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經濟藍皮書》發布——加快構建國內國際雙循環新發展格局

2020-12-19 中國社會科學網

12月14日,「2021年《經濟藍皮書》發布暨中國經濟形勢報告會」在京舉行。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黨組成員蔡昉作主旨演講。中國社會科學院工業經濟研究所黨委書記、副所長李雪松介紹了藍皮書主要觀點,中國社會科學院科研局局長馬援主持會議。

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黨組成員蔡昉作主旨演講。本網記者 朱高磊/攝

蔡昉指出,對當前我國宏觀經濟形勢進行判斷,不僅要看國內生產總值的恢復程度,更要看就業情況。2月以來,失業率由上升到下降呈現為倒V字型曲線,意味著中國經濟V字型復甦基本成型。但是,不僅要看數字,更要看到數字背後的人。新冠肺炎疫情帶來的社交距離等因素造成勞動力就業意願、勞動參與率、就業充分程度以及農民工返城就業狀況等發生變化,這些問題的存在突出表現為經濟復甦的不平衡。總體而言,經濟活動雖然有力恢復,但是第三產業、消費和收入復甦相對滯後,需求側的恢復相對於供給側也有滯後的表現。實現供給側、需求側的平衡和相互促進,需要加快構建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新發展格局既是我國經濟發展的長期戰略,也是疫後經濟復甦的一個指導方針。總之,由於一些薄弱環節仍制約著經濟復甦,導致我國經濟尚未完全見底,這就意味著當前我國經濟發展還有很多任務要推動。其中,穩就業、保就業,穩民生、保民生,應是目前宏觀經濟政策的優先考慮內容。

中國社會科學院科研局局長馬援主持會議。本網記者 朱高磊/攝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社長王利民代表出版方發言。本網記者 朱高磊/攝

中國社會科學院工業經濟研究所黨委書記、副所長李雪松介紹藍皮書主要觀點。本網記者 朱高磊/攝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使世界經濟遭遇歷史性衰退,中國率先在全球範圍內取得了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的雙勝利。藍皮書強調,2021年全球經濟有望迎來普遍的恢復性增長,但疫情影響廣泛深遠,外部環境依然複雜多變。做好2021年的經濟工作,要緊扣「十四五」規劃目標任務,著力推動改革創新,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堅持常態化精準防控和局部應急處置有機結合,推動經濟持續復甦;積極的財政政策要提質增效,更加注重可持續性;穩健的貨幣政策要靈活適度,更加注重前瞻性、精準性和時效性;堅持就業優先政策,做到穩存量、擴增量和提質量有機結合;完善宏觀調控跨周期設計和調節,把握好穩增長和防風險之間的平衡。

藍皮書建議,2021年要做好以下重點工作:暢通國民經濟循環,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大力促進科技創新,持續推動產業升級;推動重大改革舉措落實落地,激發市場主體發展活力;推進更高水平對外開放,打造國際合作和競爭新優勢;促進形成優勢互補、高質量發展的區域經濟布局,推動城鄉融合發展;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加強保障和改善民生。

藍皮書預測,若今冬明春中國疫情只有局部零星散發且都能得到有效處置,預計2020年中國經濟增長2.2%左右。受2020年經濟增長基數較低影響,考慮到宏觀調控的跨周期設計與調節,預計2021年中國經濟增長7.8%左右,這一預測可能因為2021年疫情發展態勢的超預期變化而存在調整的風險。

會議由中國社會科學院科研局、工業經濟研究所、宏觀經濟研究中心和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共同舉辦。

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經濟研究所所長孫學工發言。本網記者 朱高磊/攝

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研究員張平發言。本網記者 朱高磊/攝

國家稅務總局稅收科學研究所學術委員會副主任付廣軍發言。本網記者 朱高磊/攝

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研究員高凌雲發言。本網記者 朱高磊/攝

2021年《經濟藍皮書》發布。本網記者 朱高磊/攝

會議現場。本網記者 朱高磊/攝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中國社會科學報 作者:王春燕

歡迎關注中國社會科學網微信公眾號 cssn_cn,獲取更多學術資訊。

相關焦點

  • 石軍:構建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
    ,構建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7月21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召開的企業家座談會上強調,要「逐步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7月30日,中央政治局會議再次提出「加快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十九屆五中全會再次強調「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10月29日,黨的十九屆五次會議通過的《
  • 特別報導|石軍:構建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
    石軍就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闡述了四點看法。一、把握內外循環方向今年5月14日,中央政治局會議提出,「充分發揮我國超大規模市場優勢和內需潛力,構建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7月21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召開的企業家座談會上強調,要「逐步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7月30日,中央政治局會議再次提出「加快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
  • ...發展格局筆談⑩|加快構建雙循環新發展格局,贏得國際競爭的主動權
    對構建國內國際相互促進新發展格局的幾點認識為應對國際局勢的複雜變化,進一步保證我國經濟發展穩中有進的積極態勢,黨中央及時提出了以國內經濟大循環為主,構建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新發展格局的重大戰略思路,習近平總書記5月27日在政協經濟界代表座談會上講話中首次提出這一概念
  • 【理論微課堂】新發展格局是開放的國內國際雙循環
    他特別指出,「當前世界經濟面臨諸多複雜挑戰,我們決不能被逆風和回頭浪所阻,要站在歷史正確的一邊,堅定不移全面擴大開放,推動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他還強調,「新發展格局不是封閉的國內循環,而是開放的國內國際雙循環」。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精神為深入理解推動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的重大現實意義、科學路徑以及工作著力點等指明了方向。
  • 加快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
    【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  作者:武漢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 周紹東  《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指出,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
  • 楊姝琴:優化營商環境,構建國內國際雙循環新發展格局
    優化營商環境,構建國內國際雙循環新發展格局□ 楊姝琴- 優化營商環境,構建國內國際雙循環新發展格局的意義 有效應對全球經濟不確定性的戰略選擇。當今世界正在發生複雜深刻變化,全球經濟放緩,貿易保護主義、單邊主義、孤立主義等逆全球化思潮有所蔓延,加之罕見的疫情衝擊,全球化分工帶來的產業鏈、供應鏈和價值鏈布局面臨嚴峻挑戰。
  • 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要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這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積極應對國際國內形勢變化、與時俱進提升我國經濟發展水平、塑造國際經濟合作和競爭新優勢作出的重大戰略抉擇,對於「十四五」和未來更長時期我國經濟和社會發展具有重要指導意義,必須深入學習領會,認真貫徹落實。
  • 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以下簡稱《建議》)提出,要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解決這一矛盾,要求發展轉向更多依靠創新驅動,不斷提高供給質量和水平,推動高質量發展。這是大國經濟發展的關口,我們要主動適應變化,努力攻堅克難,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  第二,這是應對錯綜複雜的國際環境變化的戰略舉措。新世紀以來,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加速發展,世界貿易和產業分工格局發生重大調整,國際力量對比呈現趨勢性變遷。
  • 知與行|思想者: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明確提出,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構建新發展格局,是與時俱進提升我國經濟發展水平的戰略抉擇,也是塑造我國國際經濟合作和競爭新優勢的戰略抉擇。」
  • 在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中譜寫中國經濟奇蹟新篇章
    在新發展形勢下,如何育先機開新局,譜寫中國經濟奇蹟新篇章,是對我們黨的一個重大考驗。在這一重要歷史關口,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了「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的重大戰略部署,這是新發展階段把握髮展主動權的先手棋,是奪取經濟發展新勝利的關鍵招,意義重大、影響深遠,務必深刻領會、堅決貫徹。
  • 辜勝阻:構建「雙循環」新發展格局企業家精神至關重要
    文丨《中國企業家》記者 萬建民編輯丨何振紅頭圖來源丨被訪者日前,全國政協副主席、經濟學家辜勝阻接受專訪時強調,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是「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的最新的重大指導思想。
  • 專訪:中國構建國內國際雙循環新發展格局大有可為——訪新加坡國立...
    新華社新加坡6月1日電專訪:中國構建國內國際雙循環新發展格局大有可為——訪新加坡國立大學學者顧清揚新華社記者蔡蜀亞從經濟效率和經濟安全相平衡的角度去構建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有利於分散風險和保持中國經濟長期平穩發展
  • 國內國際雙循環新發展格局:歷史溯源、邏輯闡釋與政策導向
    我國正處在全面深化改革和全方位對外開放關鍵期,要以長期全 局視角認識雙循環的自主性和必然性,加快推進形成新發展格局。一方面,重點暢通國內大循環,以供給 側結構性改革為重點推進國內經濟充分平衡發展;另一方面,穩步推進國際大循環,以規則制度型開放為 重點推動構建更高層次開放型經濟。從長遠看,我國應積極推進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以新的基於規則 的國際治理為重點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
  • 加快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
    新華社記者 楊冠宇 攝7月30日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指出,當前經濟形勢仍然複雜嚴峻,不穩定性不確定性較大,我們遇到的很多問題是中長期的,必須從持久戰的角度加以認識,加快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這是黨中央基於國內外形勢作出的重大戰略部署。
  • 何立峰在《黨建》雜誌刊文: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
    我們要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深入學習領會《建議》核心要義,科學把握新發展階段,深入貫徹新發展理念,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實現經濟行穩致遠、社會安定和諧。
  • 十四五期推動雙循環構建新發展格局路徑選擇
    「十四五」期間,如何適應高質量發展要求,推動雙循環構建新發展格局,培育新動能,提升創新能力,選擇最佳實施路徑或策略,優化業務結構布局,加快實現集團戰略突破和高質量發展,已成為央企及地方國有企業面臨一項重大實踐課題。
  • 經濟大家談 | 推動長江經濟帶全方位開放,構建開放型雙循環發展格局
    到2019年,我國人均國內生產總值超過1萬美元,成為世界超大規模經濟體。在深入分析國際國內形勢的基礎上,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雙循環」旨在加快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這個新發展格局是根據中國發展階段、環境、條件變化提出來的,是重塑中國國際合作和競爭新優勢的戰略抉擇。
  • 前瞻「十四五」|構建「雙循環」新發展格局,促進高質量全面開放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站在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全局的高度,描繪了面向未來的「十四五」以及2035年遠景發展藍圖。全會審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提出了「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指導思想和必須遵循的原則,強調要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
  •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部署2021年:「雙循環」新發展格局...
    2021年作為「十四五」開局之年,將邁出構建「雙循環」新發展格局的第一步,會議要求要見到新氣象,並部署了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增強產業鏈供應鏈自主可控能力、堅持擴大內需、全面推進改革開放等八大重點任務進行部署。經濟恢復基礎尚不牢固新冠肺炎疫情全球流行背景下,我國成為全球唯一實現經濟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
  • "構建國內國際雙循環戰略新格局"——2020年中國國際貿易學會年會...
    11月16日,「2020中國國際貿易學會年會暨國際貿易發展論壇--構建國內國際雙循環戰略新格局」在濟南的山東財經大學隆重舉行。中國國際貿易學會會長金旭、副會長邊振瑚和李鋼,山東財經大學黨委書記王邵軍、校長趙忠秀出席會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