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到底什麼是修心?修行為什麼要修心?
如果沒有事情的起始,就不會有結果。這個起始,就是一個人造下的業。無論善業還是惡業,都是因緣而起。因為有業,所以必然會有一個結果,所以也稱之為「業果」。一個人不造下業,也就是不造前因,就不會有後面的業果。這種業果,無論歷經多少劫,它都不會消亡。佛教中一直流傳著這樣一句話:「菩薩畏因,凡夫畏果。」為什麼菩薩會畏因呢?其實菩薩並不畏因,她是心無所動的。
-
人生修行,修身修心
有的人走了歧途,沒有扛住來自方方面面的壓力,也泯滅了自己的善良天性,做一些蠅營狗苟或是偷雞摸狗的事情,他們的人生,沒有什麼價值和意義。人生最好的修行,要修身又修心,身要立得正,要擁有足夠讓別人信服的品質,心要足夠強大,足夠溫和,有能力承受和應對世上的一切。
-
人生就是一場修行,修行貴在修心
而強大的內心,需要一點點去修行,《格言聯璧》有言:「鬧時煉心,靜時養心,坐時守心,行時驗心,言時省心,動時制心。」做到這六點,人生才能內心強大,無往不利。01鬧時煉心王陽明說:「越是艱難處,越是修心時。」
-
佛說——人所有痛苦源於心,修行就是修心
人在於心,人生就是修心,一些時候,心中莫名舒暢,整個人生龍活虎,有了無限活力。一些時候,心中莫名難過,整個人無精打採,毫無生氣。可外界什麼都沒有改變,只是心中莫名其妙生出來的感情左右了整個人,整個人完全讓心控制了。佛說,人生一切苦難起源於心,要想脫離苦海,唯有修心。也是,有些事,心把它想得無路可走,便失去了希望,其實沒有那麼糟糕。
-
修行不如修心
現代社會崇尚修行的人很多,尤其是宗教界。在佛教界有一個加措活佛,他寫了一本很暢銷的書,這本書的名字叫《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這本書裡面有一句話說「修行就是修心」。由此,很多人把加措活佛這句話理解為「修行」與「修心」是一回事。其實,這種理解是不準確的。
-
西遊記的人生哲學:人生就是一場修行,修行即修心!
人生就是一場修行,修行即修心,這就是西遊記的人生真諦。「欲知造化會元功,須看西遊釋厄傳。」吳承恩開宗明義,揭示了修行的奧秘所在。釋厄,從字面上來解釋,即度過劫難的意思。在吳承恩編撰西遊記之前,西遊釋厄傳就是一部唐僧師徒西天取經,歷經九九八十一難的傳記。造化會元功,指的是修行的真諦。而對於我們來說,其實講的就是修行即修心的人生哲學。
-
人生的智慧:一切修行,歸根結底都是「修心」!
最近突然非常想寫一篇修心的文章。因為憑著我自身的經歷與對書籍的感悟,我覺得一個人修心真的太過重要。人生的苦,在得與失之間,花謝芳不敗,心靜福自厚。修行之人常常在靜中將幸福邂逅。其實我們想一想,我們每個人赤裸裸的來到這個世界上,經歷一番,又光禿禿地離開。這個過程是一場旅行,更是一場修行。
-
真正的修行,離不開修心!
真正的修行,離不開修心。真正的修心,離不開佛經的指導。人生如夢幻,在夢幻中,你永遠無法體會真實是什麼樣的。世間種種法,一切皆如幻。若要看見真實的存在,就要使自己修到真實的境界。道家稱之為真人,佛家則稱之為佛。佛家將事物的存在,稱之為空,也說人世間的一切都如夢幻泡影。
-
修心——人生修行之路
人生就是一場修行,修行貴在修心。人在做天在看!天是自然,是宇宙法則。 在江山聖石文化傳統教育基地,心書萬張江山盛世圖,願祈天天眾生安。心書是用心中的力量閉眼書寫&34;海到盡頭天是岸,山至高處人為峰&34;山高人為峰,海闊心無界"的說法。人生是一次修行之旅,睜眼看世界苦海無邊,閉眼修內心回頭是岸。
-
渡人先渡己,修行先修心!(經典)
有人說,傷害你的人,其實是來渡你的,對此,我無話可說,只能說,這渡人的方式有點殘忍,可是最終想一想,人還不是自渡,自己過不了自己這一關,誰也渡不了你。渡人先渡己,修行先修心。其實,我覺得,我們無需想著如何去渡人,先想想如何渡己吧,先想想如何修心吧。渡己已是不易,要渡人,更是難上加難。能渡人者,必先自渡,會修行者,必先修心。修好心,或許就是自渡吧!渡人先渡己渡,是什麼?是船?
-
禪思:修行修行,其實修的就是一顆平靜的心
禪思:修行修行,其實修的就是一顆平靜的心.修身就是修心,修一顆平靜的心。心態不安靜的時候,外在的表象如大悲大喜,對身體的傷害是很大的。心態平靜了,一切看得很淡,心情自然好,對身體而言當然是好。心態擺正了,事事順利,一帆風順,內心裡沒有那麼的不滿知偏見,也沒有那麼多痴心妄想和執著。每日漫步在熱鬧的街市,穿梭於燈紅酒綠之中,如何保持一顆平靜的心?
-
103歲高僧:好色之人,當斷「邪淫」,怎樣修行修心?
103歲高僧:好色之人,當斷「邪淫」,怎樣修行修心?眾所周知,在佛教修行之路上,佛門中人是要戒「邪淫」的,若是「邪淫」之人修行勢必會前功盡棄。而普通人更需要斷「邪淫」,在事業和情感上都需要把握好自己對異性的態度和尺度。否則「邪淫」的果報是非常嚴重的。
-
佩戴佛教吊墜對修行有沒有作用
很多人問到佩戴佛教吊墜對自身的修行能不能起到作用?小編認為,佩戴佛教吊墜是對自己的一種提示與警醒。我們在工作與生活中,會遇到很多不順心的事情,在焦躁不安,情緒不穩的時候,想到佛菩薩在胸口,專心誦念南無阿彌陀佛,你便會感到心安與平靜。
-
人生就是一場修行,人活一世修心一生
一燈能破千年暗,一智能滅萬年愚,我們的心就像是千年沒有見過光明的黑屋子,如果能點亮內心的燈,那麼千年的黑暗就被照亮。我們的智慧也就像燈光,照亮我們內心的愚痴無明,無明就是煩惱,遮蔽我們的真心。人活一世修心一生,修行的人修的是內心,不是環境,不是物質。
-
對於禪宗思想的領悟,不是「出世」修行,是「紅塵」修心
禪宗是從原始佛教裡獨立出來的,傳說釋迦牟尼佛有一天講法,匯聚了很多阿羅漢菩薩,世尊拈花,迦葉會意微笑,這樣一來,以心印心的原始方法就出來,後人用這樣的方法去修持自己的「心」,有一本修心的經書叫做《楞伽經》,在五祖弘忍大師之前,這是「印心」的借鑑,到五祖的時候,他改用《金剛經》來印證自己的心。
-
對修行修心的一些思考
第二種情況:如上圖所示,今天尾盤的拉升,到明天不具有持續性,落下來了,那麼明後天還有一個尋求二買買點,甚至跌破3175點,形成c段下跌的可能性。但是,不管哪一種,你都應該分批分點位布局股票了,因為我們無法確定到底走哪一種情況。
-
小乘佛教,信徒們如何修行?其實就是這三個內容
學佛的人都知道,佛教並沒有大、小乘之分,但現實當中,分大、小乘幾乎已是人們的思維慣性,如很多人都認為,中國最本土、修習人數最眾多的禪宗就屬於大乘佛教。那麼,小乘佛教是什麼樣子呢?或者說小乘佛教是的修行是怎樣的呢?
-
出道仙,一切唯心造,修行即修心
修行,談到修行,很多人以為修行就是吃齋念佛、參禪打坐、誦經拜佛、做慈善工作,甚至是修一些神通、特異功能等等,其實所謂的修行,並不玄妙神秘,簡單來說,修行就是修正自己的身體、語言、行為、心念的偏差之處,無論通過任何方法,只要能達到這個最終目的,都是修行。
-
學佛其實就是修心
對於這種現象我很反感,這種人進佛門不想修行,只想旅遊。你即使把行為修好了在社會上是個好人,也稱是個上品的人,可你仍然是一個世俗人,不能了生死,了生死就要修心。有句流行的話,「心想事成」。你心裡想結婚,你就會去當妻子當丈夫,這就是心想事成;你想有個兒子,你就會成媽媽成爸爸;你想賺錢,你會做老闆;如果你想買房子作為你的私有財產,你做了鬼還會留在這個房子裡。蘇州有個暴發戶,人死了,房子賣不出去,因為半夜裡樓上會有木魚聲,人家害怕。多少人想修行,心卻不在修行上,結果都是空忙。要修行成就,必須通過聞思修。
-
學佛是修行,修行即要修心,而修心之事何其之難
那時有一個小小的插曲,我們為了誰在左邊誰在右邊有了分歧,也就是到底大哥在左還是在右。那時一個寺院的僧人正好坐在附近的石頭上,於是我建議去問問他。不記得他告訴我們應該在哪邊了,印象中那個僧人只是隨意的揮揮手,便不再理會我們了。其實現在想來,佛家哪會管什麼結拜的禮儀,佛家本來看事事無常呀。果不其然,我們這種笑話一樣的結拜,後來的結果也是不了了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