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絕信用卡反催收陷阱,理性消費平安借貸是底線

2020-12-15 財經看點訊

隨著信用卡使用人數的增多,信用卡逾期的問題越發凸顯,尤其是今年遇上疫情,很多人沒了收入來源,生活開支都靠信用卡維持,最後入不敷出沒有償還能力,只能面臨逾期。為保證不良金額的減少,銀行也全面啟動了計劃,受到疫情影響的債務人,在信用卡逾期之後可酌情享受5大政策扶持。但遺憾的是,這些"戰疫"暖心政策被"老賴"、"反催收"群體借題發揮,變為其拖延還款、逃避催收的"理由",成為老賴可鑽的空子。

"信用卡逾期不用擔心,我們能幫你和銀行協商,分期還款還能免罰息,只需交10%手續費。"在銀行等金融專業人士看來,這是當下頗為盛行的反催收標準術語,但對初入社會的95後林立來說,這是"救命稻草"。

"我不是不想還信用卡,我知道現在有徵信汙點在社會寸步難行,但事實上我確實一次性掏不出這麼多錢,只要能'分期還款並免罰息',我肯定會按時還清這筆錢。"為了裝修新房,林立利用信用卡透支欠款近10萬元,面臨無力還款的困境,就這樣義無反顧扎進反催收陷阱,差點成為"老賴"。

按照"反催收"團夥的慣例,想要委託其代理處置信用卡債務,需要客戶先支付欠款的10%當做手續費,林立東湊西湊,好不容易湊齊近萬元的手續費後,卻僅收到對方發來的投訴模板材料和話術,要求林立將模板材料改成自己的材料,再向監管單位進行投訴。這根本就不是林立想像中的"代理與銀行協商分期還款並免罰息"的操作方式,最終林立以"不認同偽造投訴材料做法"為由,要求對方退還手續費,終止代理事項。但事與願違,林立直接被對方拉入黑名單。

據平安信用卡內部工作人員介紹,當信用卡持卡人遇到還款困難的情況,有權利和銀行進行協商。根據《商業銀行信用卡業務監督管理辦法》第七十條規定,在特殊情況下,確認信用卡欠款金額超出持卡人還款能力、且持卡人仍有還款意願的,發卡銀行可以和持卡人平等協商,達成個性化分期還款協議。根據目前各家銀行的還款政策,當持卡人因特殊情況(如生病、意外等)欠款造成逾期,且持卡人有意願還款時,銀行有個性化分期等對應的政策機制予以支持。

最後想提醒各位消費者,要樹立理性消費觀念,適度消費,量入為出,誠信履約,勿存僥倖心理,不要輕信"反催收中介"的忽悠,貪圖延期之小利,否則可能會人財兩空,甚至被列入失信名單,為此付出更大的代價。

相關焦點

  • 淺談「反催收江湖」:平安信用卡逾期後真能藉此平安上岸嗎?
    看到信息時,還覺得挺有意思,還不上信用卡/網貸是因為沒錢,他能怎麼幫我處理?難道是準備給我介紹一些發財機會?反正閒著也是閒著,就跟他簡單交流一番,才頭一次意識到原來還真有教人"逃避債務甚至以違法手段拒絕償還債款"的"反催收"組織。下面就為大家揭開一個以往不知道的反催收江湖。
  • 信用卡「反催收」坑你沒商量,明辨是非才能平安放心
    首頁 > 傳媒 > 關鍵詞 > 信用卡最新資訊 > 正文 信用卡「反催收」坑你沒商量,明辨是非才能平安放心
  • 萬物皆可教,老賴反催收班活躍在社交平臺:讓你網貸隨便借,教你怎麼...
    近日,有多個以「反催收」「反催狗」等命名的群在微信、QQ上活躍。據了解,群內的「反催收專家」多為在數個網貸和信用卡平臺借款且無力償還的人,鼓吹借了網貸可以不還,還存在以「反催收」為名的騙局,蘭州的小刁就被某平臺騙取了4988元。
  • 信用卡不良率飆升!銀行又一催收「新政」出臺,這類人要注意了!
    信用卡不良率飆升,監管連發「警告」據央行在6月9日,公布的2020年第一季度支付體系支行總體情況統計數據顯示,截至一季度末,全國信用卡和借貸合一卡在用發卡數量共計7.49億張,環比增長 0.32%。全國人均持有信用卡和借貸合一卡0.53張,銀行卡授信總額為17.57萬億元,環比增長 1.17%,卡均授信額度為2.35萬元。從央行公布的數據不難看出,信用卡發行總量和授信總量仍在不斷增長,這也就意味著我國信用卡持卡人群在不斷增加,負債率也在不斷上升。
  • 信用卡消費AB面:用戶被強制降額甚至封卡 銀行為促消費分期費率...
    中國人民銀行發布的數據也顯示,2019年第四季度,全國信用卡和借貸合一卡新發卡0.45億張,環比下降15.95%。2019年全年信用卡和借貸合一卡發卡數量共計7.46億張,同比增長8.78%,增速較2018年的16.73%出現大幅下滑。 而突如其來的一場疫情,更是讓信用卡業務面臨考驗。
  • 合力倡導理性消費適度借貸
    消費信貸機構應該承擔起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責任,滿足年輕消費群體真實合理的消費需求,培育理性消費、適度借貸的理念一段時間以來,一些消費金融平臺特別是網際網路金融機構過度營銷貸款,給缺乏還款能力的年輕消費群體過度放貸的現象,引起社會關注。近年來,我國消費金融促進消費的作用日益顯現,並呈現線上化和年輕化趨勢。
  • 信用卡逾期後,催收流程是怎樣的?
    提前消費現在可以說是當下很多人都在用的一種消費方式。尤其是有些人不滿足於手中只有一張信用卡,其實自己的經濟水平卻僅僅夠支持一張,買的時候毫無節制,還的時候哭天喊地,最後導致自己張張信用卡都逾期,信用卡逾期可怕的是什麼?
  • 深陷網絡借貸泥潭的年輕一代
    消費是這個快節奏時代的一個主題,社會上的一切都在提倡「買買買」,從火熱的「雙十一」到蘋果出了新的產品,年輕人哪怕能抵抗一波接著一波的打折促銷,也很難抵抗人群中的攀比和那些提倡消費的毒雞湯,於是很多人掉入過度消費的陷阱中去。
  • 堅定本源:廣發信用卡聚焦消費金融,助力金融普惠
    中國經濟信息社今年發布的《中國信用卡消費金融報告》稱,作為銀行零售資產業務的核心之一,銀行信用卡業務在消費金融領域仍然擁有重要的地位。首先,信用卡信貸規模在消費金融領域遙遙領先,且信用卡客戶使用消費信貸還有著較大空間;其次,信用卡消費信貸產品完善,已經基本能覆蓋居民日常消費所需的金融服務。
  • 平安銀行溫州案例並非一錘定音?借貸利率上限爭議繼續
    11月12日, 溫州市中級人民法院終審改判了「平安銀行溫州分行與洪某金融借款合同糾紛一案」(以下簡稱「平安銀行溫州案例」),並在其官方公眾號上發表了《溫州中院終審:金融機構借款合同等金融糾紛,不適用新民間借貸司法解釋》的文章。
  • 信用卡逾期之後,催收的這幾句話,一定不要信!
    4:如果你在某時某刻還不償還的話,我們將會走法律途徑,催收沒有權利起訴你,只有銀行有權利。 收到催收函文不要害怕,這只是催收的一種手段,但是如果你收到律師函就要注意額,這已經是律師起訴你的前奏了。
  • 新金融抗疫難:反催收橫行,714沉渣泛濫
    遺憾的是,反催收組織和「714高炮」,猶如肆虐的新冠病毒,正在摧毀新金融的生存根基,也在破壞金融抗疫統一戰線。受制於嚴苛的監管環境,以及相關制度建設的缺失,新金融機構並沒有抵禦這類病毒的防護工具。他們幾乎是「赤裸上陣」。反催收橫行過去兩年裡,隨著網際網路金融整治的持續加碼,新金融機構的發展環境日益惡化,催收環節更是遭受重創。
  • 宣傳辣眼睛 網際網路借貸廣告「套路「多 理性消費才可取
    針對這種現象,銀保監會發布風險提示,「一些網絡平臺為獲取海量客戶,通過各類網絡消費場景,過度營銷貸款或類信用卡透支等金融產品,誘導過度消費。」直指「土味」借貸廣告亂象。背後套路繞暈你「你消費800元,剩餘額度129200元。」「你的信用值15萬元。」記者注意到,網際網路借貸廣告都有一個共性,借貸額度描述得和餘額一樣,打消了網友借錢消費的心理防線。
  • 催收啟示錄:從跑馬圈地到價值重構
    根據人行發布的《中國金融穩定報告(2017)》,中國不良資產的規模概有三萬億,其中銀行業金融機構約2.2萬億,P2P現金貸約3000億,消費金融小貸公司約5000億——而這個規模,僅僅是官方統計浮出水面的,還有眾多未持牌或以「民間借貸」等方式的存在未被統計,我們看到的可能是冰山一角。
  • 來聽法官講民間借貸的那些事!
    此外,程女士還曾經將信用卡借給蘇先生使用。程女士向蘇先生轉帳支付的款項中,除部分轉帳說明有借款含義外,其餘大部分款項並無說明。分手後,程女士向法院提起訴訟,主張全部轉帳款項均為借款,要求蘇先生返還,並提供了信用卡消費記錄、銀聯卡籤購單及信用卡消費明細,要求蘇先生歸還由其使用的信用卡欠款。
  • 借貸消費調查:那些負債的年輕人
    理性與欲望博弈對於借貸消費,不同人有不同的理解,而正是理解上的差異,讓他們走上了截然不同的道路。對程俐來說,頻繁使用消費貸的主要動力在於:第一,可以省下手頭的現金來做理財;第二,可以積攢平臺的信用積分。
  • 涉嫌非法催收債務被警方調查,51信用卡:公司管理不完善
    ◆經濟導報記者 王雅潔從金融科技新貴到遭警方突襲、創始人公開致歉,51信用卡(運營主體「51信用卡有限公司」)正在經歷前所未有的「檻」。10月22日,51信用卡創始人、董事會主席兼行政總裁孫海濤公開致歉並承認了公司管理上的不完善。經濟導報記者注意到,根據杭州警方通報,21日對51信用卡委託外包催收公司涉嫌尋釁滋事等犯罪行為開展調查。
  • 中國最大信用卡催收公司永雄集團赴美上市,招股書裡藏了一堆催收...
    這家向來低調的催收公司從為商業銀行提供信用卡拖欠款追回業務起家,並逐漸將業務範圍覆蓋在線消費金融公司以及其他提供消費信貸服務的機構,目前,已經成為中國最大的信用卡催收公司。而在永雄集團的招股書中,也披露了不少催收行業此前不為人所知的秘密。乘消費金融「東風」起飛
  • 借貸寶變形記:人人皆可催收 死了也要把遺產催收
    借貸寶:熟人借貸變形記  主打熟人借貸的借貸寶,現實中卻隨著「好友」圈的不斷擴大而演變成連環交易,熟人催收也成了人人皆可搶單的催收生意。以新技術幫助人人辦金融的美妙藍圖,如何才能不失控?  「一分錢沒拿到手,怎麼就欠了幾十萬?」  當得知兒子住處被催債人噴了漆後,劉明的父親大惑不解地向他發出詰問。
  • 催收「大V」的灰色營生:山東辱母案一出 我就覺得催收這行要完
    過去幾年,催收這個略帶灰度的詞語頻頻跳入大眾視野。從早期銀行爭相發放的信用卡,到現在名目繁多的網貸平臺和消費金融,再算上規模龐大的民間借貸——欠債還錢的樸素信條背後,都暗中浮現著催收人的影子。 這是個藏在水面之下的群體。灰色、龐大、面目模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