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以為家》贊恩的堅強懂事讓人心疼,看完很壓抑但更多的是無奈

2020-12-16 毅哥帶你娛樂人生

《何以為家》贊恩的堅強懂事讓人心疼,看完很壓抑但更多的是無奈

一個人去看了電影《何以為家》,做好了心理準備去的,看的時候還是非常壓抑和說不出來的感覺,果真如大家所說很好哭,十二歲的小孩子堅強懂事得讓人心疼,記得以前的時候,每次在火車站都可以看盡人生百態,因為作為中轉站人很多,經常見到夫妻倆抱著拖著總共四五個孩子,在車站擠來擠去,小孩穿得亂七八糟,當時就在想,他們作為父母都無法保障自己的正常生活,為什麼要生這麼多孩子跟著受苦,電影裡贊恩帶著弟弟找食物的時候,就想一把把他倆都抓出來,給他們買吃的。

看這個電影,有點壓抑,但更多的是無奈,以及同情,世界上真的還有好多地方存在貧民窟,生而不養,敘利亞,伊拉克等等戰爭頻發區,非洲,印度,就連中國有些偏遠的山區也有,這就像頑疾一樣,存在在社會最底層,因為就像讚恩父母所說,自己生下來也是如此,別人都說甚至連自己的思想觀念裡認為生孩子就會有希望,可生下來卻無力撫養,連身份都不能給予孩子,讓自己的希望再一次變成絕望,生了女孩到了歲數還能補貼家用,他們為什麼要一次次讓自己的孩子步他們的後塵,我認為這種扭曲的,不能理解的思想和現狀,只能由應該由各國政府解決。

雖然任務可能很艱巨,不僅要扶貧,更要扶智等等,某些別有用心的國家也請不要發動戰爭殘害無辜。全程一直都在思考伊坂幸太郎說的那句話,以前在電視上看到淹死在海灘上的黎巴嫩小嬰兒,同情卻無法共情,生活究竟是有多糟糕啊,才會讓他們擁有放棄一切的勇氣,明知是條死神之路,也甘願冒險,絕地求生。今天透過壓抑絕望的主調,一個從頭到尾沒有笑過的主角,隨時面臨驅逐分離的女性角色,才明白苦難包羅眾生,實在太多太多了,我永遠無法想像也永不能感同身受。

散場時看到彩蛋裡的贊恩一家移民挪威,一切溫馨又美好。可是最後的字幕卻讓人不寒而慄,願每個勇敢的孩子都能被世界溫柔以待,原來贊恩只是一個好運的人,還有很多膽小怯懦的孩子們仍然在貧瘠的角落苦苦掙扎,生活其實根本沒有變好,苦難也並沒有過去,童話故事仍然只眷戀著少數人,我的眼淚原來並非出於同情,反而是因為那隱約有些被戳中恐懼的無力感。

看完,心裡超級堵,很多人責怪父母生而不養,可是誰又能改變這樣一些認為生孩子就能改變自己生活現狀的想法,當生存都成問題的時候就更談不上教育以及思想的更迭,貧窮到底是誰的罪過,是戰爭,是貧富差距,還是人種膚色,可能有人目光所及皆是盛世繁華,可能有人生如螻蟻,藏於陰暗的角落裡野蠻生長,這個世界從來不是大同世界,生存與競爭從來不會消減,也從沒有什麼絕對的公平可言,可能留給我們的只是一聲嘆息吧。從電影院出來,心情久久不能平復。

坐在電影院大廳,有一種深深的孤獨感,生而為人實在太不容易了,我們都喜歡懂事的孩子,可是卻不知道這只是因為他經歷了太多,成熟是他的偽裝。影片開頭:你為什麼告你的父母,因為他們生了我,太觸動我了同,如果你沒有能力擔起為人父母的責任,那就別再生了。結束後也只有嘆息,但彩蛋是一個好消息,贊恩說的一句話,曾經我也說過,那是我看電影,新聞,看到一些貧困地區後的想法,養不起孩子的就先別生孩子了,不是剝奪你做父母的權利,而是希望當你成為父母的那一刻是有能力承擔,能給孩子愛和保護的,生而為人,都是為了生存下去,請給予你的孩子正確的愛,一個溫暖的家 。

這是一部看完讓我很壓抑的電影,黎巴嫩的戰火導致無數的人不得不背井離鄉謀求生存。但他們的生活質量依然很低,加上受教育水平低,很多家長並不懂得生育和教養是截然不同的2個概念。贊恩在一個混亂的環境中長大,從小就要像個大人一樣承擔家庭的負擔,所以他有著同齡人的早熟,看到他如何對待自己的妹妹和沒有血緣的弟弟就能感受到贊恩是個有責任心也有擔當的男孩。希望有更多的父母能看到這部電影,能意識到你們給了孩子生命是偉大的。但你們也要承擔起教養子女的責任,而不是把一切責任推給他人和社會環境。

相關焦點

  • 《何以為家》很壓抑也很深刻,贊恩讓人心疼
    」大家好,我是百家作者公平愛綜合,今天小編帶大家來說一說《何以為家》很壓抑也很深刻,贊恩讓人心疼的事情,有興趣的同學就跟小編一起來看一看哦「今天去看了《何以為家》,這部電影真的很壓抑也很深刻,我看到最深的體會就是贊恩這麼小確承受著不應該屬於他的無奈
  • 《何以為家》整部片子看下來很壓抑,贊恩太讓人心疼了
    《何以為家》整部片子看下來很壓抑,贊恩太讓人心疼了今天去電影院看電影來著,大概是因為下雨,電影院有點冷清,電影的名字叫《何以為家》,一開場我覺得贊恩的眼睛真的很好看,可是充滿了悲傷,妹妹被父母賣了,贊恩拼了命阻撓,卻沒能有任何改變,他那個眼神好絕望
  • 《何以為家》贊恩的成熟穩重與倔強讓人心疼,也讓人深思
    《何以為家》是一部很棒的電影,主題、拍攝手法、敘事方式、配樂都超級贊,尤其是配樂,低沉悲愴的大提琴配樂貫穿了整個電影。一個對世界充滿憤怒,對人生充滿失望的小孩,同時也是一個溫柔的勇敢的有愛心的悲天憫人的小孩。
  • 《何以為家》過於真實,贊恩最後的笑真是令人心酸又感動
    記得是五月下旬看了電影《何以為家》, 群裡有人提了一嘴這個就看了, 就恰巧而已,這電影看得我不知道怎麼形容,反正就是喘不過氣壓抑的很,有的鏡頭想哭但又哭不出來,直到最後一個鏡頭,也是全集唯一的笑容時,真的忍不住了,稍微平復心情後,屏幕又顯示,贊恩演繹的就是自己曾經經歷的大部分,就更壓抑了
  • 《何以為家》贊恩的成熟,讓人既心痛又感慨
    之前有好多人一直推薦《何以為家》,今天終於看了這部電影,雖然之前已經了解了一下,但內心還是被震撼了。看到贊恩為去世的妹妹報仇時,真的忍不住流淚了,他都明白要護著妹妹,明白孩子生下來是要負責任的,明白每一個生命都是值得被尊敬的,他努力的付出愛,卻得不到愛。
  • 《何以為家》讓人心疼又唏噓,驚訝於小演員的演技
    《何以為家》讓人心疼又唏噓,驚訝於小演員的演技昨日一時興起買了一張《何以為家》的電影票,準備給自己這麼久以來的堅持一個禮物,從前幾天一直期待,想著看了怎麼控制著不哭,腦補畫面,然後去看了,全場就我和另一個女孩兩人,我後面那個女孩時不時在抽泣,
  • 《何以為家》這就是贊恩本人的生活,壓抑而又真實
    昨天看完了《何以為家》,大多數人都是站在贊恩的角度去看全篇,而給我最多淚點的是兩位母親,都為生活所迫,能生不能養,能生不敢養,她們也不願自己的孩子與別人從一出生就差距這麼多,可現實就是很骨感,誰都想通過自己的努力去改變現實,可現實就是現實,有些東西天給你什麼就是什麼,我記得贊恩媽媽在法庭上說
  • 《何以為家》贊恩做得已經很好了
    《何以為家》是小編今年看到的非常好的電影,這部劇沒有大起大落的劇情,只是貧窮人的生活寫照。在現在的和平年代,人們吃飽喝足非常地幸福,忽而看到了同樣年代的中東,處於底層的人物是何其悲慘、何其可恨。悲慘的是一家人居住在簡陋的房子,過著食不果腹的日子,一家人的收入依靠著政府補貼和贊恩的打工收入。讓人恨得是贊恩的父母,明明已經窮得活不下去了還要生那麼多的孩子而贊恩的懂事又讓人心疼。
  • 上映電影《何以為家》,主角贊恩真情演繹,為何博得眾多反響?
    最近一部讓人心疼的電影上映了,影片中的主角懂事的讓人心疼,特別的是自己在一次又一次的事跡中,挺身而出的樣子,讓所有的觀眾感到心酸。不知不覺的就會心疼這個無依無靠的孩子,這個在用自己的力量來維持整個家庭的生存。
  • 《何以為家》贊恩一席話,感動數多觀眾,因為愛所以選擇起訴父母
    我想就算是小編不多說,你們也都知道這部影片,是我們很熟悉的《何以為家》。劇中幾乎沒有快樂的成分,雖然時不時的會有一些的笑點,但是最終還是被贊恩的一席話,拉回了現實,並且深深的感到這個孩子的成熟懂事,以及發自內心的心疼和不忍。
  • 影片《何以為家》分析
    電影,《何以為家》中的主要人物有男主角贊恩、母親蘇阿德、父親塞利姆、妹妹薩哈、偷渡的單身母親拉希爾、嬰兒約納斯他們的性格特點為贊恩是一個不甘於現狀充滿保護欲的男孩被世界變成了一個小大人、而他的父親和母親是有著悲慘的過去被時間固化思想的守舊者和對於生活無可奈何的順從者
  • 電影《何以為家》壓抑卻溫情,看完心情久久不能平復
    我對《何以為家》這部電影的理解,最深刻的理解莫過於生而不養不如不生。家的定義有父母有兒女,不是光把小孩生下來就可以了,隨他自我長大,父母的角色也不是哥哥姐姐能代替的,即使是生下來了,也不能代表父母有權利安排子女的未來。
  • 豆瓣9.1《何以為家》,看贊恩如何破局,揚湯止沸不如釜底抽薪
    最近看了影片《何以為家》,看完後沉思良久。想談談這部電影,卻又覺得有些沉重。贊恩的反抗從最開始的「揚湯止沸」到最後的「釜底抽薪」,他努力的去打破自己命運的枷鎖。對於這部影片,我想從劇情人物、世俗觀念與現實思考這三個方向來探討一下。
  • 二刷《何以為家》父母生而不養,贊恩出大招,別再說孩子不懂事了
    很多人說,一部好電影它對社會是有影響力的,是可以改變世界以及人們認知的價值觀,黎巴嫩女導演納迪·拉巴基執導的《何以為家》眾評就是這樣一部能影響與改變人們價值觀的電影。影片以戰火連天、社會結構紊亂的黎巴嫩為背景,講述了一個生長在社會底層的男孩贊恩與命運搏鬥的故事。男主贊恩自幼給房東當苦力,賺錢給父母養家。
  • 《何以為家》贊恩殺了誰?小男孩贊恩為什麼要殺人?
    《何以為家》講述的是一個非常殘酷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贊恩出生在難民區,他的父母是非常不負責任的人,即便家裡已經十分貧窮了,但仍要繼續生孩子。在電影的開頭贊恩就被警察抓走了,原因是贊恩殺了人。
  • 《何以為家》:贊恩的「吶喊」
    《何以為家》又名《伽百農》伽百農是《聖經》裡的一個地名,耶穌曾經在這個地方難以生存過,把它作為電影名字就是想要直接告訴我們,這部電影講述的就是底層人民生活的難堪、愚昧和痛苦。贊恩對節目主持人說:「我希望大人們能夠聽到我說話,我憎恨那些無力照顧孩子的人。」雖然命運無法掙脫,但我們要不停的吶喊,說不定在未來的某一天就像蝴蝶效應一樣改變了什麼呢?
  • 無能父母生下的孩子們《何以為家》?贊恩就像父母的鍋碗瓢盆
    看到一篇新聞報導描述:2001年以來,美國對伊拉克、利比亞、敘利亞等國發動戰爭和軍事行動,造成80多萬人死亡,數千萬人流離失所。內心被觸及的那一刻,我想起來《何以為家》這部電影,遂將想把種種感受寫下來。寫給自己,也寫給像「贊恩」一樣的無數生命。
  • 《何以為家》影評——何以為(wéi)家?何以為(wèi)「家」?
    01何以為(wéi)家?今天觀看了評分達9.1之高的黎巴嫩電影《何以為家》:法庭上,十二歲的男孩贊恩向法官狀告他的親生父母,原因是,他們給了他生命,他訴求希望法官判決他的父母不要再生孩子。是什麼樣的經歷讓一個孩子做出如此不可思議的舉動?
  • 《何以為家》很真實,這是對現實的控訴,亦是壓抑的吶喊
    強烈推薦我覺得最優秀的電影《何以為家》,這是非常優秀的一部作品,是因為在之前不小心刷到這條關於這部電影的微博,之後點進去看了,發覺愛上這部電影了,是因為劇情真的是非常好,而且也很打動我,之後剛好上映了,我就買了第一張票,然而因為工作一些事情,還沒忙完,之後為了從頭看起,我又重新買第二張票
  • 《何以為家》:如果我有得選,我會做得比你們所有人都好
    看完這部影片,在網上翻找了很多影評,關於生而不養,關於戰亂,關於批判,關於貧窮,很多很多。但卻沒有找到一篇可以解釋我觀看之時心中那近乎絕望的壓抑來自於哪。它是一部好電影,而我對好電影是有重複觀看的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