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根留住,從文化的視角看大河向東流

2020-10-04 桃源1號居士

把根留住,從文化的視角看大河向東流。

中華文明上下五千年的成長史就是一部大河向東流的歷史。

中華文明起源於黃河流域,從三皇五帝開始,歷經夏商周、春秋戰國、秦朝統一以後,中華文明逐漸從黃河中上遊擴展到中下遊,中國西高東低的地形特點,決定了中華文明的自西向東發展方向,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

中國也是兩河文明。不同於西方,中國的兩條河不是並列呈現的,而是黃河流域對長江流域的徵服,最終融合為同一文化。

從中華文明的走向來看,隨著統一的進程不斷加快,民族逐漸走向融合,大河向東流,也向南流,經濟重心逐漸南移動,文明逐漸向東、向南擴展,到了唐朝安史之亂後,南方逐漸超過北方,成為經濟和文化中心。

近代以後,隨著西方工業文明的衝擊,大河向東流的態勢越來越猛,大有下遊洪流,上遊斷流的趨勢。東西發展不平衡,南北差距越拉越大的態勢得不到根本扭轉,其本質原因在於傳統文化被擯棄,受西方文化弊端影響,社會發展急功近利,被資本強姦,缺乏人文關懷,社會難以協調發展。

大河向東流,也應該向西流,應該是雙向對流。

中西方哲學對於社會發展最根本的區別在於,西方是兩個極端,非此即彼,你死我活,把社會割裂來看。為了發展經濟,不息一切代價,其發展軌跡就是生生死死,開始——發展——衰落——死亡。

而中國哲學講究的是和諧發展,任何事物都是可以相互依存,相互轉化的。所謂一陰一陽之謂道,陰就是陽,陽就是陰,最忌諱的就是樂極生悲,大起大落。所以中華文明發展了五千年,歷經滄桑,但是始終沒有滅亡,就在於中華文明這種特性,能夠在興衰和大起大落間保持良好的心態和定力,總能夠在歷史的關鍵時刻審時度勢,化不利條件為有利條件,力挽狂瀾,扭轉乾坤,屹立不倒。每個王朝都能從前朝坍塌的記憶中吸取教訓,並轉化成自己的治國良策,這是中華民族發展源源不斷的動力源泉。

現在對於中華文明來講,既要向東流,也要向西流,既要向南流,也要向北流,也就是說,文化需要回流和對流,中華文明才能實現健康和諧發展,中華民族才能走向復興。

中華民族需要大灣區,更需要留住命脈,把根留住,很難想像沒有青藏高原,沒有黃土高原,中華文明能成為怎樣的現代文明?


待續,您的支持是我創作的動力。

相關焦點

  • 「李逵」主演李珈西電影《大河向東流》
    「大河向東流啊,天上的星星參北鬥哇!」隨著1998版《水滸傳》中飾演「李逵」的演員趙小銳豪邁一嗓,山西導演李珈西的第四部作品、扶貧題材農村喜劇電影《大河向東流》,9月4日下午在長治市沁源縣景鳳鄉開機。影片導演、主演李珈西,《大河向東流》編劇、山西省電影家協會副主席薛晉文,男主演趙小銳、製片人王中琳等主創參加了開機發布會。這部影片得到當地政府的大力支持,沁源縣人大主任王宏斌、縣政協主席馬建峰、副縣長李建萍以及沁源縣景鳳鄉委書記黃小豔等人到場為影片的開機揭幕。
  • 扶貧題材電影《大河向東流》在沁源縣開機
    9月4日,扶貧題材電影《大河向東流》開機,新聞發布會在沁源縣景鳳鄉舉行。《大河向東流》是山西導演李珈西的第四部作品,是由山西珈西娛樂影業有限公司出品,市扶貧辦、沁源縣委宣傳部,以及沁源縣景鳳鄉黨委、政府協助拍攝的一部扶貧題材的農村喜劇電影。
  • 大河向東流呀,你見過大河向西流嗎?
    大河向東流呀,天上的星星參北鬥啊,大家都會唱這首歌曲吧,其實這是常識,我們國家的地勢是西高東低,西邊有青藏高原,黃土高原,蒙古高原,所以河水大多數都是由西向東流入大海,比如黃河,長江。但是在我們國家有一個地方的河水基本都是由東向西流。你知道是哪裡嗎?下邊大偉哥帶你去看看。。。。。
  • 農村喜劇電影《大河向東流》在沁源縣景鳳鄉開拍
    黃河新聞網長治訊(記者 晉升 通訊員 白楊)日前,農村喜劇電影《大河向東流》在沁源縣景鳳鄉開拍。圖為:沁源縣領導與主創人員共同為電影《大河向東流》開機電影《大河向東流》由山西珈西娛樂影業有限公司出品,長治市扶貧辦,沁源縣委宣傳部,景鳳鄉協助拍攝的一部扶貧題材的農村喜劇電影。
  • 看,一江清水向東流!
    長江,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是習近平總書記深深牽掛的大河。看長江,也是看中國。一江清水向東流,是中國人幾千年的夢想和希望,也是生態文明建設的時代宏圖。長風浩蕩,大江東去,創新發展的長江經濟帶正在崛起,一江清水向東流的美麗願景正在實現。
  • 沁源又一幕電影《大河向東流》將在CCTV電影頻道播出!
    來源:沁源融媒||記者:張書琪||製作:賀志敏反映脫貧攻堅題材9月底殺青將在CCTV電影頻道播出來源:山西電視臺9月4日,農村喜劇電影《大河向東流》開機新聞發布會在沁源縣景鳳鄉舉行。山西電影家協會副主席、太原師範學院黨委常委、副校長兼電影《大河向東流》編劇薛晉文,導演李珈西,製片人王中琳,主演趙小銳、張洛晨等應邀出席。縣人大常委會主任王宏斌,縣政協主席馬建峰,副縣長李建萍,縣政協副主席張中武出席。電影《大河向東流》由山西珈西娛樂影業有限公司出品,長治市扶貧辦,沁源縣委宣傳部,景鳳鄉協助拍攝的一部扶貧題材的農村喜劇電影。
  • 大河彎彎向東流,就是這麼牛!
    遼寧鐵嶺一電焊工孫師傅歷時10個月用22000根雪糕棍純手工打造一款「騰龍」自行車▼ ▼ ▼為了更加逼真地模擬龍形他在「龍頭」內安裝煙火裝置「龍舌」可以噴火「龍鼻」可以吐煙網友:這得吃多少根冰棍兒啊?
  • 大河向東流啊!大汶河啊,向西流
    自古江湖河流皆東流入海。登巍峨東嶽泰山放眼南望,如玉帶蜿蜒之奇觀就是由東而西倒向流淌的大汶河。 大汶河流過泰安境內,翻滾著穿過著名的「明石橋」。 明石橋坐落在泰安大汶口鎮南門外,至寧陽縣茶棚村止。
  • 向脫貧攻堅緻敬「大河向東流」長治沁源開拍
    向脫貧攻堅緻敬「大河向東流」長治沁源開拍 2019-09-06 15:2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泰山民間故事—大河向東流啊!為什麼大汶河向西流呢?
    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所以中國的大河山川基本都是自西向東匯入大海。那麼著名的大汶口文化的發源地大汶河怎麼是向西流的呢?這一期將用一個美好的民間故事解釋這一現象。大汶口文化器具曾經汶河的水也是自西向東流入東海的,相傳東海裡有個鯉魚精,有一年秋天,汶河水大漲,兩岸秋風習習,一副豐收的美景,鯉魚精趁機帶著鯰魚精出來看看人間豐收喜悅,在汶河邊遊來遊去
  • 扶貧喜劇《大河向東流》展映 導演:收穫遺憾並存
    扶貧喜劇《大河向東流》展映 導演:收穫遺憾並存 時間:2020.08.25 來源:1905電影網 作者:北風
  • 大河向東流 天上的星星為啥「參北鬥」?
    大河向東流哇 天上的星星參北鬥哇 這首耳熟能詳的歌想必大家一定很熟悉吧?後 期:劉 廈互動提問:B站UP主「所長林超」B站UP主協同:朱 斌新華網出品  大河向東流
  • 新時代「山藥蛋派」電影的新收穫——扶貧電影《大河向東流之沁源...
    電影《大河向東流之沁源故事》海報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實現之年、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收官之年,在這場具有劃時代意義的偉大實踐中,農村經歷了一場怎樣的深刻變革?農民又在經歷怎樣的情感、思想轉型?我們或許可以從扶貧電影《大河向東流之沁源故事》中找到答案。這部山西本土扶貧題材農村喜劇電影,由山西省影協副主席薛晉文編劇、80後山西新銳女導演李伽西執導、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男主角趙小銳領銜主演,日前在全國院線公映的同時,順利入圍第十屆北京國際電影節「華語力量」單元。
  • 電影《大河向東流之沁源故事》8月9日首映
    黃河新聞網長治訊:近日,記者了解到,由山西導演李珈西的第四部作品、扶貧題材農村喜劇電影《大河向東流》將於8月9日14:00在山西劇院首映。電影《大河向東流》的拍攝和上映,將為沁源與全國各地、社會各界厚植友誼、共建共享搭建橋梁和紐帶,為沁源高質量轉型發展發揮積極的促進作用。
  • 「大河向東流」北京點映,「李逵」趙小銳稱有生之年拍到想演的角色
    8月27日晚,由山西沁源縣委縣政府支持拍攝、珈西娛樂影業出品,薛晉文、李珈西擔任編劇,李珈西執導,趙小銳領銜主演的扶貧題材農村喜劇電影《大河向東流之沁源故事》在北京朝陽大悅城金逸影城舉行點映場。《大河向東流之沁源故事》主要講述了村黨支部書記郭大河多年來一直堅守奮戰在脫貧攻堅一線,女兒郭小河大學畢業後帶著先進思想、先進理念毅然回到農村,父女二人在脫貧攻堅道路上並肩作戰、勇往直前的故事。映後交流中,劇組主創與現場觀眾分享了這部影片幕後的故事。在影片中飾演村支書的趙小銳,曾因《水滸》裡李逵一角而家喻戶曉。
  • 《大河向東流之沁源故事》亮相北京國際電影節,導演李珈西希望電影...
    剛剛放映結束的這部影片叫《大河向東流之沁源故事》,是一部扶貧題材的農村喜劇電影。「平時接觸的扶貧題材影片以感人為主,咱們主創怎麼想到用喜劇的形式去展現?真的很喜歡。」一位觀眾這樣說。 由山西沁源縣委縣政府支持拍攝、珈西娛樂影業出品,李珈西指導,趙小銳領銜主演的扶貧題材農村喜劇電影《大河向東流之沁源故事》,入圍了正在舉行的第十屆北京國際電影節「華語力量」單元。
  • 山西新生代女導演關注扶貧《大河向東流之沁源故事》首映
    8月9日下午,扶貧題材農村喜劇電影《大河向東流之沁源故事》在山西劇院上映。這是第一部由山西新生代女導演拍攝的扶貧題材電影,而男一號是當年在電視劇《水滸傳》中飾演「李逵」的演員趙小銳。《大河向東流之沁源故事》由沁源縣委縣政府支持拍攝、珈西娛樂影業出品,主要講述了村黨支部書記郭大河多年來一直堅守奮戰在脫貧攻堅一線,女兒郭小河大學畢業後帶著先進思想、先進理念毅然回到農村,父女二人在脫貧攻堅道路上勇往直前的故事。
  • 【東北作家】老郭墨墨|世上有你沒你,大河向東去流。
    世上有你沒你,大河向東去流。系頭條文章作者、微博文化藝術領域金Ⅴ、簡書作者、今日頭條金V。老郭墨墨的詩、畫作品被吉林日報、協商新報、遼源日報等傳統媒體大幅刊載。作品風格:國畫領域的新文人畫風格,一詩一畫,詩畫結合。
  • 臺灣是怎麼留住傳統文化之根的?
    原標題:臺灣是怎麼留住傳統文化之根的?借用南懷瑾先生的一句話:「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亡國都不怕,最可怕的是一個國家和民族自己的根本文化亡掉了,這就會淪為萬劫不復,永遠不會翻身。」
  • 傳統文化-把根留住
    傳統文化-把根留住八十年代有一首歌就《把根留住》,有段歌詞,我想解讀一下:「多少臉孔 茫然隨波逐流 他們在追尋什麼 為了生活 人們四處奔波 卻在命運中交錯。」現在的人有如無根浮萍,隨水飄蕩,不知追尋的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