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木工學徒簡介

2021-02-14 言松語錄知


古時木匠的學徒歷程

在木藝界,流行這麼一句話:三年學徒,五年半足,七年才能成師傅。所以在過去,學木匠手藝一般是「三年零一節」出師,所謂「三年零一節」就是滿三年之後,再逢到一個年節日,這手藝就算學成了。

在民國以前,學做木匠活兒的老規矩是經人說合,寫出門生貼,立下3年出師的規矩,然後徒弟在介紹人的陪同下,向老師作揖磕頭行拜師禮。

徒弟入門後,先幹粗雜活兒,擔水、掃地、拉鋸、磨刨刃、銼鋸,幹上一年左右,師傅才叫跟著學推刨子、鑿眼等下手活兒。以後逐步捉錛、掄斧、打線、開料。

學徒期間,師傅對徒弟管教很嚴,徒弟如刨子推不平,拉鋸跑了線,砍斧過了頭,脾氣壞的老師常常劈臉給徒弟一巴掌。有的門生貼上就寫著,老師失手打傷了徒弟,出事不許計較。

木匠學徒三年,耳聞目睹了木匠施業的過程,學會了所有工具的使用,學會了許多木活的製作技能,明白了許多從事這一行業的道理,為滿師後獨立開業打下了基礎,但是,要開創出屬於自己的一片天地,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學徒滿師,叫出師;對師傅來說,叫出徒。學徒滿師後,有兩條路可走。

第一條路是繼續留在師作,在師傅的統帶下,過安定的日子,可免四處奔波,獨自張羅開業的煩惱。但是,有得必有失,在工錢收入上,往往被師傅「糊塗」去若干。這對於苦熬了三年零一節,滿師後打算成家立業的人,難免不生怨氣,情緒和言語中又不能表露出不滿,不敢怒也不敢言。寄人籬下,只能忍氣吞聲。

另一條路,是滿師後馬上離開師作,去開創自己的天地。萬事開頭難,徒弟技術真的過硬,才可能成功;而如果徒弟技術馬馬虎虎,那麼他的木匠事業可能也就此夭折了。畢竟在過去,木匠是流動小作坊式的自由勞動者,走村串鄉為僱主服務,為在行業競爭中求得生存,特別重視個人在民眾中的名聲。他們對僱主非常負責,工作盡心。一方面是由於職業道德和行業本能使然,一方面是因為他們需要借重僱主的口碑。

因此,有些徒弟為了防止這種現象發生,在出徒後會選擇第一條路,繼續留在師傅那裡做兩年。在這兩年,師傅會自徒弟發工錢,但是工錢一般很少。實際上,這兩年還是學徒,一直把全部手藝學熟學精之後再出師。

學滿五年離開師傅,就可以說是真正的木匠了,不過離師傅還是有些差距。有句俗話說「木匠好學,斜眼難鑿」。學木工技術,關鍵是鑿眼。所以師傅們都會留一手,很少將鑿眼的技術傳於徒弟。民間有「祖傳木匠本領高」的說法,就是說鑿眼的功夫代代相傳。所以,要想成為真正的木匠大師,需要十年甚至幾十年的慢慢摸索,但凡是高水平的木匠,那都是幹到老學到老的。

木匠學徒要講「三勤」

「師傅領進門,學藝在個人」,拜了師,這只是跨進了行業門檻,至於能學到多少本領,全靠徒弟自己的用心和努力。木匠傳藝,主要通過直觀的實際操作演示和實物展示,並輔以口授。學徒者應能通過觀察和實際操作模仿,領悟到技藝的基本原理和規律,並在此基礎上舉一反三。學會了做方凳,就應能試著做方桌,就應能做其他方形物件。

學徒三年,不可能對各種木器活兒都有實踐機會,關鍵在於要掌握技術操作要領,善於使用結構原理,並廣泛用於形不同但理同的家具中。所以,當徒弟除了要守規矩,還要講「三勤」,就是眼勤、手勤、腿勤,做不好挨師傅打是常有的事。

以前,大徒弟會對小徒弟說這樣一句話:「要想會,跟師傅睡」。只有常和師傅在一起,一起幹活,一起生活,關係上成為師傅家庭中的一員,感情上達到親如父子的程度,師傅傳藝自然會盡心盡力。有不少需用「意」傳的道理,有時就含在師傅的「閒話」裡,常在左右,能從師傅的話語中悟出很多東西。

木匠學徒不能說很苦,但確實很累。徒弟要勤快。早上必須早早起床,先收拾好自己的事。待師傅起床後,給師傅倒尿壺,打洗臉水是必幹的活,然後幹些雜活。等師傅洗漱完畢,收拾整齊,即與師傅一起去僱主家。早出晚歸是木匠生活的真實寫照。若路途較遠,乾脆就住在僱主家。不論住在哪裡,晚上徒弟都要為師傅打洗臉水,倒洗腳水,伺候師傅上床休息了,自己才能休息。總之,從早上起床到晚上上床,沒有閒暇功夫。

木匠學徒要記口決

在古代,木工大多數缺乏數學知識,有經驗的木工師傅就把一些手工木製工藝編制一些口訣,所以,以前做木工,都很講究口訣。這些口訣通常會成為一些有名的木工大師的「家傳絕技」。而這些口訣,沒有師傅的講解,一般人看來,也是百思不得其解的

比如說:製作木凳的口訣是「八分一,四寸五」;其表達含義可以用上面這張圖來表達說明。可以看出這個凳子登面木板的厚度為八分(0.8寸),差墨是一分(0.1寸)。登面到下面橫方的距離是4寸,則相應的差墨就是五分(0.5寸)。

很多時候,一些木工在木板厚度和木方間距發生變化時,就不會做了,這就是死記口訣的緣故。木匠製作工件種類繁多,現狀各異,需要記憶的口訣也就數量繁多複雜,因而許多學徒跟師傅學徒三年不得出師。


相關焦點

  • 古時木匠的學徒歷程!
    到了解放以後,木匠大多只在僱主家吃中午一餐,學徒也不再長住師傅家。三、木匠學徒要記口決在古代,木工大多數缺乏數學知識,有經驗的木工師傅就把一些手工木製工藝編制一些口訣,所以,以前做木工,都很講究口訣。這些口訣通常會成為一些有名的木工大師的「家傳絕技」。而這些口訣,沒有師傅的講解,一般人看來,也是百思不得其解的。
  • 路玉章:潛心木工技藝 專注文化傳承
    得知學徒要開家具廠,路玉章十分高興:「他從2018年跟隨我,先後學習了木雕、家具設計、木器結構製作等,現在又把古典家具製作當成事業來經營,讓我看到了傳統木工技藝的希望。」路玉章是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晉派木工技藝代表性傳承人,多年專注晉作家具的製作與研究。
  • 秋山利輝,堅守日本最後的學徒制度
    人物簡介:秋山利輝,1943年出生於奈良市,木工大匠,他所創辦的「秋山木工」會社是日本皇家指定的家具特供場。"我們日本人到底適合幹什麼?」這是日本年輕人經常自問的話題。驚訝萬分的老太太請他喝茶感謝,並且說了一句對他一輩子十分重要的話:「學會木工的話,你一輩子就不發愁啦!」秋山利輝在成名後接受採訪時說,正是老太太這句話讓他好好地審視了自己,驟然發現了不少優點。比如,手巧,喜歡觀察家具、房屋的結構,好像對其有一種天然的興趣…… 中學畢業後,秋山利輝成了一名木工學徒,用他自己的話說是把「喜歡做的事」和「擅長做的事」結合到一起了。
  • 他,用「不近人情」的學徒制,影響著日本商界
    在秋山木工的工廠,沒有先進的機器,所有家具都是用最原始的手工木匠來打造的。用傳統的手工工具,而拒絕機械化的設備,是為了讓工匠們在封閉的環境中潛心學習技能、淬鍊心性。「我之所以堅持運用學徒制度來培育員工,原因在於我本人得益於該制度,並最終成了一名真的工匠。」
  • 學做中式家具木工難嗎?多久可以出徒
    大家好,我是和木坊家具老雷,今天我們聊聊做木工的一些事,木工目前從行業來看,薪資可以直逼二線城市白領,尤其做一個可以做中式家具的木工更是收入客觀,在中式家具摸打滾爬這麼多年,木工的工資從最早的幾十上百到現在的幾百,甚至計件的木工每天的收入都是可以上千的,雖然辛苦但是絕對是一個農村年輕務工人員的不錯的工作
  • 傳統藥店學徒規矩《學徒弟規》(殘本)
    傳統藥店學徒規矩《學徒弟規》(殘本)偶得幾個書影《學徒弟規》,大體是過去藥房的小夥計學徒時需要遵守的一些制度和規矩。
  • 傳統木工的基本功——木工斧的選擇
    用斧子「砍削」是傳統木工的最基本之一。俗話說「一世斧頭三年刨。」要掌握刨子不容易,但是用斧比用刨更難。但在現在這個時代,斧子也是無用武之地,逐漸的不太用得上了。但如果你要玩實木,肯定要用到斧頭。都說「快鋸不如鈍斧。」
  • 傳統木工車床,傳統還在繼續!
  • 這位木匠大師有些不同,不愁沒有傳承人,研究生也來當學徒
    他就是響噹噹的木匠「大師」,傳統木工榫卯技藝的非遺代表性項目傳承人。40多年木匠生涯辛全生家裡有兄弟姐妹五個,他自己行二。16歲學藝的辛全生,當時學藝的原因很簡單,就是能「有口飯吃」,有個手藝,所謂「幹活兒吃飯」。跟隨一位天津的木匠老師傅,當年的小辛早上6點多去師傅家、晚上6點多回自己家,天天跟著師傅學徒。
  • 在古代當一個木匠學徒有多艱辛,更是一份堅守和傳承!
    到了解放以後,木匠大多只在僱主家吃中午一餐,學徒也不再長住師傅家。在古代,木工大多數缺乏數學知識,有經驗的木工師傅就把一些手工木製工藝編制一些口訣,所以,以前做木工,都很講究口訣。這些口訣通常會成為一些有名的木工大師的「家傳絕技」。
  • 「三年學徒,五年半足,七年成師傅」,做成一件家具可不是一朝一夕!
    學徒期間,師傅對徒弟管教很嚴,徒弟如刨子推不平,拉鋸跑了線,砍斧過了頭,脾氣壞的老師常常劈臉給徒弟一巴掌。有的門生貼上就寫著,老師失手打傷了徒弟,出事不許計較。學徒滿師,叫出師,對師傅來說,叫出徒。學徒滿師後,有兩條路可走。
  • 古代木工不用膠?錯了,傳統木工膠至少有3種
    平時在介紹各種木工工藝的時候,評論區裡最常見的質疑就是:「用膠水了,這還是木工嗎?」這應該是人們對傳統木工最大的偏見了。其實,我國使用動物膠的歷史長達2000多年,《考工記》就有記載:「鹿膠青白,馬膠赤紅,鼠膠黑,魚膠餌,犀膠黃」。
  • 木工師傅不用傳統的「榫卯結構」施工,是現在的木工「笨」了嗎?
    我們現在家庭裝修時會發現,沒有木工師傅採用榫卯結構了,很多人都感覺是現在的木工師傅「笨」了,不願意也不會使用傳統的卯榫結構施工了,很多人開始懷念傳統的榫卯結構,甚至質疑現在木工的技術水平,真的是現在的木工師傅技藝不行嗎?為什麼古代盛行的卯榫結構,現在卻慢慢的退出了我們的視野呢?
  • 新傳統:日本擁有700年歷史的「中川木工」工藝得到了現代化改造
    光滑、觸覺和芬芳,散發著日式柏樹的清香,「中川木工」被用於各種用途,從儲存大米和味噌醬到盛水洗澡。經過一個多世紀的磨礪和700年前的傳統方法,工藝水平造就了完美的飾面,幾乎不可能看到桶上板條之間的接縫。
  • 手作 傳統木工工具系列一
  • 傳統木工機械和手工工具
    木工是一門傳統而又古老的行業,從古代到現在,不僅讓一批又一批愛好者趨之若鶩,也讓許多木作匠人持之並引以為傲。木工不單單是一種職業,更是一種精神,一種非物質文化...隨著現在時代的發展,傳統的木作工藝也發生著巨大的變化,傳統手藝正在逐漸消失。現在製作家具最基本的臺式電動工具包括臺鋸、帶鋸、臺式電刨、壓刨、臺鑽、搖臂鋸和車床。最常用的手持式電動工具有電木銑、電鑽、餅乾機、電圓鋸以及各種磨砂機。
  • 秋山先生以身作則,制定嚴苛的學徒制度
    想要培育「能通則達」的傳人,秋山木工一向目標準確,通過反覆練習,「師徒制」自然功到自成。很多人對制度的嚴格表示質疑,但秋山先生自有一番見解。01為什麼要制定嚴格的學徒規則?在秋山木工,秋山先生就像是他們的父母,每個人至少有二十位以上的兄弟姐妹。如果彼此不能建立溫馨的信賴關係,遇到大事時,指令就無法傳達下去,這就是秋山木工建立制度的原因之一。
  • 傳統木工工具—鋸知識
    今天介紹一下中國傳統木工框鋸,柺子鋸。開料鋸顧名思義,就是用於開木頭和開毛料所用。一般做家具的用的最多的有28寸30寸,這都屬於開料鋸。就是這個樣子,鋸拐兩端分別有鋸鈕,30寸:鋸條一般在85分左右。28寸:鋸條在70公分左右。鋸齒高大約七毫米,齒距大約5毫米。
  • 中國傳統的木工鋸知識
    鋸子是傳統木工工具之一,用於木材的橫向切斷及縱向分解,手動鋸歷史久遠。
  • 「秋山木工」創辦人匠人精神:大道至簡如何守破離?
    本文來源於微信公眾號:筆記俠讀書筆記達人:筆記俠 蘇嵐讀書筆記71 歲的秋山利輝先生,27 歲創辦「秋山木工」,他為了把年輕的學徒培養成一流的工匠,制定了長達八年的人才培養制度。一年預科、四年做學徒、三年帶學徒,八年後自立,可去可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