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烈推薦我覺得最優秀的電影《何以為家》,這是非常優秀的一部作品,是因為在之前不小心刷到這條關於這部電影的微博,之後點進去看了,發覺愛上這部電影了,是因為劇情真的是非常好,而且也很打動我,之後剛好上映了,我就買了第一張票,然而因為工作一些事情,還沒忙完,之後為了從頭看起,我又重新買第二張票,最後還是自己一個人待在電影院慢慢品味,簡單來講不是電影不是演戲,而是把真實的生活演繹了,完完全全就是在演他自己的人生,這是一部對現實的控訴,亦是壓抑的吶喊。
在黎嫩巴這塊土地,充滿著骯髒的環境,艱辛的生活環境,親人的互相傷害、骨肉分離,生命的卑微,以及生活的不堪一擊通過螢屏透露出來,這一幕幕都扒開現實的傷痛,穿刺社會表象,刺穿道德迷帳,最終導致貧窮與生育能力無限循環一切一幕幕的拉開,讓原本十二的主人公贊恩,在不該有的年齡階段不斷承受著家裡的貧窮,父母的挨罵,親人的骨肉分離,最終導致他的人生發生巨大變化,讓他不得不在法庭上告父母,道出因為他們生了我,而不養我,以至於非常憎恨父母,影片最後小男孩一笑那一刻真的眼淚本不住,真的是第一部從頭哭到尾。
第一次自己一個人去看電影,真實性是驅動力,帶了好多紙巾,故事百分之七十都是男主的真實生活,幸好他遇得伯樂,他是幸運的,也實至名歸,擔任生活在難民營的千千萬萬贊恩又要何去何從,很多網友將其化為原生家庭對孩子的影響,我覺得這是一個中間話的觀點。從小的方面講,應該是:愛的主題。影片中,贊恩的妹妹薩哈在十一歲就被逼迫嫁給年級三十的人做妻子,懷孕,流產,不能住醫院離世,他們是黑戶,母親對贊恩說:她又懷孕了,如果是個妹妹,那就叫薩哈來懷念她。在母親眼中,孩子是可以被替代的,是可以因為房租而被買賣的,大的方面,就是社會問題造成了悲劇。
全劇中,男主憂鬱帶紅血絲的眼睛讓我久久不能忘懷,他在劇中唯一的兩次笑,讓人心疼。故事是根據贊恩的親生經歷改編的,生活是那麼的真實,那麼的殘酷,做父母的如果不能很好的照顧自己的孩子,請不要生下他。希望生活沒有原本想的那麼糟糕,永遠善良,永遠勇敢。很少看記錄電影,一個真實的故事,一個從頭到尾都瀰漫著命運殘忍的故事,命運極度摧殘下,會因為反抗變得更好嗎,其實不會。尤其是作為邊緣群體,面對階級差距,改變命運是一個小概率的隨機事件。唯一的美好在片尾的花絮裡,贊恩一家去了挪威,獲得了接受教育的權利,也有了更好的生活,於是他說願世上所有勇敢的孩子,被世界溫柔以待。
熒幕的背後有千千萬萬贊恩一樣的孩子,卻沒有贊恩一樣的結局。何以為家,真正孤獨痛苦的人是無法被帶入快樂和幸福之中,父母的愚昧無知看似是自己愚昧無知,可造成這種現狀的根本原因是否是當前的社會壞境所造成,那些不受大環境所影響的依然愚昧自私的父母,也是否該反思,整個過程並沒有讓我流淚,看完後內心卻充滿了沉重,願每個孩子都能遇到像我一樣愛我如初、惜我如命的家人。貧困讓人生而不平等,不是我們選擇了生活,而是生活選擇了我們,我們應該慶幸我們的生活優渥,還有很多生活在社會底層的人,我們應該學會回頭看,看我們一路走來,其實我們已經很好了。
影片最後小男孩笑的時候,我淚崩了,明明是希望的生活要開始了,明明是未來的光明,可是我哭了。他笑不出來,未來再好,過去的傷痛也無法彌補。現在都想著他說父母最大的罪是生了他,想著他媽媽告訴他懷孕了,他難過的走開。現實根本沒有改變,即便薩哈死了,父母還是沒有意識到根源,再生一個就意味著會有下一個薩哈,說到電影整體,感覺後勁不足,前面的現實很沉重,花了大量篇幅去描述生活不易,可是訴訟之後呢,約納斯被找到了,是不是太理想化了,賣假證的一窩端,那些人的生活不會有改善,面臨的是拘留遣返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