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節執筆/南方張氏義工群
濮陽這回又拿那海外淘來的張姓古族譜說事,再次讓人笑得肚子痛。
濮陽《書》中說:「宋、明時代有部《山陰白魚潭張姓族譜》(引者註:應為《白魚潭張氏族譜》),其中明確記載:『濮陽吾祖之所自出,其族之別與留於鄄城者,奚翅數十百家』;『濮陽蕃本根』。這些話譯成白話文就是:濮陽是我們張姓始祖地,其後代族人分支遷徙居於鄄城的,何止數十百家。濮陽是我張氏繁息的祖根。」
好怪異的解說!學過幾天中文的,一聽都會噁心,都會憤怒於智商受了侮辱。那族譜中寫著的「吾祖」、「吾家」,顯然特指白魚潭張氏那個家族,怎麼會扯到整個華夏張氏、扯到張姓始祖?!「濮陽吾祖之所自出」,明明是說他們那個家族的開基祖出自濮陽,根本不是說「濮陽吾始祖之所出」嘛!尤其「留於鄄城者」怎能曲解成「遷徙居於鄄城的」?留於=遷徙居於?你用的誰家辭典?這般指鹿為馬,不是比某專家那著名的「降居=降生」更雷更荒唐嗎?!
自知蝦蛋蛋扯得太離譜,濮陽《書》又辯白:「人家族譜中明明記載著濮陽和鄄城是兩個地名,當時的濮陽是濮陽,鄄城是鄄城,你有什麼資格和因由說人家說的濮陽是鄄城,鄄城是濮陽?人家明明說濮陽是鄄城張氏的『本根』!」
這番辯解,強詞奪理不說,還繞口令繞來繞去,誰不嚇倒?誰不繞暈?
但事實、地圖畢竟鐵硬地擺在那裡,世人一望就明白!的確,千幾百年來,古族譜所說的濮陽與鄄城時分時合,有時濮陽就是鄄城,有時「濮陽是濮陽,鄄城是鄄城」。但不管怎樣,古族譜說的濮陽地方,遠在當今山東,跟你當今濮陽隔著省隔著州隔得八桿子打不著,死活扯不上絲毫關係!不信?有圖為證:
至於當今河南濮陽,也確曾幾度改名,但無可奈何的是,千好幾百年間,那裡無論怎麼改頭換面,卻從來始終完全根本沒稱過濮陽!且地名中連半個「濮」字都不曾出現!且看證據:
把人家山東那地名撈到河南僅僅幾天,竟就瞞天過海盜名欺世,假扮成了宋明舊朝的山東鄄城濮陽!任性胡攪蠻纏,盜搶別家祖墳,侮辱人家先祖,就不怕那祖上有靈,衝冠一怒,死命報應你們以及你們的子孫?
唉!這造假造得,太險太低級也太不值了吧?
灰頭土臉刨故紙,勞神費力幾十年,東土西洋大搜尋,上窮碧落下黃泉,好不容易在地球背面刨到個古族譜孤本,上面寫有「濮陽」、「本根」字樣,就以為什麼「祖根」終於刨到了救命的文據書證。然而,天道總是超級犟,造假死活不成真!那寶貴的古譜孤本,到頭來仍然全面徹底充分準確鐵定無疑地證明:當今濮陽縣,與華夏張姓的所謂「祖根」地、「發源地」什麼的,完全根本從來始終挨不著邊!連人家山東舊濮陽白魚潭張氏一族的「本根」,你當今濮陽也遠遠地扯不到手邊邊!
自己越洋海淘挖來的鐵證,鐵硬地否定了自己!這黑色幽默,夠黑的。
造個假,咋就這麼難呢?!
哦,你們不是養著些「流威師」嗎?造假前後,難道始終沒去問一問?
只是得友情提醒:問誰,都別問某某大師。史實表明,這些大師實在太大太大了,眼睛不好使,除了瞎猜就是猜瞎,總在幫倒忙。比如,看見古書裡「降居」等詞語很生疏,就瞎猜成常見的「降生」;趕腳「張姓為黃帝軒轅氏所賜」人們太熟悉,就故作高深瞎猜成張姓受賜於什麼高陽氏;看見白魚潭張氏族譜中「濮陽吾祖之所自出」,就偷換一字再錯位重組,瞎猜成「濮陽吾始祖之所出」,且瞎JB叫喚「張姓祖根在濮陽的說法,古已有之的!是我們這裡婦孺皆知的!」
單只這樣撕光臉皮瞎猜瞎叫也罷了,且他們更擅長猜瞎。比如,你們的救命稻草《白魚潭張氏族譜》也清晰反覆寫明「張氏受姓昉於軒轅之子」,「吾家本名族,受姓軒轅氏」。然而這麼多關鍵字句,那「權威大師」們全都堅決堅定堅持視而不見。拼命海淘回來的要命書證,字字抵萬金啊!可是他們卻對關鍵字句一再選擇性地失明看不見,堅決堅持張姓是什麼高陽氏所賜!
僅僅這麼瞎個次把,也沒什麼。可幾十年來他們不只選擇性地瞎,更長於頑固性地瞎。比如,巨族張氏歷代族譜汗牛充棟,絕大多數都明確記載張姓受賜於黃帝,始祖揮公,源出清河。這麼多族譜文據,「流威師」們卻死活不讀、不認、不提,習慣地始終不渝地偏執著,幾十年如一日,一路來瞎得地黑天昏。
直到海淘幾十年終於找到那白魚潭張氏族譜孤本,唯獨唯一顯現了「濮陽」、「本根」字樣,他們才打了雞血一般,竟相瞎認瞎猜瞎叫嚷,把古時山東濮陽瞎猜成當今河南濮陽,而對族譜中有關受姓軒轅氏的明確記載,卻頑固習慣選擇性地堅決不讀不認,堅持瞎說張姓是什麼高陽氏所賜。
凡此種種臉皮極厚而德性極薄的耍活寶,讓吃瓜群眾全都笑得滿地找牙,而後為大師們羞得無地自容。顯然,靠這等大師指點你們造假,那可絕對作不得靠。他們唯一的能耐,就是把你們,以及有辜無辜的要人大員們,統統瞎扯到陰溝裡去。
不過,瞎猜與猜瞎,或是身體問題,或非人品德性毛病,不必深究。問道於盲,錯在提問的,怪不得別人。陰溝在前,人家咋說你就咋跳,那是你自己活該!
未完待續
更多精彩笑話,敬請期待!
202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