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在忙啥?
攢錢花錢,賺錢跳槽,戀愛分手,結婚離婚,養生養娃…
微博熱搜話題「第一批90後30歲倒計時」閱讀人數4億,有13萬網友參與討論,第一批90後年齡也要「3」打頭了,有人說,戀愛吧,好像晚了點;要娃吧,好像還沒玩夠。有的人體重增加、秋褲穿上、枸杞泡上,有的人攢了點錢,有的想花錢兜裡有點尷尬……
90後,一直是備受關注的一代人。那麼,90後西安娃或在西安打拼的外地90後,現狀如何?攢錢了嗎?養生了嗎?愛跳槽嗎?華商報記者在小寨街頭進行了隨機採訪。
>>90後,攢不攢錢?
要攢:為了增加安全感 為了實現更大的目標
小薛是西安人,1999年出生,是90後中最年輕的一批,「我今年剛參加工作,每個月可以攢兩千多。手上有錢,想買啥東西自己就可以買了。」
周先生1990年出生,陝西銅川人,工作七八年一直有攢錢的習慣,每年攢3萬元。周先生一臉驕傲地說:「去年全款買了一套房子,挺有成就感的。」
1996年出生的劉女士是山西人,目前在西安一高校讀研究生。雖然還未畢業,但已經開了一家個人工作室。劉女士表示,自己既攢錢也花錢,只靠攢錢是不行的,主要得掙錢。
工作一年多的李女士是陝西商洛人,她說,上大學後生活費可以自由支配,養成了攢錢的習慣。工作後,除了交房租和日常開銷等,每個月也能攢一兩千元。「攢錢會讓我更有安全感,萬一自己或父母急需用錢時,不至於拿不出來。」
1994年出生的李先生稱,18歲去當兵,5年後回到西安。自己每個月能攢三千到五千元,攢錢佔他收入的三分之一。「攢了錢,將來買車時會更有底氣一些,可以一步到位。」
記者採訪時,一位外賣小哥雙手提滿了外賣袋子急匆匆跑著,他是1997年出生,每個月都會攢兩三千,因為心中有個創業夢。
同樣是外賣小哥的張先生1996年出生,四川人,在西安工作3年了,每個月能賺七八千,除了必要開銷從不亂花錢,每個月攢五千元左右。他的目標是能儘快在西安買房。
邱女士1997年出生,陝西漢中人,現在是大四學生。她說,自己在一個南方城市找好了工作。參加工作後更需要攢錢了,買車、買房。
不攢錢:掙錢就是為了花 攢錢會降低生活水平
採訪中,不攢錢的90後們,也有自己的理由。
1996年出生的田女士是西安人,工作一年半的她和父母住在一起,不用買房。她表示,掙錢就是為了花。自己對吃喝比較講究,中午沒時間午休的話,一杯星巴克必不可少,周圍的餐廳有時間就會挨個去打卡。
四川的宋女士1997年出生,大學在西安就讀,已工作兩年的她表示,根本攢不住錢,一發工資就想買這買那,一點錢都沒攢下,有時候還需要父母資助一些才能維持生活。
鄧女士是陝西榆林人,1990年出生的她對金錢看得很開。她稱,攢錢或不攢錢是每個人不同的生活方式,沒有對錯。「我是不攢錢的,我覺得沒必要為了攢錢放棄一些興趣愛好。生活已經夠單調了,工作已經夠煩悶了,在經濟範圍內花點小錢提高生活品質,值。」
1997年出生的郭女士是山東人,是西安一所高校的大四在讀生。畫著精緻妝容的她說,自己每個月的生活費大多用來買衣服、化妝品。此外,她熱衷看一些視頻和直播,時不時會給主播打賞。有一段還會充錢玩遊戲。「花錢的地方太多了。」小郭說,「之前每月花四千多,現在不打遊戲了,直播看得也少了,每月花兩千多。為了攢錢導致生活單調,不值得。」
>>90後,還愛跳槽嗎?
追求「自由」不怕跳槽
小劉是土生土長的西安人,1994年出生,畢業後就職於西安一公司。她表示,平時喜歡化妝,每個月買化妝品、護膚品就得兩千元左右,而她的工資每月不到四千。工作不到一年就換了兩份工作,「有更高工資的就換,沒啥顧慮的。」
小張是陝西榆林人,醫學專業,最近剛跳槽到一家更知名的醫院做婦產科檢驗師。家庭經濟狀況較好的她,換工作是為了離家近,能朝九晚五。「我又不圖賺錢,要加班的公司為什麼繼續待下去呢?」
1997年出生的餘先生參加工作快兩年了,現在就職的公司也是跳槽過來的。「工作並不是付出多少就一定會收穫多少,換一家公司也許會更好一點。」小餘說,「為追求自由,我不怕跳槽麻煩。」
>>90後,開始養生了嗎?
有養生意識的90後超7成
有媒體報導,兩成90後長期服用保健品,有養生意識的90後超7成。養生方式是「敷最貴的面膜,吃最貴的保健品,塗最貴的眼霜,熬最深的夜。」
王女士是陝西鹹陽人,1995年出生的她堅持健身了2年。「除了推不開的飯局,我下午6點後基本不吃主食。」王女士說,「就算工作忙來不及去健身房,也會在家裡鋪上瑜伽墊鍛鍊。」除了健身,王女士一年四季基本都喝溫水,實在饞得不行了,才會允許自己吃幾口冰淇淋解解饞。「我的包裡必帶保溫杯,有時也會泡點兒枸杞。」
來自陝西延安的小張是1994年出生的,喜歡燉湯喝。她說自己不會炒菜,一方面是嫌太麻煩,另一方面是覺得炒菜油膩吃多了不好,而且炒菜會弄得頭髮、衣服上都是油煙味兒。「我是一人獨居,廚房裡只有一個蒸鍋、一個專門燉湯的砂鍋。」小張說,「燉湯既有營養,還對身體、皮膚都好。」 華商報記者 王娜 攝影 張杰
90後:何止不敢看體檢報告 甚至檢都不敢檢
>>他們在怕啥?
怕三高,怕肥胖,怕眼花……
前段時間,「90後不敢看體檢報告」的話題在社交平臺上引起熱議。有網友坦言,平時作息不規律,生怕看到體檢結果有異常,增加心理負擔。
近日,中國青年報社社會調查中心聯合問卷網對1979名18-35歲的青年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63.6%的受訪青年有過害怕看體檢報告的經歷。
■到底怕啥?
1.怕看到要「做進一步檢查」,忐忑
A(職場新人):何止是害怕看體檢報告,每次體檢都怕看到秤上數字變大。
B(程式設計師):每次翻看體檢報告總是很忐忑,怕看到報告上建議做進一步檢查。
C(某高校研究生):平時伏案學習時間較長,有時還窩在床上刷手機,特別怕頸椎出問題。
2.怕看到接受不了的結果
調查顯示,看體檢報告時,受訪青年最擔心看到自己血壓血脂有問題(45.3%),然後是心肺功能(42.3%)。其他還有頸椎(36.2%)、免疫系統(33.8%)、消化功能(32.1%)、視力(29.7%)和體重(20.5%)等。
一名90後覺得,快節奏的工作和生活,導致自己無暇顧及身體健康,體檢時就容易查出各種問題。「身邊有的年輕人身體好,就沒底線地折騰,到體檢時才覺得可能會出問題,害怕看到接受不了的結果。很多人嘴上說著害怕有健康問題,但平時並不注意。」
■專家分析
清楚危害但未改變需加大健康教育投入
專家分析,有的年輕人不敢看體檢報告,平時不注意身體健康,說明他們缺乏充分的健康教育。「有的年輕人其實知道哪些生活方式不健康,但是還是沒有付諸行動去改變」。
目前很多年輕人的身體機能、運動能力等不是年輕人該有的狀態,甚至患有各種慢性疾病。這可能需要整個社會加大年輕人健康教育的投入,通過向年輕人普及和強調健康生活方式的重要性,以及不健康生活方式的危害。 綜合
網友聲音:
@半酷半甜女魔頭:沒事搞個這個倒計時幹嘛?我要三十了我心裡沒數嘛。
@光怪陸離:90後也不輕鬆,買房買車,供房供車,可怕。
@Black小鬍渣:為了證明我還年輕,我放下了手中的保溫杯,決定去網吧通個宵。
@楊鑫琪V博:三十歲並沒有什麼,我覺得是最好的年紀,三十歲前年輕,三十歲後依然很年輕。
@尼奇窩窩:今年大學畢業,參加初中同學聚會發現很多人都當爹媽了,我還把自己當成寶寶。
@陳文諸葛y:早些年,人們都說九零後是最離經叛道的一批「孩子」,如今也快成為社會中堅力量了。
@瘋狂的石頭:三十而立,你準備好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