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你們可愛的小編,今天我又上線了,很高興見到大家。上一次小編給大家講到晉襄公去世後,他的王位繼承者還沒有選定,大臣也都議論紛紛,不想立年僅6歲的太子,認為他承擔不起大事。所以晉國的大臣趙盾就去找他的朋友商量此事。朋友說了一番話,趙盾仔細琢磨了這句話,覺得確實有道理,於是在朝堂上召集大臣商議這件事兒的時候,明確的提出了這個主張,特別補充說,公子雍,人品醇厚、心地善良、年齡合適,先君在世的時候,就喜愛這個弟弟,再說他是秦國的外甥與秦國關係親近肯定會削弱我們與秦國之間的積怨,立善則顧事長則順,如果沒有什麼意見,那就立公子雍為國君。本來一帆風順的事情,偏偏有位叫賈季的大臣站出來反對了,說不如立公子雍的弟弟公子樂,他的理由是公子樂的母親陳瑩,當年深的晉襄公的喜愛,如果立她的兒子做國君,晉國的百姓的一定會,更樂意接受,國家就安定了,內部安定比起外部鬥爭來的更為重要。
趙盾的臉色立刻嚴肅起來,他沉吟片刻搖頭反駁不可,陳瑩在文公的妃子中排位在九人之下,她的孩子能有什麼威望,陳瑩先後侍奉過兩代國君,名節已經有所汙損,況且我們立國君在同等條件下,我們不能捨棄兄長立弟弟,再說公子樂現在在陳國,陳國那是一個偏僻的小國,母淫子賤,沒有威信,陳國弱小而又遙遠將來國家得不到援助,一旦有戰爭了那怎麼得了,此事萬萬不可,一見當朝最有權威的忠臣發話了,大家當然不敢再說什麼?只能是唯唯諾諾的答應,趙盾當機立斷,立刻派一位大夫為使臣,西度黃河去秦國迎接公子雍,沒想到這賈季當眾遭到趙盾的斥責,心裡十分不服氣,他竟然暗中派人去陳國,迎接公子樂,要搶先造成既成事實,藉此成為有擁立大工的人物。把公子樂擁立為國君了,他功勞是最大的,也好和趙盾一比高下,不了這個事情很快就走漏了消息,趙盾一怒之下,就把賈季的官職免掉了,嚇得賈季連夜出逃,投奔到其他國家去了。
再說在秦國,秦穆公死了之後,是由秦康公繼位,他聽到晉國要派人來接公子雍回國作為國君,知道這是晉國有意要與秦國修好啊,所以很是歡喜,他考慮到當年文公離開秦國返回晉國的時候,由於沒有帶衛隊,在路上遭遇到很多的危險,就吸取那次的教訓,派出了一支強大的護衛隊護送公子雍返回晉國。本來一切都在按部就班的進行,公子雍回到晉國就可以舉行加冕大禮,另立新君的事情也就到此結束了。不料,此刻晉國暗流湧動、節外生枝,發生了很多令人意想不到的變化,聽說趙盾派人去秦國接公子雍回來當國君,晉襄公的夫人穆贏,每一天不分晝夜抱著兒子夷皋在朝堂上,大哭不止,邊哭邊鬧,大聲的為自己兒子叫屈,你們大家都說說,先君有什麼罪過呀,他的孩子又有什麼罪過,捨去嫡親的兒子,卻去外國尋求新君,你們要把這個孩子怎麼處置,我的天啊,我們孤兒寡母的受人欺凌,可怎麼活。
穆贏當然知道了,一切都是趙盾策劃的,只有趙盾能改變現狀,於是她在朝堂中哭鬧造成聲勢之後,又抱著孩子來到趙盾的家中,一見趙盾的面兒就不住地磕頭,依舊是哭哭啼啼的說,先君臨去世的時候,把這個孩子就託付給你了,說如果他能成才是我的福氣,如果不能成才,我在地下也會怨恨你的。如今,先君剛剛去世,言猶在耳,你都不管我們娘倆了,你到底安的是什麼心,人家都說你是忠義大臣,可欺負我們孤兒寡母算什麼忠義,穆贏不分時候不分場合,一連鬧了好幾天,鬧得國人盡知,無論大臣還是普通百姓無不私下裡議論紛紛,風言風語中,趙盾未免有些躊躇,開始懷疑起當時的決策來了。除此之外,趙盾其實在心裡頭還有一層顧慮,什麼顧慮,穆贏是個心狠手辣的婦人,只要對自己有利什麼事情都做的出來,如今新君未立,她是太子的嫡母,實際上可以代攝國政,要是她明白過來這個理兒,只要一句話就可以罷免了自己的職位,就可以為所欲為了,哎呀看來還不能把她給逼急了,否則到頭來兩敗俱傷也就無可挽回了。
懷著複雜的心態,趙盾只好召集眾大臣重新商議,尋找各種藉口就立了太子夷皋為國君了。而這時候呢,賈季派出去的人,不知道國內發生如此的巨變,仍然把公子樂從陳國接回到晉國,趙盾得到的消息說他們一行,已經到達了邊關,就暗暗著急,要是公子樂回的晉國,必然會引起不可預測的混亂,急忙派人趕到邊關,把公子樂刺殺在半路,把公子樂殺了。幾乎就在這個時候,秦國護送公子雍的軍隊,也已經過了黃河,正向著晉國出發,雖然當初邀請公子雍回國主政,那是他的主意,但此時新君一立,無法向秦國交代,更沒有顏面再見公子雍,這可怎麼辦,趙盾索性一不做二不休,帶領一支軍隊連夜急行,去攔截護送公子雍的秦軍,兩隊人馬相逢在一個地方,當時正值午夜,趙盾趁秦軍沒有絲毫防備,掩殺過去了,秦軍沒想到會在這個時候遭到攻擊,頓時亂作一團,保護著公子雍就逃回了秦國。經過的一番曲折的波瀾,6歲的夷皋終於坐穩了晉國國君的寶座,那就是晉靈公。
好了,到這裡呢,小編就講完了,非常感謝大家的觀看,希望今天的這些可以對大家起到一些幫助哦。( 圖片來自於網絡,如果有侵權行為請聯繫作者,謝謝合作。同樣原創不易,請大家手下留情。)歷史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