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愛國畫家,75歲畫了《萬壑松風圖》,成為臺北故宮的鎮館之寶

2020-12-05 竹齋子

他是北宋愛國畫家,75歲畫了《萬壑松風圖》,成為臺北故宮的鎮館之寶

李唐的《萬壑松風圖》有別與《早春圖》和《溪山行旅圖》,這幅畫作裡沒有出現任何一個人物,其中之意表達的是什麼?又有著怎麼樣的故事?今天就跟大家聊一聊李唐的《萬壑松風圖》。

第一,愛國畫家李唐

李唐是一位愛國主義畫家,在他的心中奔湧著愛國的熱血,在他的思想中,想的是復國大計,他的情緒是剛猛的,所以出現在他筆下的是剛性的線條,急促的頓挫。

《萬壑松風圖》實則以強烈的筆觸表現出作者內心無法掩飾的復國情懷,更蘊含著特定時代的情感積蓄,這和當時的社會氛圍、時代背景息息相關的。

李唐是北宋末期的人,當時的皇帝宋徽宗雖然在政治上一無可取,但是他在繪畫方面卻有突破性的政策。他打破過去,由他人推薦進入畫院的習慣,以考試的方式選才,宋徽宗很重視畫家對於詩意的想像力,並以其作為鑑定的標準。

才華出眾的李唐,當時以第一名的優異成績,進入了畫院,更受到宋徽宗的重視,官至待詔。而《萬壑松風圖》是在北宋宣和時期所完成的,當時李唐75歲,正是北宋發生「靖康之難」的前兩年。

靖康之難發生後,包括宋徽宗、宋欽宗兩名皇帝,嬪妃,畫師技工等三千多人都被擄往北方,李唐也是其中之一,後來他逃到臨安,也就是杭州。

正因為這一時代經歷,使他的《萬壑松風圖》有了更加深刻的意境與韻味。

第二,《萬壑松風圖》

很多史料記載,李唐善於描寫萬物生氣蓬勃的朝氣,讓人覺得動感十足,加上他利用多變的皴法,畫中的山石、雲、松、水等重要元素都有了生命力。

這幅畫作裡沒有任何一個人,有些孤寂之意,也側面地呼應了時代來去匆匆,作者心中的落寞之情。

南宋恢復畫院之後,李唐經人舉薦進入畫院,他畫的山水畫對南宋畫院有極大的影響,是南宋山水新畫風的標誌,兼攻人物,初似李公麟,後衣褶變為方折勁硬,並以畫牛著稱。

李唐的畫風為劉松年,馬遠,夏圭,蕭照等師法,在南宋一代流傳很廣,對後世影響很大。人們常說北宋是中國山水畫的黃金時期,以後的各個朝代,山水畫成為了畫家的必會課程。

畫《萬壑松風圖》時,李唐已經是75歲高齡了,但是從畫作所表現出來的筆法,那麼雄強的筆力,真令人感受李唐的生命力旺盛,非常人可及。

那麼,《萬壑松風圖》作為臺北故宮的「鎮館三寶」之一,它是如何保存的呢?

臺北故宮的文物,書畫類的藏品,按材質給予它們庫房或者展覽室的環境條件,書畫一般溼度在百分之五十五,只能是恆溫的。

臺北故宮的「鎮館三寶」的展出時間,一般是每三到四年展出一次,最多展出42天,要想一窺宋代名家的三幅真跡得多點耐心。

相關焦點

  • 臺北故宮的鎮館之寶,就在你家門口
    策展方從臺北故宮博物院館藏的五千餘件國寶級藏畫中,精選四十七幅進行了微噴複製,在畫廊進行全天候展示。其中有三幅還是當之無愧的「鎮院之寶」。  說起臺北故宮博物院,很多人首先想到的大概是翠玉白菜和肉形石。事實上,要論珍貴程度,這兩件文物恐怕連前一百名都擠不進去。真正的無價之寶,是三幅宋代的山水畫:範寬的《溪山行旅圖》、郭熙的《早春圖》和李唐的《萬壑松風圖》。
  • 臺北故宮的鎮館之寶,就在你家門口
    策展方從臺北故宮博物院館藏的五千餘件國寶級藏畫中,精選四十七幅進行了微噴複製,在畫廊進行全天候展示。其中有三幅還是當之無愧的「鎮院之寶」。說起臺北故宮博物院,很多人首先想到的大概是翠玉白菜和肉形石。事實上,要論珍貴程度,這兩件文物恐怕連前一百名都擠不進去。
  • 從李唐《萬壑松風圖》淺析南北宋山水畫風格演變
    傳世作品有《萬壑松風圖》軸、《江山小景圖》卷等,現藏臺北故宮博物院;《長夏江寺圖》卷、《採薇圖》卷藏故宮博物院;《晉文公復國圖》藏美國紐約大都會美術館;粗筆《山水》雙幅藏日本京都高桐院。(二) 作品介紹李唐《萬壑松風圖》軸 (圖1)、設色絹本、幅縱高一八八。七公分,寬一三九。八公分,現藏於臺北故宮博物院。
  • 臺北故宮的鎮館三寶是什麼?郭熙《早春圖》為何是鎮館之寶?
    為何是臺北故宮的鎮館之寶?範寬的《溪山行旅圖》、郭熙的《早春圖》、李唐的《萬壑松風圖》被譽為臺北故宮博物院的「鎮館三寶」,那麼,郭熙的《早春圖》有何魅力?又有著怎麼樣的故事?今天就跟大家聊一聊郭熙的《早春圖》。
  • 臺北故宮鎮館之寶到底是什麼?可不是「翠玉白菜」和「肉形石」
    臺北故宮最為人熟知的無疑是「翠玉白菜」、「肉形石」和「毛公鼎」了,幾乎成了臺北故宮內名氣最大的藏品,也常常成為遊客眼中的「鎮館之寶」。翠玉白菜而在曾經一則新聞中,北京故宮博物館單館長透露,臺北故宮裡面的文物只佔了故宮文物總數的22%,而所謂鎮館之寶的翠玉白菜
  • 李唐《萬壑松風圖》啟示錄
    《萬壑松風圖》作於1124年,絹本設色,縱188.7cm,橫139.8cm。經宋內府、賈似道、明內府、梁清標與清內府等有序收藏,著錄於《石渠寶笈》三編,現藏於臺北故宮博物館。李唐正值58歲旺年創作此畫,融合了李成、範寬和郭熙等諸位前輩師長的繪畫技巧,構圖取中度近景,主峰和松樹成為絕對主角,而松樹居然能夠清楚看見松葉針,歷歷在目又屈指可數,一種近觀與遠視的感受奇異交織在一起。
  • 範寬《溪山行旅圖》、郭熙《早春圖》、李唐《萬壑松風圖》【上...
    第三講 臺北故宮國寶故事| 《溪山行旅圖》 《溪山行旅圖》是北宋範寬創作的一幅絹本墨筆畫,現藏於臺北故宮博物院
  • 李唐《萬壑松風圖》
    左方中景各有瀑布一線垂下,幾折而後,轉成一灘溪澗,澗水穿石而過,如聞聲響,真是畫到有聲就是詩。體格俱備的《萬壑松風圖》明代曹昭在《格古要論》中說李唐的山水畫初法李思訓,「其後變化,愈覺清新,多喜作長圖大障」,這幅《萬壑松風圖》就屬於「長圖大障」一類的作品。它是用三拼絹繪成,縱188.7釐米,橫139.8釐米。現藏於臺北「故宮博物院」。
  • 範寬的《溪山行旅圖》為什麼是臺北故宮的「鎮館三寶」?
    眾所周知,臺北故宮有三件文物最負盛名,它們分別是翠玉白菜、肉形石、毛公鼎。而你知道臺北故宮博物館的「鎮館三寶」是什麼嗎?它們均是水墨畫,被譽為北宋巨碑式水墨畫,又有北宋山水三巨碑之稱,它們是什麼呢?它們分別為範寬的《溪山行旅圖》、郭熙的《早春圖》、李唐的《萬壑松風圖》。
  • 時隔9年 臺北故宮三寶再合體展出
    華夏經緯網7月6日訊:據臺灣「中國時報」報導,翠玉白菜、肉形石,皆為臺北故宮的人氣文物,但並非臺灣寶物等級,真正的臺北故宮「鎮館之寶」,最精品的書畫典藏。範寬《溪山行旅圖》、郭熙《早春圖》、李唐《萬壑松風圖》,可望明年10月間三寶並陳,是時隔9年後的再次合體展出,亦作為臺北故宮北院正館2022年修館前的一次獻禮。《溪山行旅圖》向來被視為臺北故宮鎮館之寶,圖為臺北故宮博物院到宜蘭小學舉辦複製文物教育展所展示的複製品。
  • (宋)李唐.萬壑松風圖
    《萬壑松風圖》是宋代畫家李唐所創作的一幅絹本設色山水畫作品。現收藏於臺北故宮博物院。《萬壑松風圖》畫面山峰高峙,山石巉巖,峭壁懸崖間有飛瀑鳴泉,山腰間白雲繚繞清嵐浮動。深山中幽僻的崖谷間,奔躍的泉水和鬱茂的松林,襯託山峰高峙,山石危巖。其在構圖上,大膽裁剪、提煉,整體看來空間立體感強,層次分明。
  • 南宋四家——李唐《萬壑松風圖》
    李唐 萬壑松風圖 絹本淺設色 188.7×139.8公分 臺北故宮博物院典藏萬壑松風圖宋李唐1124絹本設色畫軸188.7x139.8 cm〈萬壑松風圖「靖康之變」被擄往北國,後冒死南逃,在太行山遇蕭照,蕭照拜其為師,同至臨安(今杭州)復以賣畫度日。紹興十二年(1142)經宋高宗舅父韋淵推薦,授成忠郎,任畫院待詔,賜金帶。所畫山水、花鳥、人物、耕牛等皆精,山水成就最為傑出,成為南宋畫院盟主。所作筆墨峭勁,氣勢雄峻,去繁就簡,創「大斧劈」皴法,畫水打破魚鱗紋程式,得盤渦動蕩之狀。
  • 《國寶奇旅》中提到的《萬壑松風圖》,大有來頭
    最近《國寶奇旅》正在熱播,其中提到一幅畫叫《萬壑松風圖》,這幅畫至今還陳列在北京故宮博物館。這幅畫,大有來頭。《萬壑松風圖》是北宋時期李唐的作品。這是一張相當「緊實」的山水畫,中國繪畫史上,可以說沒有一張可比得上它。
  • 臺北故宮明年看點:有南薰殿帝後像,也有北宋山水巨作
    澎湃新聞獲悉,在延續2020年的策展思路,繼續推出「國寶聚焦」「筆墨見真章」「筆歌墨舞」等精品展覽外,2021年,臺北故宮北部院區將展出「權利的形狀—南薰殿帝後像特展」「畫琳琅—貨郎圖」「大阪市立美術館珍藏展」「鎮院國寶—範寬、郭熙、李唐」等。其中「權利的形狀—南薰殿帝後像特展」作為開年大展,將展示臺北故宮最重要的收藏之一——南薰殿帝後像。
  • 臺北故宮明年看點:有南薰殿帝後像,也有北宋山水巨作
    臺北故宮博物院近日正式公布了2021年的展覽計劃。澎湃新聞獲悉,在延續2020年的策展思路,繼續推出「國寶聚焦」「筆墨見真章」「筆歌墨舞」等精品展覽外,2021年,臺北故宮北部院區將展出「權利的形狀—南薰殿帝後像特展」「畫琳琅—貨郎圖」「大阪市立美術館珍藏展」「鎮院國寶—範寬、郭熙、李唐」等。其中「權利的形狀—南薰殿帝後像特展」作為開年大展,將展示臺北故宮最重要的收藏之一——南薰殿帝後像。
  • 賞畫| 黃君璧《萬壑松風圖》
    致力於山水畫,尤以畫雲水瀑布為長。1923年與盧振寰、黃般若等成立癸亥合作畫社。1929年任廣州市立美術專科學校教務主任、1937年後歷任國立中央大學藝術系教授等。1949年遷居臺灣,任今臺灣師範大學藝術系教授、主任。
  • 臺北故宮,2021看點
    除繼續推出「國寶聚焦」「筆墨見真章」「筆歌墨舞」等精品展覽外,2021年,臺北故宮北部院區將展出「權利的形狀——南薰殿帝後像特展」「畫琳琅——貨郎圖」「大阪市立美術館珍藏展」「鎮院國寶——範寬、郭熙、李唐」等。
  • 高清賞析:南宋李唐《萬壑松風圖》
    初以賣畫為生, 宋徽宗趙佶時入畫院。南渡後以成忠郎銜任畫院待詔。擅長山水、人物。變荊浩、範寬之法,蒼勁古樸,氣勢雄壯,開南宋水墨蒼勁、渾厚一派先河。晚年去繁就簡,用筆峭勁,創&34;皴,所畫石質堅硬,立體感強,畫水尤得勢,有盤渦動蕩之趣。
  • 高清賞析:南宋李唐《萬壑松風圖》
    初以賣畫為生, 宋徽宗趙佶時入畫院。南渡後以成忠郎銜任畫院待詔。擅長山水、人物。變荊浩、範寬之法,蒼勁古樸,氣勢雄壯,開南宋水墨蒼勁、渾厚一派先河。晚年去繁就簡,用筆峭勁,創"大斧劈"皴,所畫石質堅硬,立體感強,畫水尤得勢,有盤渦動蕩之趣。兼工人物,初師李公麟,後衣褶變為方折勁硬,自成風格。並以畫牛著稱。
  • 臺北故宮鎮館之寶,玉白菜五花肉都排不上號,珍貴藏品來了解一下
    對於 臺北 故宮,每一個國人都有著難以言明的特殊感情。那段割裂的歷史讓許多珍貴的藏品都漂洋過海來到了 臺北 ,甚至有一種說法「 臺北 有文物沒有故宮, 北京 有故宮沒有文物」。很顯然這種說法是不正確的,據說由於當年的海運能力有限,所以只挑選了故宮藏品中的六分之一運到了 臺灣 。為了安置這些國之瑰寶, 臺灣 當局特地建造了一座「新故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