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喜歡經典傳統家具,那關於經典傳統家具,常見床榻的主要類型,你知道幾種?如果你還不太了解,今天就跟隨小編一起來看一下吧。
1.羅漢床
南北朝時期,席地坐的禮節觀念漸漸淡薄,垂足坐卻日漸流行,高型坐具因而相繼出現至宋代,傳統家具的製作日趨完善,中國人完全進入了垂足高坐的時代,但受席地坐影響形成的很多生活習俗卻流傳了下來。
羅漢床就是其中一例。睡臥中心和待客位都由原來的蓆子改為床,床便細分開來。用以中午小睡和接待客人的羅漢床成為古人重要的待客工具,如顧愷之作品《女史箴圖》中出現的功能完善的床及床前的高型腳踏,說明古代中國人從不忌諱客人坐於自己的床上。
如圖元刊本《事林廣記》版畫所示,在羅漢床上放炕桌,左右兩側分坐,喝茶聊天,品人生之樂。紫檀三屏風絛環板圍子羅漢床與此圖所示的羅漢床有相似之處,為著名收藏家王世襄先生所藏,床身無束腰,設管腳棖。
其結構從正面的管腳棖來看,距腿足尺許的部位安立材,左右各一,既起加固作用,又使管腳棖上留有較大的空間,以便垂足坐在床沿時,即使無管腳棖也可供人踏足。
三面圍子設絛環板,中間設三個,左右各兩個,絛環板中間開魚門洞,造型出自南方所謂的「炮仗筒」。
2.架子床
架子床為床身上架置四柱、四桿的床。有的在兩端和背面設有三面欄杆,有的迎面安置門罩。式樣頗多,結構精巧,裝飾華美。
裝飾多以歷史故事、民間傳說、花鳥山水等為題材,含和諧、平安、吉祥、多福、多子等寓意。風格或古樸大方,或堂皇富麗。
架子床四面平式,四角立矩形柱,後沿兩柱間鑲大塊背板。床架四面掛牙,以鉤掛榫連接,上面壓頂蓋。腿矮短粗壯,扁馬蹄,外包銅套。
通體黑漆嵌硬螺鈿花蝶紋,背板正中飾牡丹、梅花、桃花、桂花等四季花卉和蝴蝶、蜻蜓、洞石,四外邊飾團花紋。床兩側矮圍板兩面均飾花蝶紋。
在橫、豎材的接合上,架子床使用的常見榫卯結構如下:
(1)全平肩穿鼻榫,即俗語所謂的「齊頭碰」。此種榫卯製法簡易、應用廣泛,榫頭為直角形,榫眼為相應形式即可。在實際製作中有透榫和半榫之分,榫頭穿透榫眼即所謂「透榫」;榫眼不穿透,包裹榫頭即所謂「半榫」。
(2)全格肩穿鼻榫,橫、豎材以45°格角相接合。此種榫卯顯得勻稱美觀,也是慣用的一種橫、豎材接合方式。
(3)半格肩穿鼻榫,與全格肩穿鼻榫不同,交接處一面平肩、一面格肩,此種榫卯在轉角處為和別的構件交接留有充分的餘地。在平板的拼合上,普遍採用龍鳳榫的方式,即把兩塊待拼接的平板分別起通槽和榫舌,然後拼合。
以上榫卯結構的製作相對簡單,對木材的物理性能要求也並不是很高。為了加強榫卯結構的可靠性,部分榫卯結構中還使用了膠水。
3.拔步床
還有一種床叫拔步床,其結構帶有明顯模仿木作建築的痕跡,是傳統家具之中的屋中之屋。
首先,從平面布局看,拔步床的前部為廊廡,後部為床榻,與傳統建築的「前室後寢」的經典布局方式有異曲同工之妙。其次,從細部結構看,拔步床與木作建築有許多相似的結構。
拔步床前端,望柱左右相對,楣板高懸,模擬的就是院落大門。而拔步床的窗欞、頂棚實則就是木作建築窗戶、天花的小型化。
至於花罩,本是傳統中式房屋內部裝飾的常見隔斷方式,拔步床不僅借用了這一手法,還在有限的空間內將花罩層層相加,創造了濃烈的裝飾效果。
以上就是關於經典傳統家具,常見床榻的主要類型了,看完了上面的內容,你了解了嗎?希望對在選家具的你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