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喜愛的好書 | 《文化苦旅》

2021-02-08 上海鐵道

餘香滿頰

讀一本好書如遇良師

收穫良多

讀一本好書如交諍友

規勸扶持

今天要給大家推薦的好書是

《文化苦旅》

作   者:餘秋雨

推薦詞:《文化苦旅》是當代學者、作家餘秋雨的一部散文集,於1992年首次出版,2014年經餘秋雨重新整理,再次出版。全書主要包括四部分:如夢起點、中國之旅、世界之旅、人生之旅。

該書是餘秋雨先生20世紀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在海內外講學、考察途中寫下的作品,是他的第一部文化散文集,全書憑藉山水風物來尋求文化靈魂和人生真諦,探索中國文化的歷史命運和中國文人的人格。

       每一個初讀《文化苦旅》的人都會讚嘆:文筆是如此細膩優美,意蘊是如此婉轉深刻;每一次讀《文化苦旅》你都仿佛跟隨餘秋雨先生的腳步,從江南小鎮到塞外西域,從大漠深處到異國他鄉,與他一起扼腕嘆息、嬉笑怒罵。在深沉的文字間徜徉,字字入人心,句句藏心窩。

     一位年邁的老祖宗,沒有成為掛在牆上的畫像,沒有成為寫在書裡的回憶,而是直到今天還在給後代挑水、送飯,這樣的奇事你相信嗎?

     一匹千年前的駿馬,沒有成為泥土間的化石,沒有成為古墓裡的雕塑,而是直到今天還躑躅在家園四周的高坡上,守護著每一個清晨和夜晚,這樣的奇事你相信嗎?

     當然無法相信。但是,由此出現了極其相似的第三個問題——

     一個兩千多年前的水利工程,沒有成為西風殘照下的廢墟,沒有成為考古學家們的難題,而是直到今天還一直執掌著億萬人的生計,這樣的奇事你相信嗎?

     仍然無法相信,但它真的出現了。

     它就是都江堰!

      這是一個不大的工程,但我敢說,把它放在全人類文明奇蹟的第一線,也毫無愧色。

     世人皆知萬裡長城,其實細細想來,它比萬裡長城更激動人心。萬裡長城當然也非常偉大,展現了一個民族令人震驚的意志力。但是,萬裡長城的實際功能歷來並不太大,而且早已廢弛。都江堰則不同,有了它,旱澇無常的四川平原成了天府之國,每當中華民族有了重大災難,天府之國總是沉著地提供庇護和濡養。有了它,才有歷代賢臣良將的安頓和嚮往,才有唐宋詩人出川入川的千古華章。說得近一點,有了它,抗日戰爭時的中國才有一個比較穩定的後方。

     它細細滲透,節節延伸,延伸的距離並不比萬裡長城短。或者說,它築造了另一座萬裡長城。而一查履歷,那座名聲顯赫的萬裡長城還是它的後輩。

——選自《文化苦旅》(新版)  之《都江堰》

第一次接觸餘秋雨先生的《文化苦旅》,是讀高二期間在同學家書桌上看見的。隨手打開封面,看了一下目錄,道士塔、莫高窟、陽關雪、江南小鎮……當看到目錄第十五篇「寂寞天柱山」,他深深地吸引住了我,因為只有這處在家門口就可以看見飛來峰和大天門的天柱山我去過。幾乎是一口氣讀完這近六千字的「寂寞天柱山」。由於天氣原因,餘秋雨先生一行在距天柱峰不到三分之一行程處的天蛙峰就折回了,雖有遺憾,但透過文字,我仿佛能看到學者們沿著天柱山腳下茶莊村山間小徑,曲折向上的深深腳印,他們所走的每一步、看到的每一景都似乎就在我眼前,只可惜我學疏才淺,不能像他那樣感悟唐宋年間李白、蘇軾、王安石想在天柱山安家的憧憬,也沒有能夠穿越時空看見南宋末年劉源、明朝末年張獻忠、太平天國陳玉成在此進行的保家衛國戰爭。「我想有個家……」當年臺灣歌手潘美辰風靡大街小巷的歌聲似乎回味悠長。「山道越走越長,於是寧靜也越來越純。」對於天柱山寂寞、遊人稀少的原因,是漢武帝南嶽封號旁落、交通不便,還是清代鹹豐、同治年間太平天國陳玉成在此進行的十幾年戰爭?很難找到一個合適的答案。1996年,合九鐵路建成通車,設有天柱山火車站。2021年,正在建設中的、經過潛山市的合安九高鐵也將全線開通,天柱山將進一步融入長三角的旅遊圈版圖。他,不再寂寞。2018年秋天,在妻子書桌上,無意中看到一本封面不一樣的《文化苦旅》,細看目錄,與記憶中的差別很大,更是沒有找到25年前巧遇的「寂寞天柱山」。了解後才知道,餘秋雨先生2014年親自對《文化苦旅》第一版文稿進行了重新整理,包括對其中入選教材的《道士塔》《莫高窟》《都江堰》等經典篇目也都再次改寫、修訂,這是餘秋雨先生30多年不懈的文化考察和人生思索的重要結晶,對新老讀者來說,都是全新的閱讀體驗和人文享受。中華文化博大精深,處處都有值得讓人去思考的地方。如果說世界文化是太平洋的話,那麼餘秋雨就是一名航海家,考察了包括但不限於四大文明古國在內的文化遺蹟,讓我們走進先生冒著生命危險,穿越數萬公裡記錄而成的中國之旅、世界之旅、人生之旅。

編 輯:孔令震  高豔俠 蔡旭  審 核:柴衛民  監 制:張帆

相關焦點

  • 興安萬裡· 閱讀有你丨好書分享《文化苦旅》
    興安萬裡· 閱讀有你丨好書分享《文化苦旅》 2020-07-10 18:3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書香榮昌——《文化苦旅》
    書香榮昌——《文化苦旅》 2020-01-13 17:4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新版《文化苦旅》
    一年年下來,即便是我的朋友們,也都捧著我的盜版書,信著我的假生平,聽著我的假傳聞,卻又寬容了我。我自己連解釋一句,都覺得不好意思了。」「直到現在,此書的各色盜版本在市面上還汗牛充棟。我親自編一本新版來宣布它們全部非法。」餘秋雨在新版序言中寫道:「初讀《文化苦旅》的朋友們都已經上了年紀,後來的那麼多讀者,應該是他們的兒子一輩,或孫子一輩。
  • 餘老師的文化苦旅,填補了歷史的空缺,升華了人生格局!好書
    有幸拜讀餘秋雨老師的《文化苦旅》,初讀前100頁,是欽佩,是留戀!明白了一切事物的發展變化都是這種文化決定的,也就不難看出於老師這樣的苦旅意義何在?再讀100頁,體味的是世間的溫度。來自各個世界文明對內心的衝撞,讓我感受到了自己的渺小和貪婪,我們對於前輩給予的太多,回報的太少,在從尼泊爾回國的旅途中,我深深被於老師的文字所感動,能讓我激動的不是於老師的文採,而是在對文化的窺視中,升華到了對今人的文化親情啟迪,有的時候,我們對於前人要求的過多了,但是,前人也是經過犧牲,痛苦之後,才得到了今天的碩果,我們不必埋怨他人,這也是對我自己的警醒,也是寫給所有年輕人的一句嗔言
  • 新版《文化苦旅》打響「微信售書」第一槍
    原標題:新版《文化苦旅》打響「微信售書」第一槍   昨天,餘秋雨新版《文化苦旅》在微信「精選商品」中亮相,售價28元。這是微信支付圖書上市第一天。餘秋雨,這個一向不用手機、不上網、不看報刊的傳統作家卻趕起了時髦,成為「微信售書」模式的第一個吃螃蟹者。
  • 餘秋雨為何別仕途而歸文途——品讀《文化苦旅》
    《文化苦旅》於我而言是一本意義重大的書,它一直被我擺放在書櫃最顯眼的位置並常常拿來重溫。我說《文化苦旅》是好書,是因為它的每一個文字都像一朵太陽花在我眼前搖曳,提醒我生命中還有一片叫做「文化」的沃野不可遺失,不能遺失,因為那是靈魂的棲息地,沒有了它,就只能作為行屍走肉活著!
  • 《文化苦旅》|演繹的不僅是人生真諦,還有蘊藏深處的文化苦衷
    像《圍城》和《平凡的世界》一樣,好書百讀不厭。《文化苦旅》雖已拜讀一遍,但感覺有種吸引力讓我再次拜讀。應該說,《文化苦旅》是餘秋雨腳踏實地寫出來的,也是當代唯一用筆寫作的巨匠。《文化苦旅》最後一篇文章就是《祭筆》,他說至今還沒有用電腦,一切文字都用筆寫出,被出版界譽為稀世無多的「純手工寫作」。
  • 餘秋雨《文化苦旅》借微信回歸 「精選商品」首發
    在為什麼「精選商品」首發圖書選擇餘秋雨的《文化苦旅》上,騰訊公司電商圖書銷售負責人趙靚 回答道:我們看到微信已經成為很多用戶生活必需的一部分。「為好書找到讀者」在微信端通過技術會更容易實現,優質的圖書內容很容易通過網際網路的傳播、分享、互動真正實現「點對點」。微信支付的閉環體驗也會讓用戶的購買更快捷方便。
  • 餘秋雨推新版《文化苦旅》
    本報訊 近日,文化學者餘秋雨的經典之作《文化苦旅》推出新版。這本新書刪掉舊版37篇文章中的13篇,新增文章17篇,其中入選教材的《道士塔》《莫高窟》《都江堰》等經典篇目全部經過改寫、修訂。新版內容與舊版相比,全新和改寫的篇目達到三分之二以上,對新老讀者都是一場全新的閱讀體驗和人文享受。
  • 熱寂讀《文化苦旅》
    餘秋雨的《文化苦旅》前兩年被炒得火熱,現在,熱風靜息,飛塵降下,《文化苦旅》才第一次旅行到我的書桌上。書中有諸多觀點是我第一次見到且很精闢的,如自序中提到的任何一個文明人都過著多種年齡相重疊的生活的觀點及分析;如關於「人文山水」的解釋;如說中國文化遺蹟的歷史層累性(與顧頡剛的觀點既相仿又不同);如關於「貶官文化」的提法;如《洞庭一角》中提及的文化和自然的互相生成;如說蘇州是中國文化寧謐的後院;如《廬山》文中對文人認同需求的挖掘……所有這些,都是《文化苦旅》中寶貴的思想鹽巴。
  • 餘秋雨推出新版《文化苦旅》為正名
    20世紀90年代,作家餘秋雨將其80年代在海內外講學和考察途中寫下的作品集結成書,這就是奠定了其在中國當代文壇的崇高地位的《文化苦旅》。作為中國當代文化大散文的奠基之作,《文化苦旅》一經出版即走紅全國,20多年來一直佔據著各大圖書銷售排行榜的前列,甚至遠銷港澳臺以及海外,影響延級華人世界三代人。
  • 讀書筆記:古人的智慧和文化的魅力---《文化苦旅》
    文化苦旅讀後感:《文化苦旅》是餘秋雨的一本散文集,主要通過描寫地理風物以及文化歷史勝跡來尋求文化靈魂和人生真諦,例如莫高窟、寧古塔、寺廟、黃州突圍等,向我們展示了中國人的人格特性和歷史命運。讀了這本書,讓我受益頗多,尤其是對於歷史的思考和探索,讓我從歷史的經驗和教訓中得到了很多啟發,「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在這裡得到了完美的展示。也讓我見識到了古人的智慧和文化的魅力,獲益良多,這真是一本好書!
  • 讀餘秋雨《文化苦旅》有感
    竹杖芒鞋,一襲蓑衣的男子在漫天煙雨中踽踽獨行,走過的不是路,不是橋,既非山,也非水,而是茫茫中華五千年的文化歷史。對於他筆下的山水,人們都懷有近乎仰慕的喜愛!他更是一個旁觀者,什麼越女恩仇,三國紛爭都都盡入他的法眼。
  • 我站在敦煌壁畫面前,想起了餘秋雨的《文化苦旅》
    石窟佛像壁畫從網絡圖片中我還是無法感受到敦煌壁畫呈現出來的歷史厚重感,從南方乘坐火車,又轉乘客車抵達敦煌,當我真真切切站在敦煌壁畫面前時。我的心裡湧現出一種想要撫摸它們的喜愛(出於愛護文物,這樣的動作是禁止的),倒頗有一絲千裡迢迢終於見到戀人的感覺。
  • 讀餘秋雨的《文化苦旅》時間在指縫流逝,文化在心中銘記
    品一下《文化苦旅》中的這幾句就知道了: 時間和文字在一個個老庭院裡所磨,這是文化存在的極溫暖方式。千般荒涼,以此為夢;萬裡蹀躞,以此為歸。 腳步已像一條長不可及的綢帶,平靜而飄逸地劃下一條波動的曲線,曲線一端,緊系腳下。 世間真正溫煦的美色,都燙帖著大地,潛伏在深谷。
  • 《文化苦旅》盜版盛行,餘秋雨一波神反擊,堅決抵制盜版
    最後在王國偉的幫助下由上海東方出版社出版了這本《文化苦旅》,沒想到,一出版就火了,形成紅極一時的壯觀場景。這本書盜版數量至少是正版的18倍」,《文化苦旅》是當代中國被盜版次數多、數量驚人的書。於是餘秋雨先生說「各色盜版在市面上汗牛充棟,我自己編一本新版宣布它們全部非法。而且必須要在盜版銷售乾淨,才能讓新版問世。」所以餘秋雨先生開始重新修訂《文化苦旅》。
  • 高中生優秀讀書筆記:文化苦旅的讀書筆記800字
    高中生優秀讀書筆記:文化苦旅的讀書筆記800字 2015-09-10 15:44 來源:網際網路 作者:
  • 《文化苦旅》讀後感
    初讀這本書時,真正吸引我的並不是作者的下筆如有神,而是小敘中所說的「對我來說,《文化苦旅》就是這個外出的浪子」和「宅,成了一具無主的稻草人,成了一個廢棄的箭靶子,破破爛爛地歪斜在田野間,連烏鴉、田鼠都不願意多看他一眼」等等,這些句子每一個都戳中我的內心,「文化苦旅」到底是什麼?
  • 寫下《文化苦旅》之後離婚,餘秋雨那些年經歷了什麼?
    固然餘秋雨和馬蘭的愛情備受爭議,《文化苦旅》也是和李紅在一同時寫的。但這本書的文化價值卻是所公認的。《文化苦旅》是餘秋雨的第一部文化散文集,由此開啟了風行一時的文化散文大熱,自出版以來,銷售量不斷居高不下,至今暢銷不衰。經常有家長說,張教師,你是作家,給我引薦幾本課外書吧,最好是孩子愛讀,我也能夠陪著一同讀的。
  • 《文化苦旅》
    餘秋雨:走在文化苦旅餘 瑋通過近一個星期的約訪,終於有機會同餘秋雨先生坐在一起離開上海戲劇學院後,餘秋雨「踩」著中華文化、西方文化、伊斯蘭文化的要害部位,深一腳淺一腳地走過去。這些年來他寫下了數不清的文字,《文化苦旅》、《山居筆記》、《霜冷長河》、《千年一嘆》、《行者無疆》都是一本本沉甸甸的系列散文佳作。在餘秋雨的《文化苦旅》中,一個個文化古蹟在他眼裡變得有生命、有溫度。他那盪氣迴腸而又不失溫柔細膩的筆觸為我們展示了散文的另一種天地和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