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日,凌晨6:00,北京西四環主路上來往的車輛還屈指可數,街頭不時颳起的風已是寒意刺骨。許多剛從睡夢中初醒的人,還想睡個「回籠覺」。
此時,在西四環路邊的歐式建築美泉宮飯店裡卻是燈火通明、人潮湧動。第四輪家電下鄉產品招標如期舉行,來自全國30多個省市的近800多家生產企業齊聚在此,再度展開了一場面向未來兩年三四級市場拓展的資格賽比拼。《中國企業報》記者在現場看到,從早上6:00開始便有投標企業進場排隊,一直持續到晚上8:00多,最後一家太陽能熱水器企業現場開標完成,幾百家企業在這短短的14個多小時內投出了各自的目標和希望。最終誰能成功入圍在今後2年內藉助政策馳騁於廣闊農村市場的大賽,仍是一個未知數。
緊繃的神經
一提到家電下鄉,一大批中小企業負責人,每人都有一把辛酸淚。
在招標結束許久後,一些投完標的家電企業仍遲遲不願離去,還在相互之間交流著農村市場拓展的經驗與各自的難題,相互借鑑與交流會有不錯的效果。還有不少投標企業的工作人員,則在結束投標後迅速整理資料和行李後,匆忙向火車站趕去,當天早上抵京當天晚上返程,還能節省一筆不菲的住宿費。
在投標現場之外,往前看則是在過去兩年間,一大批小企業藉助家電下鄉政策成功盤活企業的市場經營業績,特別是一批老牌家電企業從生死邊緣又活了過來。還有不少大企業則藉助政策取得了銷售規模上的再次提升,實現了銷量和利潤的雙豐收。往後看則是未來兩年間,家電下鄉政策又將給現有的企業提供哪些發展動力和增長空間,農村市場又將會呈現何種競爭態勢和市場格局。中小家電企業又將如何藉助政策做大走遠?
頗為有趣的是,在當天的空調下鄉招標現場,由於新科空調投標人員投標時忘了登記籤名。第二天媒體就出現了「新科空調退出家電下鄉招標」的新聞,企業隨後不得不緊急闢謠,並出示相關投標證據材料。新科空調相關負責人則明確表示,「下鄉政策是企業開拓農村市場的重要利器,企業沒有不參與的道理,新科也有足夠的實力開發好農村市場。」
經過2年多的宣傳推廣,現階段,家電下鄉政策已經成為很多農村消費者購買家電產品的「風向標」和「指明燈」。一家未參加此前幾輪家電下鄉投標的浙江慈谿某冰箱企業負責人表示,「政策沒有實施前,我們的產品還能以低價優勢在農村市場有不少的銷量,但最近兩年來各地的經銷商都反映賣不動了,老百姓就認有補貼的下鄉機。我一直認為,沒有必要千軍萬馬都擠下鄉的獨木橋,但現在也守不住了,被很多商家逼著來投標。萬一不中標,又要損失一大筆費用。」
緊繃的神經不只是那些一直沒有參與投標的企業,還包括那些已經中標卻要重新招標的小企業們。多家來自浙江、江蘇、山東等地的小型太陽能企業負責人則表示,「太陽能市場就在農村,由於外面一直傳言這是最後一輪招標,如果企業不投標或不中標,將直接影響到未來兩年在農村市場的操作。」
知情人士則告訴《中國企業報》記者,「與大企業不一樣,很多小企業本身實力較弱,不投標就根本無法在農村市場立足。而投標之後,萬一不中標,則又將會產生一筆費用的損失。因此,很多小企業每次在招標前,都會提前到北京活動關係,試圖通過公關評委達到中標的目的。」
實際情況則是,不少已中標的小企業,藉助政策下鄉後並未在市場上達到預期目的。一位家電下鄉中標企業負責人坦言,「企業很痛苦,今年2月才中標,辦理手續、開發經銷商,再鋪貨花了半年多時間,市場銷售還未產生業績。這一輪不投標,前面的投入都將打水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