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故宮的鎮館三寶是什麼?郭熙《早春圖》為何是鎮館之寶?

2020-12-05 竹齋子

郭熙的《早春圖》有何魅力?為何是臺北故宮的鎮館之寶?

範寬的《溪山行旅圖》、郭熙的《早春圖》、李唐的《萬壑松風圖》被譽為臺北故宮博物院的「鎮館三寶」,那麼,郭熙的《早春圖》有何魅力?又有著怎麼樣的故事?今天就跟大家聊一聊郭熙的《早春圖》。

第一,郭熙《早春圖》之魅力

對於山水畫,郭熙曾經說過一段話:遠望之,以取其勢,近看之,以取其質。

意思是什麼呢?就是說,看山水畫遠距離看的時候,它得要有氣勢,要有大山大水的那種崇山峻岭的勢,而當你走近一看的時候,卻不是空空如也,什麼都沒有,而是要看出它的質,例如石頭的質地,樹幹的肌理,松樹的松針等等。

有人形容郭熙的《早春圖》是具有靈性的山水畫,它不像範寬的《溪山行旅圖》雄偉嚴肅,反而讓人產生了親切感。讓人在欣賞《早春圖》的過程中,仿佛走入了畫中,在畫中行走,看到了一個美好的世界,更會讓你嚮往住在這個地方。

《早春圖》是以「她」的靈氣,進入了臺北故宮博物院的「鎮館三寶」之列。

郭熙的畫裡,畫的是早春季節。要知道宋朝的畫家,非常重視表達季節,季節本身就是萬物的生命狀態。

郭熙在畫面的最左邊,以一行小字題上「早春壬子年郭熙畫」,因此這幅畫被眾學者公認為是郭熙的真跡。它也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幅由畫者自題的畫作,也因為郭熙自題了「早春」,說明這個早春時節,芽準備發,人準備動,是最生氣蓬勃的時刻。

看郭熙的畫,與範寬最大的不同是有一種朦朧的光,比較不像是那麼絕對的垂直線或水平線,它是一個曲線,所以會讓人覺得比較柔軟。

公元1072年,宋神宗大力支持王安石變法,《早春圖》的立意,似乎也和時代的變遷有著緊密的關係。所以這幅畫不僅僅表現出大自然的早春,也可以說是變法力圖復興的早春,更是大宋王朝的早春之夢。

作者讓讀者看到了早春山間蒸氣慢慢地向上升騰,暗喻天地解凍轉暖,山巒在動,生命仿佛忽然被叫醒,有一種朦朧的光籠罩著,世間萬物正要透出一點點生命訊號,這一刻其實是春天最美的時刻了。

第二,郭熙何許人啊?

郭熙,北宋著名畫家,繪畫理論家,他擅長山水畫,並與李成,並稱「李郭」,名列「李、郭、範、米」的北宋四大山水畫家之一。

郭熙畫作的主要特徵,是「蟹爪枝」與「捲雲皴」

。而郭熙的《早春圖》是現存第一幅在畫中題名並鈐有作品印記的作品,可見得郭熙在當時,確實得到了皇帝宋神宗的賞識。

郭熙山水畫不僅繼承發揚了北方流派的李成畫法,還兼收並覽揉合南方畫派及各家之長。郭熙更擅長用「高遠」、「深遠」、「平遠」三遠構圖,巧妙布局。

為了表現「春」這個時刻,郭熙在繪畫技法上使用特別的「捲雲皴法」,以漩渦式的或像是雲團卷在一起的方式,讓畫面產生律動感,說明這是一個動起來的時節。

隨著時光輾轉,這幅畫來到了乾隆皇帝的手裡,身居宮中的乾隆,立刻被這早春的山林氣象所吸引,於是在畫作上題詩了。

對於郭熙的《早春圖》,蘇軾也曾經說過:玉堂晝掩春日閒,中有郭熙畫春山。

相關焦點

  • 範寬的《溪山行旅圖》為什麼是臺北故宮的「鎮館三寶」?
    眾所周知,臺北故宮有三件文物最負盛名,它們分別是翠玉白菜、肉形石、毛公鼎。而你知道臺北故宮博物館的「鎮館三寶」是什麼嗎?它們均是水墨畫,被譽為北宋巨碑式水墨畫,又有北宋山水三巨碑之稱,它們是什麼呢?它們分別為範寬的《溪山行旅圖》、郭熙的《早春圖》、李唐的《萬壑松風圖》。
  • 臺北故宮鎮館之寶到底是什麼?可不是「翠玉白菜」和「肉形石」
    「鎮館之寶」。翠玉白菜而在曾經一則新聞中,北京故宮博物館單館長透露,臺北故宮裡面的文物只佔了故宮文物總數的22%,而所謂鎮館之寶的翠玉白菜換言之,從北京故宮先南遷又最終被運往臺灣只佔22%。聞言後臺北故宮也表示,院藏並無「鎮館之寶」的文物分類,文物分級制主要分為國寶、重要古物、一般文物三類。但是從臺北故宮的回應和一些學者的討論中,我們也得到了一些資訊和收穫,也是大眾所關注的:臺北故宮最值得看的寶貝到底是什麼?
  • 時隔9年 臺北故宮三寶再合體展出
    範寬《溪山行旅圖》、郭熙《早春圖》、李唐《萬壑松風圖》,可望明年10月間三寶並陳,是時隔9年後的再次合體展出,亦作為臺北故宮北院正館2022年修館前的一次獻禮。《溪山行旅圖》向來被視為臺北故宮鎮館之寶,圖為臺北故宮博物院到宜蘭小學舉辦複製文物教育展所展示的複製品。
  • 臺北故宮的鎮館之寶,就在你家門口
    策展方從臺北故宮博物院館藏的五千餘件國寶級藏畫中,精選四十七幅進行了微噴複製,在畫廊進行全天候展示。其中有三幅還是當之無愧的「鎮院之寶」。  說起臺北故宮博物院,很多人首先想到的大概是翠玉白菜和肉形石。事實上,要論珍貴程度,這兩件文物恐怕連前一百名都擠不進去。真正的無價之寶,是三幅宋代的山水畫:範寬的《溪山行旅圖》、郭熙的《早春圖》和李唐的《萬壑松風圖》。
  • 北京故宮博物院為何沒有鎮館三寶?
    坊間一度有過「好東西都到了臺灣」的傳言,有人甚至說,「臺北有文物沒有故宮,北京有故宮沒有文物。」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否認了這個說法。在他看來,一踏進羅浮宮就奔著蒙娜麗莎、維納斯而去;到了臺北故宮博物院,擠在人群中看完「白菜」、「紅燒肉」就算完滿——這種簡單粗暴的「尋寶」之旅,其實是對文物,對觀眾都是一種傷害。鎮館三寶?
  • 臺北故宮博物院 「鎮館三寶 」價值連城
    臺北故宮博物院現有書畫、玉器、陶瓷及圖書文獻等歷代珍貴文物藏品近七十萬件。近日,新華社記者走進臺北故宮,探訪了那些鎮館之寶。
  • 臺北故宮鎮館之寶,玉白菜五花肉都排不上號,珍貴藏品來了解一下
    對於 臺北 故宮,每一個國人都有著難以言明的特殊感情。那段割裂的歷史讓許多珍貴的藏品都漂洋過海來到了 臺北 ,甚至有一種說法「 臺北 有文物沒有故宮, 北京 有故宮沒有文物」。很顯然這種說法是不正確的,據說由於當年的海運能力有限,所以只挑選了故宮藏品中的六分之一運到了 臺灣 。為了安置這些國之瑰寶, 臺灣 當局特地建造了一座「新故宮」。
  • 臺北故宮的鎮館之寶,就在你家門口
    策展方從臺北故宮博物院館藏的五千餘件國寶級藏畫中,精選四十七幅進行了微噴複製,在畫廊進行全天候展示。其中有三幅還是當之無愧的「鎮院之寶」。說起臺北故宮博物院,很多人首先想到的大概是翠玉白菜和肉形石。事實上,要論珍貴程度,這兩件文物恐怕連前一百名都擠不進去。
  • 單霽翔談故宮無鎮館三寶:15萬件珍品件件鎮館
    臺北故宮三寶之翠玉白菜說起「故宮三寶」,大家多數想到的是臺北故宮博物院的「火鍋、白菜、紅燒肉」,對於臺北故宮藏品的原生地北京故宮鎮館三寶?紫禁城15萬件珍品件件鎮館單霽翔說,「不論質量也好,內容也好,所謂『三寶』都算不上臺北故宮博物院最好的藏品,唐元書畫、琺瑯彩瓷器等展品其實更值得一看。」原來,頗有人氣的翠玉白菜和肉形瑪瑙石,目前在臺北故宮博物院典藏文物分級中,僅認定為重要文物,而並非國寶級文物。海外的情況亦然。
  • 臺北故宮鎮館之寶,玉白菜五花肉都排不上號,珍貴藏品來了解一下
    對於 臺北 故宮,每一個國人都有著難以言明的特殊感情。那段割裂的歷史讓許多珍貴的藏品都漂洋過海來到了 臺北 ,甚至有一種說法「 臺北 有文物沒有故宮, 北京 有故宮沒有文物」。很顯然這種說法是不正確的,據說由於當年的海運能力有限,所以只挑選了故宮藏品中的六分之一運到了 臺灣 。
  • 北宋愛國畫家,75歲畫了《萬壑松風圖》,成為臺北故宮的鎮館之寶
    他是北宋愛國畫家,75歲畫了《萬壑松風圖》,成為臺北故宮的鎮館之寶李唐的《萬壑松風圖》有別與《早春圖》和《溪山行旅圖》,這幅畫作裡沒有出現任何一個人物,其中之意表達的是什麼?又有著怎麼樣的故事?今天就跟大家聊一聊李唐的《萬壑松風圖》。
  • 臺北故宮「鎮館三寶」被指是「典型的以訛傳訛」
    1965年,國立故宮博物院的新館舍在臺北外雙溪興建完成,用於展示遷臺文物,這就是今天我們所知的臺北故宮。  有一種說法,認為北京故宮的寶物都被運到了臺北,只剩下了一個空殼子,這是個錯誤的觀念,因為以館藏文物數量而言,北京故宮有一百多萬件,遠多於臺北的近七十萬件。不過以國寶級文物的數量和質量而言,兩岸故宮的水平基本上在伯仲之間。
  • 臺北故宮鎮館三寶被指是典型的以訛傳訛
    1965年,國立故宮博物院的新館舍在臺北外雙溪興建完成,用於展示遷臺文物,這就是今天我們所知的臺北故宮。  有一種說法,認為北京故宮的寶物都被運到了臺北,只剩下了一個空殼子,這是個錯誤的觀念,因為以館藏文物數量而言,北京故宮有一百多萬件,遠多於臺北的近七十萬件。不過以國寶級文物的數量和質量而言,兩岸故宮的水平基本上在伯仲之間。
  • 「毛公鼎」傳奇,臺北故宮博物院鎮館三寶之一
    遊客在臺北故宮博物院,一般會被首先帶到二樓商周秦漢青銅器館展廳,毛公鼎就陳列在展廳的最顯著位置。被譽為晚清「海內三寶」的大盂鼎、大克鼎、毛公鼎,其中大盂鼎收藏於北京,大克鼎收藏於上海,唯獨「海內三寶」中的另外一寶毛公鼎越過海峽,現藏於臺北故宮博物院,它與「翠玉白菜」、「肉形石」並稱為臺北「故宮」的鎮館三寶。寶鼎到過海峽,相隔半世紀,向世界講述著中華民族悠悠5000年燦爛的文明歷史。
  • 臺北故宮鎮館之寶,美之極致,北宋山水!
    臺北故宮博物院鎮館之寶《谿山行旅圖》,《早春圖》,《萬壑松風圖》分別代表了北宋山水畫的前中後三個時期。【谿山行旅圖】範寬北宋初期縱:206.3釐米,橫:103.3釐米絹本設色現藏臺北故宮博物院
  • 臺北故宮博物院的鎮館之寶:可以,這很中國!
    臺北故宮博物院,依託清朝宮廷珍藏的歷史文物而建。抗戰爆發後,國民黨政府為保護紫禁城文物不被戰火毀壞,曾挑選其中的部分藏品打包運往南京。敗逃臺灣之前,將其中的一部分運到臺北。臺北故宮博物院中,的確有相當一部分珍品,其中各個品類的鎮館之寶,也確實稱得上是國寶。
  • 法藍瓷丨2019故宮三寶,珍稀典藏
    臺北故宮常是朋友遊臺灣景點首選,但您知故宮三寶真是翠玉白菜、肉形石、毛公鼎嗎?其實,『故宮鎮館三寶』是三件北宋巨幅山水畫,號千歲的限展作品,每年只能擇一件稀有的展出,法藍瓷努力爭取到故宮授權,重新演繹出『故宮三寶--《溪山行旅圖》、《早春圖》、《萬壑松風圖》』經典瓷品,讓我們齊來品鑑『故宮三寶』藝術瓷品。
  • 揭秘臺北故宮以訛傳訛的鎮館寶貝之《翠玉白菜》
    《翠玉白菜》清代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坊間有臺北故宮「鎮館三寶」之說,分別是毛公鼎、肉形石和翠玉白菜。這是一個典型的以訛傳訛,因為要論臺北故宮的鎮館之寶,毛公鼎或許可以入選,但是往下再數兩百件,恐怕也輪不到翠玉白菜和肉形石。
  • 翠玉白菜稱不上臺北故宮鎮館之寶
    ,很多去過的朋友都知道,有「鎮館三寶」最值得一看,分別是毛公鼎、肉形石和翠玉白菜。這是一個典型的以訛傳訛,因為要論臺北故宮的鎮館之寶,毛公鼎或許可以入選,但是往下再數兩百件,恐怕也輪不到翠玉白菜和肉形石。翠玉白菜是清朝晚期的工藝品,尺寸很小,長只有18.7釐米,是棵「小白菜」。材料用的是雲南緬甸一帶的綠玉,色澤青白,寓意「清清白白」,菜上有螽斯蝗蟲兩隻蟲子,寓意多子多孫。這本是個插件,白菜幫子插在一個木託上,相傳是光緒瑾妃的陪嫁。
  • 北京故宮為啥沒有鎮館之寶?
    說起「故宮三寶」,大家多數想到的是臺北故宮博物院的「火鍋、白菜、紅燒肉」,對於臺北故宮藏品的原生地北京故宮,有什麼代表性的珍貴藏品,我們卻很難答得上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