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能源「先行官」
──記中電建核電公司新能源分公司總經理蔡國軍
董衛強 鍾洪明
中國電建集團核電工程有限公司
從茫茫草原到戈壁淺灘,從異域大漠到南疆邊陲,從蒼翠林區到皚皚雪山,他10年如一日,以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為己任,以堅韌、創新、奮進的務實精神,紮根綠色能源,闊步走遍祖國壯麗河山。
十年間,為了項目協調,他時常單刀赴會,隻身遊走在紛擾喧囂的鄉鎮村巷;十年間,他服從公司大局,三進三出,始終對公司新能源事業忠貞不渝;十年間,他奮力點燃綠色能源星之火焰,用心譜寫著公司提質增效、轉型升級的壯麗篇章。
他,就是中電建核電公司新能源分公司總經理蔡國軍。
名譽村民「第一人」
為促進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改善能源結構,保護生態環境,2006年1月1日,我國《可再生能源法》正式頒布實施,國內新能源市場迎來了「風的春天」。核電公司果斷決策,擇機而動,宣布進軍「陌生」的風電領域。同年底,該公司華能萊州一期風電工程中標進場。
風場因風機點位零星分散,要跨度十幾個甚至幾十個村莊,且風電項目是鄉鎮重點工程,投資多,影響大,凡是與工程能沾上邊的都想分上一杯羹,民事不暢時常成為影響工程開展的障礙。為此,能否搞好地方關係協調,則成了日常工作的重中之重。
當時作為項目部副經理的蔡國軍,「主抓」地方關係協調。說是主抓,實際上由於項目部人員少,常常只有他一人孤身前往。
每天一大早,蔡國軍都會夾著一個包,到各個村莊挨家挨戶的「串門」,面對形形色色的利益索求者,無理刁難、蠻橫指責、恐嚇威脅,跌宕起伏的劇情不斷在各家輪番上演著。
面對這些有理講不通、有勁使不出的「苦難」,蔡國軍也曾在深夜夢中驚醒過,也曾因為壓力過大想到過放棄,但是,骨子裡天生那股不服輸的倔勁一直告訴他:堅持、再堅持,必定會破繭成蝶、雲開月明。
在以後的日子裡,學會總結、注重智取的蔡國軍開始得心應手起來,他通過收購農戶雞蛋、光顧村支書果園等方式,快速拉近了兩者之間的關係,在與村民結成好朋友的同時,還成了各個村莊認可的「名譽村民」,以後再遇到類似的關係協調,只要一聽說「老蔡」來了,問題隨之迎刃而解。
工程管理「有一套」
勇於擔當,善於創新。這是業主方對蔡國軍最多的一種評價。
蔡國軍在新能源分公司兼任華能煙臺牟平、華電萊州金城等風電項目經理時,不止於對傳統工藝質量的追求,而是在此基礎上不斷尋求新的突破。
在華電萊州金城風電項目綜合樓裝飾裝修過程中,他主張實施盤櫃底部、活動蓋板、防火門門框採用鑲貼鍍金不鏽鋼包邊,室內照明箱全部暗裝,上下水及消防管道鋁塑板包裹等新的施工工藝的採用,使表面光澤靚麗、美觀大方,整體觀感效果良好,得到了華電集團各級領導的一致認可與好評,該項目被評為華電系統「樣板工程」,山東省區域內在建風電場紛紛前往參觀學習,一時間,「金城標準」成為華電系統風電施工的榜樣。
在華能牟平項目建設期間,某高層領導要前往考察調研,但項目部辦公區旁的一個大型鋼筋製作場,部件長短不一,擺放參差不齊,特別是大雨過後,更是坑窪不平,十分泥濘,對整體文明施工形象影響較大,經過幾次整改後,業主項目負責人仍感不盡人意,成了每天工作的一塊「心病」。
得知此事後,蔡國軍馬上驅車趕到項目部,在對現場仔細察看後,當即得出結論,施工高峰,此製作場無論如何整頓,都會與項目部良好的整體文明施工環境「格格不入」,明天上午領導即將抵達,時間已刻不容緩。
他當機立斷,整個製作場全部搬走!說幹就幹,他連夜率領項目部施工人員在另一空曠處平整出一塊地,將所有鋼筋全部移入、擺放整體,並將原來的地方用沙子石子鋪墊,同時,還栽上了紅白鮮明的路間樁和帶有公司標誌的彩旗。
第二天上午,當那位負責人陪同領導到達項目部時,竟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愣了多時才緩過神來。看著領導滿意的微笑,那位負責人悄悄向蔡國軍豎起了大拇指,並貼耳說道:老蔡,有一套!
急業主所急,想業主所想。正是蔡國軍這種「服務真誠,樂觀應變」的工作理念,讓業主方感受到,把工程交給電建核電公司,可謂是省心、放心、舒心。
酒香飄出「深巷子」
時任新能源分公司黨委書記的蔡國軍,高度重視新聞宣傳工作。他主張新聞宣傳工作要在「宣傳動員、凝聚力量、服務大局,創新方法、突顯實效、提振士氣」上下功夫,要充分發揮「對外塑造形象,對內凝聚人心」的重要作用,做好正面宣傳,加強輿論引導,真正將「宣傳軟實力」轉化為實際生產力。
由他策劃組織的《新能源之聲》電子月報,排版精良、清新大方、內容豐富、貼近生活,得到了新能源分公司廣大一線職工的喜愛與認可。
他重視集團公司的宣傳平臺。要求宣傳人員積極參與集團公司網站、中國電力建設報、電建青年等宣傳媒介的投稿工作,對新能源分公司的典型人物、感人事跡、創新方法等進行全方位呈現,讓集團及兄弟單位了解核電公司的新能源發展,共享收穫喜悅。
在電建核電公司公布的集團網站、中國電力建設報用稿統計排行榜上,新能源分公司已連續三年蟬聯冠軍,其中,集團網站合計用稿346篇,中國電力建設報合計刊登62篇,撰寫的楊靜東個人先進事跡選入集團公司《最美電建人風採錄》。
蔡國軍重視社會宣傳媒介的輻射。在強調「對內」宣傳的同時,他還將視野推向社會,積極涉及國內各大報紙、刊物、網站,讓中國電建「好聲音」傳播的更廣更遠。
新能源分公司黨委先後在山東電力報、半月談、濟南日報、山東工人報、中國電力報、國家電網報等社會報紙刊登,其中,撰寫的《唱響新時代的「大風歌」》在2016年3月3日全國「兩會」期間被《人民日報》第五版刊登,引起強烈反響。
十年徵戰「再啟航」
十年間,蔡國軍與新能源分公司班子成員一起在我國能源革新、低碳發展的大潮中砥礪奮進,破浪長襲,拉開了電建企業開拓創新、提質增效、轉型升級的改革發展帷幕。
十年間,公司風機安裝從20多臺增長到3000餘臺,發電機組從1兆瓦到6兆瓦,光伏類型從農業大棚到漁光互補,施工產值從幾千萬到幾十億元,風電光伏項目從1個到110餘個。在他的帶領下,新能源分公司正發生著日新月異的變化,也正是這氣勢磅礴的跨越式發展,繪就了中電建核電公司「新能源」、「海外」、「核電」多翼齊飛的宏偉藍圖。
2019年,新能源分公司分析行業,把脈市場,及時調整市場開發戰略,在鞏固傳統業務的基礎上,市場開發側重點快速向風電、光伏EPC總承包項目傾斜,不斷完善PC、EPC投標及管理水平,確保市場份額快速遞增。到目前,新能源分公司新籤合同額達60多億元,營業收入19億元,產值、利潤、中標合同額等各項經營指標均實現了歷史新突破,成為中電建核電公司利潤增長點的強勁一極。
「下一步,我們將以PC、EPC總承包為中心、以單純施工為輔助、以投融資為導向、涉足風電檢修運維、進入海上、海外風電市場,積極向地熱、水能、潮汐能等其它清潔能源領域拓展,形成規模化、多元化發展。」面對新能源分公司的未來發展,蔡國軍內心洶湧澎湃,豪情滿懷。
高唱「大風歌」,譜寫「太陽曲」。隨著中電建核電公司不斷融入國家「一帶一路」倡議,積極參加「中巴經濟走廊」建設,深入開展產業對接和國際合作,蔡國軍將繼續為他的「綠色巨輪」領航,在推進清潔能源產業發展的航程上激流勇進、乘風破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