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信用卡使用人數的增多,信用卡逾期的問題越發凸顯,尤其是今年遇上疫情,很多人沒了收入來源,生活開支都靠信用卡維持,最後入不敷出沒有償還能力,只能面臨逾期。為保證不良金額的減少,銀行也全面啟動了計劃,受到疫情影響的債務人,在信用卡逾期之後可酌情享受5大政策扶持。但遺憾的是,這些"戰疫"暖心政策被"老賴"、"反催收"群體借題發揮,變為其拖延還款、逃避催收的"理由",成為老賴可鑽的空子。
"信用卡逾期不用擔心,我們能幫你和銀行協商,分期還款還能免罰息,只需交10%手續費。"在銀行等金融專業人士看來,這是當下頗為盛行的反催收標準術語,但對初入社會的95後林立來說,這是"救命稻草"。
"我不是不想還信用卡,我知道現在有徵信汙點在社會寸步難行,但事實上我確實一次性掏不出這麼多錢,只要能'分期還款並免罰息',我肯定會按時還清這筆錢。"為了裝修新房,林立利用信用卡透支欠款近10萬元,面臨無力還款的困境,就這樣義無反顧扎進反催收陷阱,差點成為"老賴"。
按照"反催收"團夥的慣例,想要委託其代理處置信用卡債務,需要客戶先支付欠款的10%當做手續費,林立東湊西湊,好不容易湊齊近萬元的手續費後,卻僅收到對方發來的投訴模板材料和話術,要求林立將模板材料改成自己的材料,再向監管單位進行投訴。這根本就不是林立想像中的"代理與銀行協商分期還款並免罰息"的操作方式,最終林立以"不認同偽造投訴材料做法"為由,要求對方退還手續費,終止代理事項。但事與願違,林立直接被對方拉入黑名單。
據平安信用卡內部工作人員介紹,當信用卡持卡人遇到還款困難的情況,有權利和銀行進行協商。根據《商業銀行信用卡業務監督管理辦法》第七十條規定,在特殊情況下,確認信用卡欠款金額超出持卡人還款能力、且持卡人仍有還款意願的,發卡銀行可以和持卡人平等協商,達成個性化分期還款協議。根據目前各家銀行的還款政策,當持卡人因特殊情況(如生病、意外等)欠款造成逾期,且持卡人有意願還款時,銀行有個性化分期等對應的政策機制予以支持。
最後想提醒各位消費者,要樹立理性消費觀念,適度消費,量入為出,誠信履約,勿存僥倖心理,不要輕信"反催收中介"的忽悠,貪圖延期之小利,否則可能會人財兩空,甚至被列入失信名單,為此付出更大的代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