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治通鑑 這是一本怎樣的書?

2020-12-14 騰訊網

毛澤東曾十七次批註過《資治通鑑》,並評價說:「一十七遍。每讀都獲益匪淺。一部難得的好書噢。恐怕現在是最後一遍了,不是不想讀……而是沒那個時間了中國有兩部大書,一曰《史記》,一日《資治通鑑》,都是有才氣的人,在政治上不得志的境遇中編寫的《通鑑》裡寫戰爭,真是寫得神採飛揚,傳神得很,充滿了辯法。」近代著名學者梁啓超對此書評價也相當之高:「司馬溫公《通鑑》,亦天地一大文也其結構之宏偉,其取材之豐贍,使後世有欲著通史者,勢不能不據以為藍本,而至今卒未有能愈之者焉。溫公亦偉人哉!」

《資治通鑑》為宋神宗欽賜其名。書名的意思為「鑑於往事,有資於治道」,即以歷史的得失作為鑑誡來加強統治。全書內容以政治、軍事和民族關係為主,兼及經濟、文化和歷史人物評價,目的是通過對事關國家盛衰、民族興亡的統治階級政策的描述警示後人。由此可見,《資治通鑑》的得名,既是史家治史以資政自覺意識增強的表現,也是封建帝王利用史學為政治服務自覺意識增強的表現。

《資治通鑑》簡稱《通鑑》,是北宋司馬光主編的一部多卷本編年體史書,共294卷,歷時19年告成。它以時間為綱,事件為目,從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寫起,到五代的後周世宗顯德六年停,涵蓋了16朝1362年的歷史。它是中國第一部編年體通史,在中國官修史書中佔有極其重要的地位。

《通鑑》徵引史料極為豐富,除十七史外,所引雜史諸書達數百種。書中敘事,往往一事用數種材料寫成。遇年月、事跡有歧異處,均加考訂,並註明斟酌取捨的原因,以為《考異》。《通鑑》具有相當高的史料價值,尤以《隋紀》《唐紀》《五代紀》史料價值最高。《通鑑》也有相當高的文學價值,司馬光一人精心定稿,統一修辭,故文字優美,敘事生動,歷來與《史記》並列為中國古代之史家絕筆。

司馬光為此書付出畢生精力,成書不到兩年,他便積勞而逝。他在《進資治通鑑表》中說:「臣今筋骨癯瘁,目視昏近,齒牙無幾,神識衰耗,目前所謂,旋踵而忘。臣之精力,盡於此書。」

相關焦點

  • 《資治通鑑》是一本什麼樣的書?
    第一次聽說《資治通鑑》是在中學上老師講的歷史課上,老師說這是北宋年間宰相司馬光編寫的一部史書,它是我國繼西漢司馬遷編寫的《史記》後又一部重要歷史巨作,在我國歷史上具有劃時代的意義。老師還說這本書主要講述的是北宋以前,周威烈王以後,各朝各代的興衰史,具有總結歷史經驗教訓,以史為鑑,謹記失敗,避免錯誤的一本重要歷史文獻。我們最早知道司馬光是小學時學的司馬光砸缸救人的故事。
  • 《資治通鑑》是部怎樣的書(圖)
    深入核查後,讀者們會發現,在《資治通鑑》裡失蹤的,不僅僅是李白、杜甫,還有很多跟他們同樣大腕的中國歷史名人,比如屈原。其他歷史小名人,被《資治通鑑》「遺忘」的更是不計其數。這當然不是以司馬光為首的《資治通鑑》編纂團隊的疏忽。
  • 《資治通鑑》:這本被偉人放床頭讀了17遍的書,告訴今人何道理
    偉人對於這卷書也稱得上愛不釋手,據晚年照顧他的護士孟錦雲介紹,那本已經被翻得十分破舊的《資治通鑑》一直擺在他的床頭,而他也曾十分熱烈的同這位照顧自己飲食起居的護士討論過書中的種種。那時他剛被湖南省立高等中學錄取,老師符定將一本叫做《通鑑輯覽》的書送給他,這本書是清朝時的一部官修史書,內容十分的精簡,體例篇幅十分適中,在閱讀了這本書之後,青年偉人便對讀史這件事產生了十分濃厚的興趣,各類史書都要翻閱兩下。
  • 《資治通鑑》的讀法
    十幾年前,我在學校裡開了「《資治通鑑》導讀」課,這是一門面向全校學生的文化素質課,挺受歡迎。在備課的過程中,我讀完了《資治通鑑》,有的內容還是反覆讀。六年前,這門課在清華大學的慕課平臺「學堂在線」上線,線上聽課的學生近十萬人,選擇認證學習的也有幾萬人。《〈資治通鑑〉與家國興衰》是根據這門課的講稿整理的,2016年在中華書局出版,入選了當年的年度「中國好書」。
  • 怎樣讀《資治通鑑》
    司馬光六歲就學,七歲開始就迷戀上了《左傳》這部書,「自是手不釋書,至不知饑渴寒暑」(蘇軾《司馬溫公行狀》)。司馬光編撰《資治通鑑》,與幼年嗜讀《左傳》,應該有著密切的聯繫。這從《資治通鑑》的體裁選擇和時代斷限上,都能得到佐證。首先,在體裁上,《資治通鑑》選擇的是和《左傳》一致的編年體;其次,在斷限上,《資治通鑑》始於「三家分晉」,是接著《左傳》往下寫的。
  • 聖經是一本怎樣的書
    如果說全世界所有的書裡,閱讀量最高,印刷量最多,翻譯語言版本最多,那一定是《聖經》。今天我們就來介紹一下,《聖經》究竟是一本怎樣的書。《舊約》的成書時間從公元前1500年左右到公元前400年左右,包含摩西五經、歷史書、詩歌與先知書等。《新約》的成書時間從主後50年到主後100年左右,包括四福音書、使徒書信、啟示錄等。全書一共40位左右作者,跨越大概1600年左右寫成。作者中既有君王、祭司、政治家,也有漁夫、稅吏、牧羊人。
  • 《周易》到底是一本怎樣的書?
    這一篇,鎬夫試著嘗試跟大家討論這樣一個提問:《周易》到底是一本怎樣的書,鎬夫一時回答不上來,這很傷鎬夫臉面。問太淺了,如:「周易的周是哪個周字哪?」,這樣又傷自己臉面。所以,這樣模糊式的狀態其實正是《周易》的重要特點之一。《周易》原稱《易》,相傳為周文王姬昌所演繹,所以稱為《周易》。《易徑》也就是《周易》,因為列入儒家四書五徑之內,所以稱之為徑。就好比你的國家教師資格證到手了,可以開堂講課了,就稱為教師,之前就叫臭老九,這當然只是一種玩笑。
  • 6-14歲必讀的《資治通鑑》,這套書給孩子講「活」了
    清朝歷史學家王鳴盛這樣說:「此天地間必不可無之書,亦學者必不可不讀之書也。」曾國藩評價其為「先哲驚世之書」,梁啓超稱讚它「亦天地之一大文也」。毛澤東,更是整整啃了17遍!說自己每讀一遍都受益匪淺……作家馮唐甚至堅定地表示:「如果只讀一本書,我就選《資治通鑑》。」這樣的一部絕世奇書,無論喜愛文學還是歷史的孩子,都絕對不可錯過。
  • 《白鹿原》究竟是一本怎樣的書
    《白鹿原》,是陳忠實最具代表性的作品,當初在寫《白鹿原》的時候時,陳忠實就說,他想擁有一本可以放在棺材裡當枕頭的書。然後,他回到了鄉下,花了幾年時間,嘗盡了寂寞和孤獨,寫成了這一部奇書《白鹿原》。1997年,《白鹿原》獲得第四屆茅盾文學獎。2006年,評選「作家富豪榜」的時候,陳忠實在還排在第13位。
  • 毛澤東與資治通鑑
    《資治通鑑》這部編年體通史,論其地位,可用清人王鳴盛的一句話來概括:「此天地間必不可無之書,亦學者必不可不讀之書也。」《資治通鑑》的作者司馬光(1019—1086年),立志要寫出一部內容有「善可為法,惡可為戒」之用,形式有簡明扼要之長的通史。他於北宋英宗治平三年(1066年)將自己編成的從戰國到秦亡這一段歷史的編年體《通志》八卷進呈英宗,得到英宗的讚賞和支持。
  • 偉人讀了十七遍《資治通鑑》,到底是什麼書值得讓人反覆讀?
    歷史書有很多:《戰國策》、《史記》、《資治通鑑》、《三國志》等等,數不勝數。但是最適合我們的到底是哪一本?如果有人問我學歷史要看那些書?我一定會告訴他學歷史必看的一本書-《資治通鑑》。要知道前段時間人民網、光明網大力推薦這本書,這本書不僅是公認的帝王之書,更是偉人最喜歡的一本書。歷史上的人物對這本書評價十分高,更是有人讀了十七遍資治通鑑,並且每讀一遍就會在書上做好批註。
  • 感覺迷茫的時候,讀讀《資治通鑑》
    但《資治通鑑》卻不僅僅是一本單純的史學典籍,翻開厚重的書冊,我們將看到的,是一個有著極高學術追求的文人,對治國者的殷殷期盼,是對每一個翻開這本書的讀者的尊尊教誨,《資治通鑑》既是寫給帝王的史書,更是一本寫給所有人的史書。
  • 《資治通鑑》在說什麼
    要說這怎麼算讀懂一本書,首先最低線是讀完它,其次是解答書中疑惑。至此,我拋出疑團,並尋找答案。這是一本怎樣的書?歸為史學類書籍,講的是歷朝歷代發生過的故事。是藥七分毒,是史三分假。藥不可全服,書也一樣。歷史怎麼來的?古時有記錄皇帝官員日常會議出行起居大事件的專門文史官。歷史由史官這部分人編寫,當然野史除外。歷史故事從哪裡來的?
  • 資治通鑑裡包含的6字真理,教你如何做好工作、怎樣用人
    《資治通鑑》裡包含的6字真理,教你如何做好工作、怎樣用人我們讀歷史的目的不是去了解他們做了什麼,而是了解他們為什麼這麼做。他們怎麼做的背後其實就是智謀的體現。《資治通鑑》被稱為「帝王之書」,內容以政治、軍事和民族關係為主,兼及經濟、文化和歷史人物評價,目的是讓後世引以為戒。
  • 每日一學|好書推薦:司馬光《資治通鑑》
    在這部書裡,編者總結出了許多經驗教訓,供統治者借鑑,宋神宗認為此書「鑑於往事,有資於治道」,即以歷史的得失作為鑑誡來加強統治,所以定名為《資治通鑑》。《資治通鑑》全書294卷,約300多萬字,另有《考異》、《目錄》各三十卷。《資治通鑑》這樣的編年體史書以時間為坐標,每一年都有相關史料,人和事都沿著時間線條鋪展。
  • 從一本三百多萬字的《資治通鑑》中我讀到了什麼?
    宋神宗認為該書「鑑於往事,有資於治道」,所以賜名《資治通鑑》。我於2014年9月開始閱讀此書。選讀此書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因:第一,自畢業以來即有讀書習慣,常提醒自己要多讀書;第二,對中國歷史各朝代大事記還有許多不清楚不明白的地方,藉此補充對中國歷史的空白;第三,常聽說毛澤東把此書讀了十七遍,想窺視此書魅力之所在。
  • 《資治通鑑》欣賞
    作為一代大儒與當時的另一中國歷史上的改革家王安石政見不和,便自選當時的一流史學才俊作助手離開朝堂去洛陽潛心著作《資治通鑑》,嘔心瀝血十九年終於完成。 司馬光編《資治通鑑》的目的就是要「監前世之興衰,考當今之得失」。
  • 【戰地日記】一本新型冠狀病毒圖畫書是怎樣誕生的?
    原標題:【戰地日記】一本新型冠狀病毒圖畫書是怎樣誕生的?   一本圖畫書從組稿到印刷、再到面世要用多久?在這個被疫情打亂的春節假期裡,中國少年兒童新聞出版總社(以下簡稱中少總社)低幼中心《幼兒畫報》和《嬰兒畫報》的女編輯團隊告訴我們,這個時間可以是19天,或者更短。
  • 為什麼說《資治通鑑》是帝王書
    《資治通鑑》四個字,宋神宗給起的。「有鑑於往事,以資於治道」。話說,著名的前三史《史記》、《漢書》、《三國志》,都是紀傳體。紀傳體者,這裡一篇《項羽本紀》,宣傳項羽如何揍劉邦;後面一篇《高祖本紀》,說劉邦如何得天下;每傳各有主人。司馬遷可以一邊誇廉頗,一邊誇白起;一邊寫蘇秦,一邊寫張儀。
  • 《資治通鑑》好在哪裡?顧炎武:後世不可無之書
    而《通志》得到了宋英宗的重視,並且下令要求司馬光繼續編撰,到了宋神宗時期則賜名為《資治通鑑》,這也就奠定了古今史書中的著作。且司馬光精心定稿,並且文字所用優美,除去史料價值以外還具備了文學價值,這才奠定和《史記》的並列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