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以為家》贊恩的堅強懂事讓人心疼,看完很壓抑但更多的是無奈
一個人去看了電影《何以為家》,做好了心理準備去的,看的時候還是非常壓抑和說不出來的感覺,果真如大家所說很好哭,十二歲的小孩子堅強懂事得讓人心疼,記得以前的時候,每次在火車站都可以看盡人生百態,因為作為中轉站人很多,經常見到夫妻倆抱著拖著總共四五個孩子,在車站擠來擠去,小孩穿得亂七八糟,當時就在想,他們作為父母都無法保障自己的正常生活,為什麼要生這麼多孩子跟著受苦,電影裡贊恩帶著弟弟找食物的時候,就想一把把他倆都抓出來,給他們買吃的。
看這個電影,有點壓抑,但更多的是無奈,以及同情,世界上真的還有好多地方存在貧民窟,生而不養,敘利亞,伊拉克等等戰爭頻發區,非洲,印度,就連中國有些偏遠的山區也有,這就像頑疾一樣,存在在社會最底層,因為就像讚恩父母所說,自己生下來也是如此,別人都說甚至連自己的思想觀念裡認為生孩子就會有希望,可生下來卻無力撫養,連身份都不能給予孩子,讓自己的希望再一次變成絕望,生了女孩到了歲數還能補貼家用,他們為什麼要一次次讓自己的孩子步他們的後塵,我認為這種扭曲的,不能理解的思想和現狀,只能由應該由各國政府解決。
雖然任務可能很艱巨,不僅要扶貧,更要扶智等等,某些別有用心的國家也請不要發動戰爭殘害無辜。全程一直都在思考伊坂幸太郎說的那句話,以前在電視上看到淹死在海灘上的黎巴嫩小嬰兒,同情卻無法共情,生活究竟是有多糟糕啊,才會讓他們擁有放棄一切的勇氣,明知是條死神之路,也甘願冒險,絕地求生。今天透過壓抑絕望的主調,一個從頭到尾沒有笑過的主角,隨時面臨驅逐分離的女性角色,才明白苦難包羅眾生,實在太多太多了,我永遠無法想像也永不能感同身受。
散場時看到彩蛋裡的贊恩一家移民挪威,一切溫馨又美好。可是最後的字幕卻讓人不寒而慄,願每個勇敢的孩子都能被世界溫柔以待,原來贊恩只是一個好運的人,還有很多膽小怯懦的孩子們仍然在貧瘠的角落苦苦掙扎,生活其實根本沒有變好,苦難也並沒有過去,童話故事仍然只眷戀著少數人,我的眼淚原來並非出於同情,反而是因為那隱約有些被戳中恐懼的無力感。
看完,心裡超級堵,很多人責怪父母生而不養,可是誰又能改變這樣一些認為生孩子就能改變自己生活現狀的想法,當生存都成問題的時候就更談不上教育以及思想的更迭,貧窮到底是誰的罪過,是戰爭,是貧富差距,還是人種膚色,可能有人目光所及皆是盛世繁華,可能有人生如螻蟻,藏於陰暗的角落裡野蠻生長,這個世界從來不是大同世界,生存與競爭從來不會消減,也從沒有什麼絕對的公平可言,可能留給我們的只是一聲嘆息吧。從電影院出來,心情久久不能平復。
坐在電影院大廳,有一種深深的孤獨感,生而為人實在太不容易了,我們都喜歡懂事的孩子,可是卻不知道這只是因為他經歷了太多,成熟是他的偽裝。影片開頭:你為什麼告你的父母,因為他們生了我,太觸動我了同,如果你沒有能力擔起為人父母的責任,那就別再生了。結束後也只有嘆息,但彩蛋是一個好消息,贊恩說的一句話,曾經我也說過,那是我看電影,新聞,看到一些貧困地區後的想法,養不起孩子的就先別生孩子了,不是剝奪你做父母的權利,而是希望當你成為父母的那一刻是有能力承擔,能給孩子愛和保護的,生而為人,都是為了生存下去,請給予你的孩子正確的愛,一個溫暖的家 。
這是一部看完讓我很壓抑的電影,黎巴嫩的戰火導致無數的人不得不背井離鄉謀求生存。但他們的生活質量依然很低,加上受教育水平低,很多家長並不懂得生育和教養是截然不同的2個概念。贊恩在一個混亂的環境中長大,從小就要像個大人一樣承擔家庭的負擔,所以他有著同齡人的早熟,看到他如何對待自己的妹妹和沒有血緣的弟弟就能感受到贊恩是個有責任心也有擔當的男孩。希望有更多的父母能看到這部電影,能意識到你們給了孩子生命是偉大的。但你們也要承擔起教養子女的責任,而不是把一切責任推給他人和社會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