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音讀書筆記5:《詩經.周南.螽zhōng斯》

2020-10-27 一燈啊一燈

周南.螽zhōng斯


螽斯羽,詵詵shēn兮。

宜爾子孫,振振zhēn兮。


螽斯羽,薨薨hōng兮。

宜爾子孫,繩繩mǐn兮。


螽斯羽,揖揖jí兮。

宜爾子孫,蟄蟄zhé兮。


1.螽zhōng斯:一種蝗蟲類的昆蟲,多子。

*現在科學技術進步,直翅目昆蟲中專門分出了一科,叫作螽斯科,在分類學上和蟋蟀科關係很近。成蟲身體呈扁或圓柱形,顏色多為綠或褐色。雄性有翅個體在前翅附近有發音器,通過左右兩翅摩擦而發音。(此信息來自維基百科——螽斯科)


2.羽:翅膀。


3.詵詵shēn:眾多的樣子。這裡指螽斯群集。


4.振振zhēn:繁榮振奮的樣子。*此為古音。


5.薨薨hōng:昆蟲群飛的聲音。

*薨:原指死。愛看宮廷劇的人,對這個字應該不陌生了。常會聽到僕從尖著嗓子傳:「某某某——薨了!」隨後就有人手中杯盞墜地,大驚失色,兩腮垂淚,噎不能語等等情節……古代侯王死,叫作薨。唐代以後二品以上的官員死了,也叫作薨。帝王或王后死,叫作崩。《禮記.曲禮下》:「天子死曰崩,諸侯死曰薨,大夫死曰卒,士曰不祿,庶人曰死。」可謂死也死得等級森嚴。


6.繩繩mǐn:眾多的樣子。

*作這個讀音時,還可表示謹慎的樣子。《管子.宙合》:「故君子繩繩乎慎其所先。」


7.揖揖jí:聚合、會聚之義。

*通常讀作yī,指拱手行禮,如「作揖」、「一揖到底」。


8.蟄蟄zhé:螽斯群集而和諧相處、安靜的樣子。



隨感:

很短的一篇,卻步步都是阻礙,這一個個的疊詞,看起來很美,查起來很慢……不過也很有趣。

螽斯多子,所以古人以螽斯來表祝福,祝人多子多孫。這首詩有很強的畫面感,且極富韻律,讀來朗朗上口。

按理說,螽斯有害於農作物,在條件簡陋的農耕時代,應是令人惱恨的所在。可是古人卻取它多子的特點,來表祝福,心也是真大。但是這份包容、樂觀、豁達,不知怎的,也有些令人動容。

而且,就算不論古人的心境,只看他們對自然萬物如此細緻入微的觀察,也很值得今天的我們學一學。

停下腳步,慢一點,看一看,聽一聽——蟲兒振翅了,詵詵兮,薨薨兮,揖揖兮。


讀書筆記參考資料來源:

[1]程俊英譯註,《詩經譯註》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10

[2]駱玉明解注,細井徇撰繪,《詩經》微信讀書電子版,果麥文化,三秦出版社,2017-12

[3]王力、岑麒祥、林燾等編著,《古漢語常用字字典》第4版,北京:商務印書館,2005

聲明:

1.本文圖片來源於頭條免費正版圖庫版權方,任何網站、報刊、電視臺、公司、組織、個人未經版權方許可,不得部分或全部使用。

2.本文個人原創,未經許可,不得以任何形式進行轉載。

相關焦點

  • 注音讀書筆記14:《詩經·召南·草蟲》
    召南·草蟲喓喓yāo草蟲,趯趯tì阜fù螽zhōng。未見君子,憂心忡忡chōng。亦既見止,亦既覯gòu止,我心則降jiàng。陟彼南山,言採其蕨。未見君子,憂心惙惙chuò。亦既見止,亦既覯止,我心則說yuè。陟彼南山,言採其薇。未見君子,我心傷悲。
  • 注音讀書筆記9:《詩經.周南.漢廣》
    周南.漢廣 南有喬木,不可休思。漢有遊女,不可求思。漢之廣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翹翹qiáo錯薪,言刈yì其楚。之子于歸,言秣mò其馬。 5. 江:長江。永:指水流很長。 6. 方:也作「舫fǎng」,用竹木編成的筏子,這裡作動詞用,指乘著小筏過江。「不可方思」,就是說水流太浩大了,乘著小筏子難以渡過。 7. 翹翹qiáo:高高的樣子。錯:雜亂。薪:柴草。 8. 言:動詞詞頭。
  • 《詩經》注音讀書筆記2:周南.葛覃tán
    5.喈喈jiē:喈,是鳥鳴聲,常「喈喈」連用。這裡指黃鳥相和的鳴叫聲。6.莫莫:茂盛的樣子。7.刈yì:割。濩huò:煮。將葛煮後取纖維,用以織布。8.絺chī:細葛布。綌xì:粗葛布。*讀作xì的反而是粗布,大概、可以這樣記一記區分吧……9.斁yì:厭棄。這裡就是說怎麼穿都不厭。
  • 注音讀書筆記6:《詩經.周南.桃夭》
    5.於歸:古代女子出嫁稱為「歸」,或「於歸」,表示往歸夫家。6.宜:和順、和睦。7.有蕡fén:即蕡蕡,這裡指桃子成熟肥碩的樣子。有:形容詞詞頭,和疊詞作用相似。蕡fén:草木果實碩大。8.蓁蓁zhēn:草木繁盛的樣子。
  • 詩經·周南·螽斯_朗讀、注音、翻譯及賞析
    詩經·螽斯詩經·國風·周南·螽斯原文螽斯[1]羽[2],詵詵[3]兮。宜[4]爾子孫,振振[5]兮。螽斯羽,薨薨[6]兮。宜爾子孫,繩繩[7]兮。螽斯羽,揖揖[8]兮。宜爾子孫,蟄蟄[9]兮。螽斯注釋及注音[1]螽〔zhōng〕斯:俗稱蟈蟈,直翅目昆蟲,身綠色或灰褐色,善跳躍,雄螽斯顫動翅膀能發聲。[2]羽:振翅。[3]詵詵〔shēn shēn〕:眾多貌。[4]宜:合適,適宜。
  • 《詩經》注音讀書筆記1:周南.關雎jū——關關雎鳩 在河之洲
    5.參cēn差cī:長短不齊的樣子。6.荇xìng菜:一種水草,可食。葉片形狀像睡蓮,比較小巧,浮於水面,5-10月份開花結果,花朵呈黃色。*張載《泛湖》詩:「春菰gū牙露碧,水荇葉連青。」菰,生長在池沼中的多年生草本植物,俗稱茭白。7.流:順著水勢去採。8.寤:睡醒。寐:睡著。
  • 人多勢眾《詩經•周南•螽斯》原文,瑾名軒譯文
    《螽斯》螽(zhōng)斯羽,詵詵(shēn)兮,宜爾子孫,振振兮。【瑾名軒譯文】蝗蟲拍打著翅膀,成群結隊亂紛紛,你的子孫多又多,多得孔武有力量。螽(zhōng)斯羽,薨薨(hōng)兮,宜爾子孫,繩繩兮。
  • 注音讀書筆記7:《詩經.周南.兔罝jū》
    5. 公侯:周代統治階級的爵位,泛指統治者。*《禮記.王制》:「王者之制祿爵,公、侯、伯、子、男凡五等。」也就是統治階層的俸祿和爵位,共依次分為這五等。6. 幹gān:盾牌。城:城牆。*平常很少會想到「幹」有盾牌的意思,但是對詞語「幹戈」卻不陌生——泛指兵器,多用來比喻戰爭。現在常用「大動幹戈」來形容大張旗鼓地行事。
  • 注音讀書筆記3:《詩經.周南.卷耳》
    5.陟zhì:登、上,一般指登山或登高。嵬weí:高大聳立。崔嵬,或嵬嵬,都是形容山石高大而不平的樣子。 6.虺huī隤tuí:腿軟無力的樣子,也可理解成極度疲勞而生病。*虺還有一種讀音huǐ,是一種毒蛇。屈原《天問》:「雄虺九首。」 7.姑:姑且。
  • 注音讀書筆記4:《詩經.周南.樛jiū木》
    5. 福履lǚ:福祿。6. 綏suí:安,安撫。*《詩經.大雅.民勞》:「惠此中國,以綏四方。」7. 荒:掩蓋。8. 將:扶助。9. 縈:纏繞。10. 成:成就。讀書筆記參考資料來源:[1]程俊英譯註,《詩經譯註》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9[2]駱玉明解注,細井徇撰繪,《詩經》微信讀書電子版,果麥文化,三秦出版社,2017-12[3]王力、岑麒祥、林燾等編著,《古漢語常用字字典》第4版,北京:商務印書館,2005聲明:1.本文圖片來源於頭條免費正版圖庫版權方
  • 古玉中的詩經(4)
    宋金玉器「螽斯」玉掛件和田白玉,局部有褐色沁螽(zhōng)斯:一種直翅目昆蟲,常稱為「蟈蟈」因為繁衍不息產子多而被古人喜愛,認為是祥瑞的象徵而出現在眾多古代藝術品中。詩經•國風•周南有一篇《螽斯》是這樣描述的:螽斯羽,詵詵兮。宜爾子孫,振振兮。螽斯羽,薨薨兮。宜爾子孫,繩繩兮。螽斯羽,揖揖兮。宜爾子孫,蟄蟄兮。
  • 第五十三日 螽斯詩經_國風_周南
    學習記錄:1、螽(zhōng)斯:或名斯螽,蟈蟈。一種直翅目昆蟲。農民耕種在田,見飛蝗產卵孵化的若蟲極多,年生兩代或三代,是宜子,後代極多的動物。南方上海地區方言稱「叫咕咕」。如今,時至盛夏便有農民挑籠擔擔,走街串巷,叫賣這種昆蟲。家有幼童,長輩往往會買上幾籠,裝在自家竹製精巧的蟈蟈籠中,每日以毛豆餵食。
  • 學習詩經《螽斯》了解先民對新人子孫興旺的祝願
    《國風·周南·螽斯》是中國古代詩歌總集《詩經》中周南的第五首詩,這是先民為祈求多子多孫而唱的一首民歌。螽斯是一種繁殖能力極強的昆蟲,據說一次能產九十九子。故借其來祝願新人多子多孫的。《螽斯》[先秦 無名氏]螽(zhōng)斯羽,詵(shēn)詵兮。宜爾子孫,振(zhēn)振兮。螽斯羽,薨(hōng)薨兮。
  • 《詩經·國風·周南》十一篇總結(解讀)
    《詩經·國風·周南》11篇讀完了,溫習一下,也整理一下。所謂「周南」,是指輔佐周武王、周成王的周公旦所分管的地區。當時召公和周公旦一起輔佐朝政,把都城西安一分為二,西安以東作為周公旦的採邑,由周公旦管理。西安以西作為召公的採邑,由召公管理。著「周南」地區是指周公旦的採邑的南方地區,也就是現在的河南省的黃河以南至湖北北部地區。
  • 《詩經-國風-周南-螽斯》拼音誦讀版(帶注釋),快快收藏了~
  • 螽(zhōng)斯衍慶:一隻普通昆蟲從詩經幻化為圖騰
    《詩經·國風·周南》第五篇,螽(zhong)斯:」螽斯羽,詵詵兮。宜爾子孫,振振兮。螽斯羽,薨薨兮,宜爾子孫,繩繩兮。螽斯羽,揖揖兮。宜爾子孫,蟄蟄兮」。螽斯(蟈蟈)鳴聲靚麗,節奏歡快,其之情狀,載歌載舞。詩篇頌揚蟈蟈之種興旺,在生產力低下的上古時期,人們對生命繁衍有所欲求。既有成語「螽斯衍慶」引申為子孫滿堂之吉祥語。
  • 讀詩經《草蟲》知相思。未見時,我心則憂。既見時,我心則悅
    方玉潤《詩經原始》評:「一章,秋景如晦。二、三章,由秋而春,歷時愈久思念愈切。」下面我們來看一下原文。《草蟲》[先秦 無名氏]喓(yāo)喓草蟲,趯(tì)趯阜(fù)螽(zhōng)。未見君子,憂心忡(chōng)忡。亦既見止,亦既覯(gòu)止,我心則降(xiáng)。
  • 注音讀書筆記18:《詩經·召南·羔羊》
    讀書筆記參考資料來源:[1]程俊英譯註,《詩經譯註》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26[2]駱玉明解注,細井徇撰繪,《詩經》微信讀書電子版,果麥文化,三秦出版社,2017-12[3]王力、岑麒祥、林燾等編著,《古漢語常用字字典》第4版,北京:商務印書館,2005
  • 《詩經周南》就是「楚風」
    《詩經》有十五個國風,似乎「國風」裡面都是周朝分封的諸侯國,比如鄭風/衛風/齊風/秦風…「周南」在哪?但是一翻開詩經,國風裡面的「周南」就讓人困惑了,好像周皇室沒有分封「周南」這個國呀,「周南」到底是哪裡呢?同樣讓人困惑的還有「召南」是哪呢?歷史上楚國的版圖非常大,核心彊域包括今天湖南/湖北,楚國後期還兼併了吳國/越國大部分土地,也就是把江蘇/江西/安徽/浙江都納入版圖了。
  • 注音讀書筆記13:《詩經·召南·採蘩fán》
    5. 澗:夾在兩山間的水溝,即山中小溪。*王維《鳥鳴澗》:人閒桂花落,夜靜春山空。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6. 宮:一說宗廟,符合以蘩祭祀的習俗。一說公侯家的桑蠶室,亦通。7. 被bì:通「髲bì」,用頭髮編成的假髻,作為當時婦女的一種髮飾,相當於今天的假髮。8. 僮僮tóng:首飾盛貌。形容蠶婦假髻高聳的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