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結束之後,國內的部分行業還是受到了一定的衝擊,尤其是國內的實體行業,不少行業還迎來了「倒閉潮」,包括傳統的線下咖啡店,最近幾個月時間裡,國內咖啡市場的新聞不斷,但主要是巨頭加碼,新企業入局,亦或是其它的一些營銷手段,那麼,現如今國內的咖啡市場如何呢?
其實,國內連鎖咖啡「漫咖啡」,從大肆擴張到如今的「關店」,經歷的時間還是比較短的,在北京已經有60%左右的漫咖啡店關門了,同時漫咖啡在其它城市的店面規模也在不斷地縮減,從另一個角度來看,本來線下咖啡店的經營難度就比較大,整個2020年,咖啡服務業的閉店率達到了83%以上,而這其中包括一些資深玩家,也有一些比較老的品牌。
緊接著,瑞幸咖啡卻在積極的擴張,前幾個月,瑞幸咖啡公開表示,旗下不少店面已經實現了盈利,而未來將會有更多的店面實現盈利,不得不說,相比其它咖啡品牌,瑞幸咖啡能夠實現盈利,不少人還是比較驚訝的,此外,還有不少咖啡巨頭計劃加碼國內市場,並希望改變國人飲用咖啡的習慣。
而在前一段時間,知名食品巨頭麥當勞,也在積極的布局線下咖啡市場,並推出了「漫咖啡」,有業內人士指出,麥當勞推出「麥咖啡」,優勢還是比較大的,首先是目前線下布局的店面數量非常多,其次是成本也相對比較低,在定價方面也有很大的優勢,並且麥當勞還計劃加大對國內市場的投資,並希望能夠在咖啡市場中佔據一定的市場份額。
據悉,上海地區的麥當勞餐廳內,已經有了麥咖啡櫃檯,並且還出現了人頭攢動的現象,有消費者表示,麥咖啡剛剛登陸市場,給消費者發放了不少消費券,並且價格並不是很高,因此吸引了不少消費者。麥當勞的工作人員還表示,之所以大力的推出這些優惠活動,其實是麥咖啡加速布局國內市場的前奏。
11月16日的時候,麥當勞還宣布,麥咖啡將在未來投資25億元,加速布局國內的咖啡市場,預計到2023年,國內將有超過4000家麥咖啡提供高品質、高性價比的手工咖啡,並且今年麥咖啡還將率先覆蓋北京、上海、深圳等麥當勞餐廳,未來再布局更多的城市,從麥當勞的計劃中,能夠看出麥當勞的發展方式也是快速入場並實現全面擴張,這也是巨頭們布局咖啡市場的傳統做法之一。
此外,除了麥當勞,加拿大咖啡品牌Tims中國市場的CEO也公開表示,將在10年,亦或是更短的時間,在國內市場開出1500家門店,此外,今年11月份還表示,上述的開店計劃將會更早實現。為了保住在國內市場的優勢,星巴克在國內市場也進行了擴張,並將在第四季度中,淨增480家新店。
11月25日,奈雪的茶也宣布將增加咖啡產品,從這裡能夠看出,不僅是國內企業,全球多個咖啡企業也均在加速布局並瓜分國內的咖啡市場。此外,肯德基、茶顏悅色也均開始推出咖啡飲品了,從企業的動態上來看,國人似乎更愛喝咖啡了,但現實卻是,不少咖啡企業正迎來「倒閉潮」,除了之前提到的漫咖啡,Costa在北京、杭州、南京、青島等地也關閉多家門店,通過這一市場判斷,其關店數量超過了中國市場門店總數量的10%。
有業內人士還指出,一家咖啡店倒下了,可能會有更多的咖啡店開起來,從眾多企業布局咖啡市場來看,未來一段時間國內的咖啡市場競爭將會越來越激烈,並且企業經營的壓力也會隨之變大,除了門店的擴張,咖啡品類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變得逐漸多元化起來,從品類上來看,各家主打的咖啡產品還是有一定的差距的,但數位化企業是所有實體咖啡店加碼的重點。
與此同時,麥咖啡還將實現線上線下全渠道的點餐外送,還將覆蓋線下櫃檯、手機點餐以及外送平臺,而麥當勞的外送網絡,也將會為其線上渠道提供一定的支撐。而國內的巨頭也正在加大對咖啡市場的投資。Tims中國,在今年5月份就獲得了騰訊投資,並且還將建立在微信小程序上,還包括會員體系、手機點單功能等等。
值得注意的一點是,在價格方面,新入場的咖啡巨頭定價似乎更平價,從麥咖啡的布局來看,一杯單品的價格還是比較低的,例如一杯拿鐵19元,一杯美式17元,雖然相比瑞幸的價格並不低,但相比星巴克低了不少,從這裡能夠看出,未來國內的咖啡市場將會發生很大的變化,並且品類和價位也將逐漸多元化。
從模式的改變,未來消費者的咖啡需求也將發生很大的變化,速溶咖啡、即飲咖啡等等,但這類咖啡的定位主要是中低端市場,但定位中高端的咖啡館,主要滿足的是用戶的社交需求,因此未來消費者對咖啡的需求將會出現分層,完全可以覆蓋所有國人對咖啡的需求,咖啡企業的布局,也幾乎覆蓋了所有的市場定位以及業態。
從咖啡巨頭的布局能夠看出,現如今咖啡市場的競爭將會越來越激烈,相比美國、日本,國內消費者的咖啡年均飲用量還是比較低的,因此未來國內咖啡市場的上升空間還是比較大的,從另一點來看,咖啡市場正在走向另一個極端,即主要體現在瘋狂燒錢上,但從瑞幸咖啡的結果上來看,瑞幸確實用低價、補貼的方式,佔據了比較高的市場份額。最後,大家認為這些加速布局國內市場的咖啡巨頭,誰會笑到最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