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晉國和秦國正打得熱鬧的時候,南方的楚國看到了機會,又開始冒頭了。
公元前623年,楚穆王出兵滅了江國。江國和秦國是同姓,都姓嬴,所以秦穆公為這個事還穿了一回孝,以表示對同姓之國的哀悼。
轉過年來,楚國又出兵滅了六(今安徽六安市北)、廖(今河南固始縣東北)等小國,再一次展示出南方大國的北進勢頭。
而晉國則面臨著一次重要的權力交接。首先就是公元前622年底,輔佐晉文公稱霸的最後一批功臣趙衰、欒枝、胥臣相繼病故。晉國的卿位出現了嚴重的空缺。
有了缺,各方面的勢力就開始爭奪了,這和晉文公的時代完全不同。
秦穆公在公元前621年去世,晉襄公也在這一年去世。
兩個國君前後腳找閻王報到去了。秦穆公這一輩子跟五個晉國國君打過交道(晉獻公、晉惠公、晉懷公、晉文公、晉襄公)他要是再玩死個月,又可以再見到個晉國國君了。
秦穆公這邊的權力交接比較平穩,秦康公安安穩穩接了老爹的班。
可是晉國這邊的權力交接就沒有那麼順利了。我們可以計算一下,晉襄公在公元前627年正式繼位,到公元前621年去世,一共只當了七年國君。我們不太清楚晉襄公的確切生年,但是大概可以推測他死的時候也就三十多歲。據《史記·扁鵲倉公列傳》的記載,晉襄公短命的原因是縱情酒色,把身子淘空了。
這就造成一個問題,晉襄公的太子夷皋還是個幼兒,連話都不會說呢。立這樣一個孩子當國君,也太不靠譜了。
作為執政官員,趙盾覺得要對國家負責,就想立一個年長的公子為君。他選中了晉文公的兒子、晉襄公的弟弟公子雍。因為公子雍年長而賢德,以前就深得晉文公的喜愛,而且現在正在秦國任職,正好可以藉此修補秦、晉兩國的關係,怎麼看,這都是一件好事。
趙盾把這個事情和大臣們一說,狐射姑首先就站出來反對,他說我認為應該立公子樂為君。公子樂是辰贏所生,而辰贏服侍過懷公和文公這兩個君主,所以立公子樂就代表著我們和過去的政敵和解,這樣更有利於國內的安定團結。」
辰嬴就是懷嬴,也就是先嫁給晉懷公,後來又嫁給晉文公的秦國女子,她給晉文公生了一個兒子,就是公子樂。
趙盾可不同意,他說:「辰贏服侍兩個君主,這說明她的德行不怎麼樣,在先君文公的妃妾中,只是排名第九。這樣的人生的兒子,能好得了嗎?而且公子雍在秦國,位列亞卿,有大國的幫助,離我們也近。而公子樂目前身在陳國,離我們遠不說,陳國還是個小國,哪裡能起到安定國家的作用?」說到這裡需要解釋一下,既然趙盾說辰贏在晉文公的妃子中只能排名第九,那麼排在她前面的又是哪些人呢?
有人考證過,晉文公的後宮排序是這樣的:第一位是文贏,正室夫人。第二位是倡姞,也就是晉襄公的生母。第三位是季隗,就是晉文公在翟國娶的女子。第四位是杜祁,就是公子雍的生母,據趙盾說按照資歷她本應該排第二,但是考慮到姞生了晉襄公,是一代國君之母,而季隗又是晉國北部強鄰翟國的代表,要搞好民族團結,所以杜祁就委屈一下,讓出了第二、三名的位子,屈居第四。第五位是齊姜,就是晉文公在齊國避難時娶的齊國公室女子。第六、七、八、九名就是秦穆公當年送給晉文公的五個女子中的四個(另一個就是排名第一的文贏),其中辰贏排名第九。
不得不感嘆,晉文公去外邊流亡一圈,娶回來這麼多老婆,這比外出旅遊買紀念品划算多了。也難怪晉文公只當了八年國君,有這麼多女人在身邊,得有多好的體格啊。
趙盾大權在握,所以也就不管狐射姑的意見,直接派人去秦國迎接公子雍回國。狐射姑本來就對趙盾搶了自己中軍主帥的位子心懷不滿,就有意在立國君這件事情上和趙盾較勁兒,他也派人去陳國迎接公子樂。
趙盾聽說公子樂也要回來,也不示弱,乾脆直接派人把公子樂給宰了。你不是想立公子樂為君嗎?現在人已經死了,你難道想立個死人。
趙盾如此專橫,把狐射姑氣得七竅生煙。可是趙盾權力太大,而且其他的卿士也都不敢反對趙盾的決策,狐射姑孤立無援,也沒有辦法。
狐射姑氣不過,就想到了陽處父。都是這個老傢伙搗亂,當年要不是他,我就當上中軍主帥了。狐射姑對陽處父恨得牙根都痒痒,就派自己的族人狐鞫居殺了陽處父。
陽處父是趙衰的忠實屬下,對趙盾有大恩。狐射姑不分青紅皂白地把他做掉,可見其人已經被憤怒衝昏了頭腦。這種明顯向趙盾示威的行為,當然會招來趙盾的報復。趙盾看到狐射姑做出這樣極端的舉動,就徹底和狐射姑撕破臉皮,發動自己的勢力把狐鞫居給殺了,還把狐射姑趕出了晉國。
狐射姑沒有辦法,只好逃回自己的祖籍翟國。趙盾倒也厚道,看到自己的政敵倒臺了,也就不想斬盡殺絕,於是派人把狐射姑的妻子家眷都給他送過去,讓他以後就在翟國好好養老吧,晉國已經沒你什麼事了。
從這裡可以看出,趙盾的政治器量還是要高出狐射姑一層的。所以在這個事件中,即使狐射姑是最後的失敗者,值得同情,但是千百年來的輿論也沒有過於難為趙盾。
狐家就這樣在晉國的政洽舞臺上消失了,真是崛起得快,失敗得也快。想當年趙衰和狐偃都是跟隨晉文公流浪的功臣,關係很好,他們的在天之靈一定想不到,到了自已兒子這一輩,就徹底撕破臉皮了。
清除了反對力量,起盾迎接公子雍回國繼位的工作就抓緊進行。這個時候,晉襄公的夫人穆贏,抱著孩子到朝堂上來評理了.
從「穆嬴」這個稱呼來看,這位夫人也是秦國女子。而這個稱呼似乎有點特別,如果按照晉文公夫人稱「文嬴」,秦穆公夫人稱「穆姬」這個規律,晉襄公的夫人應該稱「襄嬴」。當然,諸侯國君夫人的諡號可能和國君的諡號相同,也可能不同,所以我們也難以用一兩句話把這個說清楚。
其實怎麼稱呼一個女子確實是很麻煩的事。這個時代的史料中基本上沒有留下女性的名字,我們只能用她們的諡號或是別的尊號,可是這樣一來就會顯得比較混亂,重名的也多。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
總之我們知道穆嬴就是晉襄公的夫人,也就是太子夷皋的媽。她每天都到朝堂上去哭哭啼啼,質問眾人:「先君有什麼罪過?先君的兒子又有什麼罪過?你們放著合法的繼承人不立,卻到國外去找人。你們打算怎麼處置這個孩子?先君剛走,你們就這麼欺負我們孤兒。
穆嬴哭得在場的大臣都面相覷,不知說什麼好。穆嬴在人群之中沒有看到執政大臣趙盾,就抱著孩子跑出朝堂,到趙盾府上,跪下接著哭:「您可是先君的託孤重臣,先君臨走前把這個孩子託付給您照顧,現在怎麼著?先君剛死您就忘了他的話了。」
趙盾被穆嬴哭得沒轍,朝中大臣們也沒人敢惹這位先君夫人。而且畢競夷皋是晉襄公的嫡子,本身就有繼位的權利,所以晉國的民間輿論也埋怨趙盾太無情無義。
畢競趙盾也是晉襄公提拔起來的,面對這個場面,多少也有些不落忍。在穆贏的情感道義雙重壓力下,趙盾最後作出了一個自已打自己臉的決定:還是立晉襄公的太子夷皋為君。於是一個還在吃奶尿床的小孩就被立為晉國的國君,是為晉靈公。
這回穆嬴滿意了,也不哭了也不鬧了。可是趙盾早就派人去秦國迎接公子雍了,現在出爾反爾,秦國肯定不滿意啊。
晉國的卿大夫們都看著趙盾,那意思是說,主意都是你出的,你說怎麼辦吧。
趙盾真不愧是超級大國的執政官員,這老兄一副誰也不在乎的樣子,說:「秦國人給我們送國君來,如果我們迎接,秦國就是朋友;如果我們不迎接,秦國就是敵人。對於敵人,還有什麼可說的,打唄。」
這套邏輯,頗有當年晉惠公的風採。晉國的卿大夫大多都覺得這樣做有點太無賴了,可是趙盾大權在握,誰敢說個不字?
晉國就開始厲兵秣馬,準備和秦軍開戰。那麼秦國那邊在幹什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