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回憶錄》還原刪節部分

2020-12-15 鳳凰網讀書

魯迅一家,被抱者為周海嬰。

《魯迅回憶錄》手稿本。

本報訊 (記者張弘)近日,魯迅夫人許廣平生前記錄魯迅與黨、與家庭、與文化界關係,以及與黑暗勢力鬥爭經歷的《魯迅回憶錄》手稿本由長江文藝出版社出版。本書的面世,使得1961年作家出版社出版的《魯迅回憶錄》被洗掉「顏料」,以許廣平創作的原始面目與讀者見面。

周揚和邵荃麟曾指導修改

本書責任編輯、著名出版人安波舜介紹,該書之所以叫「手稿本」,是為了與1961年出版的《魯迅回憶錄》區別開。在手稿本中,內容凡有改動之處,都加了編者注。該書主編、魯迅之子周海嬰透露,1961年版是「媽媽(許廣平)執筆,集體創作,上級拍板」的,有不少是違背作者原意的。而真正能夠反映真實的魯迅一生的書,就是許廣平被「創作組」改動前的「手稿本」。這也意味著被遮蔽和詮釋近50年的魯迅及其精神,將得到「還原」。

「手稿本」前言顯示,1959年,文藝界領導人周揚和邵荃麟曾親自過問《魯迅回憶錄》的寫作過程。許廣平曾寫到,「我這本小書,首先得到周揚同志和邵荃麟同志的直接指導和幫助。如關於女師大事件,就是接受了邵荃麟同志的意見而添寫的」。但是,《魯迅回憶錄》正式出版時,周揚和邵荃麟的名字都被刪除,代之以「許多同志」。此外,《魯迅回憶錄》出版時添加了批判馮雪峰的文字。

魯迅將被「再研究」

安波舜稱,魯迅家人和部分魯迅研究的學者專家,已經上書有關部門,並得到批准:以21世紀新的思維和研究方法,集中中國魯迅研究的專家學者,重新詮釋、解讀魯迅的作品和魯迅的文化精神,增補魯迅研究的新資料、新觀點。魯迅研究項目將重新啟動和大規模的展開。

魯迅的家人認為,60年來,隨著政治形勢的變化,魯迅不斷地被利用和包裝。最嚴重的是「文革」時期,魯迅的形象被「四人幫」肆意篡改,成了他們無情鬥爭殘酷打擊老幹部和無辜群眾的代名詞和精神口號,致使魯迅研究和魯迅作品的文化普及中,存在不少錯誤的認識和誤區。近年來,社會上又出現一些所謂的新學者新流派,熱衷於研究魯迅的「兄弟不和」和「重婚」等八卦命題,無視魯迅所處時代和環境。魯迅和他的作品,作為中國現代文學的重要遺產,必須從長期以來的詮釋和包裝中解放出來,還一個真實的魯迅、有愛有恨的魯迅。

■ 連結

《魯迅回憶錄》舊版「正誤」

許廣平《魯迅回憶錄》1961年由作家出版社出版。1979年,學者朱正在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了《魯迅回憶錄正誤》,至今,本書已經出了3個版本。在書中,朱正針對《魯迅回憶錄》中涉及大大小小25個問題進行了詳實而紮實的考證,指出許著錯誤。有學者評價該著「表面是為矯正其『記憶』上的誤差,但主要是匡正她對魯迅的『美化』和『神化』。」

■ 學者觀點

許廣平披露的魯迅後10年的史料十分重要。此外手稿本應該能夠為我們研究上世紀五十年代的文化生態提供一種視角。許廣平的《魯迅回憶錄》被朱正「正誤」,究竟是出版的原因還是她自己的原因,從手稿本應該能看出來。周揚是魯迅的死敵,為什麼他要指導許廣平寫《魯迅回憶錄》?這就是需要研究的。許廣平的立場和視角,是她自己的,還是魯迅的,還是受到了當時文化界領導人的暗示,手稿本應該能看出來。

(孫鬱,魯迅博物館館長)

《魯迅回憶錄》是為了迎合當時的意識形態而寫的,第一此印刷的版本錯誤很多,第二次印刷時已經修改了很多地方。這次出版的手稿本,從魯迅研究的專業角度來說,史料價值會很有限。

(朱正,學者)

■ 恢復內容選讀

原文:話又說回來,魯迅雖然在上海,但每每說「周作人的文章是可以讀讀的。」他的確是這樣,不因為兄弟的不和睦,就連他的作品也抹煞。每逢周作人有新作品產生,出版了,他必定託人買來細讀一遍,有時還通知我一同讀。如1928年9月2日,日記上也曾記著:「午後同三弟往北新書店,為廣平補買《談虎集》上一本,又《談龍集》一本」。又1932年10月31日,買「周作人散文鈔一本」。

編者註:周作人抗戰後以「漢奸」罪入獄,解放後一直受到批判。 

原文:記得到過魏盛裡幾次之後的某一天,有個婦女從店後走到外面去,經過我們身邊,內山先生就指向我們說:這是郭沫若先生的日本夫人,並且又說到郭先生曾住過他的店內。到後來日子一久,了解的更多了。郭先生住在日本,每有寫作,寄回中國,都是內山先生代理,收到稿費之後轉交給日本夫人,再由她買成中國土產帶回日本去。

編者註:刪去此節內容,可能是為了保護郭沫若形象。 

原文:更有日本改造社記者木村毅被特派來,聽說蕭伯納要到上海,要得到第一手消息,通過內山向魯迅請求:日本記者方面打算派小火輪去到蕭的船上訪問,而未被允許。無論如何也不能達到目的,卻是蕭早已被宋慶齡請去了。日本記者沒有辦法走進宋的住處,正當傍徨無策的時候,魯迅忽然得到通知:宋夫人邀請他前往與蕭相見。這就解決了日本記者的為難,通過魯迅給予便利,第一手報導於日本新聞界的是這位記者,這在資產階級的社會,在日本新聞界是何等重要呀!

編者註:此時,中日邦交尚未正常化。

相關焦點

  • 《魯迅回憶錄》手稿本還原刪減內容
    新版還原1961年舊版「刪汰」部分;新世紀魯迅研究將重新啟動 近日,魯迅夫人許廣平生前記錄魯迅與黨、與家庭、與文化界關係,以及與黑暗勢力鬥爭經歷的《魯迅回憶錄》手稿本由長江文藝出版社出版。本書的面世,使得1961年作家出版社出版的《魯迅回憶錄》被洗掉「顏料」,以許廣平創作的原始面目與讀者見面。
  • 難以還原的魯迅
    電影中的魯迅是什麼樣子?魯迅為何遲遲才走上銀幕?電影能還原一個真實的魯迅嗎?一如給這個世界留下了豐富闡釋空間的魯迅,《魯迅》首先要面對的,是一地懸念。  40年,終成一部電影  把魯迅拍成電影是中國幾代電影人的夙願。
  • 木心《文學回憶錄》中暗含的「魯迅論」(上)
    孔夫子舊書網淘書,以備閒退下來閒讀,無意間看到木心的《文學回憶錄》(上下),遂購之;不久閒讀之,竟一發而不可收,遂又東幾本西幾本、幾乎全部地購進了其已面世作品及有關書籍多種,大多已讀,並作筆記數篇,此其一。
  • 偉大作家的平凡人生—讀《夏目漱石回憶錄》
    然而,夏目漱石是日本的「國民大作家」,其在日本近代文學史上的重要性完全等同於魯迅先生。與魯迅一樣,夏目漱石也是有強烈的民族自尊心,和對國家與人民有著強烈責任感的作家,因此他一生堅持對社會的批判態度(《我的個人主義》是這種精神的完全體現)。其實,夏目漱石最早被介紹到中國,也是魯迅先生。
  • 內地版胡因夢自傳刪節部分(上)
    2006年讀內地版胡因夢自傳(2006年8月一版,東方出版中心,28元),以為是全本,只因該書沒有任何一字說明內地版是刪節版,後聽讀過臺版的書友說起,才知道此事。翹首以待之後,在2009年5月終於得見真面目。除了刪除兩章,將臺版的18章變為16章以外,在剩下的16章也有一些刪節。
  • 《百年孤獨》「被刪節」?
    但近日,評論人韓浩月針對《百年孤獨》的一篇文化評論中提及有讀者反映該版本的《百年孤獨》有刪節而引起出版方新經典文化的強烈反應,為此專門發表聲明稱,本次正式授權的《百年孤獨》中文版,是根據加西亞·馬爾克斯親自指定的西班牙語版本翻譯,在翻譯和編輯過程中未做任何刪節,並表示保留對相關當事人追究其法律責任的權利。
  • 魯迅與三套翻譯叢書
    1927年魯迅到達上海以後,一大工作是從事翻譯,其間曾主持過三套翻譯叢書,分別是《科學的藝術論叢書》、《現代文藝叢書》和《文藝連叢》,他自己的部分譯本也收在裡面。    1929年,魯迅同馮雪峰以及水沫書店的施蟄存、戴望舒等合作,在該書店出版了一套新興文學論叢書。馮雪峰在回憶錄中寫他與魯迅最早的接觸,就同此時翻譯外國文藝理論有關:「一九二八年十二月的一天晚上,柔石帶我去見了魯迅先生,從此我就跟魯迅先生接近,一直到他逝世之日為止。我去見魯迅先生,有兩個原因,一個原因是,我從柔石談到魯迅的話裡,覺得魯迅先生是很好接近的,他是真正肯幫助青年的。
  • 原創話劇《大先生》要將魯迅還原為「人」
    原創話劇《大先生》要將魯迅還原為「人」 2016-03-14 19:14:06:${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   中新網北京3月14日電 (記者 應妮)將在中國舞臺上演的大型話劇《大先生》旨在將魯迅還原成
  • 魯迅文章解釋部分詞語未必縝密:"青皮"之說不準
    魯迅文章解釋部分詞語未必縝密:"青皮"之說不準 2014-05-19 09:59:57那麼,魯迅的說法是否有不準確之處呢?我於是用手機發簡訊,分別請教幾位天津的學者朋友。問題是:「魯迅說天津人把流氓稱之為青皮,有何出典?」幾分鐘後,分別收到了他們的回覆——  《天津文學》主編張映勤說:「清末天津混混的稱呼有多種,青皮不知典出何處。」  《天津日報》副刊羅文華主任說:「沒有出典。我理解就是果未熟而皮澀。
  • 劉火:說說《金瓶梅》不同版本的穢語與刪節
    本文討論的話題是:《金瓶梅》不同版本的穢語與刪節級別。即同一性事敘事與描寫,不同版本的穢語字數和穢語程度,以及刪節本的刪節字數(即穢語程度)。來看這例:戴本第十二回「潘金蓮私僕受辱 劉理星魘勝貪財」(吉大本作「潘金蓮私僕受辱 劉理星魘勝求財」,張本作「私僕/魘勝」)裡,西門慶不在家時,潘金蓮「捱一刻似三秋,盼一時如半夏」。便與琴童苟合。
  • 馬家軍調查刪節部分能見天日嗎?公開捅破馬俊仁牌藥簍子是好事!
    《馬家軍調查》刪節部分能見天日嗎?公開捅破「馬俊仁牌藥簍子」是好事!作家趙瑜曾推出一部震驚體壇的報告文學《馬家軍調查》,但出版時迫於壓力把「興奮劑」章節刪掉了,但他手中至今依然保存著大量當時進行調查的資料。
  • 陳丹青:救救魯迅
    到了新世紀,「魯迅爭議」衍生了「還原魯迅」的願望。就我所知,不論是魯迅的「捍衛派」還是「質疑者」,近十餘年出版的魯迅專著大幅度拋棄官方意識形態尺度,試圖描述真實的魯迅。其中,最可注意的聲音來自魯迅後代 :先有2001 年周海嬰回憶錄《魯迅與我七十年》,後有 2006 年海嬰先生大公子周令飛同志在交通大學的一場講演,這位魯迅的長孫直截了當問道:「魯迅是誰?」這可能是迄今為止關於魯迅最為激烈而諷刺的發問。這一問,宣告七十年來我們被告知的那位魯迅先生,面目全非。
  • 「文學洛神」的回憶錄——「永恆的師者」魯迅先生
    我卻覺紀念魯迅先生最好的文章出自蕭紅之手。蕭紅是魯迅生前最為看重的女作家,常常給予她指導。《跋涉》中大部分作品揭露社會的黑暗,為躲避迫害,兩人逃離哈爾濱,到達青島在青島,蕭紅完成著名中篇小說《生死場》此間, 魯迅先生得知蕭紅要出版《生死場》 由此,魯迅與蕭紅便相識了。
  • 從千奇百怪的綽號來還原一個真實的魯迅
    魯迅於中國之貢獻,不再跪舔。魯迅之人品,亦不在本文討論範圍。今天我們從魯迅給人起的綽號裡,管中窺豹,還原一個真實的魯迅。給房客沈四太太起綽號「肚子痛」,因為魯迅在冬天裡去吃冰,被沈四太太勸阻,說是吃了會「肚子痛」,並告知了魯迅母親,被還在小孩子的魯迅懷恨在心。後來北漂,住在北京磚塔胡同,同院裡住了兩個同鄉,兩個10歲左右的小女孩——俞芬姐妹。因為年齡小,難免頑皮,魯迅便直接用屬相給她倆起外號——「野豬」「野牛」!
  • 浙江耗資上億打造古鎮,只為「還原」魯迅筆下場景,猶如身臨其境
    浙江紹興的名人有很多,我們最為熟悉的那便是魯迅了,紹興這座城市充滿了魯迅的身影,為了還原魯迅的小說場景,當地人耗資上億,打造了這麼一座場景——魯鎮,只為了還原魯迅所寫的《孔乙己》小說的場景,也可以說為是裡面魯迅,紀念文學。
  • 此書從全新視角還原一個「真實」的魯迅
    在《兩地書》中,魯迅用「白果」二字指代「黃堅」,也說他「浮而不實」,「興風作浪」,「嘴裡都是油滑話」。這種人當然不會撰寫研究魯迅的文章。我曾主編過《魯迅研究月刊》,擔任過《魯迅研究》和《魯迅研究年刊》的編委,中國人民大學剛剛創辦複印資料時,《魯迅研究》分冊也是由我負責終審,但我的的確確不知道還有一位名叫黃堅的魯迅研究者。
  • 傅敏告出版社:《傅雷家書》未進入公版,也不得隨意「刪節」
    煤炭工業出版社作為彙編者,只是根據讀者的興趣和出於對傅雷本身的保護出發,隱去了作品的部分內容,這種行為並未改變作品,不能被認為是侵害了傅雷的修改權。煤炭工業出版社的訴訟代理人還稱:「沒有證據證明《傅雷家書》屬於知名商品,我方不構成不當競爭。」
  • 魯迅為何反孔子
    魯迅自幼生活在一個禮重的舊式士紳家庭,教育嚴謹,魯迅更是熟讀舊書,抄碑多年。他自然知道舊文化的一些暖意的東西,比如,他孝順母親,知道母親一個人養大他們三兄弟不易,又比如,雖然遇了許廣平,卻不忍休了朱安,因為,朱安回到娘家沒有辦法生存。
  • 衛視播「金婚」未經刪節原版 搶播精確到分秒
    從目前的播出情況看,與之前安徽衛視等方面宣稱的「潔版」不同,四家衛視昨日放送的均是未經刪節的原版,不過這並不代表「廣告門」塵埃落定安徽、江蘇、江西三衛視均表示:目前不刪植入廣告,不代表以後也不刪。  「植入廣告基本都集中在最後15集,前面35集要刪也沒什麼好刪的,因此我們會按原版完整播放。」
  • 70年文學接力《四世同堂》散佚部分尋找和修復
    不久前,老舍《四世同堂》英譯全稿的發現和未發表部分重新被譯回中文,為文學界內外所熱烈關注。哈考特·布拉斯出版社的編輯們做了某些刪節,他們完整地刪掉了一個角色,而他是我所特別喜歡的。他們認為有必要減少一些字數,以便壓縮一下書的塊頭。對結尾沒有做變動。」1978年10月20日,浦愛德致信楊憲益夫人戴乃迭:「老舍知道,美國人不喜歡篇幅太大的長篇小說,所以我們一起工作時候,他對原書作了較大的刪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