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稱女孩子為「黃毛丫頭」?

2020-12-16 域發

我們經常會聽到「黃毛丫頭」一詞,很多人會感到奇怪,為什麼用黃毛來形容女孩子呢?難道古代的孩子也染黃頭髮?現在來和域發小阿毛一起探秘解鎖一番。

古代可不流行染頭髮,既沒有染髮的材料,也沒有染頭髮的愛好。古代人認為黑頭髮是正常的發色,誰要是有一頭黃頭髮,準會成為大家眼裡的怪物。可黃毛丫頭這一說法是怎麼來的呢?

現代人講究科學飲食,拼命補充各種營養,連小孩子也要提前補鈣補鐵。但在古代,幼兒可沒有這麼幸福,老百姓吃的食物非常有限。因此,普通人家的孩子普遍營養不良,剛出生的嬰兒頭髮往往是黃的。

男孩子頭頂一般是禿瓢,女孩則體現為胎髮發黃。只有成年之後頭髮才慢慢轉為烏黑髮亮,古人看著黃頭髮不由想到乳發,便以黃毛借指未曾成年的小孩。再加上古代女孩子梳頭髮的形狀很像是樹丫,習慣被叫做丫頭。

於是黃毛丫頭由此得名,專指未成年的女孩,後來就引申為年齡小、不懂事的意思。現在,「黃毛丫頭」的稱呼主要是強調這方面。比如「她不過是一個黃毛丫頭,不懂事,您別跟她計較」。而在某些語言環境下,「黃毛丫頭」的稱呼還有一層輕視的意思,比如「一個黃毛丫頭,還敢和我鬥!」就含有輕視女孩子之意。

黃毛中的「毛」雖有頭髮的意思,可是如果把「毛」改作「發」,即「黃髮」,那麼意思可就變了。黃髮可是指老年人,原來人上年紀後頭髮變變成白色,可時間要是長了,還會變成黃色,所以古人還用黃髮代指老年人。

相關焦點

  • 為什麼稱未婚少女「黃花大閨女」「黃毛丫頭」?原來都想錯了
    那為什麼,我國民間,又將未出嫁的少女稱作「黃花閨女」「黃毛丫頭」呢? 因為民間多為未婚少女貼「花黃」,慢慢地就有了「黃花閨女」的說法,意喻未婚女子品性貞潔,心靈純潔。 民間還有一個說法叫「黃毛」丫頭,其實這裡的「黃」和「黃花閨女」意思是不一樣的,「黃毛」是指,因為頭髮稀疏,發色呈現淺黃或黃褐色,特別是孩子較小的時候,比較明顯,在太陽光底下閃閃發亮。
  • 為什麼把女孩叫「丫頭」?原來和髮型相關
    我國古代把女孩叫「丫頭」,包括現在也能聽到有人把女孩叫丫頭,也有「丫頭片子」、「黃毛丫頭」等叫法,那麼為什麼把女孩叫「丫頭」呢?本文帶你一探究竟。
  • 李婉清:80後「黃毛丫頭」的堅與韌
    (原標題:李婉清:80後「黃毛丫頭」的堅與韌) 福建法治報-海峽法治在線
  • 古代「黃毛丫頭」出嫁前,要去一個房間,裡面有一位技藝的老人
    古代「黃毛丫頭」出嫁前,要去一個房間,裡面有一位技藝的老人以前,在一些地方,都稱未出閣的女子是黃毛丫頭,而出閣已婚的女子就稱為奴家,也就與「黃毛丫頭」一詞再無關係了。這其中緣由就與古代的一項獨門技藝有關。
  • 古代為什麼要把女孩兒稱為「丫頭」
    在古代小說中常看到把女孩兒喊為「丫頭」,如《紅樓夢‧第十五回》有:「忽聽那邊老婆子叫道:『二丫頭,快過來!』那丫頭丟了紡車一徑去了。」其實現在中國人還沿用這種稱呼。但為什麼要把女孩兒稱為「丫頭」呢? 古代「丫頭」一詞,最初並非用來代稱女孩,而是專指幼童頭梳丫髻的髮式。
  • 為什麼稱女孩為「丫頭」,結婚的婦女都盤發?
    古代女子15歲前,髮式通常是將頭髮集束在頭部的雙側,梳成樹丫或獸角狀,之所以稱女孩為「丫頭」,其名稱就來源於此。 ▲春秋發笄(河南光山寶相寺春秋孟姬墓出土)古時稱女子成年為「及笄」,笄禮和男孩子的冠禮一樣,是對人生責任的提醒,是要提醒他們:從此將由家庭中毫無責任的「孺子」轉變為正式跨入社會的成年人。
  • 寶釵稱鳳姐鳳丫頭,香菱為什麼也喊已經出家的鳳姐為鳳姑娘?
    寶釵在人前人後稱鳳姐為鳳丫頭,引起不少猜測,事實上,香菱對鳳姐也有一次很奇怪的稱呼。因為查抄大觀園,寶釵避嫌,搬出園子回家了,再沒有進園子。迎春探春分別是二姑娘三姑娘,為什麼香菱要稱鳳姐為鳳姑娘呢?紅樓夢的故事背景圍繞著賈府發生,在賈府的住著不是賈府的小姐太太,就是與賈府有緊密聯繫的,為了加以區別,作者投置了不同的稱呼,這些稱呼是很講究的,代表了各自在賈府的地位和身份。比如賈母,她是一品國公夫人,地位最尊貴輩份最高,是賈府的精神支柱,只有她能代表賈府,當之無愧地稱賈母,賈赦賈政的老婆只能稱邢王夫人。
  • 知道為什麼管女孩叫「丫頭」嗎
    含義你知道丫頭的含義嗎?丫頭在中國古代至民國初年是指年輕女僕或婢女,粵語稱妹仔。在現代生活中「丫頭」多是對年輕女孩的稱呼。在網絡生活中,有網友流傳丫頭是對喜歡的女孩子的一種稱呼,因為丫頭(yatou)的漢語拼音拆開來y代表you(你)、a代表ai(愛)、t代表ta(她),所以丫頭(yatou)就是「你愛她哦」的意思。聽完小編這樣解釋,你還會叫女孩「丫頭」嗎?當然這種意思只是部分網友腦洞大開想出來的,在漢語詞典裡並沒有這樣的意思,所以想怎麼叫就怎麼叫吧。
  • 花面丫頭十三四,春來綽約向人時。古代為什麼稱女孩為丫頭
    其實不只是古代,即使是現在,還是有一些人稱小姑娘為「丫頭」,這種稱呼聽起來似乎更加親切。那麼,為什麼要稱呼女孩為「丫頭」,有什麼特殊的含義嗎?《廣韻麻韻》說:「丫」是「象物開之形」,即丫字最原始的意思,是樹枝的丫杈。
  • 西寧人為何把女孩子叫「丫頭」?居然是古代人的叫法!漲知識!
    嗨,大家好,今天小編和大家聊一聊西寧方言「丫頭」一詞,和電視劇裡卑賤的奴婢「丫頭」可完全不一樣哦,在西寧方言裡,「丫頭」其實就是姑娘,沒有輕蔑的意思,比如有一花兒是這樣唱的:「大河沿上的爬爬兒樹,」「根纏在大石架上了。
  • 爆笑日劇我是大哥大最新劇情看點揭秘 這一次黃毛父母又上線蹲門口啦
    這一次更新的劇情中果然不像是上一集那樣打鬥的畫面佔多數了,這一集的戀愛氣息真的太濃厚啦,我們黃毛的搞笑父母又上線啦。劇情的一上來,我們的今井小哥就為我們展現了一個搭訕的場景,但是卻被無情的拒絕了,但是這一幕卻正好被我們的黃毛三橋和海膽頭伊藤看到了,還狠狠地嘲笑了我們今井一頓。
  • 明明是表姐,薛寶釵為什麼稱呼王熙鳳為鳳丫頭?
    其實沒有那麼複雜,寶釵叫「鳳丫頭」,是因為大家都這麼叫王熙鳳。    第二十二回:「誰知鳳丫頭說,可巧都沒有什麼新做的衣服」,這是王夫人說的;  第三十五回:「想什麼吃,只管告訴我,我有本事叫鳳丫頭弄了來咱們吃」
  • 司棋作為迎春身邊的丫頭,為什麼會稱做副小姐?
    司棋是三春中迎春的丫頭,也是迎春的身邊的大丫頭。對於司棋,印象最深可能就是吃雞蛋羹事件,以及查抄大觀園時被趕出府的事件。司棋與晴雯、襲人等同為大丫頭,但是在書中卻沒有過多的描寫。但在被趕出府時,我們從周瑞家的口中知道了,司棋原來與睛雯、襲人等都被為副小姐。
  • 薛寶釵為什麼稱呼王熙鳳為「鳳丫頭」,是親暱還是不屑?
    薛寶釵為什麼稱呼王熙鳳為「鳳丫頭」,是親暱還是不屑?寶釵一旁笑道:「我來了這麼幾年,留神看起來,鳳丫頭憑他怎麼巧,再巧不過老太太去。」這是薛寶釵當著賈母、薛姨媽、王夫人等諸位長輩在場的情形下稱呼王熙鳳為「鳳丫頭」。第四十二回劉姥姥二進榮國府,林黛玉取笑稱她為「母蝗蟲」,寶釵笑道:「世上的話,到了鳳丫頭嘴裡也就盡了。
  • 《沉默的真相》黃毛撞臉郭京飛,38歲演20歲小夥,被質疑是真混混
    ,但結合劇情可以看出黃毛是真的壞,正是因為他的操作才導致了最終的悲劇。 黃毛究竟壞在哪兒? 第一:明知是違法還要去做。在原著中被帶走的女孩子是爸媽不在家,爺爺奶奶照看的農村留守兒童,大多數是未成年。到了電視劇中為了能過審就改成了18歲左右的高中生,但通過強迫手段帶走這些女孩子實施犯罪始終是違法行為。
  • 為什麼稱女孩子為「黃花閨女」而不是「紅花」呢?原來是這樣的
    為什麼稱女孩子叫「黃花閨女」?所謂黃花閨女,是指還沒婚嫁的女孩子,也就是現在的處女,或者叫大姑娘。「黃花閨女」這種稱謂在我國十分盛行。南朝陳後主《採蓮曲》一詩中有句云:「相催暗中起,妝前日已光。隨宜巧注口,薄落點花黃」;南朝梁陳間詩人徐陵《奉和詠舞詩》一詩中亦有句云:「主家能教舞,城中巧化妝。
  • 明明一副小痞子的樣子,為什麼「黃毛」章宇會被這麼多人喜歡?
    明明一副小痞子的樣子,為什麼「黃毛」章宇會被這麼多人喜歡?豆瓣得分8.4,朋友圈口碑爆棚,在《毒液》等好萊塢大片中,《無名之輩》突出包圍圈,成為年底影院黑馬。陳建斌,任素汐,王硯輝......當你看到演員表時,你會發現每一個名字就是演技的代名詞。
  • 藥神中的黃毛,頭髮剪短染黑,網友:帥到讓你驚訝
    黃毛在影片當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出演這部影片之前,相信大部分人都不熟悉這位演員。也正是由於該部影片讓這位演員,獲得了一些知名度。之後也接拍了一些影片,比如《無名之輩》。在影片當中大家都稱他為黃毛,其實他真正的姓名叫做章宇,也希望大家能夠記住這一位好演員。黃毛在影片當中的劇情安排是非常悲慘的,同齡人當中也只有他在犯渾,看上去整天無所事事。
  • 黃毛當兄弟,人生充滿綠,最後一位竟然是一股清流
    本文為「亂寫一通的憨憨」的原創文章。以下圖片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與我聯繫刪除。二次元有一句名言:「黃毛當兄弟,人生充滿綠」,當然,並不是所有的黃毛都不能當兄弟的!有些黃毛還是不錯的!澤永泰介澤永泰介是《學校的日子》中的角色。是男主誠哥的親侄子(兩個人知不知道這一點就不知道了)兼最好的朋友!因血緣的關係,兩人總是勾搭在一起,有說不完的話!
  • 在古代,男主人們丫頭眾多,通房丫頭一般下場卻很「慘」
    丫環,也叫做使女,或者叫做婢女,也有叫做丫頭的,是封建社會和資本主義社會的產物,是社會的最低階層。丫鬟多是指比較年輕的婢女,年紀較大的丫鬟稱老丫環,也有叫「老媽子」的,《紅樓夢》裡稱老丫環為「嬤嬤」。她們大都是由於家庭生活困苦而被賣到主人家裡的,也有的由於祖輩就是主人家的奴才,因而一生下來就註定是主人家裡的使喚丫頭。在古代,丫頭分普通丫頭、貼身丫頭及通房丫頭。其中通房丫頭地位最高,但低於妾。貼身丫頭(如襲人)比普通丫頭地位(如小紅)要高。通房丫頭又分婚前通房丫頭和婚後通房丫頭。過去的中國屬於封建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