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以為家》內容太陰暗?贊恩:現實比電影殘酷多了!

2020-12-16 娛樂飯範er

我們生而為人來到這個世界上,有血有肉,有思想有靈魂,我們自認為是高級動物,比起其他萬千生命我們似乎更應該被尊重。因為我們在做一件事的時候懂得時候要負責任,我們有良知有自尊,認為一切萬物都應該有人類來定義。可前提是,我們作為一類有思想的生命,是不是更應該把責任使命看的無比重要?小編認為是這樣的,但近期上映的電影《何以為家》卻告訴我們也可以不是這樣的,這是什麼原因呢?

《何以為家》作為一部小成本的電影,能引起這麼大的反響自然是有它獨特的意義。相比起同期上映的《復聯四》的聲勢浩大,它更像是細水長流一般深深淺淺地映在每一個觀眾的心裡。這部電影也讓我們看到了一個無比殘酷的事實,何以為家。

家在哪裡,從小我們的認知是居住的地方是家,慢慢長大了以後似乎又認識到有父母親人陪伴的地方才是家。我們大多數人都是在父母的呵護下長大,可能不怎麼能體會的到那些流浪街頭的孩子對家的殷切期望。但在我們國家小編相信流浪兒童還是極少數的,而這部電影裡講述到的黎巴嫩,卻儼然是另外一副情景。

在黎巴嫩的某處貧民窟裡,生活著這樣一群孩子,他們居無定所,他們沒有家,更不知道父母是誰他們在哪。這裡環境陰暗,設施破敗不堪,本該是以孤寡老人居多的棚戶區,現在卻生活著太多的孩子,而且數量還在不斷的增加。由於沒有父母親人,孩子們的生活質量根本不能被保證,沒有人在意他們是否健康,是否吃飽穿暖,他們只是一群生下來就被遺棄的生命,放任在這裡自生自滅。

而這裡的大人們似乎早就對著一切習以為常,有些人不停的懷孕生子,可他們卻從來不撫養,甚至是親眼看到自己孩子在年前死掉,他們也不會有過多的感情流露。這種麻木、糜爛而又頹廢的生活狀態就是這兒最真實的一面,這就是現實。

隨著這部電影的推出,世界上也有越來越多的人關注到這個地方,人們開始向政府申請去拯救這些無辜的孩子,他們不應該被這樣對待。值得欣慰的是,電影主人公贊恩的原型已經走出了貧民窟,過上了正常孩子的生活。在當地政府的努力下,越來越多的孩子都得到了溫暖的救贖。

贊恩在被問及願望時,他說希望能喚醒貧民窟的人們的責任心和使命感,生下來的孩子就要把他們撫養成人。當然這也是小編的願望,希望能夠通過這部電影,喚醒那些人內心潛在的良知。

(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作者刪除)

相關焦點

  • 《何以為家》:小演員竟真是貧民窟難民,現實中更殘酷!
    《何以為家》這部電影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看過?是由黎巴嫩、法國、美國製作的劇情片,由黎巴嫩導演娜丁·拉巴基執導,贊恩·阿爾·拉菲亞、約丹諾斯·希費羅聯合主演。該片於2019年4月29日在中國內地上映。電影《何以為家》的故事乍看荒誕至極,但當我真的看完這部電影,卻又會被電影中在赤貧環境裡生長的孩子,他悲慘的境遇所動容,會因此陷入耐人尋味的深思,這個世界最為彌足珍貴的羈絆是親情,但並不是每一個能生下孩子的人都有資格成為父母。
  • 無能父母生下的孩子們《何以為家》?贊恩就像父母的鍋碗瓢盆
    看到一篇新聞報導描述:2001年以來,美國對伊拉克、利比亞、敘利亞等國發動戰爭和軍事行動,造成80多萬人死亡,數千萬人流離失所。內心被觸及的那一刻,我想起來《何以為家》這部電影,遂將想把種種感受寫下來。寫給自己,也寫給像「贊恩」一樣的無數生命。
  • 《何以為家》贊恩殺了誰?小男孩贊恩為什麼要殺人?
    《何以為家》講述的是一個非常殘酷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贊恩出生在難民區,他的父母是非常不負責任的人,即便家裡已經十分貧窮了,但仍要繼續生孩子。在電影的開頭贊恩就被警察抓走了,原因是贊恩殺了人。
  • 《何以為家》最後結局如何?贊恩的結局是否圓滿?
    《何以為家》是根據真實故事改編的電影,電影內容圍繞著主人公贊恩的成長開展,很多網友都非常關心《何以為家》最後結局如何,這部電影的內容十分令人動容,或許現實並沒有那麼美好,但是導演終究還是溫情的,最後贊恩獲得了一個好的結局。但在現實生活中還有很多的「贊恩」等著救贖,並不是每個與贊恩有著相同經歷的孩子都能夠有這麼好的結局的。
  • 扮演贊恩的小演員命運如何?獨家專訪《何以為家》導演
    在好萊塢大片《復仇者聯盟4》不斷刷新票房紀錄時,同期上映的一部黎巴嫩小成本電影卻憑藉口碑獲得了逆襲——由黎巴嫩女導演娜丁·拉巴基執導的電影《何以為家》正在國內熱映。截止記者截稿時,影片的票房已經超過2億元;該片在豆瓣的評分高達8.9分,觀眾好評不斷。《何以為家》講述了一位12歲黎巴嫩男孩贊恩的艱難成長曆程,痛揭當地底層社會殘酷真相。影拍攝過程中有什麼困難?
  • 《何以為家》很壓抑也很深刻,贊恩讓人心疼
    」大家好,我是百家作者公平愛綜合,今天小編帶大家來說一說《何以為家》很壓抑也很深刻,贊恩讓人心疼的事情,有興趣的同學就跟小編一起來看一看哦「今天去看了《何以為家》,這部電影真的很壓抑也很深刻,我看到最深的體會就是贊恩這麼小確承受著不應該屬於他的無奈
  • 《何以為家》:贊恩的「吶喊」
    《何以為家》又名《伽百農》伽百農是《聖經》裡的一個地名,耶穌曾經在這個地方難以生存過,把它作為電影名字就是想要直接告訴我們,這部電影講述的就是底層人民生活的難堪、愚昧和痛苦。一個在監獄裡的小男孩通過電視媒體的幫助,引起了社會廣泛的關注,成了整部電影的熱點核心。贊恩對節目主持人說:「我希望大人們能夠聽到我說話,我憎恨那些無力照顧孩子的人。」雖然命運無法掙脫,但我們要不停的吶喊,說不定在未來的某一天就像蝴蝶效應一樣改變了什麼呢?
  • 豆瓣評分9.1電影《何以為家》:12歲男孩贊恩控告父母生下了自己
    在《何以為家》的海報上,印了這樣一行字:我要控告我的父母,因為他們生下了我。很多人衝著海報上的這句話去看了這部被稱為「眼淚收割機」的電影。當「原生家庭」成為人們關注的話題,電影中所反映的「生而不養,何以為家」的現實問題也被人們熱議。
  • 《何以為家》影評——何以為(wéi)家?何以為(wèi)「家」?
    01何以為(wéi)家?今天觀看了評分達9.1之高的黎巴嫩電影《何以為家》:法庭上,十二歲的男孩贊恩向法官狀告他的親生父母,原因是,他們給了他生命,他訴求希望法官判決他的父母不要再生孩子。是什麼樣的經歷讓一個孩子做出如此不可思議的舉動?
  • 眼淚收割機來了,坎城大獎電影《何以為家》殺入五一檔
    李純直言這是一部非常偉大的電影,展現了殘酷生活中很多不為人知的一面,贊其足以「載入史冊」。影評人史航獻出金句「珍珠就是痛苦圍繞沙粒建造的廟宇」,這句原本出自黎巴嫩詩人紀·哈·紀伯倫的箴言,也呼應了影片的主題:冷漠和拯救,痛苦和希望,相聚和離別。
  • 《何以為家》:十二歲男孩兒贊恩,為什麼鋃鐺入獄,你可能想錯了
    何以為家》在各大影院上映。在這部電影上映之前,就有很多觀眾挖掘出了許多電影劇透。其中,有一句臺詞深深地牽住了所有觀眾的心。法官問道:你為什麼控告你的父母?贊恩回答:因為他們生下了我。這句對話,不知道讓多少觀眾為之而流淚。現實中,有多少這樣的家庭,父母生下了他們,卻並沒有能力撫養他們。在這些人的童年回憶裡,只有呱噪、唾罵、毆打、凌辱、飢餓與寒冷。
  • 《何以為家》!沒有國,何來家?
    在剛過去的5.1電影檔,《復仇者聯盟4》毫無懸念的成為了票房冠軍,不過有一部我覺得是除了《復聯4》之外更值得一看的電影,這就是近日來充滿了討論話題的《何以為家》!這部電影其實原名叫《迦百農》,《何以為家》只是中國這邊的發行公司給起的名字,不過我覺得這個名字和電影本叔非常契合,感覺這比香港的《星仔打官司》和臺灣的《我想有個家》要更有深度一點。特別是港譯的名字,感覺就是來搞笑的,如果把人物換成周星馳《長江七號》裡的角色,我感覺毫無違和感!
  • 電影《何以為家》:真實得讓人不忍直視
    MOVIE看片·熱映鑑定對象:《何以為家》發行時間:2019年4月29日★★★★★8.8《何以為家》片尾,小男孩贊恩終於露出了笑容,但這個難得的笑容卻讓人心頭百般不是滋味。這部電影讓人想起《無人知曉》和《佛羅裡達樂園》,但它更殘酷,更讓人心碎,它提醒大家,在黎巴嫩,還有無數個像讚恩一樣的孩子。《何以為家》並不是一部消費苦難的片子,導演娜丁·拉巴基用了大量手持攝像機的拍攝方式,盡最大可能真實地呈現黎巴嫩孩子的童年。
  • 《何以為家》整部片子看下來很壓抑,贊恩太讓人心疼了
    《何以為家》整部片子看下來很壓抑,贊恩太讓人心疼了今天去電影院看電影來著,大概是因為下雨,電影院有點冷清,電影的名字叫《何以為家》,一開場我覺得贊恩的眼睛真的很好看,可是充滿了悲傷,妹妹被父母賣了,贊恩拼了命阻撓,卻沒能有任何改變,他那個眼神好絕望
  • 「生而不養,何以為家」——推薦電影《何以為家》
    今天,在朋友的推薦下去看了上映第6天的劇情電影《何以為家》,感觸很深。這是一部比較小眾的電影,如同類電影一樣,單從網絡上的宣傳海報和截圖,看不出它的感人之處和所表達的深意,甚至很可能會被你在瀏覽同期上映的電影時當做「垃圾」忽略掉。
  • 《何以為家》贊恩的成熟穩重與倔強讓人心疼,也讓人深思
    《何以為家》是一部很棒的電影,主題、拍攝手法、敘事方式、配樂都超級贊,尤其是配樂,低沉悲愴的大提琴配樂貫穿了整個電影。一個對世界充滿憤怒,對人生充滿失望的小孩,同時也是一個溫柔的勇敢的有愛心的悲天憫人的小孩。
  • 推薦一部2019年感動全球的電影《何以為家》
    每當中國的觀眾們想看一些大片,總會想到好萊塢電影或者說是歐美電影,但是2019年的最佳影片卻是由一個處於戰爭的國家用最撿漏的工具拍攝的,那就是黎巴嫩,這部影片的名字叫做《何以為家》。這是一部由黎巴嫩導演用落後的手持攝影機拍攝的一部真實反映黎巴嫩孩子現狀的一部電影,沒有任何的修飾,一部真實的不能再真實的生活畫面,卻感動了全世界的所有人,理由是太真實了,真實的讓人不忍直視。劇中的男主演是一名12歲的小男孩,叫做贊恩,是導演從難民營裡挑選出來的,電影裡面演的就是他們的日常生活。
  • 《何以為家》贊恩的堅強懂事讓人心疼,看完很壓抑但更多的是無奈
    《何以為家》贊恩的堅強懂事讓人心疼,看完很壓抑但更多的是無奈一個人去看了電影《何以為家》,做好了心理準備去的,看的時候還是非常壓抑和說不出來的感覺,果真如大家所說很好哭,十二歲的小孩子堅強懂事得讓人心疼,記得以前的時候,每次在火車站都可以看盡人生百態
  • 豆瓣64萬人打出9.1分《何以為家》這部電影為何能收穫如此多好評?
    《何以為家》中開頭有這麼一段對話:贊恩說:「我想起訴我的父母」。法官問:「你為什麼要起訴你的父母」?贊恩用冷漠的語氣回答:「因為生了我」。當我繼續追著這部《何以為家》看下去時,隨著劇情的發展心中不自覺就升起了一股憤恨的情緒:生而為人,這劇中的那雙父母應該自慚形穢;為人父母,他們根本不配!《何以為家》是2018年上映的一部黎巴嫩電影。豆瓣電影打分9.1分,在豆瓣前250部經典電影排名中排名34位。
  • 《何以為家》中的男主贊恩的最後一笑讓我感到欣慰
    《何以為家》剛看到片名的時候還蠻驚奇,在沒有點開電影簡介前大腦就在構思著電影裡的內容。一個被父母拋棄的孩子,找不到回家的路或者是父母雙亡孩子獨自一個人流浪在城市裡頭,過著悲慘的生活。簡介點擊開,電影故事的內容也隨之在眼前鋪開,我才知道自己猜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