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一家,被抱者為周海嬰。
《魯迅回憶錄》手稿本。
本報訊 (記者張弘)近日,魯迅夫人許廣平生前記錄魯迅與黨、與家庭、與文化界關係,以及與黑暗勢力鬥爭經歷的《魯迅回憶錄》手稿本由長江文藝出版社出版。本書的面世,使得1961年作家出版社出版的《魯迅回憶錄》被洗掉「顏料」,以許廣平創作的原始面目與讀者見面。
周揚和邵荃麟曾指導修改
本書責任編輯、著名出版人安波舜介紹,該書之所以叫「手稿本」,是為了與1961年出版的《魯迅回憶錄》區別開。在手稿本中,內容凡有改動之處,都加了編者注。該書主編、魯迅之子周海嬰透露,1961年版是「媽媽(許廣平)執筆,集體創作,上級拍板」的,有不少是違背作者原意的。而真正能夠反映真實的魯迅一生的書,就是許廣平被「創作組」改動前的「手稿本」。這也意味著被遮蔽和詮釋近50年的魯迅及其精神,將得到「還原」。
「手稿本」前言顯示,1959年,文藝界領導人周揚和邵荃麟曾親自過問《魯迅回憶錄》的寫作過程。許廣平曾寫到,「我這本小書,首先得到周揚同志和邵荃麟同志的直接指導和幫助。如關於女師大事件,就是接受了邵荃麟同志的意見而添寫的」。但是,《魯迅回憶錄》正式出版時,周揚和邵荃麟的名字都被刪除,代之以「許多同志」。此外,《魯迅回憶錄》出版時添加了批判馮雪峰的文字。
魯迅將被「再研究」
安波舜稱,魯迅家人和部分魯迅研究的學者專家,已經上書有關部門,並得到批准:以21世紀新的思維和研究方法,集中中國魯迅研究的專家學者,重新詮釋、解讀魯迅的作品和魯迅的文化精神,增補魯迅研究的新資料、新觀點。魯迅研究項目將重新啟動和大規模的展開。
魯迅的家人認為,60年來,隨著政治形勢的變化,魯迅不斷地被利用和包裝。最嚴重的是「文革」時期,魯迅的形象被「四人幫」肆意篡改,成了他們無情鬥爭殘酷打擊老幹部和無辜群眾的代名詞和精神口號,致使魯迅研究和魯迅作品的文化普及中,存在不少錯誤的認識和誤區。近年來,社會上又出現一些所謂的新學者新流派,熱衷於研究魯迅的「兄弟不和」和「重婚」等八卦命題,無視魯迅所處時代和環境。魯迅和他的作品,作為中國現代文學的重要遺產,必須從長期以來的詮釋和包裝中解放出來,還一個真實的魯迅、有愛有恨的魯迅。
■ 連結
《魯迅回憶錄》舊版「正誤」
許廣平《魯迅回憶錄》1961年由作家出版社出版。1979年,學者朱正在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了《魯迅回憶錄正誤》,至今,本書已經出了3個版本。在書中,朱正針對《魯迅回憶錄》中涉及大大小小25個問題進行了詳實而紮實的考證,指出許著錯誤。有學者評價該著「表面是為矯正其『記憶』上的誤差,但主要是匡正她對魯迅的『美化』和『神化』。」
■ 學者觀點
許廣平披露的魯迅後10年的史料十分重要。此外手稿本應該能夠為我們研究上世紀五十年代的文化生態提供一種視角。許廣平的《魯迅回憶錄》被朱正「正誤」,究竟是出版的原因還是她自己的原因,從手稿本應該能看出來。周揚是魯迅的死敵,為什麼他要指導許廣平寫《魯迅回憶錄》?這就是需要研究的。許廣平的立場和視角,是她自己的,還是魯迅的,還是受到了當時文化界領導人的暗示,手稿本應該能看出來。
(孫鬱,魯迅博物館館長)
《魯迅回憶錄》是為了迎合當時的意識形態而寫的,第一此印刷的版本錯誤很多,第二次印刷時已經修改了很多地方。這次出版的手稿本,從魯迅研究的專業角度來說,史料價值會很有限。
(朱正,學者)
■ 恢復內容選讀
原文:話又說回來,魯迅雖然在上海,但每每說「周作人的文章是可以讀讀的。」他的確是這樣,不因為兄弟的不和睦,就連他的作品也抹煞。每逢周作人有新作品產生,出版了,他必定託人買來細讀一遍,有時還通知我一同讀。如1928年9月2日,日記上也曾記著:「午後同三弟往北新書店,為廣平補買《談虎集》上一本,又《談龍集》一本」。又1932年10月31日,買「周作人散文鈔一本」。
編者註:周作人抗戰後以「漢奸」罪入獄,解放後一直受到批判。
原文:記得到過魏盛裡幾次之後的某一天,有個婦女從店後走到外面去,經過我們身邊,內山先生就指向我們說:這是郭沫若先生的日本夫人,並且又說到郭先生曾住過他的店內。到後來日子一久,了解的更多了。郭先生住在日本,每有寫作,寄回中國,都是內山先生代理,收到稿費之後轉交給日本夫人,再由她買成中國土產帶回日本去。
編者註:刪去此節內容,可能是為了保護郭沫若形象。
原文:更有日本改造社記者木村毅被特派來,聽說蕭伯納要到上海,要得到第一手消息,通過內山向魯迅請求:日本記者方面打算派小火輪去到蕭的船上訪問,而未被允許。無論如何也不能達到目的,卻是蕭早已被宋慶齡請去了。日本記者沒有辦法走進宋的住處,正當傍徨無策的時候,魯迅忽然得到通知:宋夫人邀請他前往與蕭相見。這就解決了日本記者的為難,通過魯迅給予便利,第一手報導於日本新聞界的是這位記者,這在資產階級的社會,在日本新聞界是何等重要呀!
編者註:此時,中日邦交尚未正常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