餘香滿頰
讀一本好書如遇良師
收穫良多
讀一本好書如交諍友
規勸扶持
今天要給大家推薦的好書是
《文化苦旅》
作 者:餘秋雨
推薦詞:《文化苦旅》是當代學者、作家餘秋雨的一部散文集,於1992年首次出版,2014年經餘秋雨重新整理,再次出版。全書主要包括四部分:如夢起點、中國之旅、世界之旅、人生之旅。
該書是餘秋雨先生20世紀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在海內外講學、考察途中寫下的作品,是他的第一部文化散文集,全書憑藉山水風物來尋求文化靈魂和人生真諦,探索中國文化的歷史命運和中國文人的人格。每一個初讀《文化苦旅》的人都會讚嘆:文筆是如此細膩優美,意蘊是如此婉轉深刻;每一次讀《文化苦旅》你都仿佛跟隨餘秋雨先生的腳步,從江南小鎮到塞外西域,從大漠深處到異國他鄉,與他一起扼腕嘆息、嬉笑怒罵。在深沉的文字間徜徉,字字入人心,句句藏心窩。
一位年邁的老祖宗,沒有成為掛在牆上的畫像,沒有成為寫在書裡的回憶,而是直到今天還在給後代挑水、送飯,這樣的奇事你相信嗎?
一匹千年前的駿馬,沒有成為泥土間的化石,沒有成為古墓裡的雕塑,而是直到今天還躑躅在家園四周的高坡上,守護著每一個清晨和夜晚,這樣的奇事你相信嗎?
當然無法相信。但是,由此出現了極其相似的第三個問題——
一個兩千多年前的水利工程,沒有成為西風殘照下的廢墟,沒有成為考古學家們的難題,而是直到今天還一直執掌著億萬人的生計,這樣的奇事你相信嗎?
仍然無法相信,但它真的出現了。
它就是都江堰!
這是一個不大的工程,但我敢說,把它放在全人類文明奇蹟的第一線,也毫無愧色。
世人皆知萬裡長城,其實細細想來,它比萬裡長城更激動人心。萬裡長城當然也非常偉大,展現了一個民族令人震驚的意志力。但是,萬裡長城的實際功能歷來並不太大,而且早已廢弛。都江堰則不同,有了它,旱澇無常的四川平原成了天府之國,每當中華民族有了重大災難,天府之國總是沉著地提供庇護和濡養。有了它,才有歷代賢臣良將的安頓和嚮往,才有唐宋詩人出川入川的千古華章。說得近一點,有了它,抗日戰爭時的中國才有一個比較穩定的後方。
它細細滲透,節節延伸,延伸的距離並不比萬裡長城短。或者說,它築造了另一座萬裡長城。而一查履歷,那座名聲顯赫的萬裡長城還是它的後輩。
——選自《文化苦旅》(新版) 之《都江堰》
第一次接觸餘秋雨先生的《文化苦旅》,是讀高二期間在同學家書桌上看見的。隨手打開封面,看了一下目錄,道士塔、莫高窟、陽關雪、江南小鎮……當看到目錄第十五篇「寂寞天柱山」,他深深地吸引住了我,因為只有這處在家門口就可以看見飛來峰和大天門的天柱山我去過。幾乎是一口氣讀完這近六千字的「寂寞天柱山」。由於天氣原因,餘秋雨先生一行在距天柱峰不到三分之一行程處的天蛙峰就折回了,雖有遺憾,但透過文字,我仿佛能看到學者們沿著天柱山腳下茶莊村山間小徑,曲折向上的深深腳印,他們所走的每一步、看到的每一景都似乎就在我眼前,只可惜我學疏才淺,不能像他那樣感悟唐宋年間李白、蘇軾、王安石想在天柱山安家的憧憬,也沒有能夠穿越時空看見南宋末年劉源、明朝末年張獻忠、太平天國陳玉成在此進行的保家衛國戰爭。「我想有個家……」當年臺灣歌手潘美辰風靡大街小巷的歌聲似乎回味悠長。「山道越走越長,於是寧靜也越來越純。」對於天柱山寂寞、遊人稀少的原因,是漢武帝南嶽封號旁落、交通不便,還是清代鹹豐、同治年間太平天國陳玉成在此進行的十幾年戰爭?很難找到一個合適的答案。1996年,合九鐵路建成通車,設有天柱山火車站。2021年,正在建設中的、經過潛山市的合安九高鐵也將全線開通,天柱山將進一步融入長三角的旅遊圈版圖。他,不再寂寞。2018年秋天,在妻子書桌上,無意中看到一本封面不一樣的《文化苦旅》,細看目錄,與記憶中的差別很大,更是沒有找到25年前巧遇的「寂寞天柱山」。了解後才知道,餘秋雨先生2014年親自對《文化苦旅》第一版文稿進行了重新整理,包括對其中入選教材的《道士塔》《莫高窟》《都江堰》等經典篇目也都再次改寫、修訂,這是餘秋雨先生30多年不懈的文化考察和人生思索的重要結晶,對新老讀者來說,都是全新的閱讀體驗和人文享受。中華文化博大精深,處處都有值得讓人去思考的地方。如果說世界文化是太平洋的話,那麼餘秋雨就是一名航海家,考察了包括但不限於四大文明古國在內的文化遺蹟,讓我們走進先生冒著生命危險,穿越數萬公裡記錄而成的中國之旅、世界之旅、人生之旅。編 輯:孔令震 高豔俠 蔡旭 審 核:柴衛民 監 制:張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