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聲川談《如夢之夢》》:想做午夜場,散場看日出

2021-01-10 中國新聞網

賴聲川資料圖片。新華社發

新華社發

    由賴聲川執導的話劇《如夢之夢》在創作近20年後登上了內地的舞臺,場景眾多、人物紛繁,演出近8小時。近日,賴聲川接受採訪時說,他有一個願望,想做一次午夜場,「走出劇場,看日出,那會是很棒的感覺。」

    □談靈感

    源於旅行中看到的書籍

    賴聲川在採訪中多次提及,《如夢之夢》不是他的代表作,「這部作品只是我最特別的作品之一。」談到這部戲的創作靈感,他說是從一次印度旅行中找到的:「有一年,我到印度的菩提迦耶旅行。在那趟旅行中,我隨手抓了《西藏生死書》隨行,書中的一段文字敘述著一位醫學院剛畢業的醫生,第一天上班,結果病房中的五個病人一下死了四位,這位醫生發現他從前所受的訓練完全沒有叫他如何面對這一刻。在那個晚上,我腦中交織多年,很多互不相關的故事,千絲萬縷地突然在一瞬間被牽在一起。隔天的下午,我就開始把腦中湧現的故事一一地寫下來,形成了《如夢之夢》。」

    □談角色

    不知道更喜歡哪一個

    與很多話劇作品不同,話劇《如夢之夢》沒有絕對的主角,醫生、五號病人、江紅、顧香蘭、伯爵,他們每個人都曾是舞臺上最主要的角色。談及最喜歡的角色,賴聲川說不知道更喜歡哪個角色,因為這些角色都是故事的主人翁。談到創作由來,賴聲川說早在1990年,他在羅馬看一個巴洛克時期的畫展,看了一幅魯本斯的畫,題材就是畫,畫中有幾百幅的畫,像是一個畫作的倉庫一樣,「當時我在筆記本裡寫下一句話:『在一個故事裡,有人做了一個夢;在那個夢裡,有人說了一個故事。後來這句話就發展成《如夢之夢》,也意味著真正要了解一個人的故事,必須穿過許多其他人的故事,所以這個戲中人物多,故事長,場景多,就是這個原因。」

    □談困難

    劇院改造才符合要求

    對於一部近20年前的作品,很多觀眾都很好奇,此次內地演出的版本和之前在臺灣、香港演出有沒有什麼不同。對此,賴聲川介紹:「《如夢之夢》從首演至今也有10年多了,每次重新復排劇本修正不多,可能是當初創作時已經是一個非常有機的過程,就像故事有生命一樣。」

    賴聲川提到這部劇呈現最困難的地方——特殊劇場形式,觀眾在中間,戲在四周圍。一般劇院沒有適當的場地可以滿足這部劇的需求,所以得改變現有劇院,把舞臺改造成觀眾席,觀眾人數也會變少,所以這是造成《如夢之夢》演出的巨大障礙,「做一次不容易,每一次演出我都當作最後一次,所以我很珍惜每次《如夢之夢》演出的機會,也很期待。」

    賴聲川說他一直有個願望,做一次午夜場,大約八點入場,看到早上六點,中間吃消夜:「我覺得八小時也就像是一個晚上的睡眠,像是一個晚上的夢,看完,醒來,走出劇場,看日出,看著清晨的都市,從一個遙遠的心靈境界直接回歸到生活中,我認為那會是一個很棒的感覺。或許以後吧!」

    □相關·製作人可然答疑

    劇中每個重要角色都有兩個演員扮演,他們每天的演出角色會互換嗎?

    製作人可然:基本不會。除了五號病人和江紅的角色,因為扮演五號病人的孫強同時出演伯爵,而在這個過程中,也會有五號病人的戲,所以胡歌要在此時和孫強互換;江紅的扮演者也面臨同樣的問題。除此之外,所有演員角色都是固定的。

    劇中演員有時一天要演出8個小時,請問會有A、B制嗎?

    製作人可然:這個戲不會有A、B制,如果演員哪天生病,我們只能選擇給觀眾退票,因為很多角色都是別人無法取代的。比如顧香蘭的扮演者,如果換了別的演員,而不是許晴,觀眾會認為我們是欺騙。

    如果上下本不是一口氣看完的觀眾,是否會對觀感產生影響?

    製作人可然:走進劇場,就是一個尋夢的旅程,同樣的一個夢,會因為時間、地點的不同而有不同的感受。連起來看與分開看都是不同的造夢感受,各有各的奇妙之處。

    《如夢之夢》在演出中,有一些臺詞非常本土化,是否有意做了修改?

    製作人可然:我們沒有為了迎合觀眾而做任何的改變,但是在排練的過程中,導演會根據演員的特點做出一些調整。

    □觀劇提示

    1.坐在蓮花池內的觀眾應儘量早到,遲到的觀眾會經過舞臺走到觀眾席中,影響該劇的演出。

    2.二樓看臺的觀眾在演出時會存在看不到的死角,觀眾需要藉助多媒體補充無法觀看的角落。

    3.劇中有一些看似與劇情無關的場景出現,請留意,這些散落其中的場景將與後面的劇情相互呼應。

    4.蓮花池的觀眾旋轉座椅時如果和鄰座方向相反,可能會產生碰撞。

    5.演出結束時已經是第二天凌晨,觀眾需要提前做好出行打算。

    記者楊楊

相關焦點

  • 8小時呈現《如夢之夢》 賴聲川不擔心觀眾看睡著
    近日,他偕金士傑、許晴來滬宣傳將於6月在東方藝術中心上演的《如夢之夢》。  對於不愛稱「最」的賴聲川,《如夢之夢》亦是一部特殊的作品。不僅因為它8小時的超長演出時間,更因為「它改變了每一個參演者」的神秘傳奇。時隔多年再次復排《如夢之夢》,賴聲川說,他想讓更多人看到修行的意義。 「人為什麼要修行?你看《如夢之夢》裡,人生就像很多考試一樣,一次次不及格,一關關都過不了。
  • 《如夢之夢》20周年,導演賴聲川...
    「《如夢之夢》北京站,春春粉絲不是看一場,而是看十場。他們在網站上貼攻略,講春春什麼時候會出現在舞臺哪個點。中場休息,我和春春粉絲聊天,他們已經連看五天,都說好長、好棒。我不曉得大家去看其他戲會不會覺得被欺騙了,因為只有兩個小時。」導演賴聲川這樣回憶李宇春參演《如夢之夢》的情形。
  • 賴聲川話劇《如夢之夢》媒體及劇評人評論
    媒體評價  "長達八個小時的演出中,一個又一個的故事,如開展盒中之盒的一一鋪展在觀眾眼前,賴聲川高超的說故事方法,讓人一路走進了他所編織的生命命題之中。2000年的臺灣劇場界,因為《如夢之夢》而顯得光輝奪目。"
  • 獨家觀劇福利:《如夢之夢》 夢之劇場
    賴聲川導演的《如夢之夢》可以像一千零一夜那樣不眠不休地說故事,本月由許晴、盧燕、金士傑、胡歌等再次主演。  在一個故事裡,有人做了一個夢,  在那個夢裡,有人說了一個故事。  我可能記得,也可能忘記,  你曾經在我的夢裡徘徊。
  • 賴聲川談未來戲劇計劃:推國際版《紅樓夢》
    《如夢之夢》劇照  入「夢」  準備不夠盧燕曾經「罵」我  2014年12月25日,已過耄耋之年的好萊塢華裔明星盧燕出現在保利劇院話劇《如夢之夢》的舞臺上。劇中「顧香蘭」的傳奇人生與盧燕的人生傳奇時而平行、時而交織,舞臺下,盧燕與賴聲川也呈現著這種緣分的「妙不可言」。  賴聲川稱呼盧燕「阿姨」,說對方是看著自己長大的,「我的父親和盧燕阿姨的丈夫是好朋友,所以我是她的晚輩」。在2005年臺灣版《如夢之夢》中,二人曾有過合作。
  • 《如夢之夢》許晴"氣壓"全場貌美驚人[圖]
    許晴   臺灣戲劇導演賴聲川的作品《如夢之夢》無疑是今年戲劇舞臺上最受關注的作品,不僅因為賴聲川,還因為它史無前例的長。舞臺上也像是被挖了一個大坑,裡面有260個可旋轉座椅,這正是被賴聲川譽為「蓮花座」的地方。   像東方版「一千零一夜」   《如夢之夢》是賴聲川在1999年到印度旅行獲得的靈感創作,藉由時空交錯的100多個角色,32個演員,帶出現實與虛幻交融的故事。賴聲川和演員如同盜夢空間中的築夢師,營造出了一個穿越歷史和空間的龐大夢境。
  • 賴聲川、盛宗亮談英文版歌劇《紅樓夢》創作始末
    散場後,記者採訪了賴聲川、盛宗亮等劇組主創人員,他們回顧了歷時5年創作這部以西方歌劇形式演繹中國古典名著《紅樓夢》的心路歷程。  緣起:以《紅樓夢》向海外傳播中國文化  談起這部歌劇的創作之初時,賴聲川說:「它的緣起很奇妙,天時、地利、人和缺一不可。」
  • 話劇《如夢之夢》2020來到上海上劇院,夢裡夢到醒不來的夢!
    胡歌話劇《如夢之夢》上海站時間:2020-02-13至02-16胡歌話劇《如夢之夢》上海站地點:上海上劇院胡歌話劇《如夢之夢》上海站門票價格:待公開來源:大河票務網話劇《如夢之夢》是導演賴聲川從印度、法國、英國等地個人旅行和菩提樹下、《西藏生死書》中取得靈感,加上一些真實的體驗和故事元素,編導而成的這部大戲。
  • 文史 | 賴聲川:闖過人生的「至暗時刻」
    2020年是賴聲川導演的《如夢之夢》誕生20周年,2月13日至16日上海站的演出由於疫情暫延,但觀眾們依然對這部作品充滿期待。2000年,該劇在臺灣首演,近八個小時的演出令觀眾如墜夢境。而對於賴聲川本人而言,近四十年的導演生涯也如同一個悠長、曼妙的夢。
  • 戲劇也在改變鄉村——臺灣戲劇家賴聲川的江西故園夢
    就在這一年,賴聲川開始了一項與戲劇、與劇場有關的「試驗」,他計劃每年夏季帶一部戲劇回家鄉,演給父老鄉親看,特別是演給當地青年看。「戲劇或許可以改變鄉村,通過內生的、文化的力量,去實現鄉村振興。」會昌縣距離江西省會南昌市四五小時火車車程,地處江西、福建、廣東三省交匯處。這裡是革命老區,民風淳樸。
  • 搜狐戲劇:觀《如夢之夢》 醒來方知身是客
    》劇照  在看到賴聲川導演的《如夢之夢》之前,我不能夠想像一場話劇能讓我坐在劇場中長達七八個小時。但是看完《如夢之夢》之後,這一切想像的終點都得到了新的延伸——原來話劇的承載力還可以如此強大。  《如夢之夢》的故事以夢的講述開始,演員以接力的方式講述了莊子的一個傳說。隨後,故事並未曾與古代有什麼關係,而是從現代的臺北開始。年輕的醫生李小梅第一天上班,就被醫院中殘酷的死亡所震驚,不知道該如何面對,而她周圍的醫生親友及同事,則對這一切視若無睹,邀請她吃飯喝咖啡。
  • 賴聲川談劇場:劇院是一場多角關係
    我要有一個智慧才能產生一個靈感來做一個戲。靈感有了之後,如果我只是一個空想,沒有方法,我也是做不出來。同樣的,如果我只有一個空的想法——觀眾放在中間,然後我們的戲繞著觀眾走,好酷,但是我沒有一個故事,也沒有一個更深的靈感來支持的話,那《如夢之夢》這個演出的方法就沒有什麼作用,也不會有什麼人注意到它。
  • 賴聲川談劇場 :劇院是一場多角關係
    我要有一個智慧才能產生一個靈感來做一個戲。靈感有了之後,如果我只是一個空想,沒有方法,我也是做不出來。同樣的,如果我只有一個空的想法——觀眾放在中間,然後我們的戲繞著觀眾走,好酷,但是我沒有一個故事,也沒有一個更深的靈感來支持的話,那《如夢之夢》這個演出的方法就沒有什麼作用,也不會有什麼人注意到它。
  • 賴聲川感嘆藍天野是"百科全書" 兩人因《冬之旅》結緣
    一個「夢」剛剛結束,一段「旅行」即將啟程。如「夢」中的神秘、「旅途」中的不可知,導演賴聲川近日做客京華茶館,為觀眾開啟了他「戲如人生」的創作之旅。採訪中,賴聲川提到最多的詞是「隨緣」。正如他的作品中常常呈現出的「不期而遇、奇妙、緣分」,賴聲川認為自己作品中所有的「神來之筆」以及未來工作的計劃,都是一種不期而遇的緣分。   入「夢」   準備不夠盧燕曾經「罵」我   2014年12月25日,已過耄耋之年的好萊塢華裔明星盧燕出現在保利劇院話劇《如夢之夢》的舞臺上。
  • 史可演《如夢之夢》不懼扮老 為話劇舍百萬片酬
    史可《如夢之夢》劇照(李晏 攝)史可演老年顧香蘭(李晏 攝)  搜狐娛樂訊 憑著精湛的演技和獨特的氣質而在電視螢屏上大放異彩的著名實力派女演員史可,在北京上演賴聲川八小時話劇《如夢之夢》中的女主角「顧香蘭」,為這部史詩級話劇增添了一筆濃重亮麗的色彩
  • 賴聲川+萬方 明年開啟《冬之旅》
    賴聲川導演的《如夢之夢》去年在北京首演,今年聖誕節將繼續上演。新京報記者 郭延冰 攝  昨日,央華在京舉行了2015年新劇目推介會。明年,央華將推出由賴聲川擔任導演的《冬之旅》《暗戀桃花源》《寶島一村》《連臺戲(海鷗、讓我牽著你的手)》《十三角關係》《那一夜,在旅途中說相聲》《如夢之夢》七部作品,以及由賴聲川擔任藝術總監的《絕不付帳》《彈琴說愛》《愛朦朧,人朦朧》《環路男女》四部作品。
  • 賴聲川談文化創意 :做好「A+B」不容易
    賴聲川現場分享自己的獨家「創意學」。 徐志強 攝中新網蘇州1月10日電 (周建琳)「創意最簡單的說法:A+B。我們只要看到物件之間的聯結,然後融合在一起,這就是創意。」1月10日,知名戲劇家賴聲川現身蘇州,在「賴聲川大講堂」上,與現場觀眾分享自己的獨家「創意學」。提起賴聲川,喜愛話劇的人會立刻想起《暗戀桃花源》《那一夜,我們說相聲》《如夢之夢》《寶島一村》等「爆款」作品的名字。林青霞曾是他《暗戀桃花源》中的雲之凡,傳奇戲骨金士傑是他早年創作的好搭檔,黃磊、孫莉、郝蕾、胡歌等都是他的劇中人。
  • 賴聲川談文化創意:做好「A+B」不容易
    賴聲川現場分享自己的獨家「創意學」。 徐志強 攝中新網蘇州1月10日電 (周建琳)「創意最簡單的說法:A+B。我們只要看到物件之間的聯結,然後融合在一起,這就是創意。」1月10日,知名戲劇家賴聲川現身蘇州,在「賴聲川大講堂」上,與現場觀眾分享自己的獨家「創意學」。
  • 賴聲川蘇州表演工作坊落戶園區!
    賴聲川  賴聲川是美國加州伯克利大學戲劇博士,其創辦表演工作坊及「上劇場」,現為烏鎮戲劇節常任主席、評委會主席,是世界上著名的華人戲劇家之一,主要作品包括《那一夜,我們說相聲》《暗戀桃花源》《如夢之夢》《寶島一村》等。
  • 許晴談《如夢之夢》顧香蘭:敢愛敢恨 活在當下
    在賴聲川的8小時「巨作」《如夢之夢》中,許晴的表現可以用「驚豔」形容。她扮演的顧香蘭是舊上海天仙閣裡頂尖的妓女,拜倒在她石榴裙下的男子無數,而因為對自由的嚮往,她跟隨伯爵來到法國,進入巴黎上流交際圈,卻發現又進入了一個新的牢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