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聲川導演的《如夢之夢》可以像一千零一夜那樣不眠不休地說故事,本月由許晴、盧燕、金士傑、胡歌等再次主演。
在一個故事裡,有人做了一個夢,
在那個夢裡,有人說了一個故事。
我可能記得,也可能忘記,
你曾經在我的夢裡徘徊。
我可能記得,也可能忘記,
我曾在你的故事中歌唱。
我可能記得,也可能忘記……
《如夢之夢》
《如夢之夢》本月將再次在京上演,目前票已售罄。感謝北京央華時代文化,為「藝玩」提供了獨家觀劇名額!
如果你還沒買票,除了等退票,這是你唯一看演出的機會哦~
活動地點:北京保利劇院
活動名額:4名(上下本各2位)
活動時間:2015年12月22日 下午14:00入場(上本)
2015年12月23日 下午14:00入場(下本)
參與方式
↓↓↓
1、輕掃二維碼,關注「藝玩
2、轉發此條信息
3、將截圖+姓名+手機號發送給「藝玩」
4、微信通知取票方式,請回復確認,準時到場
提醒:請大家注意觀劇的時間,地點,根據自己的情況參與活動。因故不到者,永遠拉黑。
獲獎的4名觀眾,可以在22日或23日的下午分別觀看上本或下本。大家在私信「藝玩」時,要註明自己可以參加的時間哦~
《如夢之夢》
編劇/導演:賴聲川
主要演員:
許晴、盧燕、金士傑、胡歌、孫強、譚卓、徐堰鈴、賴梵耘、劉美鈺、趙蕙梓、閆楠等
《如夢之夢》
《如夢之夢》的靈感來源與創作發生於90年代,2000年5月在臺北首演,直到2013年在北京央華文化與臺灣表演工作坊的共同努力、巨資打造下才終於在大陸首演,在華語地區重現。當年《如夢之夢》在千禧年首演時,還沒有《盜夢空間》、《雲圖》等電影,所以劇中「連環夢」的設計與結構,如今回想起來更讓人嘆為觀止,當然這 只是《如夢之夢》的特質之一,作為一部創作於上個世紀末、首演於千禧年的作品,《如夢之夢》對當下的靈魂品質有著開悟性,對人類的歷史有著總結性,對華語劇場的未來有著定義性,對賴聲川的創作有著解放性。
賴聲川在排練現場
《如夢之夢》大陸演出年鑑
2013年4月1日(首演)-11日北京保利劇院
2013年5月9日-11日 烏鎮戲劇節開幕
2013年6月10日-23日 上海東方藝術中心
2013年8月19日-9月1日 臺北國家戲劇院
2013年9月28日-29日 深圳保利劇院
2014年2月6日-9日 新加坡濱海藝術中心
2014年12月24日-28日 北京保利劇院
2015年12月24日-27日 北京保利劇院
2013年《如夢之夢》在北京演出,是由一組精挑細選的大陸演員配上重點的臺灣演員組成,賴聲川說,在大陸做《如夢之夢》遇到的困難跟在臺灣是一樣的,要在一個劇場內重搭一個劇場,加上演員眾多,真的很難。在北京798藝術區排練,時值冬天,天寒地凍,但大家感覺到,一個大事件正在形成。《如夢之夢》的排練是非常不人性的過程,全場八小時,考驗體力的極限,每天工作時數長,又是個複雜、與眾不同的形式,光是助理要理解這個過程,都要花點時間。
2013年4月1日、2日在北京正式演出的《如夢之夢》(需要兩天才能完成演出),演出後大為轟動,成為近年來最後矚目的戲劇演出,除了特殊的演出形式、長度,和故事本身的魅力、探討生命的深度之外,明星來助陣也強化了觀眾搶票的欲望,戲中有許晴、胡歌、李宇春、孫強、譚卓這些偶像級的明星,也有戲劇界大明星,實力派演員金士傑、徐堰鈴、劉美鈺、閆楠等。媒體話題不斷的關注大明星第一次演出舞臺劇的點點滴滴,賴聲川也不厭其煩的重複說明,這些明星如果無法勝任,也不會找他們來演。賴聲川為了這個製作,重寫了許多內容,尤其是第四部分,顧香蘭到法國之後的故事。
許晴
2013版《如夢之夢》巡迴了北京、烏鎮、上海、臺北、深圳、新加坡六個地方,所到之處創造出深刻的影響力在Facebook、微博、微信上,許許多多觀眾寫出他們人生被一齣戲改變的經過。來現場看戲的演員張靜初在微博上說:
『看完近八小時的如夢,泣不成聲了……無數的恩怨都消散,留下錯綜的因果,謎一般的命運。今夜身在此處,心留在了這場夢中,這個由賴老師講述的夢……』(2013/4/14)
2014中國聖誕《如夢之夢》
《如夢之夢》這個不可能夢成功後,王可然決定在每年聖誕節演出。2014年的演出,87歲的盧燕回到老顧香蘭的角色,徐堰鈴也重新恢復江紅意外的另一個角色「十裡紅」。賴聲川十分稱讚她:「堰鈴真厲害,她記性真是很好,能回到2005年的臺詞。可是到一些臺詞它就會喊停,她會漏,會忘,我後來發現那都是我新加的,只要她不熟的地方都是我新加的。」賴梵耘也回來演醫生,劉美鈺四度演《如夢之夢》,前三次都是不同的角色,這次演回最早演的五號妻子。
2015年12月24-27日賴聲川劇場史詩《如夢之夢》作為北京央華時代文化年度壓軸大戲,即將開啟新一輪的演出,在如陀螺一樣轉動的夢裡,八小時的百態人生濃縮得並不漫長,進入情境後,你寧願這八小時的殘夢不醒。。。。。
《如夢似夢》
[故事簡介]
故事發生於《西藏生死書》第 269頁,敘述一位醫學院剛畢業的學生第一天到醫院上班,結果病房中五位病人,當天死了四位。這位醫生恐慌的發現,她多年來在學校的訓練和所學的技能,完全沒有教她如何面對死亡的這一刻。她只能站在一邊,當一個無助的旁觀者。醫生的表妹告訴她,西藏密宗有一種「自他交換」的方法,可以幫助瀕臨死亡的病人,如果做不成,也可以傾聽病人敘述他們自己的故事,也會對病人有很大的幫助。
《如夢似夢》
醫生花很多時間接近瀕臨死亡的「五號病人」,讓他說出他的故事,從他的故事進入其他角色:五號病人的妻子、來自大陸的江紅、上海年近百歲的奇女子顧香蘭、法國領事亨利伯爵的故事,以及他們的夢……於是角色的今生、過去的前世及死亡交織在一起,幻化成生命的旅程。
《如夢似夢》
《如夢之夢》分上下半場演出,故事則可分為上半場兩部分,和下半場兩部分。全部看完自然最好,但只看一半也不影響理解,只不過會落下一些小細節,難以體悟整部劇的史詩感和因果輪迴的神秘感。
《如夢似夢》
上半場:(三個半小時)
第一部分:(一個半小時)
賴梵耘飾演的醫生小梅第一天上班,治療的五個病人就死了四個,她為了得到內心的平靜,開始極力治療五號病人(孫強飾),並開啟了五號病人的內心世界。五號病人開始講他的故事——他因為看電影而認識了一個女孩,相愛結婚,兒子病死,妻子又在一次看電影時消失,五號生了重病,他決定去旅行。這部分故事結束在五號上飛機之後。
《如夢似夢》
第二部分:(兩小時)
五號(胡歌飾)來到法國,結識了偷渡客江紅(徐堰鈴),相愛。他在巴黎街頭看到一個穿旗袍的女子,追著她走進一家書店,看到一本介紹古堡的書。之後,他與江紅一起前往諾曼第古堡尋找自己生病的線索,在古堡,他和江紅被誤認為是日本大使的公子和太太,得到殷勤的款待。五號發現了一副畫,畫中人是上世紀初法國駐中國上海領事館領事和夫人,而這個夫人就是他曾在巴黎街頭看到的旗袍女子。五號決定去上海尋找這個神秘的東方女子,並獲知她的名字叫顧香蘭。這部分故事結束在五號來到上海,走到已經到暮年的顧香蘭(盧燕飾)的病房外。
《如夢似夢》
下半場:(兩小時)
第一部分:
五號(孫強飾)請求顧香蘭(盧燕飾)講述她的故事。顧香蘭開始講故事。時間回答上世紀三十年代,年輕的顧香蘭(譚卓飾)是上海名妓,她得到了絲綢莊二少爺王德寶(閆楠飾)的愛,可德寶家道中落。這時,法國伯爵也出現,他要帶顧香蘭去法國。最終,德寶自殺,顧香蘭前往法國。這部分故事結束在顧香蘭脫去華服,只穿內衣裙,穿過觀眾坐在的蓮花池,走向伯爵的段落。
《如夢似夢》
第二部分(兩小時)
顧香蘭(許晴飾)來到法國,她愛上了畫畫,不願成為伯爵的籠中鳥,想要自由。而伯爵也借一次火車失事,徹底失蹤,不僅拿走了全部財產,還燒掉了顧香蘭的畫。顧香蘭只能在巴黎掃大街,幫傭,住在多年後江紅曾經住過的公寓裡。在給一位從非洲來巴黎居住的夫人工作時,顧香蘭發現了在上海時給伯爵的燭臺,既而發現這位夫人的丈夫就是伯爵,她決定以自己的方式報仇,並最終在伯爵臨死前出現,並奉上了一杯茶。與此同時,自殺未遂、被人救起的王德寶來到法國,接顧香蘭回國,但顧香蘭已經不再愛他了。全劇最終的場景是三個病床並排出現,每個病床都是旁邊病床病人講述的故事。在顧香蘭的講述裡,伯爵死在了病床上,在五號病人的講述裡,顧香蘭也病死了。最後,五號病人講完所有的故事,也在小梅醫生的懷抱中離世。
話劇《如夢之夢》是21世紀初期華人劇場最受矚目的話劇之一,是表演工作坊的創始人賴聲川個人從事劇場工作三十年來最大膽的突破、同時也是最驚人的作品。該劇首創環繞形式的劇場,演出長達八個小時,觀眾坐在舞臺的中央區,三十多個演員、三百多套的衣服,舞臺包含八個方位,三個樓層,穿越時間(民國初年、現代)與空間(臺北、巴黎、上海、北京、諾曼第)。
(責編: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