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碧湧:用心傳承挖掘江南文化資源 深化區域文化交流交融

2020-12-11 荔枝新聞

荔枝特報專稿 記者/周安琪攝影/黃磊

江南是中國人的夢裡水鄉,亦是文人墨客的精神故鄉。在今天(10月29日)上午開幕的第二屆江南文脈論壇開幕式上,光明日報社副總編輯張碧湧圍繞「江南文脈」的傳承發展提出真知灼見。

風景優美、物阜民豐、人文薈萃的江南,其文化影響深遠。古往今來無數讀書人在江南留下家喻戶曉、千古絕唱的壯美詩篇。張碧湧說,江南文化是長三角地區共同的文化根脈,當前在全面貫徹落實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國家戰略,著力推進長三角更高質量一體化發展的大背景下,更需要用心挖掘好、傳承好、利用好豐富的江南文化資源,持續深化區域文化的交流交融。對於本屆論壇的組織和召開,張碧湧表示,光明日報社與江蘇省委宣傳部、無錫市委聯合舉辦第二屆江南文脈論壇,探討江南文脈的傳承發展,開展江南文化的對話交流,正是為了進一步推動江南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為當代中國的永續發展,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注入詩意活水,匯聚奔騰向前的文化力量。

江蘇是歷史上江南文化的重要創造者和承載地,無錫是其中的一個代表。如今,江蘇又以高度的文化自覺和文化擔當主動承擔起新時代江南文脈傳承發展的使命,推出一系列重要舉措,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去年,《江蘇文庫》第一批成果發布,這是江蘇乃至全國文化界的一件盛事,今天,《江蘇文庫》第二批成果也在這裡發布。前不久,為了更好地服務長三角高質量一體化發展國家戰略,建設長三角江南文化研究學術共同體,上海江蘇浙江安徽三省一市社科聯還舉辦了首屆長三角江南文化論壇。張碧湧表示,我們有理由期待江蘇在傳承發展江南文脈,集聚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發展的文化力量,以及繁榮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上取得更大的成績。

相關焦點

  • 傳承徽派文脈 創新當代文化
    「徽學涵蓋經、史、哲、醫、科、藝等諸多領域,博大精深、自成體系,是建設美好安徽的寶貴文化資源,也是中國走向世界的文化品牌。」安徽省委常委、宣傳部長虞愛華認為,要努力推動徽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賦予徽學新的時代內涵。
  • 傳承江南書院文化活水
    作者:河南大學文化產業管理系主任、《江南四大文化圈認同建構與長三角城市群一體化研究》課題組主要成員 劉濤  中國傳統書院源於唐、興於宋,經元、明、清直至近代,始終具有管理體系完備、經費來源多元的顯著特徵,對傳播傳統文化、促進人文交流、改善社會治理的積極影響至今猶存
  • 嶺南文化「握手」江南文化
    首屆「江南文化·嶺南文化」論壇昨在華師舉辦。廣州日報訊 (全媒體記者楊博 通訊員周濯纓、蔣明恩攝影報導)當嶺南文化「遇見」江南文化,對話與交流、互鑑與合作成為共識。昨日,首屆「江南文化·嶺南文化」論壇在華南師範大學舉辦。
  • 江南·觀點|江南文化,以人文之光輝映區域形象
    歷史上形成的實踐理性、務實品性、和合胸襟、詩意審美,近代以來的紅船精神、紅色文化、海派文化、中西文化交流、現代文明成長,改革開放時期以蘇南模式、溫州模式、崑山之路等為代表的創新文化和基於高新科技的網際網路文化,均是長三角人文品格的重要特色,可為區域發展厚植根基、磨礪品格、提升品質,推動其日新月異,永續輝煌。文化經濟助推區域經濟轉型升級。
  • 文化潤疆細無聲 浙阿兩地開啟交流交融新篇章
    阿克蘇群眾參觀「江南生活美學展」。  依託浙江文化強省和深厚的人文底蘊優勢,通過大力謀劃實施「詩畫浙疆」「書畫浙疆」「文博浙疆」「書香浙疆」「文創浙疆」「戲曲浙疆」「韻律浙疆」「舞動浙疆」「傳承浙疆」「英才浙疆」10大舉措,省援疆指揮部聯合省文化和旅遊廳等單位正在構建浙阿兩地交往交流交融新格局,構築兩地人民共同的精神家園。
  • 江南文化的歷史傳承與當代價值
    編者按:文化是一個國家的靈魂,是一個民族生存發展的重要力量。從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高度,深化對文化建設和文化自信的研究,是包括文史工作者在內的廣大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肩負的重大時代責任。
  • 如何在傳承歷史中彰顯當代價值?專家學者齊聚江大研究江南文化
    昨天,省社科界第十三屆學術大會暨無錫市社科界第十屆學術大會文學與歷史學專場學術活動在江南大學舉行。來自眾多高校和研究機構的專家學者齊聚一堂,圍繞「江南文化的歷史傳承與當代價值」進行交流研討。作為歷史上江南文化的重要創造者和傳播者,江蘇在江南文脈傳承發展中的責任也更加重大。從去年開始,我省連續在無錫舉辦了兩屆江南文脈論壇,展現了江蘇在新時代傳承發展江南文脈方面的重要成果,也為長三角更高質量一體化發展提供了堅實有效的文化支撐和智力支持。江蘇歷來是全國學術重鎮,文學、歷史、語言、考古等學科實力雄厚,在包括江南文化在內的文史研究中取得了一批令人矚目的重大成果。
  • 陳樂:深化滬臺文化交流合作,推動兩岸青年傳承優秀傳統文化
    上海市政協十三屆三次會議16日上午舉行第一次大會發言,陳樂委員代表臺盟上海市委員會作了題為《深化滬臺文化交流與合作 推動兩岸青年共同傳承優秀傳統文化 》的發言。如臺灣地區很早就應用數位化技術進行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開發,依託文創產業讓傳統文化在創新中傳承。上海是兩岸文化交流合作的重點地區之一。近年來,上海持續推動海派文化和優秀傳統文化入島。臺灣知名文化人士也紛紛來滬交流發展,為中華文化傳承做貢獻。此外,滬臺兩地文化產業也有著廣泛合作。這些都為滬臺共同推動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創新奠定了良好基礎。未來兩岸在推動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創新上將大有可為。
  • 關於科爾沁文化挖掘傳承與創新發展的思考
    科爾沁文化中蘊含的珍愛自然、崇尚英雄、自由樂觀、開放包容、重義守信、求真務實的價值理念,為科爾沁人們建設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提供了寶貴的精神財富。隨著經濟社會深刻變革、對外開放日益擴大、網際網路技術和新媒體快速發展,各種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鋒更加頻繁。在經濟社會發展進步的過程中文化也應該繁榮發展,可是優秀文化的傳承出現了嚴重缺失。文化是民族精神的核心,是民族力量的源泉。
  • 傳承千年的藏毯濃縮著民族文化的交往交流交融
    藏毯以雪域高原得天獨厚的畜牧業為依託,經過長期的生產實踐和傳承,完整地保持了藏族民間工藝的獨特風格,在世界織毯業中獨樹一幟。藏毯的圖案、色彩所包含的人文精神,濃縮著藏漢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歷史。藏毯在明朝時期就以選毛純、做工細、顏色美和花樣全著稱,尤其是西藏發明的「拉杆結扣法」確定了藏毯栽絨長和絨頭粗的特點,成就了藏毯的精緻與典雅。
  • ...市委籲深化滬臺文化交流與合作推動兩岸青年共同傳承優秀傳統文化
    1月16日,上海市政協委員、臺盟盟員陳樂代表臺盟上海市委作大會發言,提出深化滬臺文化交流與合作,推動兩岸青年共同傳承優秀傳統文化。供圖中新網上海1月16日電 (記者 許婧)在16日舉行的上海市政協十三屆三次會議第一次大會發言上,臺盟上海市委提出,深化滬臺文化交流與合作,推動兩岸青年共同傳承優秀傳統文化。「如網紅李子柒製作的,以傳播中華傳統美食內容為主題的系列短視頻,就受到臺灣地區網友的熱情點讚和喜愛。」
  • 推動大運河文化的活態傳承
    2019年2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規劃綱要》,強調「要深入挖掘和豐富大運河文化內涵,充分展現大運河遺存承載的文化,活化大運河流淌伴生的文化,弘揚大運河歷史凝練的文化」。隋唐大運河通濟渠段流經安徽淮北、宿州市的三縣一區,其中泗縣段的28.1公裡水道,是通濟渠段僅存的活態遺址。
  • 第二屆淮河文化論壇在阜陽舉行,安徽省政協副主席李修松,光明日報副總編輯張碧湧分别致辭
    本報訊(記者 王雪潔)12月19日至20日,以「淮河文化與生態文明」為主題的第二屆淮河文化論壇在阜陽市舉行。安徽省政協副主席李修松,光明日報副總編輯張碧湧,市委副書記、市長孫正東分别致辭。安徽省委宣傳部副部長李兵主持。水利部淮河水利委員會主任肖幼等作主旨報告。
  • 精彩海論 | 章氏文化交流活動在浦城舉行!
    9月24日至25日,第十二屆海峽論壇南平分會場·海峽兩岸(浦城)章氏文化交流活動大會在浦城舉行。活動圍繞「擴大民間交流,深化融合發展」主題,積極發揮兩岸章氏宗親的文化交流紐帶作用,增進同胞的親情和福祉,推動兩岸交流合作提質增效。300多位來自海峽兩岸的章氏後裔齊聚浦城,尋根謁祖,共話深厚友誼、共商發展大計。
  • 多維度深化大運河文化內涵認知
    2500多年來,大運河在維護國家統一、繁榮社會經濟、促進文化交流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生動記錄著國脈的世代賡續,傳承著民族的璀璨文明。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大運河是祖先留給我們的寶貴遺產,是流動的文化,要統籌保護好、傳承好、利用好。推進大運河文化建設,保護是基礎,傳承是方向,利用是動能;而一切的邏輯起點,是對其文化內涵的深刻認知。
  • 臨池鎮:採風調研,挖掘傳統文化資源,打造特色文化作品
    採風調研為深入挖掘優秀傳統文化資源,積極打造特色文化作品,1月9日,濱州市文化和旅遊局黨組成員、副局長趙立平一行到臨池鎮採風調研。濱州市派臨池鎮鄉村振興服務隊黨支部書記、隊長安長軍,鎮主要領導及相關工作領導陪同。
  • 講好故事發出好聲音 漳州市多舉措聚焦文化傳承
    漳州市舉辦「林語堂文化藝術節」 林語堂是漳州珍貴的世界級文化資源,打造林語堂特色文化品牌,對於傳承弘揚優秀傳統中華文化、深化海峽兩岸及對外文化交流具有重要意義
  • 積極傳承和發展優秀傳統文化
    我省是文化大省,歷史底蘊深厚、傳統文化資源豐富。建設文化強省、提升河北文化軟實力,要堅持在繼承中創新、在創新中繼承,深入挖掘燕趙文化資源和底蘊,實施一系列文化傳承工程,以時代精神激活優秀傳統文化的生命力,實現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
  • 海峽兩岸(浦城)章氏文化交流活動在浦城舉行
    9月24日至25日,第十二屆海峽論壇南平分會場·海峽兩岸(浦城)章氏文化交流活動大會在浦城舉行。活動圍繞「擴大民間交流,深化融合發展」主題,積極發揮兩岸章氏宗親的文化交流紐帶作用,增進同胞的親情和福祉,推動兩岸交流合作提質增效。300多位來自海峽兩岸的章氏後裔齊聚浦城,尋根謁祖,共話深厚友誼、共商發展大計。
  • 提升媽祖文化效應 持續深化對外交流 省外辦一行來莆田調研
    座談會上,王天明認真聽取了我市外事工作及媽祖文化品牌建設情況匯報,對我市充分發揮媽祖文化資源優勢,持續深化對外交流工作所取得的成效給予充分肯定。王天明指出,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強調要高舉和平、發展、合作、共贏旗幟,積極營造良好外部環境,推動構建新型國際關係和人類命運共同體,這為我省開展外事工作指明了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