瓜果蔬菜香滿園
——平川區發展特色產業拓寬致富路紀實
新甘肅·甘肅經濟日報通訊員 吳文莉
三月的平川,田間地頭春意正濃。走進平川區水泉鎮陡城村蔬菜大棚,綠油油的隴椒掛滿了辣椒樹。村民黃兆勇和妻子正忙著採摘。黃兆勇是村裡的建檔立卡貧困戶,他家種著兩個蔬菜大棚,這幾天隴椒可以上市了,他和妻子每天需要到棚裡採摘。他說:「自從把這個蔬菜棚子種上之後,我的收入年年增長,2018年我就脫貧了。」
今年,該村成立的多個辣椒種植合作社招收附近的貧困戶來打工,解決了疫情期間貧困戶無收入的難題。水泉鎮玉碗泉村村民趙海說:「我平時過來打個小工,貼補家用,同時還可以照顧家庭。」
在水泉鎮雙岔村一合作社院子裡,一輛輛滿載韭菜的貨車即將發往全國各地。雙岔韭菜遠近聞名,具有葉寬、莖粗、肉嫩、味鮮等特點,已成為當地的特色產業。
徐明是雙岔村的韭菜種植戶,今年韭菜保持了一個較穩定的收購價格,徐明的臉上充滿著喜悅。他說:「之前我們種植的暖棚韭菜一畝大概毛收入2萬左右,這兩年我們又發展了很多的露地韭菜,一畝地能收入8000元左右。」
蘭州商販胡建東說:「 雙岔韭菜耐運輸,品質好,很受市民的喜愛,我幾乎每天到雙岔拉韭菜,每天一趟銷到蘭州,平川的韭菜真的很吃香。」
目前,雙岔村700多戶群眾有200多戶發展韭菜種植,種植面積達1500多畝,經濟效益達2000多萬元。產品遠銷蘭州、青海、寧夏、北京等地。
平川區寶積鎮?溝村田間地頭隨處可見村民們忙碌的景象,他們在忙著栽種蘋果樹。運苗、栽種、澆水、技術指導,整個過程一氣呵成。
?溝村地理條件優越,加上村裡無汙染的有機農家肥,產出的蘋果很是有名。今年,?溝村在原有的1500畝蘋果種植基礎上,繼續栽植350畝蘋果樹新品種煙富10和煙富8號。
?溝村書記馮玉斌說:「種植經濟林有項目支持,有致富的例子,有成熟的種植技術,還有可靠的銷售渠道,現在我們村幾乎家家戶戶都有果園,有的農戶一家種植可達到14畝之多,蘋果已然成了大夥的致富果 。」
近年來,平川區緊緊圍繞特色農產品的功能定位,積極培育發展果、薯、蔬、小雜糧等特色產業,打造綠色、生態、無汙染、無公害的健康農產品。同時推廣「種植+觀光」的產業模式,探索旅遊觀光、休閒體驗為主的旅遊觀光農業,打造集生態、觀光、休閒於一體的現代農業觀光採摘園。推進農產品標準化生產,大力推廣農副產品深加工,把農產品做出特色,增加農產品附加值,圍繞「綠色、有機」的農產品定位,不斷把資源優勢轉化為品牌優勢,實現產銷兩旺處處「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