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能創業就不要打工,打工很難變有錢,你怎麼看?3點分析

2020-12-11 學習委猿

「打工是不可能有錢的」,這句話確實說中了很多底層打工者的心聲,很多人都覺得,打工是賺不了多少錢的,要想發財就得創業。

阿祖在鎮裡的單位幹了幾年,太過於安穩,他找上我說要辭職,問我要不要一起創業。他說:待在單位裡實在賺不到什麼錢,有本事的人都創業去了。

我勸他:賺錢不一定非得創業,找份好工作,依然能有不錯的薪酬收入。

他卻說:沒本事的人才打工,打工的人永遠賺不到多少錢,有錢人都做了老闆。

類似的話我聽不少人講過,相當一部分人認為,只有翻身做老闆,才能賺大錢,才算得上是成功人士,否則永遠都是個打工仔。

這樣的話很能煽動人心,也很危險,只有理性看清其中的利益關係,才做出適合自己的妥當選擇。

否則,我就見過很多大老闆創業失敗,一夜之間,一無所有,心態徹底崩潰。

01如何定義「有錢」

很多人都覺得自己缺錢,很窮。這種所謂的「窮」,並不是真的貧困到沒地方住,連飯都吃不起,而是現有的經濟實力達不到自己的欲望追求。

年薪幾萬的人喊窮,年薪二十萬的人也喊窮。說到底,都是相對性貧窮,衣食住行沒有問題,但就是覺得自己的經濟水平處於社會的底層,或是生活品質比不上別人。

以目前社會對家庭經濟的基本要求來說,有房有車可以是小康家庭的標準。如果以此來定論「有錢」,進入公司打工也能達到這個目標。

如果是以財務自由作為「有錢」的標準,那大部分創業者也沒有達到這個標準,而也有一些職場人在拿到公司股份後達到財務自由的。

以我自身經歷來說,就是通過打工實現財務自由的。而我身邊一些辭去單位工作,貿然創業的朋友,雖說是小公司的老闆,但整天為經濟發愁,經常找人借錢。

說到底,即便是以「賺錢的可能性」來衡量創業和打工,創業未必就一定比打工好。

如果是考慮到風險和壓力的話,打工反而是更好的選擇,畢竟只要你有實力有價值,能競爭好崗位,風險有公司給你扛著。

而創業的話,隨時都有可能大起大落,從白手起家,到家財萬貫,再到一無所有,也是分分鐘的事而已。

02兩個平臺各有優劣

考上清華北大可以說是有本事了吧,但你看清華北大出來的有幾個去創業,20%的比例不到。是因為不去創業的人都沒本事嗎?顯然不是。

對真正有本事的人來說,創業還是進公司,不過是平臺的選擇而已。如果能找到適合自己發揮的平臺,進公司當然是很好的選擇。如果沒有,那就只能創業,造個平臺讓自己發揮。

很多人創業,實際上是一種無可奈何的選擇。

任正非因為失察導致公司被騙200萬,請求公司給機會將功補過,最後還是被辭退,只能創業。

馬雲大學畢業後到處投簡歷,都被刷掉,連去肯德基面試,也只有他一個人被淘汰,那就創業吧。

也正是創業,使得他們成為頂尖的企業家。也是因為創業,讓他們吃盡苦頭,任正非還患上了抑鬱症。

創業的優勢在於更「自由」,和擁有更高的可能性。所謂的自由,不是每天逍遙自在,而是可以決定自己想做什麼。更高的可能性,包括賺更多錢,以及發展到企業頂尖位置的可能。

而創業的劣勢在於,巨大風險,創業失敗率甚至超過90%。以及巨大的壓力,即便你成功把公司搞起來,作為老闆,你也要扛住帶領公司發展,帶領下面一群人的壓力。

選擇工作的平臺,優勢在於壓力相對更小,更有保障,只要自身有實力,可以在不同的公司裡跳動。

打工的劣勢則在於,在一定程度上被壓榨,工作上的自由空間很小,工作內容聽安排,工作時間要看老闆,薪酬也是得看公司的,想發展還得看機會。

03三個方面選擇適合發展的路

作為一名有實力的職場人,應該選擇打工還是創業呢?還得結合自身實際,從三個方面來考慮:

1、有多大的野心

有的人選擇創業純粹是出於自身喜好,不喜歡在公司裡安安穩穩賺錢,更想要自己出來打拼,創造自己想要平臺,自己做產品,追求刺激等。

所以還得看自己對事業追求的野心在哪裡,如果是想穩定的家庭和事業狀態,對經濟上沒有那麼高的追求,找個能夠供房供車的工作,會更適合。

如果是想要打拼,實現自己的事業追求,希望大富大貴,財務自由的,創業確實是最有可能的選擇。

對創業者來說,野心確實很重要,當遇到各種困境和壓力的適合,往往是欲望和野心支撐著你往前闖。

2、抗風險和抗壓能力

如果是想要創業,就要有抗風險和抗壓能力的準備。

創業失敗的概率很高,即便是前期抗起來,市場競爭激烈,生存壓力也會很大,前幾年基本都有隨時競爭失敗的風險。

創業者要儘可能保證不影響到家庭經濟,至少確保創業失敗不會使得家人的基本生存都出現困難,或是無家可歸。

另一方面則是,做好24小時加班工作的心理準備,面對市場競爭和內部管理的壓力,要熬得住,或者花大錢請高手來扛住。

所以創業前一定要做好可行性的評估分析,如果沒有這幾點準備,則不要選擇創業,好好找份工作先積累自己的資本。

3、自身的實力優勢

並非每個人都適合創業,比如技術性人才,更適合找個好老闆,進入適合自己成長和發揮優勢的平臺,在公司裡面埋頭苦幹。

通常適合創業的基本都是領導型人才,雖然自身硬實力沒那麼強,也沒那麼專業,但很有個人魅力和風範。

如馬雲,能凝聚人心,帶動大家的積極性,有足夠的眼界,大家也衷心跟隨。蔡崇信第一眼見到馬雲,就辭掉幾百萬的工作,跟著他創業,可見其魅力。

另一種優勢則是,有資本或是有資源,比如有一定的門路能拿到項目,有人才資源、貨物資源、合作夥伴資源等,通過資源整合也能帶動創業的成功。

所以要先認清自己的能力優勢在哪裡,是適合崗位上的工作,管理工作,還是適合做一名領導,帶著團隊打拼出一條路。

選擇對了,成功的機會自然就會比較大。

相關焦點

  • 為什麼有人說不能去親戚家打工?
    我們經常會說「關係戶」,無論在職場還是創業中,讓人羨慕不已。或許很多人都會覺得到哪裡打工都是打工,還不如到親戚的公司裡打工,可以利用關係得到一些照顧,工資可能會更高,也許還會有更好的發展。但是事實真的如此嗎?其實大多數我們聽到都是不歡而散。
  • 千萬不要進工廠打工了,這個說法對嗎?
    有人說:「千萬不要進工廠打工了,誰去誰後悔。」越來越多的人,嚮往自由自在的生活,特別羨慕那些家裡很有錢,可以常常去旅遊的人。越來越多的人,摩拳擦掌,想要創業,辛苦幾年之後,一輩子都可以過衣食無憂的生活了,可以在四十多歲就「退休」。
  • 很多人明明說打工沒前途,為什麼還有那麼多人去打工?
    現如今很多人都會吐槽說打工沒前途,有時候還天天抱怨,那麼為什麼還有那麼多人去打工呢?完全可以做點別的事情來改變打工生活的,為什麼還有這麼多人還是選擇打工呢?很多人說,打工是沒本錢生意,人過去就行,而且,當前大部分國人都是打工的很正常,不是所有人都能做生意的,因為現在哪怕開個小店都有極大風險,現在實體經濟未找到定位,有點迷茫,不建議入行,剩下的只能打工了,說真的,就是打工也不是很穩定,現在很多工廠老闆都快撐不下去了,我一個朋友說工資又變相下調了,本來就是體力活沒什麼高科技,但對個人的手藝有一定要求,就這樣的老師傅都說快幹不下去了你可想而知
  • 勸農民一句,有錢打工,沒錢還打工,嘗試當老闆的,早已負債纍纍
    不信你看農村那些稍微有點出息,賺了點錢的農民,最喜歡幹的事兒無非是兩樣,一個是把老家的房屋給收拾收拾,讓人看起來氣派明亮,甚至成為村裡的標誌,這是一件光宗耀祖的事兒,另外一件事兒就是不管幹啥
  • "打工是不可能的了,這輩子不可能打工",不打工難道想創業?
    網上有這樣的一個帖子:月薪決定了我對老闆的態度,這句話其實很有道理月薪1000:老闆,我是你爹月薪2000:老闆,wqnmlgb月薪5000:老闆腦子有坑,背後說壞話月薪1萬:老闆說的有點問題,但我不說話月薪2萬:老闆說啥就是啥,給錢就行月薪3萬:老闆說什麼都是對,如果有人錯了,那一定是我
  • 有人說:「再窮也不要給親戚打工」,這個說法你同意嗎?
    可是,生活中總是聽到有人說:「再窮也別給親戚打工。」第一次聽到這句話的時候是小學二年級,那時候我很詫異,心裡都在想為什麼呢?親戚不都是關係比較親近的人嗎?為什麼不能靠近他們,在他們的手底下幹活,大家互幫互助,然後去過上更好的生活呢?都知根知底的,也不用維維歐諾的做人啊?
  • 打工人打工魂打工都是人上人
    1、不要要求所有人都有創業心態。 創業還是打工,只是一個選擇,沒有好壞和高低之分,並不是選擇打工就不能有卓越的貢獻,每個人情況不同我們要尊重。 我就遇到一個哥們每月5萬左右的壓力,你說他一個月拿幾千和你創業,他家人怎麼辦?
  • 不能出門打工,但又沒錢創業,還有什麼辦法賺錢?
    打工的心酸,我們不必多說,想必每個人內心深處都埋藏著一段艱辛。受疫情影響,大部分人沒法出去打工,但生活還是要繼續,想創業又沒有錢,這個時候可以趁空閒時間提前思考一下,疫情解除後如何利用現有資源,找準創業方向和項目。其實擺在我們面前的其實也就三種選擇!
  • 年輕人在職場怎麼修煉自己?任正非:員工多一些打工心態!
    打工人打工魂打工都是人上人,大多數年輕人進入社會後總是要去打工的,有人說自己可以去創業,但有打工的經歷、鍛鍊之後去創業更容易成功不是?心態決定成敗,不管打工還是創業,心態的正確與否都很重要。馬雲曾提出一個備受爭議的觀點,他說「996」會帶來福報,他對於批評是有心理準備的:有人奉勸我不要捲入這樣的「不正確」話題,不討人喜歡,主動招罵,還展示了「資本家的獠牙面目」……是在自毀「形象」。但就事論事的話,馬雲所說對不對呢?還是很有道理的,是吧。
  • 創業風險高?樊登讀書創始人:打工才是人生最大的風險
    有人說創業是改變命運實現夢想的方式,也有人說創業是被媒體炒熱的坑。想創業「創業風險高」就是你避不開的問題,家人說事業單位穩定,朋友說打工更輕鬆,唯有「創業風險高」。創業絕對不是高風險的事情,反而打工才是樊登讀書創始人、首席內容官樊登在某場活動中表示:"創業絕對不是高風險的事情,反而打工才是。常年在一個崗位上,技能老化,除了能做可以被機器替代的事情之外別的事情都不會做,這個才是人生最大的風險。"
  • 工作種類那麼多,為什麼就不能給親戚打工?3點原因告訴你真相
    3點原因告訴你真相社會上有許許多多的事情可以做,種類齊全,自己想要做的事情都有,但是就要看自己到底行不行,能不能去到自己想要的崗位上去,就要看自己是不是很優秀,自己是不是夠努力。能不能突破千軍萬馬到達自己想要去的彼岸。
  • 究竟是打工好,還是創業好,聽聽老闆們怎麼說的
    我站在一個更客觀兒立場去分析一下。究竟是打工好,還是創業好。我分別與職場人士、老闆分別交流,他們是這麼看待這個問題的。網友成都小兵。我倒是很喜歡當老闆,可是資金不夠。以後有了錢一定要創業做老闆。做老闆不會受人管束。也沒有人對我考勤。所以還是做老闆更自由。掙的錢也更多。小兵的話還是一種對打工和創業膚淺的認識。
  • 為何有人說寧願窮死,也不給親戚打工?考慮這些問題你也不會願意
    有人說中國是一個靠人情發展的社會,雖然說有些片面,但事實上,若是進入社會想要發展的更順暢一些人情的確是非常重要的,靠朋友,靠親戚等等,都能夠給自己帶來一些便利,但是有人說,就算是窮死,也不要在親戚手底下打工,那麼這是為什麼呢,給親戚打工不是能夠謀得更多的方便嗎?
  • 在外打工十年的大哥說,不要跟太窮的人結親,她能拖垮你一輩子啊
    1、哥們,我就不揭穿你了,好自為之2、這是誰弄得,我都不好意思損毀了3、小姐姐你有這樣的老公挺好的!5、本以為你會掉下去的,沒想到你還能玩花樣6、在外打工十年的大哥說,千萬不要跟太窮的人結親,她能拖垮你一輩子啊7、哈哈鏡嗎,挺好玩的8、妹子,鼻屎作為武器這樣真的好嗎9、少年身手真的不錯
  • 迷茫的你不知道何去何從?看蘭蒔思維論打工!
    蘭蒔論打工:我失敗的時候,有兩種選擇,第一,打工;第二,創業。我毫無疑問選擇了創業,這是骨子裡落定的事情。當然,也曾在受人蠱惑的時候,動搖過軍心,難道真的不創業去打工?在於人們的理解,打工家庭告訴孩子,打工是有出路的,打工是正確的,年輕人必須打工,年輕人必須得有五險一金的保障,街坊鄰居紛紛議論誰誰誰打工七險一金,好不快活。隨後這幫打工的年輕人,開始羨慕人家的福利待遇……可是……正常來講,我們是不是應該羨慕創業成功的人?羨慕勇於實現自己夢想的人?羨慕敢想敢幹的人?
  • 打工是不可能打工的了,不打工哥出獄
    打工是不可能打工的了,這輩子是不可能打工得了 ,做生意又不會做。就是流浪這種東西,才能為維持了生活這樣子。在外面流浪就像在家一樣,過年我都不回家那種,就平時家裡出點事,我才回去看看這樣子。在外面流浪的感覺比家裡好多了。在家裡面一個人很無聊,都沒有朋友,女朋友玩。
  • 打工人,打工魂,打工打成吃土人,尾款你還好嗎?
    "打工人,打工魂,打工都是人上人",在座各位"打工人"如今應該已經升級了吧?畢竟自從"雲養貓"開啟到現在也有一個月了,你們現在可能已經不是"打工人"了,而是進階版的"尾款人"了吧?什麼?你說你沒有?這個雙十一,難道打工的錢只配讓你買點土吃吃,連尾款都不配擁有了嗎?不能吧,買土不是也得花錢嗎!不說別的,小編為了爭當"尾款人"可是拼了命的養貓付定金,各種玩法真是讓小編頭暈眼花,只能在內心默默跪求不要再有這麼複雜的玩法了,就算精力跟得上,咱這腦子也不夠用啊!就不能單純一點嗎?
  • 進擊社:想要暴富,在打工時期練就一口真氣
    三,打工的結果 天上的星星參北鬥, 說走咱就走。 ——《好漢歌》 就是能攢夠技術,資源, 說走就走, 為自己的創業暴富做準備。
  • 什麼樣的人能做老大?為什麼很多聰明的人只能去打工?
    「領導永遠不要跟下屬比技能,下屬肯定比你強;如果不比你強,說明你請錯人了。比什麼?」1.比眼光:比他看得遠;2.比胸懷:誰比誰強,不是能力強弱,而是看誰能包容誰;3.比實力:在所有人都沒辦法的時候你還有辦法。
  • 李嘉誠說:打工是最愚蠢的投資,只理解字面意思,那就大錯特錯了
    這些年來,關於打工者的話題還是比較多的,社會上也經常有人會討論關於打工者的事情。其實每個人都有一個發財夢,都想要成為老闆,只不過這比較困難而已。有些人選擇了創業,當然,創業的人也要承擔更多的風險,有些人想要穩妥的收入,最後選擇了打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