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天長:以昂揚之姿融入「長三角」

2020-12-12 騰訊網

近日,「對接大江北,擁抱長三角——全國省級黨報及長三角媒體矩陣·天長行」活動舉行,來自全國近30家主流媒體走進安徽天長市,通過「交通之旅、文化之旅、產業之旅、紅色之旅」四條線路的走訪,共同見證天長市「十三五」期間的發展變化,以及加快融入長三角的部署決心。

天長市素有「安徽東大門」之稱,是長三角經濟圈成員城市、「南京一小時都市圈」衛星城市,也是安徽東向發展戰略的「橋頭堡」和「主陣地」。

當前,天長市已整裝待發,以昂揚之姿融入「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國家戰略,正迎來一場新的跨越。

以文化人 持續凝聚高質量發展新勢能

文化潛移默化地影響人,文化從心靈深處塑造人。近年來,天長著力譜寫「文化強市」新篇章,持續增強城市發展向心力。

天長市歷史貫穿上下五千年中華文明史,馬家墩新石器時代的文化遺址石樑商州古城址至今猶存,「二十四孝」之一的朱壽昌、一代名相包拯、清代狀元戴蘭芬、晚清作家宣鼎、倫理學家周原冰等文化名人都與天長「淵源」頗深。中國民歌、世界名曲《茉莉花》更是讓來源於天長的民間小調響徹世界。

其中,秦欄鎮是宋代「棄官尋母」大孝子朱壽昌的故裡。近年來,秦欄鎮把弘揚孝親文化與建設和孝秦欄有機地結合起來,投入100多萬元,全力打造宜居宜業、孝老愛親、文明和諧的美好鎮村。同時,還將孝行天下理念與新時代的鄉賢文化結合起來,吸引更多在外發展的鄉賢人士回鄉創業、反哺家鄉。

紅色文化更是天長優秀的血脈延承和文化基底。位於銅城鎮東部的龍崗古鎮蘊含著豐富革命文化、深厚的抗大精神。在龍崗古鎮精心打造之下,龍崗抗大八分校「紅色文旅」成為金字招牌。來此參觀人數也逐年增加,2019年接待國內外遊客49.5萬人次,其中近500個單位和近8萬中小學生在此接受了愛國主義傳統教育。

得以韌性發展和延續的文化資源,為天長市持續匯聚高質量發展的新勢能,成為天長市融入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的內在助推器和加速器。

著眼未來 不斷開創可持續發展新局面

天長市一直是安徽省縣域經濟的排頭兵,「全民創業」蔚然成風。儀表光電纜、裝備製造、家電及元器件、玩具服裝、健康食品、新型生物醫藥、新能源等七個板塊已經形成;數位化車間、智能化工廠,科技換力、機器換人、網絡換代等新經濟、新業態,開始注入天長「經濟體」。

其中滁州高新區,主動承接創新資源,依託人才科創城,以創新驅動引領產業強區,形成了高端裝備製造業、新能源汽車及零部件、電子信息、現代物流四大主導產業,已成為長三角許多城市配套加工基地。

金牛湖新區投資30億元用於基礎設施項目建設。其中,南京信息工程大學金牛湖分校落地金牛湖新區,新校區宿舍樓、教學樓主體已完工,2021年9月份首批師生3000人入駐。

城南新區是展示天長未來城市的另一個窗口。目前,新時代大道等道路管廊工程、農墾集團易居天璽小區、文化藝術中心、中醫院新區、南市區安置五區、銀康健康城等10個重點項目已陸續開工建設。

此外,有著200多年種植芡實傳統的天長市銅城鎮,以「千秋古鎮、狀元故裡、革命老區、芡實之鄉」之美譽,在繪好生態底色的同時,著力發展農村特色產業,傾力扶持新興農業經營主體,打造芡實產業鏈增長亮點。「天長龍崗芡實」被認證為中國地理標誌證明商標,龍崗村被評為「全國一村一品示範村」。

謀定而後動,知止而有得。天長市著眼未來的科學謀劃為可持續發展帶來保障。2020年上半年,天長實現地區生產總值246.9億元,同比增長3.3%,增速位列滁州市第一。

對接江北 全面構建網格化交通新格局

天長市三面被江蘇五縣市(六合、儀徵、高郵、金湖、盱眙)環繞,猶如伸向江蘇的「友誼之手」,不斷地汲取來自江蘇的「營養」。

「我們是先有化學反應,後有物理反應。」天長市委宣傳部副部長陳建明說,天長距江北新區相對較遠,但工業基礎紮實,與江蘇產業相接在前,道路相通在後。

如今,在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機遇面前,天長市交通全面破題。據天長市交通局副局長趙玉龍介紹,目前,寧淮高鐵用地預審等前期工作已獲批,江蘇淮安先導段也已開工建設;寧天城際二期正在進行可行性研究。高速項目中的滁天高速已開工,天儀高速、滁州東部幹線已開展前期工作;銅龍河疏浚已完成,白塔河航道升級改造工程已於9月份開工建設;大通通用機場已開展前期工作。市域道路共建設國省幹線公路61.8公裡,建設農村公路1300公裡,新S205已完成主體工程,預計12月底建成通車,S427、S430、S432等三條一級公路均列入省政府公路建設規劃,實現城鄉公交一體化運營。市域以高速公路、一級公路為骨架,農村公路為補充的快速通達交通網絡已基本建成。目前,全市綜合交通體系框架已初步搭建。

交通配套的發展很快給區域提升注入了全新動力。以金牛湖新區為例。金牛湖新區位於江蘇和安徽兩省的分界線,與南京江北新區接壤,屬於南京1小時都市圈,區位優勢顯著。目前,頤養大道、金牛湖大道等21條市政道路已初步形成「一橫四縱」路網,雙向6車道S205一級公路南延2020年年底通車,金牛湖新區已經成為天長對接江北新區、融入南京都市圈的功能先導區。

天長市搶抓機遇,緊扣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戰略,交出了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一體化發展各項事業齊頭並進的亮眼答卷。

乘著新時代的春風,天長市正鏗鏘邁向新徵程。

(李冰)

相關焦點

  • 安徽天長:加速融入長三角人才「朋友圈」
    天長市企業與長三角院校合作研發 天長市委組織部供圖天長市位於安徽最東部,像一隻「友誼之手」深入江蘇,是安徽東向發展的橋頭堡。15條是主線,輔之以「科技成果轉化20條」「科技創新獎補26條」「工業強市30條」,共同構成「1 N」人才政策體系。該市把「人才 項目」的「捆綁」模式作為引才首選,設立1億元高層次人才創新創業基金,對來天創辦企業的高層次人才,可給予100萬元補助、每月5000元的特殊津貼以及80萬元購房補貼。
  • 天長:參加第三屆長三角文博會收穫「雙獎」
    11月19日至22日,第三屆長三角國際文化產業博覽會在上海國家會展中心舉行。本次展會,安徽共組織136家企業(單位)參展,經過組委會層層篩選,全省僅6家企業榮獲「金燈塔獎」。天長市委宣傳部組織天長市墨緣玻璃建材有限公司參展,收穫了「金燈塔獎」,也是天長市首次榮獲此獎,該公司同時獲得「優秀展示獎」。近年來,天長市墨緣玻璃建材有限公司積極開發「非遺」文化資源,創新性地將天官畫「鑲嵌」到精美的工藝玻璃上,形成了「項目 傳承人 基地」的產業化運作模式,走出一條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雙贏之路,使「非遺」文化在產業運作過程中得到更好的傳承與發展。
  • 天長「天官畫」收穫「金燈塔獎」
    該公司將「天官畫」與玻璃工藝相結合,生產「天官畫」公益廣告宣傳牌以及各種各樣的裝飾品,給予「天官畫」新的生命力,讓非遺融入現代生活。「天官畫」起源於東晉中期,距今已有1600多年歷史,與鳳陽「鳳畫」、靈璧「鍾馗畫」並稱「安徽三大民間畫」。
  • 滁州市融入長三角更高質量一體化發展推進情況
    今年印發了2020年工作要點,確定了86項重點工作和150項重點項目,其中納入省長三角重點項目16個,目前均按時序進度穩步推進,近一年多以來,我市融入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可圈可點,得到省委李錦斌書記「一體化發展開局好」的評價,歸納起來有以下幾項工作:一是規劃共繪。
  • 加速融入長三角,安徽皖南攜手皖北一齊在鐵路網建設上發力
    目前,長三角地區高鐵線路已有24條,其中有10條線路經過安徽,而在今後,「軌道上的長三角」建設速度會進一步加快。《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規劃綱要》明確提出,到2025年基本實現長三角基礎設施互聯互通。《中國交通報》近日刊發報導稱,今年以來,安徽努力克服疫情影響,加快省際鐵路、公路建設,著力實施省際公路暢通工程,高質量推進長三角交通一體化。
  • ...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 為安徽加快融入長三角一體化...
    >11月19日,《人民法院報》理論周刊刊登了安徽省高級人民法院黨組書記、院長董開軍的文章《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 為安徽加快融入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提供有力司法保障》。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 為安徽加快融入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提供有力司法保障安徽省高級人民法院黨組書記、院長 董開軍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擘畫了我國未來發展的宏偉藍圖,開啟了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全會提出要堅持實施區域協調發展戰略,推動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打造創新平臺和新增長極。
  • 安徽滁州:共舞長三角 從「一廂情願」到「兩情相悅」
    今天的滁州,正被長三角一體化國家戰略推到一個無法忽視的位置——安徽東向發展「橋頭堡」,「合肥都市圈」與「南京都市圈」兩大城市圈間的「金扁擔」,引導著全市上下搶抓戰略機遇,奮力書寫高質量發展的滁州答卷。在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快車道」上,融入「大江北」、一體謀發展的滁州,從2012年的970.7億元,到2019年的2909.1億元,GDP從安徽第五躍居全省第三,進入全國百強。
  • 「怦然心動」長三角,滁州怎麼幹?
    今年8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安徽考察期間,專門主持召開紮實推進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座談會。總書記指出,要深刻把握髮展的階段性新特徵新要求,堅持把做實做強做優實體經濟作為主攻方向,牢牢把握擴大內需這個戰略點,努力探索形成新發展格局的有效途徑。作為安徽融入長三角的「橋頭堡」、南京都市圈和合肥都市圈的「雙核心城市」,滁州將在長三角一體化中承擔什麼樣的角色,如何更上一層樓,讓我們帶著這樣的問題走進滁州看個究竟。
  • 天長這項連續辦了7年的活動,你參與過沒?
    一、以名曲為載體講好天長全民健身故事。為了烘託「茉莉花」全民健身展示大賽氛圍,擴大影響力,天長市邀請中央媒體、國家體育總局網、中國網、中國體育報、安徽日報、人民網、中安在線、安徽廣播電視臺、市場星報、安徽體育網、滁州日報、皖東晨刊等三十多家媒體對活動作了積極的宣傳報導,進一步擴大了活動的社會影響力和知名度。
  • 安徽東向 南京西進,「南京西」崛起 發現長三角一體化「C位」擔當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安徽向東、南京向西,有一個交匯點便在滁州。置身於千年大變革大發展的時代潮流中,越來越多的人意識到這一點。 一江之隔、地緣相親的滁州與南京更是順勢而為。近年來,寧滁一體化飛速發展,成為長三角區域協同發展具體而微的一個縮影。 受益的不止一地,也不止一面。隨之而來的,還有區域板塊價值的重塑,南京西作為價值高地的潛能正在釋放。
  • 安徽天長建成孝文化展示中心
    安徽天長建成孝文化展示中心 2017-05-16 09:13:00來源:央廣網   5月14日,安徽省天長市孝文化展示中心正式建成並對外開放
  • 安徽:長三角一體化風愈勁,徽風皖韻情愈濃
    「長三角區域地緣相近、人緣相親、文緣相通,讓徽風皖韻愈來愈濃。」安徽博物院副院長徐大珍介紹,近年來,安徽博物院在推進本土文博事業創新發展的同時,不斷增強與長三角區域博物館、文博企業的交流合作,從單純的文物交流參與者角色,轉型為文物研究的共同探索者、文創產品的聯合開發者。「長三角博物館文創聯盟呼之欲出,從文脈相通到產業融合,未來將有更多反映長三角區域共有文化特徵的產品與大家見面。」
  • 安徽博物院精彩亮相第三屆長三角文博會
    11月19日至22日,第三屆長三角國際文化產業博覽會在國家會展中心(上海)隆重舉行。安徽博物院攜眾多文創新品精彩亮相,並榮獲組委會頒發「優秀展示獎」和「合作組織獎」。本次文博會上,安徽博物院以「創造生活之美」為主題,以徽派建築和安徽博物院新館建築為設計元素,搭建了200平方米典雅而靈動的特色展區,一扇打開的「徽」字大門,預示安徽融入長三角,走出去,請進來,將踏上高質量發展的快車道。展區內劃分為文創精品展示、觀眾互動、文創銷售三個區域,充分展現了安徽悠久深厚的地域文化和安徽博物院近年來文創研發成果。
  • 長三角一體化安徽行動計劃來了!(全文)
    未來一個時期,是安徽全面開啟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徵程的關鍵時期。要牢牢把握長三角一體化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的重大機遇,在上海龍頭帶動下,聯手蘇浙,揚皖所長,主動作為,彰顯安徽擔當,發揮安徽作用,作出安徽貢獻。 為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推動長三角更高質量一體化發展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全面落實《規劃綱要》,結合安徽實際,制定本行動計劃。
  • 長三角|建湖:乘勢而上融入長三角一體化
    、啟騰商貿、臨芯資本等企業,洽談推進三郎鈦杯、江淮民宿等重點項目,商談產業投資、產業招商等事宜……今年以來,江蘇省鹽城市建湖縣在接軌上海、全面融入長三角一體化發展中捷報頻傳。在奮力奪取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雙勝利」的當下,建湖積極搶抓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機遇,認真落實「兩海兩綠」戰略路徑,以接軌上海為重點,以「一區三基地」建設為抓手,乘勢而上,主動作為,在全面融入長三角一體化中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 安徽天長:送戲進萬村  百姓齊稱讚
    安徽天長:送戲進萬村 百姓齊稱讚天長市今年文化惠民、送戲進萬村的重頭戲為群眾喜聞樂見的揚劇傳統劇目,有《少年包公》《魏徵斬龍》《三勘蝴蝶夢》《珍珠塔》《婆媳情》《三女拜壽》《梁山伯與祝英臺》等,同時還將民生工程、黨的方針政策等融入其中,深受廣大農民群眾的喜愛。在演出現場,李坡村80歲高齡的李老伯樂呵呵地說:「還是黨的政策好啊,把戲劇送到我們家門口,我們看在眼裡,樂在心裡!」。
  • 千年古城發展駛入快車道,長三角主流媒體聚焦安徽池州
    12月16日至19日,來自上海、浙江、江蘇和安徽三省一市的長三角主流媒體記者走進安徽池州,參加「『池』騁長三角,同『州』共揚帆」為主題的聚焦安徽池州活動,用鏡頭記錄池州全面融合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的生動實踐和特色亮點。
  • 滬蘇浙皖記者聚焦安徽 長三角新媒體採訪活動在皖啟動
    長三角地區是我國經濟最具活力、開放程度最高、創新能力最強的區域之一,是「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的重要交匯點。安徽是長三角的重要方面軍,在區位、科技、產業、生態、能源資源等方面具有自身的獨特優勢,近30年來參與度、緊密度和融合度不斷提升。  今年5月,習近平總書記對推動長三角高質量一體化發展作出重要指示,為包括安徽在內的長三角地區發展注入了強大動力。
  • 安徽科技學院長三角功能農業研究院成立
    10月4日,安徽科技學院功能農業發展戰略研討會暨長三角功能農業研究院成立大會在鳳陽校區召開,這是安徽科技學院戰略布局功能農業學科建設的一項重要成就,標誌著安徽科技學院首次躋身功能農業研究「國家隊」行列,對學校「十四五」戰略布局,學術影響力提升具有重大意義。
  • 安徽馬鞍山市總組織參加安徽長三角職工音樂會
    上半場由無錫、南京、湖州、上海滬東、馬鞍山五城市工人文化宮選送的經典音樂作品組成,主題高昂、催人奮進,唱出了廣大職工群體昂揚向上、奮發有為的精神風貌。下半場為《黃河大合唱》八個樂章的完本演出,由無錫市洛可可交響樂團伴奏,氣勢恢宏、磅礴大氣,表現出了中國人民保家衛國、抗戰必勝的決心和中華民族團結一致的偉大精神力量。最後,音樂會在五城市全體演員合唱《咱們工人有力量》中落下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