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卡不良率飆升!銀行又一催收「新政」出臺,這類人要注意了!

2020-12-07 新睿財經頻道

近年來,隨著最金融環境的不斷下行,銀行存款餘額也出現了下滑的趨勢,加之國家數次降準降息,銀行在「存貸差」中的盈利空間被擠壓得越來越小。為了支撐經營成本,商業銀行逐漸瞄準了一個新的盈利增長點「發行信用卡」,近年來,商業銀行的信用卡業務逐漸成為其最大的盈利方式之一,且銀行信用卡發行量巨大。

信用卡不良率飆升,監管連發「警告」

據央行在6月9日,公布的2020年第一季度支付體系支行總體情況統計數據顯示,截至一季度末,全國信用卡和借貸合一卡在用發卡數量共計7.49億張,環比增長 0.32%。全國人均持有信用卡和借貸合一卡0.53張,銀行卡授信總額為17.57萬億元,環比增長 1.17%,卡均授信額度為2.35萬元。從央行公布的數據不難看出,信用卡發行總量和授信總量仍在不斷增長,這也就意味著我國信用卡持卡人群在不斷增加,負債率也在不斷上升。

今年上半年一場公共安全事件,導致全國各行業從業者的收入都受到了很大的影響。有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上年同期名義增長僅0.8%,收入驟降導致了銀行信用卡不良率不斷飆升。此前央行公布的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信用卡逾期半年未償信貸總額環比增長23.71%;信用卡逾期半年未償信貸總額918.75億元,這一數字較2019年四季度末的742.66億元環比增長了23.71%。

眾所周知,銀行是受到國家銀保監會監管最為嚴格的金融機構之一,而目前銀行的不良率上升也使得監管再次發出「警告」,6月29日,中國銀保監會發布2020年第四號風險提示提醒消費者:應正確認識信用卡功能,合理使用信用卡,樹立科學消費觀念,理性消費、適度透支。由此可見監管急了,不得不連發「警告」,提醒消費者注意用卡習慣,合理使用信用卡。

傳統催收效果不佳,案件激增法院「招架不住」

在過去多年時間裡,銀行處置信用卡不良資產,主要有三種傳統的方式——自催、訴訟、外包催收。這三種方式也是過去最常見的方式,當然這三種方式也有不同的適用範圍。比如逾期90天以內的由銀行內部的自催團隊催收,逾期超過90天的,視逾期金額和催收難度,再選擇外包催收或走司法訴訟。

但目前銀行的傳統催收現狀卻很尷尬,要麼聯繫不到債務人;好不容易聯繫到了,但債務人卻表示家庭困難無力償還債務。與此同時,受到監管整頓暴利催收的影響,即便銀行轉給外包催收,外包公司也不敢「用力過猛」,一不小心就會收到投訴和監管。所以,在監管整頓的大環境和經濟下行雙重壓力下,靠單純的自催和外包催收收效甚微,效果不佳。

再看司法訴訟,信貸市場不良率的攀升,也使得此類案件數量激增,法院已經招架不住了。因為,每一個案件都要經過民事訴訟、執行程序,這無形之中給法院增加了巨大的工作量,因此法院只能採取簡易程序、集中審理。

近日,上海金融法院以及各區的法院,利用簡易程序,集中開庭審理了一大批信用卡糾紛訴訟案件。但集中審理也會面臨一系列的問題,比如找不到債務人,法院無法確認被告人真偽就會被駁回;要麼就是被告人不出席,只能缺席審判;即便有個別被告人出席審理,或者出具書面的辯護意見,但也都是表示經濟困難,無力償還,最好的情況就是表示願意協商還款。

銀行也急了,推出催收「新模式」

面對不良率高企和催收與訴訟的困境,銀行也越來越急了,畢竟信用卡業務不僅僅是銀行重要的盈利點之一,同時,信用卡資產不良率也存在「監管紅線」,如果讓不良率不斷惡化下去,勢必會使得銀行被監管處罰,甚至限制業務發展,這個後果肯定是銀行不願意看到的。為此,銀行也推出了「訴催結合」的催收新模式。

「訴催結合」這個新模式的具體操作方法就是,銀行自催無果後,便開始委外催收和司法訴訟同時進行,利用司法訴訟給債務人造成的司法壓力來補給催收,如果債務人在壓力之下主動償還債務,銀行就可以在訴訟上以調解、和解或撤訴的方式結案。

即便遇到真的是經濟困難、身無分文的債務人,不管採用什麼樣的方式都無法讓其還債的情況,銀行也依然可以通過法律途徑保留恢復執行的權力,一旦債務人「東山再起」,銀行仍可行使自己的執行權力。而對於那些惡意「逃廢債」的老賴來講,執行就是最好的催收。

由此可見,當單一的催收效果越來越弱的情況下,催收和訴訟兩者相結合的新模式,對銀行來說是降低不良率比較好的方法。據了解,目前已經有諸如中信銀行、光大銀行等多家銀行信用卡中心開始採用「訴催結合」的催收新模式,新模式的施行也再加之國家乃至各地方政府金融辦不斷重拳打擊「逃廢債」,也對很多債務人起到了積極的震懾的效果。

寫在最後:

所謂「欠債還款,天經地義」,每一個債務人無論是何原因欠債,只要是在國家規定的合理合法範圍內的欠款,都應該做到及時主要的還款。銀行推出的催收「新模式」是為解決不良資產不得不選出的選擇,所以信用卡逾期的債務人要注意了,想欠債不還是不可能的。然而,被逼出來的「訴催結合」新模式,能否短期有效地解決不良率飆升的現狀,還有待進一步觀察。

你對「訴催結合」有什麼看法?你支持銀行這麼做嗎?

相關焦點

  • 令人擔憂的信用卡不良
    來源:輕金融(ID:Qjinrong)2019年半年報公布時,我們曾在 一文中指出,個別銀行的信用卡、消費貸不良貸款規模,出現50%甚至更高的飆升,共有7家銀行信用卡不良率上升。信用卡不良是否會爆發?也是市場非常關注的一個問題。隨著平安銀行、招行兩大零售銀行相繼公布2019年報,也能一窺信用卡不良率的最新情況。
  • 招商銀行2020年前三季信用卡 投訴量獲冠軍不良率連年上升
    2020年12月10日,中國銀保監會發布公告稱,2020年第三季度,股份制商業銀行信用卡業務投訴量的中位數為2833.5件,且招商銀行、中信銀行、平安銀行的信用卡業務投訴量位列股份制商業銀行前三名
  • 信用卡逾期之後,催收的這幾句話,一定不要信!
    1:你先償還一部分,剩下的我給您辦理停息分期,你信了,下個月催收照常打電話讓你償還欠款。 2:我們理解您,這樣,您先償還本金,其餘的我給您減免,記住,催收是沒有任何減免的權利的,想協商的話,還是最後銀行來落實的。
  • 催收啟示錄:從跑馬圈地到價值重構
    一方面是銀行為了搶佔市場份額,不斷降低發卡門檻,一方面由於金融危機導致經濟大環境惡化、壞帳率增高,到2009年,信用卡逾期的問題逐步開始暴露出來。而外包催收人員為了達到公司要求做出業績,就必須盡最大可能要回欠款,當中也會存在一些違規操作的情況;隨著銀行不良資產的快速增加,此間有銀行為了提高催收率,不斷將提高催收公司的比例分成提高到50%左右,這又進一步促使催收公司採取更激進的手段去收回欠款,而發卡行由於自身利益關係,只要不引發客戶投訴,對於這些「擦邊球」往往也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催收」一詞開始越來越多的與「暴力」劃上等號。
  • 不良資產處置帶火這類神奇機構,年化收益高達100%
    銀行和消金公司也會有這方面的需求,但是由於目前的監管環境限制,批量轉讓個人不良資產並不現實,不過仍可能拆組成小資產包進行轉讓。 據曹琦介紹,銀行、消金公司和大型互金平臺的個人不良資產相較於小貸機構和P2P而言有著更高的催回率,所以這類機構的不良資產計價要高於其他機構的對應資產。
  • 中國郵政儲蓄銀行海南省分行信用卡委外催收外包服務項目招標公告
    中國郵政儲蓄銀行海南省分行信用卡委外催收外包服務項目招標公告一、招標條件本中國郵政儲蓄銀行海南省分行信用卡委外催收外包服務項目已由項目審批/核准/備案機關批准, 項目資金來源為自籌資金1000萬元(含稅
  • 淺談「反催收江湖」:平安信用卡逾期後真能藉此平安上岸嗎?
    疫情後斷了收入的他面臨信用卡逾期的問題,其中一張信用卡逾期近3個月後,自己整天被銀行外包的催收公司電話騷擾,很煩,又沒有辦法。後來,通過淘寶委託一家法律諮詢機構幫他與銀行進行談判,讓銀行成功地免除他一半違約金,不再計算利息,他在一年裡還完欠款即可,而且這期間不會有人催收。這樣的"服務"讓他覺得很靠譜,且有"商機",這才群發信息,看看是否有人跟他一樣有逾期煩惱,想介紹這個法律諮詢機構給他,賺點外快。
  • 中原銀行股價破發天數佔比高達77.09% 信用卡不良率半年暴漲近3倍
    中原銀行股價破發天數佔比高達77.09% 信用卡不良率半年暴漲近3倍 2019-09-25 08:53:04 來源:中國網  |  作者:王靜悅9月18日,中原銀行發布2019年中期財務報表,據報告披露,截至今年6月末,中原銀行不良貸款餘額為67.08億元,較年初增加5億元;不良貸款率為2.3%,較年初下降0.14個百分點。其中,信用卡不良率由年初的0.11%增至0.32%,半年暴漲近3倍,資產質量承壓。
  • 拒絕信用卡反催收陷阱,理性消費平安借貸是底線
    隨著信用卡使用人數的增多,信用卡逾期的問題越發凸顯,尤其是今年遇上疫情,很多人沒了收入來源,生活開支都靠信用卡維持,最後入不敷出沒有償還能力,只能面臨逾期。為保證不良金額的減少,銀行也全面啟動了計劃,受到疫情影響的債務人,在信用卡逾期之後可酌情享受5大政策扶持。
  • 信用卡逾期後,催收流程是怎樣的?
    提前消費現在可以說是當下很多人都在用的一種消費方式。尤其是有些人不滿足於手中只有一張信用卡,其實自己的經濟水平卻僅僅夠支持一張,買的時候毫無節制,還的時候哭天喊地,最後導致自己張張信用卡都逾期,信用卡逾期可怕的是什麼?
  • 信用卡消費AB面:用戶被強制降額甚至封卡 銀行為促消費分期費率...
    中信銀行在近期的業績說明會上表示,不少企業因為疫情出現流動性緊張、階段性困難,還有一些客戶的還款能力下降,2020年以來,該行不良率和不良額小幅上升,疫情對該行信用卡業務的獲客、交易、資產質量影響較大。 目前搜索關鍵詞「信用卡逾期」,會彈出很多的相關內容,熱度也達到了近10年的最高點。
  • 信用卡分期違約率升至4.25%、大面積封卡?招商銀行這樣說……
    上述人士還進一步指出,「『2017年和享一期ABS』是一單基於循環購買結構的資產證券化產品。」如果一定要計算「2017年和享一期ABS」違約率,建議分母部分按照累計入池資產來計算。以累計資產規模計算,「2017年和享一期ABS」的累計違約率約為1.48%,符合正常認知,不屬於高風險資產。而產品整體風險曲線較平滑,月均增幅均不到0.1%,不存在風險突增。
  • 信用卡「反催收」坑你沒商量,明辨是非才能平安放心
    今年年初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冠病毒使不少企業和個人都面臨經營和生活上的困難,與此相對應的是信用卡逾期現象也顯著增加,不少人受疫情影響收入減少,無法按時還上信用卡欠款,當面臨信用卡逾期時,怎麼做才能平安放心呢?
  • 朋友欠信用卡,聯繫不上,催收不停給我打電話!我們應該怎麼辦?
    他欠了信用卡,現在聯繫不上」,相信這類的電話,可能大家或多或許都有接到過,並且這些電話中,有一些是詐騙電話,但是也有不少是真實的電話在其中。那麼為什麼我們會接到這種電話呢?那是因為一般申請信用卡、貸款,都要求要填一兩個親人、朋友或同事等等的聯繫方式。
  • 20多人撬動10億債務規模?信貸風險爆發,卻火了這類平臺
    20多人規模,撬動債務額超10億?所謂的信用卡協商還款,即一些機構通過協助逾期客戶與銀行進行停息、分期、停止催收等協商。通常,銀行自身擁有一套用戶價值測量體系,會根據信用卡逾期用戶的當前帳戶情況、貢獻度等指標決定是否同意該用戶的分期申請。
  • 催收「大V」的灰色營生:山東辱母案一出 我就覺得催收這行要完
    但顯然,要讓一個混跡於討債江湖、十分機警的「社會人」敞開心扉,他還需要時間來試探。 過去幾年,催收這個略帶灰度的詞語頻頻跳入大眾視野。從早期銀行爭相發放的信用卡,到現在名目繁多的網貸平臺和消費金融,再算上規模龐大的民間借貸——欠債還錢的樸素信條背後,都暗中浮現著催收人的影子。
  • 後疫情時代的銀行信用卡業務:關注拓展場景 確保資產質量可控
    從銀行業機構公布的中期業績來看,股份行信用卡不良率普增,規模有所收縮。展望下半年,銀行在保持信用卡貸款質量整體可控的同時,還要積極尋找展業的突破口。 經歷十年的高速發展時期後,銀行信用卡是否已經告別了曾經的黃金時代,開始放緩腳步?尤其在今年的特殊形勢下,繼上半年資產規模和質量承壓後,銀行信用卡業務會走向何方?
  • 信用卡封卡會有不良記錄嗎?新規下5類封卡場景,僅1類上徵信
    信用卡封卡不會產生任何不良記錄,包括銀行內部留存的風險記錄和人行徵信記錄。但首先要清楚,引發信用卡封卡的原因有5類情況,其中有1類原因則是因為人行徵信有了不良記錄,從而導致銀行信用卡中心進行了封卡操作。
  • 「催收江湖」水很深 入局者謹慎
    這是網貸行業目前預估的不良資產規模,風險背後卻蘊含大商機。  今年以來,關注不良資產的催收行業正在悶聲發大財。但由於參與者良莠不齊,也讓這一行業負面纏身。  對於外界來說,這是一個既封閉又神秘的行業。近日,《國際金融報》記者採訪了多家網貸平臺、催收公司等相關負責人,以期探究「催收江湖」的真實現狀。
  • 信用卡分期電話年末被打爆 分不分期關鍵要算清成本
    來源:一財網原標題:信用卡分期電話年末被打爆,分不分期關鍵要算清成本「尊敬的客戶,您好!我們最近在推廣信用卡分期優惠活動,現在分期可享受……」臨近年末,類似的電話推銷多了起來,頗有「捲土重來」之勢。乍看之下,65元的分期收費並不算高,但這只能算是名義成本,相較之下,實際成本要高很多。上述股份行人士對第一財經記者介紹,銀行的分期手續費是按期初的分期總金額乘以一定的費率係數來計算,並不是按照每月剩餘的未還金額來計算,這就意味著雖然待還的金額在減少,但手續費仍然不變,相應的,資金成本自然而然就變高了,這也是多數人容易忽略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