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盾左右為難,6歲夷皋坐上晉國國君寶座

2020-12-18 李瑤講故事

大家好,我是你們可愛的小編,今天我又上線了,很高興見到大家。上一次小編給大家講到晉襄公去世後,他的王位繼承者還沒有選定,大臣也都議論紛紛,不想立年僅6歲的太子,認為他承擔不起大事。所以晉國的大臣趙盾就去找他的朋友商量此事。朋友說了一番話,趙盾仔細琢磨了這句話,覺得確實有道理,於是在朝堂上召集大臣商議這件事兒的時候,明確的提出了這個主張,特別補充說,公子雍,人品醇厚、心地善良、年齡合適,先君在世的時候,就喜愛這個弟弟,再說他是秦國的外甥與秦國關係親近肯定會削弱我們與秦國之間的積怨,立善則顧事長則順,如果沒有什麼意見,那就立公子雍為國君。本來一帆風順的事情,偏偏有位叫賈季的大臣站出來反對了,說不如立公子雍的弟弟公子樂,他的理由是公子樂的母親陳瑩,當年深的晉襄公的喜愛,如果立她的兒子做國君,晉國的百姓的一定會,更樂意接受,國家就安定了,內部安定比起外部鬥爭來的更為重要。

趙盾的臉色立刻嚴肅起來,他沉吟片刻搖頭反駁不可,陳瑩在文公的妃子中排位在九人之下,她的孩子能有什麼威望,陳瑩先後侍奉過兩代國君,名節已經有所汙損,況且我們立國君在同等條件下,我們不能捨棄兄長立弟弟,再說公子樂現在在陳國,陳國那是一個偏僻的小國,母淫子賤,沒有威信,陳國弱小而又遙遠將來國家得不到援助,一旦有戰爭了那怎麼得了,此事萬萬不可,一見當朝最有權威的忠臣發話了,大家當然不敢再說什麼?只能是唯唯諾諾的答應,趙盾當機立斷,立刻派一位大夫為使臣,西度黃河去秦國迎接公子雍,沒想到這賈季當眾遭到趙盾的斥責,心裡十分不服氣,他竟然暗中派人去陳國,迎接公子樂,要搶先造成既成事實,藉此成為有擁立大工的人物。把公子樂擁立為國君了,他功勞是最大的,也好和趙盾一比高下,不了這個事情很快就走漏了消息,趙盾一怒之下,就把賈季的官職免掉了,嚇得賈季連夜出逃,投奔到其他國家去了。

再說在秦國,秦穆公死了之後,是由秦康公繼位,他聽到晉國要派人來接公子雍回國作為國君,知道這是晉國有意要與秦國修好啊,所以很是歡喜,他考慮到當年文公離開秦國返回晉國的時候,由於沒有帶衛隊,在路上遭遇到很多的危險,就吸取那次的教訓,派出了一支強大的護衛隊護送公子雍返回晉國。本來一切都在按部就班的進行,公子雍回到晉國就可以舉行加冕大禮,另立新君的事情也就到此結束了。不料,此刻晉國暗流湧動、節外生枝,發生了很多令人意想不到的變化,聽說趙盾派人去秦國接公子雍回來當國君,晉襄公的夫人穆贏,每一天不分晝夜抱著兒子夷皋在朝堂上,大哭不止,邊哭邊鬧,大聲的為自己兒子叫屈,你們大家都說說,先君有什麼罪過呀,他的孩子又有什麼罪過,捨去嫡親的兒子,卻去外國尋求新君,你們要把這個孩子怎麼處置,我的天啊,我們孤兒寡母的受人欺凌,可怎麼活。

穆贏當然知道了,一切都是趙盾策劃的,只有趙盾能改變現狀,於是她在朝堂中哭鬧造成聲勢之後,又抱著孩子來到趙盾的家中,一見趙盾的面兒就不住地磕頭,依舊是哭哭啼啼的說,先君臨去世的時候,把這個孩子就託付給你了,說如果他能成才是我的福氣,如果不能成才,我在地下也會怨恨你的。如今,先君剛剛去世,言猶在耳,你都不管我們娘倆了,你到底安的是什麼心,人家都說你是忠義大臣,可欺負我們孤兒寡母算什麼忠義,穆贏不分時候不分場合,一連鬧了好幾天,鬧得國人盡知,無論大臣還是普通百姓無不私下裡議論紛紛,風言風語中,趙盾未免有些躊躇,開始懷疑起當時的決策來了。除此之外,趙盾其實在心裡頭還有一層顧慮,什麼顧慮,穆贏是個心狠手辣的婦人,只要對自己有利什麼事情都做的出來,如今新君未立,她是太子的嫡母,實際上可以代攝國政,要是她明白過來這個理兒,只要一句話就可以罷免了自己的職位,就可以為所欲為了,哎呀看來還不能把她給逼急了,否則到頭來兩敗俱傷也就無可挽回了。

懷著複雜的心態,趙盾只好召集眾大臣重新商議,尋找各種藉口就立了太子夷皋為國君了。而這時候呢,賈季派出去的人,不知道國內發生如此的巨變,仍然把公子樂從陳國接回到晉國,趙盾得到的消息說他們一行,已經到達了邊關,就暗暗著急,要是公子樂回的晉國,必然會引起不可預測的混亂,急忙派人趕到邊關,把公子樂刺殺在半路,把公子樂殺了。幾乎就在這個時候,秦國護送公子雍的軍隊,也已經過了黃河,正向著晉國出發,雖然當初邀請公子雍回國主政,那是他的主意,但此時新君一立,無法向秦國交代,更沒有顏面再見公子雍,這可怎麼辦,趙盾索性一不做二不休,帶領一支軍隊連夜急行,去攔截護送公子雍的秦軍,兩隊人馬相逢在一個地方,當時正值午夜,趙盾趁秦軍沒有絲毫防備,掩殺過去了,秦軍沒想到會在這個時候遭到攻擊,頓時亂作一團,保護著公子雍就逃回了秦國。經過的一番曲折的波瀾,6歲的夷皋終於坐穩了晉國國君的寶座,那就是晉靈公。

好了,到這裡呢,小編就講完了,非常感謝大家的觀看,希望今天的這些可以對大家起到一些幫助哦。( 圖片來自於網絡,如果有侵權行為請聯繫作者,謝謝合作。同樣原創不易,請大家手下留情。)歷史君

相關焦點

  • 洗淨歷史的粉飾,權臣趙盾的真實面容,晉國第一位專權的卿族
    趙盾就一點不念他祖上與狐氏一起跑路的革命情誼讓人家整個家族再次跑路,把人家祖上吃過的苦又讓他的子孫再吃了一遍,並且這一次,他們再也沒有回到晉國。再一個,以卿族充當公族。我們知道晉國由於吸取了自己祖宗曲沃桓叔的篡黨奪權的經驗教訓。國君的本家兄弟(姬姓同族)全部趕出晉國,以防止在晉國做大威脅國君。
  • 刺客撞樹自殺,宮廷設「鴻門宴」刺殺,晉靈公連殺權臣趙盾反被殺
    晉國的大臣們普遍擔心君主年幼無知,不能主持國事。剛剛主政的趙盾也認為國家正處於多事之秋,就決定扶立已經成年的晉襄公的弟弟公子雍做晉國國君,並派出了大夫士會等人去秦國迎接公子雍。不料,晉襄公的夫人穆嬴不同意,採取了女人特有的抗議方式。她天天抱著太子夷皋去晉國宗廟哭泣;每次朝會時,她和夷皋也會在朝堂之上持續不停地哭泣。穆嬴不僅當眾哭個不停,還公開責問趙盾。
  • 晉襄公去世後,朝政大權落到了趙盾手中
    兩個國君前後腳找閻王報到去了。秦穆公這一輩子跟五個晉國國君打過交道(晉獻公、晉惠公、晉懷公、晉文公、晉襄公)他要是再玩死個月,又可以再見到個晉國國君了。秦穆公這邊的權力交接比較平穩,秦康公安安穩穩接了老爹的班。可是晉國這邊的權力交接就沒有那麼順利了。
  • 趙盾雖年少成名,三朝公子忌憚,但忠心不變
    歷史上有一個印象較生的人物,近日因為翻看歷史名跡看到了他,這個人就是生在春秋時期的趙盾。趙盾在春秋時期輔佐了三位皇帝,去世的時候已經五十歲了,對於古代來說這個年紀應該算是高壽了。年少時候的趙盾是幸福的,因為他有一個賢良的嫡母叫做趙姬。家中的環境也並沒有我們想像的勾心鬥角。在這種友愛的家庭中成長對於趙盾來說無疑是一件好的事情。因此養成了正直開朗的性格,在他擔任官職時體現出來了。趙盾漸漸成年對於一些事情有了自己的主見,之後他也為晉國奉獻了自己的餘生。
  • 戰國時期晉國權傾朝野的趙盾你對他知道多少呢?
    今天小編來跟大家聊聊晉國前中期的權傾朝野的趙盾,趙盾的故事很多我猜想你一定對這個故事不了解。晉靈公姬夷皋出場了。這是一個無能又貪玩的主。他的開局就不尋常。襄公去世的第二天,群臣就要扶太子即位。趙盾有他獨到的想法,他對大臣們說:國家多事之際,又有秦、翟的仇視,不應該扶立幼主,年齡太小沒執政能力會誤了晉國的大事。現在公子雍在秦國為仕,這人性情仁善,年齡又已成年,應該迎立他為國君。狐射姑說:不如立公子樂,他現在在陳國為仕,陳國又是晉國的友好鄰邦,不像秦和晉有仇怨。
  • 添加一點腦洞之後的「趙盾弒殺晉靈公」事件
    (一)、「臣弒君」公元前607年九月份的一天,晉國發生了一件大事——坐了十三年晉國君主位置的晉靈公(在位時間:公元前620年~公元前607年)被人殺死了,年僅十七歲。「魯宣公二年秋九月乙丑,晉趙盾弒其君夷皋。」
  • 晉國與屠岸賈
    晉文公春秋時代,晉國原本是一個小國,由於晉文公勵精圖治,晉國一躍成為具有霸主地位的強國。公元前621年,晉襄公去世,其幼子夷皋繼位,是為晉靈公,由前相國趙盾繼續輔政。趙盾的堂侄、晉襄公的駙馬爺趙穿,對昏君、奸人聯手陷害叔父怒火中燒,欲替叔父報仇申冤。他「投」昏君所好,在取得晉靈公的信任後,趁屠岸賈外出為晉靈公搜羅美女之機,帶人攻入宮中殺死了晉靈公,把晉成公扶上了王位。趙穿這個廢昏立明之舉,雖然獲得了正直善良人士的稱讚,卻讓趙盾因瓜李之嫌,被奸人抓住了把柄。
  • 晉國的趙盾執掌大權後,和楚國開始了第二輪較量
    此時宋國的國君是宋成公的兒子宋昭公,三年前繼的位。面對國家即將被入侵的危機,這位宋公和大臣們一商量,咱們別等著人家打咱們了,主動點,直接去跟他們講和,也好免去一場禍患。宋國君臣牽牛宰羊,迎接楚國侵略軍。楚穆王很高興,覺得自己有那麼點中原霸主的感覺了。他就讓宋國和鄭國的國君陪著他打獵。
  • 春秋別傳:趙氏家族是怎樣利用一百餘年的時間走上晉國權力巔峰的
    這時候,趙盾的聲望已經無人可比了,但上天還嫌不夠,好運再一次降臨到他的身上,讓他從重臣轉到權臣。而成為權臣,實際上已經擁有控制國君的能力了。公元前621年,晉襄公病重不治,臨死時將趙盾招到跟前,語重心長的囑咐:死後要盡心輔佐世子夷皋。
  • 晉國大夫趙盾死後,到底發生了什麼?戲書裡的趙氏孤兒是怎麼回事
    郤克取得鞍之戰的勝利雖然是為了報私仇,但對晉國的影響是巨大的。因為鄴之戰,晉國戰敗,晉國強悍的形象受到影響,一些中原國家開始投靠楚國,晉國的地位動搖,這個時候,齊國也已經走出了五子爭位的陰影,圖謀復霸。於是與晉國發生衝突,晉國打敗齊國,一掃郊之戰戰敗的陰霾,晉國人的天空一下子晴朗了許多。晉國從此又躍躍欲試,令人生畏了。
  • 春秋霸主晉國為何難逃分裂的命運?權臣趙盾的這項改革就是禍根
    本期話題公元前607年,在首輔大臣趙盾的主持下,晉國出臺了一項新的改革措施,恢復已經廢置多年的「公族大夫」一職,限定由卿大夫的嫡子出任,與此同時,國君的禁衛軍——公行的指揮官則會在卿大夫的庶子中進行選拔。新規剛出臺,趙盾就舉薦了自己的庶弟趙括出任公族大夫,而自己則兼任公行長官。
  • 梅軒讀《史記 》之79:裡外不是人的趙盾
    梅軒讀《史記 》之79:裡外不是人的趙盾晉文公一病而亡,太子繼位,是為襄公;七年後,襄公病亡,太子夷皋年幼,眾朝臣考慮到立個年幼國君,不利於國家穩固,都想立個年長的國君太子夷皋的母親繆贏眼見國君之位要落入他人之手,自己和太子能不能活下來還不一定,就抱著年幼的太子在朝堂之上日夜號哭,邊哭邊數落說,先君屍骨未寒,他有什麼過錯,太子又有什麼罪過,你們舍嫡子而求外君?你們有了新國君,把我們娘倆怎麼安頓?
  • 權臣趙盾的幸運人生,把持晉國朝政20餘年
    60多歲的人身體再好又能堅持狀態滿滿多少年,果不其然,69歲那年估計操勞太重的晉文公病倒了,沒過多久,一代英豪逝去,留給人們的只有無盡的感思。晉文公是聰明的,作為當時的雄主,他的思維早已想到了自己逝去之後。在這之前他就擬定了接班人,以保證晉國失去自己依舊不會垮,事實不出所料,晉襄公繼位後,打敗秦國的同時,又遏制了楚國,維持了之前的霸業。
  • 細說晉國「範氏」:一個忠君護國的刑律世家
    晉襄公死時,將兒子夷皋託付給了權臣趙盾。但趙盾在襄公死後,卻想立襄公的庶弟公子雍為君。此時的公子雍正在秦國為人質,所以就派士會和先蔑到秦國去,要把公子雍迎回來。但是,士會走後,趙盾害怕國人的責難和夷皋母親穆嬴的壓力,突然改變了主意,重新立夷皋為君,是為晉靈公。
  • 「晉國霸業」之晉國無公族的新篇章——晉成公!
    >春秋的眾諸侯國都是有公族的,公族就是諸侯國國君的家人所組成的一個龐大政治團體,它有好處,也有壞處。好處就是當國君需要他們來鞏固君權,打壓其它外姓政治勢力的時候,他們是最值得信賴的親人。但是壞處也很要命,就是當他們權力過大的時候,他們會反過來威脅君權,而且威脅性比外姓氏族要大得多,他會直接將國君推翻,並取而代之。晉國,包括整個周朝,都曾發生過這樣的事情。周初的「三監之亂」就是一個例子,晉國的「曲沃代翼」也是一個例子。
  • 國君駕崩,欺負孤兒寡母,趙氏孤兒之祖趙盾是「董卓」嗎?
    本期話題作為晉國歷史上出現的第一位代君行權的異姓大臣,趙盾對晉國未來的政治走勢影響是極其深遠的。在他當政的二十年裡,留下了「賢臣」的口碑,但也沾上了「弒君」的汙點。究竟這個複雜的政客在六卿專權、三家分晉的歷史進程中扮演了什麼樣的角色呢?1、權臣趙盾公子樂死了,狐射姑出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