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以為家》:真實的如同一部紀錄片,絕對值得你一看

2020-12-16 騰訊網

文/阿旨 校正/松松

《何以為家》豆瓣評分高達9.1分,該片曾榮獲第91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外語片提名與2019年英國電影學院獎最佳非英語電影提名。

其實據筆者了解這部紀錄片式的電影在上映前,曾遭受西方世界的強烈反抗,因為它真實地揭露了以黎巴嫩為代表的被戰爭和貧窮包裹下的難民的傷疤。而電影一經上映便引發人們的強烈關注和討論,但往往都是褒獎多。

電影《何以為家》引起廣泛關注不僅在於電影背後所折射的現實難題,更在於拋出無能為力改變的社會現實,影片中男主人公贊恩控告父母生而不養,由此產生的親子關係、父母責任等世俗問題擊中每個人的現實軟肋。整個劇情不拖拉,故事情節環環相扣,觀影后有很強的代入感和引人深思。

電影的導演是娜丁·拉巴基,她花了五年的時間構建《何以為家》的故事,想要揭露黎巴嫩難民的真實處境,為這些生活在深淵的孩子爭取被愛的權利。

導演表示:「我希望用我的職業作為武器,在城市陰暗的角落裡投下一束聚光燈,滲透到那些貧困且法逃脫的命運的人的日常生活中,希望能夠真切的幫助到這些孩子的生活,通過電影幫助人們意識到這種情況,才能真正做出改變。」正是導演心懷愛心的出發點,以及她日復一日的堅持從而創造出這麼優秀的影片。

電影裡的演員演技精湛,仿佛這件事真實地發生在我們身邊一樣。影片中的小主人公贊恩是2004年出生在敘利亞,很多人看了他主演的《何以為家》後,都稱他為天生的「小影帝」,都對他的演技讚不絕口。他完美地塑造一個少年老成,惶恐無助的男孩形象,並憑藉該片獲得了土耳其金橘獎9最年輕影帝。為什麼他的表現如此奪目?其實電影中的情節,也是小贊恩真實生活的寫照。

看完電影後,筆者不僅僅想稱讚電影優秀的製作,演員們精湛的演技,更多為影片中呈現的苦難而感懷:「幸運的人一生都被童年治癒,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癒童年。」魯迅先生說過:「人生最痛苦的是夢醒了無路可走,做夢的人反而是幸福的。」所以清醒的贊恩令人心疼,所以希望世界多點愛,去關懷那些生活在苦難中的兒童。

相關焦點

  • 「生而不養,何以為家」——推薦電影《何以為家》
    今天,在朋友的推薦下去看了上映第6天的劇情電影《何以為家》,感觸很深。這是一部比較小眾的電影,如同類電影一樣,單從網絡上的宣傳海報和截圖,看不出它的感人之處和所表達的深意,甚至很可能會被你在瀏覽同期上映的電影時當做「垃圾」忽略掉。
  • 《何以為家》一部真實地反應難民生活的電影
    昨天下午,我看了這部原名為《迦百農》,中譯名為《何以為家》的電影。這部被稱為「眼淚收割機」的電影,不僅收割了我的眼淚,更戳疼了我的心。看罷電影到此刻,整整24小時過去了,我還處在一種極其壓抑的狀態。這是一部真實地反應難民生活的電影。影片主角12歲的贊恩在現實中的真實身份就是生活在黎巴嫩的敘利亞難民,他真名叫維恩。
  • 《何以為家》!沒有國,何來家?
    在剛過去的5.1電影檔,《復仇者聯盟4》毫無懸念的成為了票房冠軍,不過有一部我覺得是除了《復聯4》之外更值得一看的電影,這就是近日來充滿了討論話題的《何以為家》!記得上個月跟著同事去北京電影節蹭熱度,恰逢遇到了《何以為家》這部電影在搞展映,看過之後只覺整部片子話題過於沉重,整體節奏稍顯緩慢,不過好在導演娜丁·拉巴基的拍攝手法很純粹,很乾淨,讓整個觀影體驗很舒服。
  • 2019年年度絕佳好片《何以為家》,主演贊恩或成為坎城最年輕影帝
    但是,當一部影片達到一定的高度,得到極高評價以至於我們覺得很少有影片能實現超越的時候,我們基本可以輕易地作出推斷,今年的最佳影片非他莫屬,因為一年內能誕生的高評分影片少之又少,基本上屈指可數。而2019年的最佳影片,我們也可以很輕易地斷定,絕對是屬於來自黎巴嫩的《何以為家》,這部影片上映之後即得到廣大觀眾的好評。一部按照真實故事改編的現實主義題材電影引起許多人的共鳴,不成功便成仁。
  • 《何以為家》獲評2019院線最佳 導演呼籲聚焦底層人民
    《何以為家》海報昨日,獲坎城評審團獎及奧斯卡、金球雙提名的口碑佳片《何以為家》(音譯《迦百農》)正式公映,這部聚焦底層人民、講述父母生而不養的「眼淚收割機」威力驚人,震撼無數觀眾,更被評「2019最讓人感動的電影」。
  • 《何以為家》引發討論
    男孩贊恩《何以為家》將視角對準生活在顛沛流離當中的黎巴嫩兒童,導演娜丁·拉巴基前後共歷時5年進行創作,光前期的實際調查就進行了三年時間,更啟用真實生活在影片背景中的人擔任演員,可以說真實還原了黎巴嫩底層社會的現狀。
  • 《何以為家》:若你無以為家,願你被溫柔以待
    《何以為家》是一部標準現實主義題材的電影,但是通常同類型不一樣的點在於,導演啟用了故事原型的真實主角來「出演」自己的經歷,如果你在看電影前未提前了解電影資訊,直到電影結束觀眾才會知道整個電影是真人真事——這樣產生了截然不同的觀影體驗。
  • 二刷《何以為家》父母生而不養,贊恩出大招,別再說孩子不懂事了
    很多人說,一部好電影它對社會是有影響力的,是可以改變世界以及人們認知的價值觀,黎巴嫩女導演納迪·拉巴基執導的《何以為家》眾評就是這樣一部能影響與改變人們價值觀的電影。影片以戰火連天、社會結構紊亂的黎巴嫩為背景,講述了一個生長在社會底層的男孩贊恩與命運搏鬥的故事。男主贊恩自幼給房東當苦力,賺錢給父母養家。
  • 《何以為家》多為非專業演員,小贊恩感動觀眾
    19日下午,電影《何以為家》在重慶舉行了提前看片會,上遊新聞記者在英皇影城重慶新光天地店觀看了該片,贊恩艱難坎坷的成長曆程讓不少觀眾掉下了眼淚。   《何以為家》由黎巴嫩女導演娜丁·拉巴基執導,電影講述了12歲男孩贊恩在黎巴嫩的艱難成長曆程,他起訴控告自己的父母,原因是父母生下了他,卻沒有能夠好好地撫養他的故事。
  • 電影《何以為家》:真實得讓人不忍直視
    MOVIE看片·熱映鑑定對象:《何以為家》發行時間:2019年4月29日★★★★★8.8《何以為家》片尾,小男孩贊恩終於露出了笑容,但這個難得的笑容卻讓人心頭百般不是滋味。這部電影讓人想起《無人知曉》和《佛羅裡達樂園》,但它更殘酷,更讓人心碎,它提醒大家,在黎巴嫩,還有無數個像讚恩一樣的孩子。《何以為家》並不是一部消費苦難的片子,導演娜丁·拉巴基用了大量手持攝像機的拍攝方式,盡最大可能真實地呈現黎巴嫩孩子的童年。
  • 推薦一部2019年感動全球的電影《何以為家》
    每當中國的觀眾們想看一些大片,總會想到好萊塢電影或者說是歐美電影,但是2019年的最佳影片卻是由一個處於戰爭的國家用最撿漏的工具拍攝的,那就是黎巴嫩,這部影片的名字叫做《何以為家》。這是一部由黎巴嫩導演用落後的手持攝影機拍攝的一部真實反映黎巴嫩孩子現狀的一部電影,沒有任何的修飾,一部真實的不能再真實的生活畫面,卻感動了全世界的所有人,理由是太真實了,真實的讓人不忍直視。劇中的男主演是一名12歲的小男孩,叫做贊恩,是導演從難民營裡挑選出來的,電影裡面演的就是他們的日常生活。
  • 《何以為家》根據真實故事改編,特別的壓抑和揪心
    看了《何以為家》這部讓我有些壓抑,又倍覺精彩的一部高分電影,喜歡這孩子的聰明才智,對他身處的環境又深感同情。這個孩子確實是貧民窟裡的,因為經歷過所以演的一切卻又那麼真。他爸說他們家就是社會上的寄生蟲,如果悲哀的人已認定他們是悲哀的,那他們姑且苟活一生也註定是悲哀的。
  • 《何以為家》:看似荒誕的故事帶來的深刻反思
    那麼今天小麥要向大家推薦的,也是一部五一檔上映、豆瓣評分卻高達8.9分的佳作,那就是《何以為家》。失之交臂,但整部作品的製作時間卻長達五年之久,光是實際調查就用了整整三年時間,更啟用了真實生活在影片背景當中的人擔任演員,真實還原了黎巴嫩底層社會的現狀。
  • 在全球獲得極佳口碑的黎巴嫩電影——《何以為家》
    在電影《何以為家》中所有演員本人的個人經歷都與影片角色非常貼近,哪怕是作為背景的群演,都是真實生活在那裡的當地人,因此,影片中所呈現出的藝術與生活之間的真實連續性可以說真實還原了黎巴嫩底層社會的現狀。
  • 選角成功、「拳拳到肉」,《何以為家》為內地影市帶來哪些思考?
    筆者認為,啟用非專業演員本色出演是《何以為家》的最大亮點,從影片最終呈現的質感不難看出,「原型人物本色出演」成為了比「據真實事件改編」更高效、更具說服力的內容標籤。原型人物本色出演,「真實感」造就《何以為家》《何以為家》堪稱從《復仇者聯盟4:終局之戰》碾壓性優勢下突圍的一匹黑馬,據貓眼數據,上映9天的《何以為家》累計票房已達1.95億,同時,《何以為家》也是五一檔的口碑贏家,截至目前,其豆瓣評分8.9、貓眼評分9.4、淘票票評分9.1,如果不是影片最後20分鐘有情緒「渲染」痕跡,或者說在
  • 《何以為家》一部充滿拷問力量的電影,引人深思
    看過《何以為家》之後,這一天是極為壓抑的一天,因為這部片子的大多數事件,是主角贊恩的親歷事件,所以我無法想像真的是無法想像,一個小孩子怎麼可以生活得那麼苦,他們的願望只是希望能枕著枕頭睡覺, 只是希望可以決定別人進出房間,而且世界那麼大,也不可能只有這樣一個小孩子,是這樣生活過來的
  • 《何以為家》由真實事件改編的,故事震撼人心
    深夜看完《何以為家》,很是觸動,12歲的男孩把父母告上法庭,原因是生而不養,他是黑戶,父母甚至連他的出生日期都不知道,只能通過醫院檢查報告才得知是12歲。其實全程都挺壓抑的,雖然是看電影,但是其實更像是在看紀錄片,講述了一個被戰火摧殘過的小世界。影片以贊恩的笑結尾,仿佛冬日的陽光一般,給予了整個影片最後慰藉。男主本色出演,其實真實的故事要比影片中的更加殘酷。戰爭真的很可怕,也很慶幸自己生在祖國。
  • 《何以為家》:眾生皆苦,才是真實的人間
    《何以為家》開頭,12歲的小男孩贊恩,在法庭上控告自己的父母:「我想起訴我父母,因為生了我。」是怎樣的經歷,讓一個孩子說出這樣的話?《何以為家》作為一部來自中東的難民電影,根據真實故事改編,還原了黎巴嫩底層社會的現狀。影片用了沉重、苦澀的基調,刻畫了兩個家庭、四種人物性格。儘管片尾導演還是採用了一貫充滿希望的手法結尾,但始終有一個困惑圍繞著我:靠什麼我才能活出希望?
  • 《何以為家》電影推薦:一部由真實事件改編的黎巴嫩災難片
    今天就來跟大家分享一下值得熬夜追的一部電影。《何以為家》 這部電影由黎巴嫩、法國、美國聯合製作,在內地上映之前叫《迦百農》,意為「混亂」和「失序」的意思,很多人說這個比《何以為家》更能貼近電影的靈魂之處。
  • 《何以為家》非職業演員的真實經歷,折射現實國情的困境(上)
    導語:在2019年4月內地電影市場的激烈競爭中,有一部黎巴嫩電影《何以為家》的對外介紹,卻在不利的趨勢下贏得了觀眾的眼球。豆瓣不僅獲得了高分,而且還獲得了超過3億元的票房,使其成為小成本電影捲土重來的代表。沒有著名的演員,沒有大製作,一切都是真實的故事,讓觀眾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