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萬裡作品「小荷才露尖尖角」,飽受家長爭議還建議刪除,為何?

2020-12-14 銘瑤風月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

中國有著幾千年的歷史文化,而詩詞歌賦更是歷史文化中的瑰寶,無數的古代才子們為詩詞歌賦這座萬丈瓊樓添磚加瓦。為了使廣大學子熱愛華夏文化,國家很重視語文教學的工作,基本上課本中的每一首詩詞都是精挑細選的。

不過現如今,有一首詩卻陷入了一樁麻煩事中,這首詩就是楊萬裡的《小池》一詩。這首詩十分的耳熟能詳,但為什麼卻在今天遭到了如此非議呢?

刪除風波

原來這和詩中的一句話有關,家長們認為"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這句話有一些不好的聯想,所以建議刪除這一首詩,這些家長雖然說得有一些道理,但是我認為他們的想法還是過於偏激了,顯然,這樣的作品充滿了"陽光向上"的意義,這是小學課本最需要的,也是我們教下一代如何發現生活中的美的教材之一

然而,這麼好的作品卻讓很多家長反感,這很難理解。對此,有人透露,家長之所以不喜歡這部作品,是因為"小荷才露尖尖角"有不好的含義,如果不加以制止,可能會給孩子帶來不良影響,從而給將來埋下一定的隱患。

當然,從某種意義上說,家長的這種行為無疑是一種無稽之談。畢竟,楊萬裡當時大概沒想到自己的作品會被如此解讀。他的初衷只是想和世界分享他的所見所聞,分享他的好心情罷了。因為小荷才露尖尖角這一句話,不少家長甚至建議將這篇文章移出課本,他們認為這個比喻過於直接,難免會引起少年學生的胡思亂想。

學術爭論

事實上,當年大教育家葉聖陶先生初次將編撰課本之時,就曾對這一首詩非常關注。葉聖陶倒不是覺得這一句話有什麼不良的影響,而是單純從文學上認為這個小詩並不是太具有文學性。因為這首詩中既沒有高超的比喻也沒有對環境很深的描寫,只是反映出了作者恬淡的心情罷了。

後來經過文學界和教育界多次爭論,大家漸漸一致認為:這首小詩,可能正是因為取材了一般人沒有注意到的東西,所以才更體現出朱自清瑰麗的想像和奇崛的文筆。所以,最後呈現在我們面前的小池,這個飽受爭議的小詩,得以保留。

筆者很理解家長們望子成龍的心情,也認為余光中先生確實對文學有很獨到的看法,但經典就是經典。《小池》則一直是誠齋體詩歌的最佳代表作。無論是文筆,還是意境,都不是一般人能寫得出來的。用剛出生的荷花與傾聽的對比,,帶給孩子們的是最純真的美的享受。

那麼作為成年人的我們,要怎樣更加深刻地理解這首小詩呢?是不是因為這首詩的文學性欠佳而並不將其收入到課本中呢?要理解這首小詩的內容,我們就要先從這首詩的作者說起。

作者身世

這首詩的作者是著名的南宋愛國詩人楊萬裡,楊萬裡字廷秀,號誠齋。是南宋著名的文學家和愛國詩人。楊萬裡的詩不拘一格,千變萬化,與尤袤、範成大、陸遊並稱為南宋四大家。

據後人統計,楊萬裡一生寫了兩萬多首詩。他雖然跟著名家大儒學習文學,但是並不主張與前輩保持一致,他強調文學上創新的重要性。他在詩中就提出了"筆下何曾有前輩"的說法。主張思路創新,風格創新,他的詩歌獨具一格,被稱為誠齋體。誠齋體善於捕捉生活中的情趣,並將這些情趣加以詼諧幽默的表達,讀起來朗朗上口,通俗易懂。

而且楊萬裡並不僅僅是一位田園詩人,也是一位愛國的政治家,從楊萬裡早期的詩中可以看出他也是一位憂國憂民,充滿著愛國情懷的人。在他出使金國的時候,親眼看到淪喪於金國的大好河山,於是寫出了大量的慷慨激昂之詞。

詩詞欣賞

介紹完了楊萬裡,我們就來介紹一下這首《小池》。這首詩楊萬裡的代表之作,這首詩描寫了池塘中泉水流動,樹蔭下的小荷,以及小荷上的蜻蜓。生動而又有趣,這種樸素自然的畫面體現了作者的情趣,很好的表現了作者熱愛生活的感情。

為什麼說這首詩的題目突出了"小"字呢?其特點在於風景取材獨特,以"小"貫穿整個詩作,你在詩句中看到"泉"是小泉,流是涓涓細流,荷葉是初生小荷葉,還有一隻小蜻蜓,整首詩雖然小,但卻很精緻的詩作。小的"經"一般人很難發現,但容易被忽略,但通過詩人的慧眼被捕捉到,卻顯示出新的情趣。景物小,詩人的心也就隨之發現了小中的樂趣。

當然這裡的"小"並不是指小的東西,而是內心細膩。兩句"泉眼無聲惜細流,樹陰照水愛晴柔"中,詩人巧妙地將自己的主觀體驗融入詩中,泉水與溪流的的"惜",樹蔭和池池塘之間的"愛"字,都是詩人把自己的感轉移到了事物上,讓看似無情的小生物充滿情趣。

最後兩句話"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就更可愛了!一個是初生的小荷,另一個是早熟的蜻蜓,這似乎是小荷和蜻蜓的秘密約會和比賽。小河多愁善感,蜻蜓有意,感情相通,讓人感到憐惜。這種和諧溫馨的"小"場景真是讓人難忘。讓我們情不自禁地愛上大自然中的小動物。

此外,這首詩不僅很小而且很合理。"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已經是流傳後世的經典名言。仔細體會,我們不難找出其中的原因和興趣,那就是新事物的出現。因為新事物,有很多未知,很多意外。只有敏銳的眼睛才能發現它,抓住它,抓住機會,抓住事物的美好一瞬。

這首詩充滿了"小"字。從細節入手,描繪了一幅初春荷塘的畫面,雕琢精巧,充滿生機。它富有詩情畫意,意境無窮美。它堪稱古今之最,是一部難得的經典。對於這樣的經典,我們應該選擇讓它進入課本,讓經典永遠的流傳下去

相關焦點

  • 為何有家長建議課本刪除「小荷才露尖尖角」?你能理解嗎?
    想必大家一定都聽過這一句詩,那就是「小荷才露尖尖角」。這句詩作為小學教材的必備內容,在我們心裡可謂是有著深刻的記憶。可以說,「小荷才露尖尖角」是我們兒時的回憶,伴隨著我們美妙的童年時光。然而正是這一句經典之作,卻被現在的家長建議從課本裡刪除。家長為什麼這樣做呢?是因為「小荷才露尖尖角」有什麼不妥的地方嗎?
  • 「小荷才露尖尖角」經典詩句,卻為何惹怒家長,要求從課本刪除?
    比如膾炙人口的名句「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讀起來朗朗上口,代入感十足,似乎讓人置身於荷塘中,景色美麗至極。這首詩詞是南宋著名詩人楊萬裡所著作,流傳至今知名度很高,可就是這樣一篇經典古詩名詞卻引起了一些學生家長不滿,甚至強烈要求把這首詞從課本中刪除,這又是為何呢?
  • 《小池》清新自然,因「小荷才露尖尖角」,有家長建議從教材刪除
    在小學語文教材中,楊萬裡的詩歌《曉出淨慈寺送林子方》《小池》《宿新市徐公店》等多有選錄。其中《小池》更是選錄最早做多的詩作。這首詩也廣為人們熟知,深受人們喜愛。最近,卻有的家長認為應該從教材中刪除這首詩,我們來看看為什麼?
  • 有家長建議課本刪除「小荷才露尖尖角」,只因其中這一句,有理嗎
    對於我們這代人而言,「小荷才露尖尖角」必定是小學時期的經典記憶,但是奇怪的是,如今有些家長卻要求刪除課本中的這首詩,到底是為何呢?這句話出自楊萬裡的《小池》一詩之中,是一首七言絕句。《小池》宋朝 楊萬裡泉眼無聲惜細流,樹陰照水愛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
  • 有些家長刪除課本裡「小荷才露尖尖角」,只因其中這一句,有理嗎
    大家估計都聽說過這麼一句詩句「小荷才露尖尖角」。這句教育改革後小學教材裡面的必備詩句,這句詩句在我們心裡是有著深刻的記憶。可以毫不猶豫地說「小荷才露尖尖角」也是我們小時候的回憶,它們伴隨著我們美好的童年。然而這麼經典的詩句現在卻被我國現在的家長建議從課本裡刪除出去。為什麼家長們這樣做呢?
  • 小學課文「小荷才露尖尖角」,家長建議刪除,原因:引導小學生早戀
    然而,在人教版小學語文一年級下冊中有首古詩,卻讓學生家長產生了不滿,這就是知名度很高的《小池》,作者是南宋詩人楊萬裡。 《小池》的全文是這樣的,「泉眼無聲惜細流,樹陰照水愛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
  • 家長提議刪除小荷才露尖尖角感悟!
    那天無意之中看到有家長提出刪除「小荷才樓尖尖角」這一古詩詞,因為詫異便好奇地點開了這個新聞。看完之後真的很無奈。近些年,人們的生育觀都變了,變成了家家戶戶都是一個孩子,所以對小孩的教育尤為「重視」可是有些東西是否太敏感了。拿著成年人的思維去考慮小孩們的想法!關於有些詩詞文的過度解讀。而認為對他們造成不了影響!這讓我想起了小時候的閱讀理解!
  • 「小荷才露尖尖角」有什麼不好的含義?家長為什麼建議課本刪除?
    《小池》出自於南宋詩人楊萬裡之手,楊萬裡一生書寫了兩萬多首詩,被譽為一代詩宗,他的作品大多都是描寫自然景色的,他的語言清新自然、富有幽默情趣,受到了後世的追捧喜愛。
  • 「小荷才露尖尖角」有什麼不好的含義?家長為什麼建議課本刪除?
    《小池》出自於南宋詩人楊萬裡之手,楊萬裡一生書寫了兩萬多首詩,被譽為一代詩宗,他的作品大多都是描寫自然景色的,他的語言清新自然、富有幽默情趣,受到了後世的追捧喜愛。《小池》就是一首典型的景物詩,僅用幾個簡單的詞語就將周圍景物躍然紙上,把周遭事物的變化描述得栩栩如生,讓人如有身臨其境的感覺。
  • 「小荷才露尖尖角」這首詩有家長建議刪除,網友:蜻蜓太無辜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這是大家在小學時候學過的宋詩。因為後面兩句太出名,以至於很多人都忘記了標題是《小池》。我們常說唐詩宋詞,其實宋詩也在歷史文化中佔據重要地位。比如膾炙人口的《千家詩》,共有詩人122家,226首詩。其中唐代65家,宋代53家,明代2家,無名氏2家,可以說唐、宋詩是勢均力敵。但實際上宋詩是稍遜風騷的。
  • 楊萬裡《小池》才露尖尖角的「小荷」,到底指荷葉還是荷花?
    《小池》作為楊萬裡的代表作,以清新活潑的筆調,綽約自然的詩意,將情趣盎然的初夏小池風光定格於詩文之中:泉眼無聲惜細流,樹陰照水愛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全詩語言通俗易懂,唯有第三句中的「小荷」卻常見爭議:它到底指的是含苞待放的荷花,還是初生的荷葉呢?筆者更傾向於後者。
  • 有家長建議「小荷才露尖尖角」移除課本,只因其中這一句,合理嗎
    相信很多人對於「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這兩句古詩都有很深的印象,它們讀起來朗朗上口,而且畫面感十足,似乎讓人置身於一片荷塘,追逐著翩翩飛舞的蜻蜓。其實這兩句詩出自宋代詩人楊萬裡的《小池》,全詩如下:《小池》泉眼無聲惜細流,樹陰照水愛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這首詩的作者是宋代詩人楊萬裡。
  • 「小荷才露尖尖角」哪裡不對?有人建議刪除,網友:這三首也要刪
    尤其是這首《小池》,猶記得年幼之時背誦此詩仍有惠風和暢之感,如今卻有家長要求刪除。說起《小池》可能大多一時沒有印象,但說到其中的名句「小荷才露尖尖角」相信頓時便能觸景生情。「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兩句讓人從原本沉浸的小池風景中拉到了池中的細節之上,就如同極目遠眺後突然發現了更有趣的事物然後定睛一看所帶來的驚喜一樣。
  • 一年級古詩文《小池》「小荷才露尖尖角」中的尖尖角到底是什麼樣
    荷塘可是夏季裡最美的一道風採哦,寶貝們,咱們在一年級的下冊中學習了兩首和荷塘有關的古詩,一首是白居易的《池上》,一首是楊萬裡的《小池》 ,小娟老師在和小朋友玩填字遊戲時,發現了一個問題,好多小朋友對《小池》這首古詩中「小荷才露尖尖角」產生了點誤會,很容易把這一句詩歌填錯,特別是一些北方的孩子,因為很少近距離觀察,許多孩子就把詩歌中的「尖尖角」誤以為是含苞的荷花,其實「尖尖角」指的是剛露出水面還未舒展開的荷葉
  • 「小荷才露尖尖角」的意境在「小」在「細節」
    宋朝時期的詩人楊萬裡有一首小詩《小池》,輕巧自然又優美有趣。「泉眼無聲惜細流,樹陰照水愛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楊萬裡寫詩向來善於小中見大,細節中見情趣,全詩多見「小」的景物在詩裡。小池塘,小泉水,小綠樹,小荷花,小蜻蜓;通過樸素清新又自然的詩句,巧妙的上下連接在一起,構成了詩中有畫的好景觀。楊萬裡的《小池》 看似自然而出,但用字用詞又講究恰到好處去裝飾。
  • 奇蹟暖暖小荷才露尖尖角搭配攻略 小荷才露尖尖角高分搭配推薦
    奇蹟暖暖小荷才露尖尖角搭配攻略 小荷才露尖尖角高分搭配推薦 奇蹟暖暖於今日(1月16日)更新了最新搭配主題---小荷才露尖尖角,而該主題還是讓很多玩家摸不著頭腦,不知道該怎麼搭配才好
  • 花卉攝影,拍攝「小荷才露尖尖角」,攝影師說:注意這3個技巧
    「小荷才露尖尖角」出自於南宋詩人楊萬裡的《小池》。相信大家對於這首詩也很熟悉了吧?很多人上學的時候都學過的。「小荷才露尖尖角」的下一句是「早有蜻蜓立上頭」,如果是想用攝影作品還原出這樣的畫面,侍墨姑娘認為,至少要從以下三方面入手。
  • 古詩兩首|小荷才露尖尖角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一股涓涓細流從泉眼靜靜地流出,沒有一點聲響,那是因為泉眼愛惜這細流,捨不得它多流點,樹陰喜歡晴天的溫柔,把自己的影子融進水裡。一株小荷含苞待放,尖尖露角剛剛露出水面,一隻小蜻蜓早已經立在上面,領略這魅力風光。
  • 蜻蜓: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
    因此在歷代的詩詞作品中,總是能找到蜻蜓的身影,今天,我們就從南宋詩人楊萬裡的筆下,來看一看這輕盈活潑的蜻蜓。小池(南宋)楊萬裡泉眼無聲惜細流,樹陰照水愛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這首《小池》是南宋詩人楊萬裡的作品,據說他一生曾經寫過兩萬多首詩,詩歌的內容大多是日常可見的自然景物。楊萬裡特別善於捕捉景物的特徵和稍縱即逝的變化,所以詩中總會有濃鬱的生活氣息。在這首《小池》裡,他就用清新細膩的筆調,描繪了一番夏日荷塘的景象。
  • 你只知道「小荷才露尖尖角」,卻不知上一句更有情趣,風趣詼諧
    今天筆者要為大家介紹的是來自南宋詩人楊萬裡的一首詩,相信很多人都聽過「小荷才露尖尖角」,當然很多版本的小學課本也有收錄此詩,但是時過境遷,大家或許已經忘記「小荷才露尖尖角」的上一句才更有情趣,風趣詼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