期生產生活中形成的一種手工技藝。
  • 內蒙古赤峰的幾種美食名揚全國
    內蒙古赤峰是我的家鄉,最吸引人的,一樣是草原,一樣是美食,而草原和美食同樣有名。就像有句話說得那樣「不到赤峰不知道草原有多美,不吃草原的美食不知道草原的牛羊肉真好。」 每當盛夏季節遠方地客人來草原旅遊,不吃上一頓正宗的草原美食就不能算是真正到過赤峰。
  • 旅途美食小吃:內蒙古十大特產 手把肉
    那麼接下來城市文化要來為大家介紹內蒙古十大特產「手把肉」,一起來看看。  手把肉是呼倫貝爾草原蒙古、鄂溫克、達斡爾、鄂倫春等遊牧、狩獵民族千百年來的傳統食品。即用手把著吃肉之意。羊、牛、馬、駱駝等牲畜及野獸的肉均可烹製手把肉,但通 常所講的手把肉多指手把羊肉而言。
  • 周末內蒙古|畢業了,就讓結伴而行的青春在草原肆意優雅
    烏拉蓋草原   烏拉蓋草原位於內蒙古錫林郭勒盟東北部,南臨「草原煤城」霍林郭勒市,東北與「溫泉勝地」阿爾山市接壤,是世界上保存最完好的天然草原。   蒙古汗城   蒙古汗城坐落於內蒙古錫林郭勒大草原最華麗、壯美的西烏珠穆沁草原腹地。
  • 你在飯店裡吃的是正宗手把肉嗎?聽聽老內蒙人怎麼說
    大家好,很高興你能打開我的文章,我是內蒙古本地人,因為老爸和牧區的牧民朋友常年打交道,對蒙古族的飲食文化有一定的了解,也親身接觸過,今天我就說說我所知道的手把肉一、手扒肉是蒙古族牧民常吃的食物。要想吃最正宗的做法當然是去牧區牧民家裡,現在的各大飯店也有手扒肉,但是都是改良了的,更適合大眾的口味,最正宗的手把肉是要比飯店的生猛,其中最主要一點是手把肉不是全熟的,大約7、8層熟就撈出來能吃了,當然味道也是最正宗的二、我們這邊牧民做法就是羊肉帶骨頭,骨頭也不像飯店剁得那麼小,塊兒是很大的,也不剃肥肉的,直接放到燒開的大鍋裡,燙個十來分鐘,七八分熟就撈出來,
  • 你知道在冬季零下幾十度的內蒙大草原,他們都吃什麼嗎?
    錫林郭勒是以草原美食著稱的地方。來到錫林郭勒的中心城市錫林郭勒,一定要去手把肉一條街。相對於其他地方的手把肉,這裡更為正宗一些。這裡吸引的不僅是各地的遊客,當地人也會去這裡尋找正宗美味的手把肉。得益於激烈的競爭,這裡的手把肉物美價廉,一斤普通的手把肉大多都在40~50元左右。
  • 蒙古族群眾:吃「手把肉」除舊歲
    每年的除夕是家住內蒙古自治區錫林郭勒草原的伊拉特一家人最忙碌的一天,因為這一天他們和草原上的其他蒙古族人家一樣,要支起大鍋,煮好一整隻羊,為除夕晚宴做準備。  除夕吃「手把肉」是蒙古民族傳統習俗,以示合家團圓。
  • 草原名菜,手把肉
    今給大家分享一道風行大江南北,享譽長城內外的一道草原名菜---手把肉!手把肉的製作非常簡單,更沒有過多的藥料,香料,主要是草原的牛羊,喝的是天然無汙染的山泉水,吃的是山間草地的百草百藥,而且生長的環境高寒高海拔,所以肉鮮香緊緻,來呼倫貝爾的客人必點的一道當下最豪橫的名菜。下面介紹一下做法:一,取新鮮的不去骨羊肉,涼水衝靜血水,可反覆多洗幾遍。
  • 幫你細品手扒肉、太陽餅、酪丹
    菜單快速掃一遍,點了如下吃食:手扒肉一斤,太陽餅一個,奶豆腐、酪丹各一小份,奶茶一小壺,酸奶一小份,然後掏出相機坐等上餐。 手扒肉,用一木盤盛放,肉已被師傅改刀,骨頭墊底,羊肉鋪上,看其整齊度,就知道師傅刀工不錯。夾一塊入口,鹹、鮮,肉香濃鬱,手扒肉的口感微硬,比較有嚼頭。這與鄰近城市,銀川熟爛的手抓是兩種風味。
  • 豪情沙漠金色草原!
    (住:輝騰錫勒草原豪華蒙古包或同級)供圖/路上特色美食:內蒙古最具代表特色美食烤全羊、烤羊腿烤羊腿是內蒙招待賓客的一道佳餚名菜,烤羊腿是從烤全羊演變而來相傳,生活在中國北方廣闊大地上的狩獵和遊牧的民族,常在篝火旁烘烤整隻的獵物和整羊進食.人們逐漸發現整羊最好吃的部位是羊後腿,便經常割下羊後腿烘烤.單獨烘烤的羊後腿不但比烤整羊的時間快,而且味道更加鮮美
  • 羊腿、手扒肉免費送!
    手 扒 肉 手扒肉用的是鄂爾多斯鄂託克前旗的羊肉 很嫩很好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