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四家——李唐《萬壑松風圖》

2021-01-15 掌上字畫


李唐 萬壑松風圖 絹本淺設色 188.7×139.8公分 臺北故宮博物院典藏

萬壑松風圖

宋李唐1124

絹本設色畫軸188.7x139.8 cm

〈萬壑松風圖〉上,有「皇宋宣和甲辰(1124)春,河陽李唐筆」的落款,是李唐進入徽宗宣和畫院之後,創作的一幅巨軸山水。全幅的景物迫近觀者;山石、林木皆以清晰的筆墨刻劃,顯示範寬對李唐的影響。此外,在畫面上敷染濃厚的青綠顏料,代表李唐企圖結合範寬畫風與皇室所喜愛的古典裝飾風格,這對南渡之後,院體山水畫的發展有關鍵的影響。



南宋 李唐 採薇圖 絹本淡設色 縱27.2釐米 橫90.5釐米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此圖是李唐晚年人物畫中的不朽之作。繪商末伯夷、叔齊在首陽山餓死的故事。兩子席地對坐相話語,若有聲出絹素。衣褶原多用挺細圓勁的錢線描,周圍松樹,以墨水暈染淺深,用筆粗細和諧。畫樹石皆溼筆,甚簡,整個氣氛肅穆沉毅,近處大樹兩本,一松一楓,奇倔如曲鐵,而樹身兩相揖讓,襯託著二位主人剛直不阿的性格。

李唐畫選

李唐(約1085-1165),字晞古,河陽三城(今河南孟縣)人。勤奮好學,穎慧過人,詩文書畫俱佳。初以賣畫為生,徽宗趙佶政和中(1114)參加畫院殿試,以切題畫佳中魁,補入畫院。「靖康之變」被擄往北國,後冒死南逃,在太行山遇蕭照,蕭照拜其為師,同至臨安(今杭州)復以賣畫度日。紹興十二年(1142)經宋高宗舅父韋淵推薦,授成忠郎,任畫院待詔,賜金帶。所畫山水、花鳥、人物、耕牛等皆精,山水成就最為傑出,成為南宋畫院盟主。所作筆墨峭勁,氣勢雄峻,去繁就簡,創「大斧劈」皴法,畫水打破魚鱗紋程式,得盤渦動蕩之狀。他師承古人而超越古人,師法自然而高於自然,是一位人品正、畫品高,震爍古今之現實主義偉大畫家,與劉松年、馬遠、夏圭合稱「南宋四家」,對後世影響很大。

傳世作品有《萬壑松風圖》軸、《乳牛圖》軸、《江山小景圖》卷等,現藏臺北故宮博物院;《長夏江寺圖》卷、《採薇圖》卷藏故宮博物院;《濠梁秋水圖》卷藏天津市藝術博物館;《晉文公復國圖》藏美國紐約大都會美術館;《山水》雙幅藏日本京都高桐院。據傅伯星《李唐生卒年考》,卒年八十。


南宋 李唐(傳) 四季山水圖卷


南宋 李唐 江山小景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點擊進入瀏覽大圖)

江山小景

宋李唐 絹本設色畫卷49.7x186.7 cm

〈江山小景〉,顧名思義是一件小景畫,在《宣和畫譜》中即有許多畫作以「小景」命名。〈江山小景〉除了延續北宋徽宗畫院對青綠山水的興趣,也呈現當時新興小景山水所追求的美學趣味和空間表現。李唐試圖在一幅畫中融合多種不同的風格,是促成南宋宮廷畫風轉變的重要關鍵。

特徵說明

最早以「虛」、「實」論畫的文字,見於李澄叟形容李唐:「落墨蒼硬,闢綽簡徑,謂之實裡有虛」,此件〈江山小景〉即是「虛」、「實」對應的例證。李唐將代表實景的山石、林木、寺院置於畫面下方和右上角,中間以虛曠的江水隔開兩岸,為「近岸廣水、曠闊遠山」的設計,此畫可視為南宋馬、夏派的半邊或對角線構圖形成之前的一種過渡風格。

畫面中,山石皆以細勁、濃重的墨線勾勒輪廓,石面施以斧劈皴,再以青綠、赭石薄罩設色;山頂的樹叢枝幹直挺,樹葉以快速、強勁的橫筆畫出,此類風格雖然習自李思訓畫派(如院藏宋人〈明皇幸蜀圖〉),但是在復興古法之餘,李唐亦開拓自己的面貌。對此出色的畫藝,宋高宗嘗於其作品書題:「李唐可比李思訓」,表示讚賞。

本幅畫中,除了青綠設色之外,也施用泥金。透過局部,可以看到泥金點苔的痕跡。雖然部分顏料已經剝落,但是不難想像此畫初成之際,金碧輝煌的原貌。泥金原本用於宗教人物畫,據傳唐代李思訓將之運用在山水畫,獨創「金碧山水」形式。

李唐除了以凝重老辣的用筆來描繪山石和露根的樹身,也善用細筆來勾勒瀑泉、水紋和野草,畫家高超、富於變化的筆墨技巧,讓此幅畫在剛硬健勁之外,又多一份細膩秀麗的美感。

畫中有許多點景人物,活動、體態各不相同,有泛舟、漁釣、耕歸、講道等等,多半以簡筆畫出,粗具形態,帶有一種拙趣。此類簡筆畫風,對於南宋的馬、夏派有直接的影響。


南宋 李唐 長夏江寺圖卷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南宋 李唐 百牛圖 全圖26.9×274.96cm 美國底特律館藏


南宋 李唐清溪漁隱圖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南宋 李唐 濠濮圖 絹本設色 畫芯24×114.5釐米 天津博物館藏


南宋 李唐(傳)紅樹秋山圖


李唐 江山秋色圖


李唐 村醫圖 絹本淡設色 68.8×58.7釐米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李唐 晉文公復國圖


李唐 晉文公復國圖 絹本 縱29.4釐米 橫827釐米 美國大都會藝術博物館


傳宋 李唐 文姬歸漢圖(之十六圖)


元 佚名 傳宋李唐 竹閣延賓圖 23.7×20.5cm臺北故宮博物院

內容來源網絡





❉長按二維碼,識別關注❉

推薦理由:傳播中國書畫、藝術、古玩、收藏、投資、鑑賞、香道、雅集、趣史等。


相關焦點

  • 李唐《萬壑松風圖》
    李唐原供奉宋徽宗的畫院,精於山水畫和人物畫,1127年金兵攻陷汴京,李唐顛沛流離,逃往臨安(今杭州),以賣畫度日。南宋恢復畫院後,李唐經人舉薦,進入畫院,授成忠郎職務。李唐的山水畫最初多畫北方氣勢雄渾的山河,以雄健的斧劈皴描繪青綠山水,如《萬壑松風圖》、《長夏江寺圖》等,是北派山水的著名代表人之一,其後用筆及取景變的簡括凝鍊,構圖精練,意境優美,開闢了南宋的新畫風,並創作了人物畫《胡笳十八拍》、《採薇圖》等,借歷史抒寫懷念故國,希圖中興的感情。
  • 李唐《萬壑松風圖》啟示錄
    >這是我在2018年10月初寫下的一首詩,詩名叫《萬壑抒情》,靈感來自南宋山水畫風奠基人李唐的代表性作品《萬壑松風圖》。兩年前,我在創作次方水墨《綠肥紅瘦》的時候遭遇迷茫,於是轉向古代繪畫求教,把《韓熙載夜宴圖》、《貨郎圖》、《早春圖》、《溪山行旅圖》、《千裡江山圖》、《夏景山口待渡圖》和《萬壑松風圖》等列為我的重點研究課題。其中李唐的《萬壑松風圖》與郭熙的《早春圖》和範寬的《溪山行旅圖》,被譽為宋畫三大精品。我希望從當代藝術的角度重新解讀古人的審美色相。
  • 高清賞析:南宋李唐《萬壑松風圖》
    李唐(1066-1150),南宋畫家。字晞古,河陽三城(今河南孟州)人。初以賣畫為生, 宋徽宗趙佶時入畫院。南渡後以成忠郎銜任畫院待詔。擅長山水、人物。變荊浩、範寬之法,蒼勁古樸,氣勢雄壯,開南宋水墨蒼勁、渾厚一派先河。晚年去繁就簡,用筆峭勁,創&34;皴,所畫石質堅硬,立體感強,畫水尤得勢,有盤渦動蕩之趣。
  • 高清賞析:南宋李唐《萬壑松風圖》
    李唐(1066-1150),南宋畫家。字晞古,河陽三城(今河南孟州)人。
  • 重溫經典:李唐【萬壑松風圖】
    藕香居按語:李唐是開南宋山水新風的創格者和奠基人,與劉松年、馬遠、夏圭為「南宋四大家」。
  • 從李唐《萬壑松風圖》淺析南北宋山水畫風格演變
    在分析兩宋畫風演變中,北宋南渡的畫家李唐是關鍵性承上啟下的角色,在這山水畫變革中開宗立派,對南宋畫壇以及後世影響深遠。本文通過分析李唐南渡前的代表作《萬壑松風圖》,從而淺析北宋至南宋山水畫風格的流變。關鍵詞:山水畫;李唐;萬壑松風圖;北宋;南宋;風格演變(一) 作者小傳李唐(約1065-約1150) ,字晞古,河陽三城(今河南孟縣)人。根據《中國古代畫家詞典》所載,李唐為人勤奮好學,穎慧過人,詩文書畫俱佳。初以賣畫為生,徽宗趙佶政和中參加畫院殿試,以切題畫佳中魁,補入畫院。
  • (宋)李唐.萬壑松風圖
    《萬壑松風圖》是宋代畫家李唐所創作的一幅絹本設色山水畫作品。雙峰交錯,堂堂正正,厚重而拙實,給人以渾厚大氣之感,表現為「萬壑松風」之境。《萬壑松風圖》為簡括畫的表現開了先河,對南宋初期的山水畫具有開派作用。其與郭熙《早春圖》、範寬《溪山行旅圖》,合稱為「宋畫之三大精品」。
  • 《萬壑松風圖》李唐,大斧劈法,開南宋水墨蒼勁、渾厚一派先河
    《萬壑松風圖》,這幅巨作與郭熙的《早春圖》、範寬的《溪山行旅圖》,並列為北宋山水畫的三大經典作品,將北宋全景式繪畫推向了一個高峰。李唐是南宋美術史上最重要的畫家之一,居於南宋四大家之首。《萬壑松風圖》的畫面便是繼承、採用了北宋前期範寬、李成慣用的主峰正中對稱,上留天、下留地,突出北方山水雄渾氣勢的全景式構圖。雖然皴法上與範寬不同——李唐使用更強調角度與速度的小斧劈皴,但他用於勾勒山石的線條同樣中鋒用筆,力透紙背。在刻畫松枝與樹幹時,也能明確分辨出立鋒回鋒的筆跡,甚至在溪水的處理上,他也以骨法用筆,畫出富有力度的流轉,使全圖呈現厚重雄渾的非凡氣度。
  • 中國古代十大傑出畫家,淺聊李唐及其代表作《萬壑松風圖》
    而接下來所聊的這一位大家,同樣是我國繪畫史上的一位舉足輕重的關鍵人物,他開創了南宋水墨蒼勁、渾厚一派的先河,與劉松年、馬遠、夏圭並稱「南宋四大家」,被評為「中國古代十大傑出畫家」之一——李唐。李唐 畫像公元1066年,李唐出生於河陽三城(今河南孟縣)。
  • 宋·李唐《萬壑松風圖》高清鑑賞
    李唐(1066~1150),字晞古,河陽三城(今河南孟州市南)人。北宋末南宋初畫家。南宋初期畫壇盟主,兩宋山水畫的承前啟後者,南宋山水畫風的奠基人。宋高宗最愛其畫,稱其為「宋之思訓(李思訓)」。《萬壑松風圖》是宋代著名畫家李唐的繪畫作品,是宋高宗南渡前較晚的李氏山水的代表作,與郭熙《早春圖》、範寬《溪山行旅圖》,歷來被稱作宋畫之三大精品。
  • 北宋愛國畫家,75歲畫了《萬壑松風圖》,成為臺北故宮的鎮館之寶
    他是北宋愛國畫家,75歲畫了《萬壑松風圖》,成為臺北故宮的鎮館之寶李唐的《萬壑松風圖》有別與《早春圖》和《溪山行旅圖》,這幅畫作裡沒有出現任何一個人物,其中之意表達的是什麼?又有著怎麼樣的故事?今天就跟大家聊一聊李唐的《萬壑松風圖》。
  • 陳禕瑋丨《萬壑松風圖》導讀【南山讀畫】
    本期推文,刊登陳禕瑋導讀《萬壑松風圖》。《萬壑松風圖》導讀陳禕瑋/撰《萬壑松風圖》,絹本設色,縱188.7釐米,橫139.8釐米,臺北故宮博物院藏《萬壑松風圖》為絹本三拼大幅,絹質緊密、色澤渾穆。因年代已久,墨色稍暗,色彩與墨色渾然一體、氣色淳古,是北宋之作。
  • 巨然《萬壑松風圖》賞析
    構圖賞析巨然的《萬壑松風圖》,繪江南煙嵐松濤,礬頭重疊;深谷裡清泉奔湧,溪畔濃蔭森森;沿著曲折的山脊,是一片片濃密的松林,「豐」字形的松樹隨風搖曳,似乎能使觀者感受到陣陣溼潤的涼風撲面而來;溝壑裡聚起團團雲霧,緩緩地向上升騰;山瀑下置一水磨磨坊,溪上架一木橋,在這世外桃源裡留下人間煙火。
  • 《國寶奇旅》中提到的《萬壑松風圖》,大有來頭
    最近《國寶奇旅》正在熱播,其中提到一幅畫叫《萬壑松風圖》,這幅畫至今還陳列在北京故宮博物館。這幅畫,大有來頭。《萬壑松風圖》是北宋時期李唐的作品。這是一張相當「緊實」的山水畫,中國繪畫史上,可以說沒有一張可比得上它。
  • 重巒疊嶂,明朗潤澤,近代畫家鄭午昌繪《萬壑松風圖》
    鄭午昌 萬壑松風圖這幅《萬壑松風圖》創作於1941《萬壑松風圖》是山水畫創作中的傳統題材,傳世知名度最高的是宋代李唐創作的《萬壑松風圖》。創作這樣的經典題材作品,一方面要保證技法上能夠和古人比肩,另一方面要保證在內容上、思想上畫出新意。鄭午昌這幅作品在構圖上元代王蒙作品的風採,細膩高古。以淺絳加水墨的設色風格,畫出了重巒疊嶂的潤澤之美,畫風清新明麗。
  • 範寬《溪山行旅圖》、郭熙《早春圖》、李唐《萬壑松風圖》【上...
    《萬壑松風圖》 《萬壑松風圖》是宋代畫家李唐所創作的一幅絹本設色山水畫作品。現收藏於臺北故宮博物院。 李唐是一個愛國主義畫家,在他心中奔躍著愛國的熱血,在他思想中,想的是復國大計,他的情緒是剛猛的,
  • 台州一藏家30萬「拍」來的《萬壑松風圖》是贗品?
    專家們得出的結論很一致:這幅《萬壑松風圖》是假的。專家們甚至還表示,黎雄才根本沒有畫過《萬壑松風圖》,韓勝利買到的畫肯定是贗品。  韓勝利大吃一驚,此後多次聯繫並通過律師發函給季維辛要求退畫、退款,但對方一直找藉口拖延。  「他要我先退畫,等畫賣出去了,再退錢。」韓勝利說,季維辛曾表示同意協商解決,但提出的方案讓他無法接受。
  • 「大斧劈」創造者李唐,耄耋之年,開南宋水墨蒼勁、渾厚一派先河
    《萬壑松風圖》,這幅巨作與郭熙的《早春圖》、範寬的《溪山行旅圖》,並列為北宋山水畫的三大經典作品,將北宋全景式繪畫推向了一個高峰。李唐是南宋美術史上最重要的畫家之一,居於南宋四大家之首。南宋畫院的山水畫,由於自身特色和在南北宋交替中的激變,使之成為山水畫史上不可逾越的高峰。而處在兩宋交替中的李唐,對中國山水畫在特定歷史時期的傳承起到了不可估量的重要作用。劉松年、馬遠、夏圭皆出於李唐一脈風格,史稱「南宋四家」,影響了南宋畫壇150年的畫風,奠定了李唐作為南宋院體山水畫開宗立派的重要地位。
  • 「南宋四大家」李唐一生顛沛流離,首創南宋院體山水影響深遠
    北宋末年「靖康之恥」的發生,讓一位宮廷畫家命運隨之跌宕,顛沛流離,好不容易逃到臨安(今浙江杭州),靠賣畫為生,他就是南宋歷史上著名的山水畫大家李唐。他與劉松年、馬遠、夏圭並稱為「南宋四大家」。李唐(1066-1150),字琋古,河陽(今河南孟州)人,徽宗時為畫院待詔。他在考試時畫的「竹鎖橋邊賣酒家」曾被列為首選,康王趙構非常欣賞他的畫藝。靖康二年(1127) 汴京淪陷,徽、欽二帝及宮中隨從被掠走,李唐也在其中。不久,趙構在臨安即位為高宗,李唐輾轉南下,到達臨安後,最初以賣畫為生。
  • 千巖奇峰秀萬壑松風新
    □支 英琦    在臺北故宮博物院裡,珍藏著三件宋代的巨幅山水畫國寶,分別是郭熙的《早春圖》、範寬的《溪山行旅圖》和李唐的《萬壑松風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