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格內向不是缺點,自卑這口黑鍋「內向」表示我不背

2020-12-11 天下有情話

有人提問:一個人內向自卑,不善於交際,不敢在眾人面前說話,沒什麼主見,思維不活躍。該如何打破這種境遇突破自我?

我告訴他:

首先,你的觀點不對,你認為內向是缺點這就有問題,推薦你一本書《內向者優勢》,內向和外向都是性格,沒有哪個性格是缺點,內向不是缺點喲。

其次,張開你的雙手看一看,手指有長有短,你覺得哪個是缺陷?「不善於交際,不敢在眾人面前說話,沒什麼主見,思維不活躍」,你一連說了這麼多自己認為的缺點,你認為這些都是缺點,那麼這些都是你自己在否定你自己,而實際呢,這些不是缺點,只是你不擅長的地方而已,你有的長處應該多發揮,而不是拿短處當成缺點,跟別人去比較。

第三,你自卑跟內向沒關係,自卑是童年得到的愛不夠,父母的教育方式讓你從小認為他們不愛你,或者否定你,讓你覺得自己很糟糕,不夠好,所以就變得很自卑。自卑簡單總結,就是自己不愛自己,就像你的問題一樣,一連串的否定自己。要改變這一點,也就簡單的一句話:接受自己的不完美。沒有誰十全十美的,你也一樣,你不能只接受自己的優點,不接受缺點。

最後,說說內向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吧。在《內向者優勢》一書裡提到,性格因人而異,並且會受到遺傳因素的影響。比如說,D4DR基因,也被稱為「尋求新奇的基因」,會影響人的性格。如果一個人的D4DR基因很長,這種人的性格偏外向。如果一個人的D4DR基因較短,性格相對內向。

內向者的優勢:內向的人比外向的人有更多的血液流向大腦,血流的方向也更加錯綜複雜;而外向的人血流的通路比較短,也不太複雜。因此內向的人大腦會比較敏感,更喜歡自己思考問題;而外向的人則更關注外部世界,喜歡從外面的世界去接受新的刺激。

內向者有很多優勢,其中包括善於思考,能夠高度集中注意力,還善于堅持,有耐心、能夠深入鑽研問題... ...

自信的內向者是,溫柔安靜有力量,自卑的內向者,沉默敏感很脆弱,這就是區別。

所以你要做的是改變自卑,而不是去強迫自己變得外向。

相關焦點

  • 該怎麼改掉自卑內向的性格?
    在這個我們每天避免不了的要隔著屏幕跟別人聊天的時代,卻有越來越多的人得了社交恐懼症,而這部分社交恐懼症中,自卑內向的人卻佔到百分之七十。其實自卑內向的人主要原因是:性格膽小膽怯脆弱敏感所導致引起的心裡害怕,不相信自己,不敢跟外面人群接觸交流,害怕自己各方面做的事情沒有人家優秀做的不如人家好;心裡好像感覺自己嘴笨不會說話或者腦子反應不快不敏捷一樣;實際上那是自己錯誤的心理想法,誤導自己而已。
  • 性格內向不是一個人的缺點,告訴你如何發揮內向者優勢
    既然性格內向它是一種性格的偏好選擇,不是一種缺點,就完全沒有必要刻意的去改變,順其自然。因為很多人他內向不是它不擅長外向活躍,而是他本身就喜歡安靜和內斂沉穩的節奏。你也不需要刻意的去迎合他人,讓自己的人際關係「遊刃有餘」,因為內向者有你自己的優勢。 我們可以看看現在商界的一些大佬,除了馬雲以外,很多大佬性格都是騙內向的。
  • 內向=懶、笨、慢、悶?內向是缺點?一本書解讀內向性格的競爭力
    我想,很多內向性格的人對此都會有共鳴,喜歡獨處勝過熱鬧是內向型性格人的一個常態。但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這個社會將內向與懶、笨、慢、悶畫上了等號,內向型性格似乎成了一種性格缺陷。身為一個內向型性格的人,從小到大都或多或少都會受到身邊人或善意或惡意的提醒:「這孩子不愛說話。」
  • 我,性格內向,很自卑,內向性格真的不好嗎?3個步驟可揚長避短
    這些話肯定很多人都聽過:你太內向了,要多出去跟不同的人接觸。你看你,從小就這麼內向,長大可怎麼辦?對不起啊,這孩子就是太內向了,也不太叫人。我不想跟你去那個聚會,太無聊了,我想在家裡呆著。從小被貼上「性格內向」這樣的標籤成長,內心很自卑,很想改變。被說內向,多半會感覺不光彩,似乎內向就是不好,內向就是能力低、呆板、木訥的代名詞。內向性格真的這麼糟糕嗎?我認為並不是這樣的。
  • 心理學家:性格內向並不可怕,學會這5點,讓你的缺點變優點
    內向之所以會被「抹黑」,確實是有很多「缺點」,但學會下面這五點,缺點也能變優點,劣勢也能轉化成優勢。(1)既然不喜歡高調,那就低調做人外向的人喜歡高調做人做事。槍打出頭鳥,內向的人低調做人,反而能「逃過一劫」。
  • 「內向自卑不善交際,不敢在眾人前說話,思維不活躍」怎麼破?
    「內向自卑,不善於交際,不敢在眾人面前說話,沒什麼主見,思維不活躍。」這是我們大多數普通人生活和工作中的真實寫照。這樣的性格與思維習慣、行為模式很大程度局限了我們在職場上的進一步發展。性格內向並非缺點,自我認同後,你可以將它轉化成你的長處。很多人喜歡推崇外向活躍的性格,這樣的人很能從人群裡一眼被人認知。但我以為性格內向並非是缺點,它是天生的,有性格外向的人就有性格內向的人,這如同一片葉子的兩面。性格內向的人他的特長就是心思細密,做事謹慎,為人處事比較周全。
  • 性格內向的人,社交「無用說」?丨心理學解析內向傳播
    人們不再熱衷於面對面的交往,不喜歡拋頭露面,能發信息絕不會打電話......性格內向,喜歡獨處的人似乎越來越多。同時也有更多批判的聲音響起,「不願與人接觸」、「孤僻不合群」等等,這樣貶義的評價也只多不少。多見於一些父母總是在孩子放假時趕孩子多出去溜達溜達,而不是宅在家裡。然而,性格內向、不善言談的人,真的需要改變自己嗎?1.
  • 自卑不等於內向靦腆,自卑的人如何才能改變
    內向靦腆不等於自卑,他們只不過由於生長環境、性格因素不太願意在別人的注視下展現自己,在陌生人旁邊或是陌生環境下安靜的無所適從。但是,一轉眼,又可以跟熟悉的好朋友長篇大論。他們的性格要麼因為身邊環境而改變,變得外向,比如周杰倫,年輕的周杰倫安靜的話都不太會說,現在的周杰倫簡直是段子手。要麼繼續安靜下去,享受自我。
  • 毛不易談自己性格,內向不是性格缺陷,它只是性格中的一種
    毛不易曾經在一個採訪裡面談論了關於自己性格的問題,他是這樣說的:我不認為內向是性格的一種缺陷,它只是所有性格中的一種。沒有必要強迫自己改變性格,希望大家能夠坦然地接納自己的性格。那麼內向真的是性格的缺陷嗎?其實不然,每一種性格的存在都有它的道理,每一種性格也都有自己的優點和缺點。我們身邊的朋友裡面,不發缺少性格外向的人,看著他們身邊眾多的好友,看他們能和剛認識的人稱兄道弟,你產生了深深的羨慕。
  • 如果你自卑又內向,社交恐懼,常感覺自己一無是處,該怎麼辦?
    內向不等於自卑。自卑引發得不善交際和性格內向而不善交際完全是兩回事,性格內向的人,與其說他們不善交際,不如說他們不喜歡交際。他們只是圈子比較小,並不代表內向的人沒有朋友。他們的朋友也許比較少,但是內向的人朋友質量往往都比較高,既少而精。而自卑引發的不善交際往往就是心理上的問題,社交恐懼、自我懷疑,如果能正確地面對自卑,克服自卑,我想不善交際問題也會迎刃而解。自卑自卑最早是心理學家阿德勒提出來的,他把自卑定義為個體因為準備不足和無法應對,所以在問題面前堅信自己無法去解決他們。
  • 誰說內向性格不好?愛因斯坦、比爾·蓋茨、巴菲特都是內向性格
    性格外向的人熱衷人際交往,他們熱情、愛說話、充滿自信、喜歡交友。這一類人在各類交際活動中頗有長處,適合表演、教學、指揮、管理等領域。性格外向的人大都願意與他人共處,在其他人面前他們會顯得精力充沛,崇尚冒險而且經常表現出領導才能。相反,他們不愛自己一個人做事,那樣會覺得沉悶、平淡。
  • 性格內向的形成原因 - 矛盾
    人在這個世界上分兩種性格:一為外向型,二為內向型。但是在這個現實社會中最需要的還是外向者,然而對於那些內向者來說立足於社會中較外向者更艱難一些,除非在某領域有著出眾的貢獻。那麼,本是活潑開朗的外向者,為何會變成一個沉默寡言的內向者呢?
  • 性格內向,自卑如何才能做出改變呢?知道這幾種方法讓你受益終生
    那麼一個人沒有自信而且還比較內向應該怎麼辦緩解這個情況呢?來一起看一下網友們都提出了什麼辦法吧!因為不自信你就不敢與別人進行溝通,所以你需要多跟別人打交道,然後習慣跟人打交道,增加一下你的社交圈子,接觸更多人才行。如果你沒有工作的話,建議你找個保險公司之類的工作做幾個月的銷售。跟人打交道難免會犯錯,你要學會如何跟人打交道,這時候才是提高情商的時候。
  • 男孩性格內向,被爸爸「丟」火車站:孩子內向真不是壞事
    文|爸媽盒子每一個孩子都會有自己的性格,有些孩子會外向,有些孩子會內向,但無論是哪一種性格,都會有各自的優勢和劣勢,家長在培養孩子性格的時候,有些家長會認為性格內向的孩子,會不那麼容易被人喜愛。但事實上真的是這樣的嗎?
  • 「孩子性格太內向,沒出息」,孩子內向性格有必要培養成外向嗎?
    諾貝爾獎創立人諾貝爾先生,從出生開始就體弱多病,但這並不能阻止他成為世界上最偉大的化學家以及工程師。很多研究人員終其一生投入到自己的事業中,大部分人都希望能獲得諾貝爾獎的認可,可見這個獎項對大家有多麼的重要。
  • 《我們的歌》周深:如何解決「內向性格」的困擾,收穫自信人生?
    那時的周深,其貌不揚,站在聚光燈下佝僂著背,手足無措,笑容卑微,老天賞飯的歌唱天賦無法消弭他骨子裡的自卑。他在採訪的時候也表示,自己從小就是一個孤獨內向的人。簡言之,在面對性格這件事上,我們必須摒棄非黑即白的固定型思維,選擇用靈活、充滿彈性的態度去看待。例如,我們可能六分內向,四分外向,或者七分內向,三分外向。只要不是整個人陷入完全自閉的心理狀態,多大的混合比例,並不是太要緊,它也不該成為你的心理負擔。
  • 永遠不要低估一個性格內向的人!
    作者 | 樊登讀書主創團「你這種性格長大要吃虧的。」實不相瞞,我幾乎是聽著這句話長大的。從小到大,爸媽就一直在給我灌輸一種思想:「內向性格是缺點,你要改變」、「內向性格在社會中不受歡迎」、「優秀的孩子就應該善於自我展現,和誰都能打成一片」。長大後,社會給我們的壓力更大,在社交和外向性格備受推崇的文化中,作為一個內向的人很難,甚至是可恥的。
  • 什麼性格的孩子最容易得抑鬱症?不是內向的,家長要警醒
    我好奇怎麼大早上如此沉重?這才知道該話題在昨晚登陸各大平臺的熱門,經過一夜討論後依舊熱度不減,參與圍觀的家長高達數萬。加上最近不少公眾人物得了抑鬱症,寶媽們才開始杞人憂天。要知道,抑鬱症對人類向來一視同仁,上到高門顯貴,下到黎民百姓,都逃不過抑鬱的可能。而究其根源,卻大多與童年經歷和孩子性格關係甚大,而在選擇走極端的抑鬱症患者裡,未成年人也佔比驚人。
  • 性格內向之人的說話之道
    所以,要做的第一步就是全身心的接受自己內向的性格,不要去討厭這種性格。如果你自己都接受不了,面對別人時怎麼會有自信呢?再說,一個人會不會說話,跟性格內向外向關係並不是很大。什麼是會說話,就是能在合適的場合說恰當好處的話。外向的人可能話說得很多,但不一定能說得到點子上,內向的人話不多,但如果句句能起到關鍵作用,說話水平就比外向的人要高。
  • 永遠不要低估一個性格內向的人
    從小到大,爸媽就一直在給我灌輸一種思想: 「內向性格是缺點,你要改變」、「內向性格在社會中不受歡迎」、「優秀的孩子就應該善於自我展現,和誰都能打成一片」。 長大後,社會給我們的壓力更大,在社交和外向性格備受推崇的文化中,作為一個內向的人很難,甚至是可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