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讓你眼前一亮的科幻小說:科幻,不止宇宙

2020-12-17 秋葉新語

說到科幻,你會想到什麼?

是《流浪地球》裡的極寒世界,人類不得不帶著地球去尋找一個新的適合生存的星系;還是《星際穿越》裡人類可以自由地在各個星球和空間中穿梭;或者是《三體》裡地球人類文明和三體文明的信息交流、生死搏殺......

這些科幻作品似乎都離不開末日、地球毀滅和宇宙等元素,但是離開了這些,科幻作品就沒有別的主題了嗎?

有人說,科幻小說的魅力在於帶領著我們走向那個未知而又神秘的未來,而未來的主旋律,不僅僅只有末日。

我們整理了一份關於未來的科幻書單,這裡,或許才是真正的未來世界。

一、《18個未來進行時》

科幻小說中的傳奇也許明天就會成為現實。

這是一本關於未來科技的科普圖書。科技給我們帶來了更美好的生活方式,也帶來了種種難題。

未來,科技還將怎樣改變我們?

人口問題、環境問題,還有基金工程的倫理問題能否得到解決?

未來,我們如何上網?

如何出行?如何與機器人相處?

我們能不能離開地球,去尋找外星家園?

我們能不能穿越時空,讓科幻小說中的傳奇成真?

這本書將嘗試回答這些問題。

本書的18位作者來自18個關鍵領域,包括環境、氣候、基金工程、人工智慧、網絡安全、量子計算、智能材料、航空航天……他們基於自己的研究,對未來進行了分析和暢想。

這是18篇有理有據的科普文章,也是18篇充滿遐想的未來暢想。我們將看到,有些技術發展之快,已然超出了我們的想像,科幻小說裡的技術可能走入普通人的生活。

作者在引言部分裡也提到:

公平地說,安排在前面的文章在描繪未來時採用了相當憂鬱的筆調,如果得不到重視,現在的警告會成為未來的災難。其他文章則為必將在不遠的將來豐富我們生活的奇妙技術而歡呼。然而,從一開始就需要說明的重點是,這一系列文章既不是盲目樂觀也不是危言聳聽。這本書旨在儘可能坦率和客觀地描繪出一幅未來的畫面,這也是全世界相關領域前沿專家所看到的未來。所有文章的共同點是,它們都基於我們目前對自然規律(科學事實,而不是科幻)的認識。

這本書帶給我們的是最接近真實的未來縮影,它讓我們驚嘆,也讓我們深思。

二、《真名實姓》

影響了一個時代的經典科幻作品。

1981年,弗諾·文奇在《真名實姓》中首次構建了網絡空間的概念,奠定了賽博朋克流派的基石,預見了科技的現在和未來。

弗諾·文奇本人作為一個數學家和計算機科學家,他更關注的並不是文化,而是技術本身,以及技術是如何塑造整個社會體系的。

《真名實姓》就忠實的傳達了這一點:正是因為網絡的無所不能,網絡上無比強大的「巫師」才如此害怕被知道了自己的「真名」,因為真實身份的洩露會導致這些「巫師」的毀滅。

現如今,技術已經讓弗諾·文奇在《真名實姓》裡的擔憂完全實現:網絡的無孔不入已經讓我們成為了完全沒有隱私的人。

2015年1月,《科學》上的一篇論文表明,只要有4組較精確的支付時間、支付商家和交易數額,就基本可以確定持卡人的所有消費記錄,準確率可達90%;甚至僅僅有較模糊的支付數據,也很有可能洩露消費歷史。而在2014年的一篇論文則表明,通過手機通話記錄,包括通話時間、地點、時長、聯繫頻率等數據,可以以較高的準確率預測手機用戶的性格特質。

科幻照進了現實。我們,就生活在未來,生活在《真名實姓》這篇小說的未來,當你以90年代的心態去閱讀這些討論,它看起來就是一篇篇科幻小說,一個個不可思議的未來。

三、《2081,馮內古特短篇小說集》

正在逼近的未來。

2081年,終於人人平等了。比其他人聰明、美麗、強壯或敏捷,都必須受到懲罰。

全書按主題分為「戰爭」、「女性」、「科學」、「浪漫」、「工作倫理與名望」、「財富」、「品行」、「樂隊指揮」、「未來」八個部分,集黑色幽默、科幻風格、後現代主義於一身的馮氏風格,完整又精巧的呈現了馮內古特超凡的智慧、幽默、人性關懷與藝術技巧,將人類在當今社會中的種種命運用嬉笑怒罵的形式表現得淋漓盡致。

每個故事都是一則精妙的寓言,科幻與現實、荒誕與嚴肅交織,散發著令人不安的警告與訓誡,這些警告與訓誡對當代的讀者依然有效。

他又無比幽默,這使小說的意蘊更深了:

有一種東西叫沒有笑聲的玩笑,弗洛伊德把它稱作絞刑架上的幽默。它是那樣的無助,以致任何安慰都沒有用。

這是一篇不像科幻小說的科幻小說,它側重科學,側重人性,馮內古特就像一個勤奮的時代的記錄者、描寫者,他寫下一個個小小的個體所面對的各種困境,卻沒有給我們提供答案,他對人類的未來表示深深的憂慮,也同樣沒有給我們提供答案,只是讓我們陷入沉思——未來,究竟該怎麼發展?

寫在最後

對於未來,我們總是擔憂大過美好,可是這些作品告訴我們,未來的結果不一定是毀滅。但是,美好的未來需要人類一起建造一起努力。

你眼中的未來是什麼樣的呢?

相關焦點

  • 科學家宇宙探險源於科幻小說?
    這,可能就是中國科幻小說的萌芽吧?!開拓宇宙處女地到了19世紀工業化時代,野心勃勃妄圖徵服全世界的人,到處尋找著探險的處女地。仰頭就可看到的月球,當然也在探險之列。只可惜那時的科學技術尚且無法將人送上太空,於是就有了法國人儒勒·凡爾納的《從地球到月球》和《環繞月球》,講述了幾個冒險家乘坐一顆空心炮彈前往月球的故事。
  • 如何寫好科幻小說 科幻小說應該怎麼寫
    科幻通俗地講是以科學為核心的想像,目前分為三大類:硬科幻(以科學知識作為骨骼,以社會人文作為皮肉的想像小說,其嚴謹性僅次於科學論文,是資深科幻迷的最愛)、軟科幻(以社會人文作為骨骼,以科學知識作為皮肉的想像小說)、稀飯科幻(戲謔稱呼,遊走在科幻與奇幻之間,科學知識僅作裝飾品)。
  • 進化變異的科幻小說,重生成鼠,他照樣報仇雪恨,成為宇宙第一人
    今天小編特意整理了4本科幻小說想要推薦給大家,這4本科幻小說中,男主的設定都特別有意思,不是巨鼠就是喪屍王,第一本小說裡,男主重活一世,卻變成了巨鼠,不過沒關係,他照樣能夠報仇雪恨,成為宇宙第一人!不知道這種小說你們喜歡不喜歡看呢?第一本:《重生之星空巨鼠》——她養了條大狗精彩導讀:重生成鼠,只為報仇雪恨。
  • 六本超硬核星際文明科幻小說,熱血+硬科幻,星際爭霸,扭轉世界
    深空之流浪艦隊最終永恆203 萬字完結真的很推薦去看,科技文明,也是熟悉的分級文明硬科幻,其中加入了很多作者自己的私貨,頂級硬科幻,也不缺少熱血,但更不缺理智與冷靜,是少有的我喜歡的硬科幻(畢竟某點很多科幻不帶腦子)文明吞噬
  • 世界終於追趕上了科幻小說,但科幻小說已不在那裡
    「有人指出,科幻小說是物質主義者的『超自然』寫作,」二戰後出版的第一本大型選集《最佳科幻小說》(The Best of Science Fiction)中,格羅夫·康克林(Groff Conklin)寫道,「閱讀那些真正的科幻小說是不用向『本我』妥協的。假如你樂意給『理性』這個字眼一定的靈活度,那麼,這些故事統統都有理性的解釋。」
  • 科幻小說的巔峰《三體》,講述了宇宙的終極秘密
    《三體》是劉慈欣創作的系列長篇科幻小說,由《三體》《三體Ⅱ·黑暗森林》《三體Ⅲ·死神永生》組成。其中《三體》經美籍華裔科幻作家劉宇昆翻譯後獲得了第73屆雨果獎最佳長篇小說獎。《三體III:死神永生》獲得2017年軌跡獎最佳長篇科幻小說獎。
  • 這事兒你信嗎:科學家宇宙探險源於科幻小說
    這,可能就是中國科幻小說的萌芽吧?!  開拓宇宙處女地  到了19世紀工業化時代,野心勃勃妄圖徵服全世界的人,到處尋找著探險的處女地。仰頭就可看到的月球,當然也在探險之列。只可惜那時的科學技術尚且無法將人送上太空,於是就有了法國人儒勒·凡爾納的《從地球到月球》和《環繞月球》,講述了幾個冒險家乘坐一顆空心炮彈前往月球的故事。
  • 《三體》殺青|科幻讓我們在宇宙相逢
    前幾天,由企鵝影視、三體宇宙、靈河文化出品,青工委委員楊磊執導的電視劇《三體》正式殺青並發布「殺青特輯」。早在2020年8月2日,三體電視劇就曾官宣,當時發布了一張概念海報。從海報中,我們可得知三體電視劇的主演陣容——張魯一飾演汪淼,于和偉飾演史強,陳瑾飾演葉文潔(老年),王子文飾演葉文潔(青年),林永健飾演常偉思,李小冉飾演申玉菲。
  • 《少年科幻小說大獎書系列》| 勇敢者的清醒是更加廣闊的想像宇宙
    這此讀到的這套《少年科幻小說大獎書系列》同樣帶給我無限驚喜。尤其在讀到國內篇故事《紙上海》、《從前慢》、《最好的譯者》時更是一口氣讀到痛快,感受到文字帶來的邏輯和情節衝擊。相比於其他題材的小說,科幻小說有著自己獨特的科學預測和現實展望。
  • 「四本宇宙小說」多元宇宙,本宇宙,科幻宇宙,你愛哪一個?
    「四本宇宙小說」多元宇宙,本宇宙,科幻宇宙,你愛哪一個?歡迎光臨老弟書屋,關注老弟不書荒,快點關注吧。《宇宙霸業》作者:牛家一郎。分類:科幻。字數:282萬。宇宙。故事整體前期屬於科技研發發展劇情,會代入一些現實之中的知名企業,然後開始商業鬥爭發展。後期走向宇宙面面對外星人!然後...開炮!fire~~後期才是真正的精彩喲。你會看到科技的力量到底有多強,改變一個人,一個王朝,一個事跡,就算你是條鹹魚!也能讓你飛起來。
  • 科幻小說都講些什麼?給科幻小白的入門指南
    一、太空歌劇類英文是Space Opera. 這一類科幻小說的故事都發生在廣袤的宇宙,太陽系、銀河系、河外星系……宇宙有多寬廣,故事尺度、場面就能有多宏大。星際戰爭是最常見的題材。可以說,在大陸劇、日韓劇、好萊塢,在小說、電影、動漫裡都颳起過一陣「穿越風」。這裡的「穿越」實際上就是時間旅行。在科幻小說裡,時間旅行一般基於合理的技術幻想。雖然至今也沒有任何一例成功的時空旅行實驗,但是愛因斯坦的相對論和量子力學都預示著時間旅行的可能性。蟲洞、黑洞、封閉類時曲線、量子傳輸……這些都是物理學中時間旅行的潛在可行方式。
  • 有哪些堪稱偉大的科幻小說
    一個星球上的男女生育比例為一比數百,男性成為珍貴物種,被好吃好喝供養起來,每年定期巡迴配種。女性成為技術勞動者,但地位地下。這是厄休拉老奶奶以「不正常的男女比例」進行的思想試驗。羅伯特裡德的《億萬個世界》,獲雨果獎最佳中篇獎。由於跨時空機器被濫用,世界上存在億萬個平行宇宙,但是一旦進入平行宇宙,即無法返回原有世界。
  • 那些對未來影響深遠的科幻文學作品
    #《時間機器》(The Time Machine)是英國著名小說家赫伯特·喬治·威爾斯在1895年發表的一部科幻小說。這本書也是威爾斯的*部科幻小說。有評論家將這本書的出版認定為"科幻小說誕生元年"。作品描述一位科學家通過時間旅行機器來到公元802701年。這時的地球到處是宮殿式建築。人類進化為兩類:艾洛伊人和莫洛克人。作者將將優雅的貴族描寫為被莫洛克飼養的家畜,而且還被當作食物,展示了人類退化的陰森景象。
  • 2017科幻小說排行榜 科幻小說排行榜前10名
    2017科幻小說排行榜 科幻小說排行榜前10名時間:2017-03-02 04:37   來源:川北在線整理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2017科幻小說排行榜 科幻小說排行榜前10名 2017科幻小說排行榜來啦,2017年都有哪些好看的科幻小說呢?
  • 這些名著,竟然都是科幻小說
    不過,即使是西方科幻文學也飽受歧視,主流文學界長期視之為低等文學,認為這些「屬於大眾流行文學」的科幻小說缺乏文學價值。但現代科技的突飛猛進,在改變世界面貌的同時,也深刻改變了人類的思維方式,人們越來越想去認真思考科技時代裡的人的異化問題。二戰以後,科幻小說猶如一股激流,衝擊著主流嚴肅文學的領域。我們熟知的許多西方知名作家,從上世紀50年代開始,直接投身於科幻小說創作。
  • 今日精選書籍推薦—科幻小說
    今日的精選書籍為3本科幻小說類書籍,書名分別為《海底兩萬裡》、《呼吸》、《克萊因壺》。我個人很喜歡科幻小說類作品,讀起來特別帶感。其中最為推薦的是劉慈欣的《三體》,下次為大家專門推薦這本書。/三獲日本科幻大獎,此外還獲得過英國科幻協會獎/斯特金獎/坎貝爾獎。
  • 科幻小說——排行第五名:吞噬星空
    《吞噬星空》這是一部優秀且具有代表意義的科幻小說,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從一定意義上來說,在當時它擴寬了整個科幻小說的領域。因為在這本小說火之前,不要說起點乃至整個網文界的科幻小說,簡直可以用『慘不忍睹』來形容。甚至連已經衰落的無限流和網遊文都可以來鄙視科幻類。而在此文火了之後,很多科幻文的世界觀越來越大。雖然他們都很優秀,但總是缺少一種如《吞噬星空》一般,讓人眼前一亮的作品。
  • 評劉慈欣科幻小說集《2018》中的《纖維》:平行宇宙立意很新
    《纖維》是劉慈欣一個短篇科幻小說,收錄到了科幻小說集《2018》當中。這也是一個立意很新穎的小說,它的核心主題是「平行宇宙」。《纖維》將平行宇宙放置於一個有些「異化」的環境中,並且演繹了一個比較浪漫的故事。
  • 緣分0的部科幻小說,為了生存探索宇宙,人類陣營如何面對未知?
    今天來說科幻類的網絡小說。科幻小說當中的精品不多,國產精品的數量更是少之又少。軟科幻類的作品還好說,高質量的作品還能找出不少,但硬科幻作品卻真的是少之又少。加之這類作品的讀者數量要明顯少於仙俠與科幻等大眾作品,所以從事科幻領域的作者也比較少,畢竟科幻領域生存值太低了。
  • 五部科幻小說讓你忘掉《星球大戰》
    【美國《洛杉磯時報》網站1月1日報導】題:新年書單:五部能讓你忘記《星球大戰》的偉大科幻小說(記者麥可·希爾齊克)  隨著《星球大戰:原力覺醒》以暴風驟雨之勢席捲電影票房,各種討論都是圍繞著這部影片是足夠出色、中規中矩還是十分糟糕;是滿足了粉絲的要求,還是壓根沒把他們當回事兒;這部影片是電影製作的極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