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寶奇旅》中提到的《萬壑松風圖》,大有來頭

2020-12-09 歷史真鑑

最近《國寶奇旅》正在熱播,其中提到一幅畫叫《萬壑松風圖》,這幅畫至今還陳列在北京故宮博物館。這幅畫,大有來頭。

《萬壑松風圖》是北宋時期李唐的作品。這是一張相當「緊實」的山水畫,中國繪畫史上,可以說沒有一張可比得上它。

《萬壑松風圖》的尺寸很大,高有188.7CM,寬有139.8CM,我做夢都想懸掛在客廳大堂當「大中堂」,神氣極了。

李唐能用這個尺寸,當然想表現其雄奇的氣度。《萬壑松風圖》呈現的,是一處雄奇的山水,厚實緊密。山水中,生長詭譎的松樹,澗輕流,雲隨飄,典型的北宋「理想化」山水畫。

為了表現理想性,畫面的主山被李唐擺在正中,主要是為了呈現出居中守正的態度。李唐用很陽剛式的筆法,畫出了勢若萬鈞的味道。

筆法方面,李唐在此畫中呈現的被稱為「斧劈皴」。「皴」是我國畫家凸顯山石明暗的方法。發展到北宋,已經有許多各式各樣的皴法,例如範寬的「雨點皴」、郭熙的「捲雲皴」,都因為觀察的地貌不同,表達的方式各異,呈現方法也各有千秋。

「斧劈皴」顧名思義,當然是斧頭劈出來的味道,強調斧鑿的痕跡,其速度力量,仿佛你能親眼目睹。在畫技中屬於陽剛的皴法。斧劈皴通常用來表現雄奇大山,真正鬼斧神工的味道。從毛筆的使用技法來說,可運用側鋒,相當於毛筆肚的位置,輕沾墨,微擦絹,便會形成斧劈的效果。

《萬壑松風圖》的山石結構表現得信息量很密集,層層的山巒、石壁,紮實而密不通風。加上李唐細細逐筆的斧劈皴法,排布山石之上,整幅畫像是萬鈞泰山直壓而下。色調方面,黑沉一片,天地填塞,喘不過氣來。

天下群峰在這樣的結構、皴法面前,怕是只會低矮遜色。

畫名「萬壑」,強調雄奇壯麗;「松風」接續,又代表了什麼?《萬壑松風圖》中的松樹,隨意散落於溪邊土坡,五、六一叢,散綴畫中。百年老松,英挺穩健,葉茂翠綠,讓人感受到一種精神健康,靈魂壯滿的意境。

人們彷彿聽到耳機傳來的松針摩娑的微微聲響。主山兩側,山石間,落有幾叢松,形小而連貫,這才叫「松林」。這才叫生命力。

從道家學說中「亢龍有悔,陽剛必摧」的道理來講,一味的剛強會讓畫面單調乾燥,因此李唐加入以下三個元素,陰陽相濟,更具靈動。

首先是山中瀑布、澗泉。遠方山間流淌出的瀑布,延伸到畫面左下方小溪,似斷還連,讓你清楚那道溪水與山上瀑布有連貫的關係。從靜態畫幅中,產生了動態,也讓人聽到了聲音。

其次是松林奇山中的浮雲。《萬壑松風圖》用墨幹黑濃厚,大片填滿,讓色調一片黑沉。這種窒息感,李唐以留白效果化解了。他將遠方主山與中景主山、中央主山與兩側松林,用浮雲隔開飄過,給了觀畫者透氣空間,可以呼吸。

最後就是那幾座如上帝削筆似的山峰。不同於主山密林,這些削筆峰,更顯輕盈,墨色淡雅,細瘦飄渺,表達出一種虛幻山峰的意味。這幾道直刺雲霄的削筆峰,表現出李唐的浪漫主義情懷。

一般來說,北宋畫家有個習俗。在畫幅角落或隱密處留下自己獨特的記號。這在藝術界很流行,中國的瓷器、西方的油畫,都有這個習慣。在《萬壑松風圖》左方遠山中,李唐在其中一座削筆峰留了「皇宋宣和甲辰春河陽李唐筆」,代表這件作品完成於宋徽宗時期,也就是公元1124年。當時李唐是徽宗畫院中的任職畫師,在當時文藝界也是一位大咖。

結合歷史和題字,李唐畫這幅畫,已經七十五歲了。遠超北宋平均年齡,但看《萬壑松風圖》那麼雄強的筆力。特別是斧劈皴技巧和連綿的松林,可感受出他生命力和精神力同樣健旺。《萬壑松風圖》之老辣,勇猛精進之境界,以老人的年紀,歷史上絕難有匹敵者。

雖然後來大宋遷都,李唐到了南方。但老畫師依然被請入畫院,成為南宋院畫的當家人。如果說要研究北宋到南宋繪畫發展脈絡,李唐是繞不過去的。

故宮三大北宋名畫雖各有千秋。但論勇猛精進,筆力雄奇,我當投《萬壑松風圖》!

相關焦點

  • 範寬《溪山行旅圖》、郭熙《早春圖》、李唐《萬壑松風圖》【上...
    第三講 臺北故宮國寶故事| 《溪山行旅圖》 《溪山行旅圖》是北宋範寬創作的一幅絹本墨筆畫,現藏於臺北故宮博物院
  • 李唐《萬壑松風圖》啟示錄
    兩年前,我在創作次方水墨《綠肥紅瘦》的時候遭遇迷茫,於是轉向古代繪畫求教,把《韓熙載夜宴圖》、《貨郎圖》、《早春圖》、《溪山行旅圖》、《千裡江山圖》、《夏景山口待渡圖》和《萬壑松風圖》等列為我的重點研究課題。其中李唐的《萬壑松風圖》與郭熙的《早春圖》和範寬的《溪山行旅圖》,被譽為宋畫三大精品。我希望從當代藝術的角度重新解讀古人的審美色相。
  • 重溫經典:李唐【萬壑松風圖】
    山水初法李思訓及、關,其後變化多,自成家數,落筆老蒼,墨色淋漓、氣韻渾厚,「丘壑布置,雖唐人亦未易有過之者。」 元·鐃自然曰:「李唐山水,大劈斧皴帶披麻頭各筆,作人物屋宇,描畫整齊,畫水尤覺得勢,與眾不同。」《山水家法》 元·吳鎮題李唐關山行旅圖曰:「南渡畫院中人固多,而惟李晞古為最佳,體格具備古人,若此卷則取法荊關,蓋可見矣。
  • 從李唐《萬壑松風圖》淺析南北宋山水畫風格演變
    在分析兩宋畫風演變中,北宋南渡的畫家李唐是關鍵性承上啟下的角色,在這山水畫變革中開宗立派,對南宋畫壇以及後世影響深遠。本文通過分析李唐南渡前的代表作《萬壑松風圖》,從而淺析北宋至南宋山水畫風格的流變。若以範寬《溪山行旅圖》(圖3)和此圖作比較,可以看出李唐此作在構圖方面不僅有對前人包括範寬的繼承,同時開啟了南宋山水畫近景構圖的格局。
  • 李唐《萬壑松風圖》
    左方中景各有瀑布一線垂下,幾折而後,轉成一灘溪澗,澗水穿石而過,如聞聲響,真是畫到有聲就是詩。體格俱備的《萬壑松風圖》明代曹昭在《格古要論》中說李唐的山水畫初法李思訓,「其後變化,愈覺清新,多喜作長圖大障」,這幅《萬壑松風圖》就屬於「長圖大障」一類的作品。它是用三拼絹繪成,縱188.7釐米,橫139.8釐米。現藏於臺北「故宮博物院」。
  • 宋·李唐《萬壑松風圖》高清鑑賞
    晚年去繁就簡,創「大斧劈」皴,所畫石質堅硬,立體感強。他畫的山水畫對南宋畫院有極大的影響,是南宋山水新畫風的標誌。《萬壑松風圖》是宋代著名畫家李唐的繪畫作品,是宋高宗南渡前較晚的李氏山水的代表作,與郭熙《早春圖》、範寬《溪山行旅圖》,歷來被稱作宋畫之三大精品。
  • (宋)李唐.萬壑松風圖
    《萬壑松風圖》是宋代畫家李唐所創作的一幅絹本設色山水畫作品。《萬壑松風圖》畫面山峰高峙,山石巉巖,峭壁懸崖間有飛瀑鳴泉,山腰間白雲繚繞清嵐浮動。深山中幽僻的崖谷間,奔躍的泉水和鬱茂的松林,襯託山峰高峙,山石危巖。其在構圖上,大膽裁剪、提煉,整體看來空間立體感強,層次分明。雙峰交錯,堂堂正正,厚重而拙實,給人以渾厚大氣之感,表現為「萬壑松風」之境。《萬壑松風圖》為簡括畫的表現開了先河,對南宋初期的山水畫具有開派作用。
  • 巨然《萬壑松風圖》賞析
    構圖賞析巨然的《萬壑松風圖》,繪江南煙嵐松濤,礬頭重疊;深谷裡清泉奔湧,溪畔濃蔭森森;沿著曲折的山脊,是一片片濃密的松林,「豐」字形的松樹隨風搖曳,似乎能使觀者感受到陣陣溼潤的涼風撲面而來;溝壑裡聚起團團雲霧,緩緩地向上升騰;山瀑下置一水磨磨坊,溪上架一木橋,在這世外桃源裡留下人間煙火。
  • 陳禕瑋丨《萬壑松風圖》導讀【南山讀畫】
    在藝術史的教學與研究中,中國美院藝術人文學院非常強調「讀作品」「讀畫」的傳統。近幾年來,學院培養的很多優秀研究生受邀參與上海書畫出版社「中國繪畫名品」叢書的編撰。這套精心編寫的叢書,將「讀畫」的傳統帶入千家萬戶的日常生活世界,功德無量。我們將陸續節選其中的一些導讀文字與大家一起在線「讀畫」。本期推文,刊登陳禕瑋導讀《萬壑松風圖》。
  • 北宋愛國畫家,75歲畫了《萬壑松風圖》,成為臺北故宮的鎮館之寶
    他是北宋愛國畫家,75歲畫了《萬壑松風圖》,成為臺北故宮的鎮館之寶李唐的《萬壑松風圖》有別與《早春圖》和《溪山行旅圖》,這幅畫作裡沒有出現任何一個人物,其中之意表達的是什麼?又有著怎麼樣的故事?今天就跟大家聊一聊李唐的《萬壑松風圖》。
  • 五代時期畫家巨然《萬壑松風圖》欣賞
    《萬壑松風圖》是五代時期畫家巨然創作的一幅水墨畫,現藏於上海博物館。《萬壑松風圖》描繪了中國北方山水的雄渾景色,各種松樹,百姿千態,栩栩如生。千山萬壑,亭亭蓋蓋,蒼鬱清潤。《萬壑松風圖》的坡石用淡墨作長披麻皴,再以焦墨、破筆點苔,有沉鬱清壯之韻。全圖的筆墨沉厚渾樸而不失腴潤秀雅,天趣盎然。
  • 賞畫| 黃君璧《萬壑松風圖》
    黃君璧 萬壑松風圖 黃君璧不僅「師古人」,更重視「師造化」,他先後去黃山、華山等名山遊觀寫生;抗戰期間,他居住嘉陵江畔,朝夕觀覽巴蜀奇山秀水,體悟自然之奇妙。
  • 《萬壑松風圖》李唐,大斧劈法,開南宋水墨蒼勁、渾厚一派先河
    《萬壑松風圖》,這幅巨作與郭熙的《早春圖》、範寬的《溪山行旅圖》,並列為北宋山水畫的三大經典作品,將北宋全景式繪畫推向了一個高峰。李唐是南宋美術史上最重要的畫家之一,居於南宋四大家之首。李唐早期繪畫中,深受荊浩、範寬、關仝北派山水影響,往往以頂天立地的大山突出畫面的雄偉壯觀,堂堂正氣,崇古摹古氣息仍十分濃厚。《萬壑松風圖》的畫面便是繼承、採用了北宋前期範寬、李成慣用的主峰正中對稱,上留天、下留地,突出北方山水雄渾氣勢的全景式構圖。
  • 高清賞析:南宋李唐《萬壑松風圖》
    存世作品有《萬壑松風圖》、《清溪漁隱圖》、《煙寺松風》、《採薇圖》等。《萬壑松風圖》 南宋 李唐 絹本設色 縱188.7釐米 橫139.8釐米 現藏於中國臺北故宮博物院《萬壑松風圖軸》是作者晚年精心傑作。
  • 高清賞析:南宋李唐《萬壑松風圖》
    晚年去繁就簡,用筆峭勁,創"大斧劈"皴,所畫石質堅硬,立體感強,畫水尤得勢,有盤渦動蕩之趣。兼工人物,初師李公麟,後衣褶變為方折勁硬,自成風格。並以畫牛著稱。與劉松年、馬遠、夏圭並稱"南宋四大家"。存世作品有《萬壑松風圖》、《清溪漁隱圖》、《煙寺松風》、《採薇圖》等。
  • 重巒疊嶂,明朗潤澤,近代畫家鄭午昌繪《萬壑松風圖》
    《萬壑松風圖》是山水畫創作中的傳統題材,傳世知名度最高的是宋代李唐創作的《萬壑松風圖》。創作這樣的經典題材作品,一方面要保證技法上能夠和古人比肩,另一方面要保證在內容上、思想上畫出新意。鄭午昌這幅作品在構圖上元代王蒙作品的風採,細膩高古。以淺絳加水墨的設色風格,畫出了重巒疊嶂的潤澤之美,畫風清新明麗。
  • 南宋四家——李唐《萬壑松風圖》
    絹本淺設色 188.7×139.8公分 臺北故宮博物院典藏萬壑松風圖宋李唐1124絹本設色畫軸188.7x139.8 cm〈萬壑松風圖〉上,有「皇宋宣和甲辰(1124)春,河陽李唐筆」的落款,是李唐進入徽宗宣和畫院之後,創作的一幅巨軸山水。
  • 台州一藏家30萬「拍」來的《萬壑松風圖》是贗品?
    「韓勝利沒有向法庭提供任何關於此畫是贗品的證據,他不能憑個人主觀想像說買到的黎雄才《萬壑松風圖》是贗品。」  此外,季維辛一方堅持認為是在拍賣會之後才收到韓勝利30萬元的畫款。至於2010年12月4日與韓勝利之間的資金往來,季維辛認為這並不是韓勝利購買《萬壑松風圖》的費用,而是兩人之間其他字畫買賣的結算款項,因為彼此之間一直有字畫買賣往來。
  • 千巖奇峰秀萬壑松風新
    □支 英琦    在臺北故宮博物院裡,珍藏著三件宋代的巨幅山水畫國寶,分別是郭熙的《早春圖》、範寬的《溪山行旅圖》和李唐的《萬壑松風圖》。
  • 花了30萬的《萬壑松風圖》是真是假誰說了算
    浙江在線08月23日訊韓先生愛好字畫,在杭州一次拍賣活動中花30萬買了當代著名畫家黎雄才的《萬壑松風圖》。可他拿回去讓人鑑定後,認為畫是假的,要求退畫退款,遭到了對方的拒絕。昨天,這個官司打到了杭州上城法院。  被告(即韓先生指認的賣家季先生)委託律師一開庭就拋出兩點「不退款」的理由:第一,為何說這畫是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