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詳細院系、專業簡介請點擊連結
經濟系(Department of Economics)
經濟系開設「國際經濟與貿易」、「金融學」、「財政學」3個本科專業,在校生1300餘人。師資隊伍雄厚,教師66人,其中正副教授36人、「雙師雙能」教師16人;下設經濟與貿易、金融投資、大數據智能分析與決策3個研究所;擁有跨境電商實訓室、專業仿真實驗室、職場訓練室、案例討論區等實驗實訓條件。「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獲陝西省一流本科專業和學院特色專業、「國際經濟與貿易」課程獲陝西省一流課程,金融學專業為學院特色專業。經濟系獲省、校級優秀教材特等、一、二等獎5項;獲省、校級優秀教學成果一、二等獎5項;主持完成國家級、省部級課題36項,發表論文120篇;與阿里巴巴等36家單位籤訂了校企協同育人協議。
經濟系堅持「國際化、複合型、重特色、個性化、高素質」的先進教育教學理念,構建「理論+實踐+雙創+素質」四體系一體化培養方案,創建「教、學、賽、研、改、思、創、團、優」九元一體化教學模式,建立「競賽驅動、培植特色、思維創新、學業導師、學問思辯、研哺教學、實踐育人」的培養模式。
經濟系堅持打造「經濟論壇、學科競賽、商務英語應用技能、職業規劃、模擬招聘、經管徵文」等經典特色品牌活動,探索新時代學生教育管理模式,構建三全育人格局,鼓勵學生參加學科競賽、社會實踐、社團和文體活動,成績優異。近五年獲全國性省級以上學科競賽一、二、三等獎56項;38人次獲學科競賽優秀指導教師;12.6%的學生參與論文發表。
經濟系堅持國際化教育理念,2020年開設「中英『3+1』金融國際班」,首創「本碩連讀+中英聯合」培養項目,突出「英文教材+原版教材+雙語教學」特色。
經濟系畢業生獲得用人單位的一致好評,就業率屢創新高。部分學生考入西安交通大學等「雙一流」大學攻讀碩士學位,或赴美、英等國深造。
外語系(Department of Foreign Languages)
外語系設有「英語」「日語」及「商務英語」3個本科專業,其中「商務英語」專業為陝西省一流專業(培育)。外語系下設四個教研室與外國語言文化研究所(研究方向涵蓋區域與國別研究、外國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比較文學與跨文化研究)。師資隊伍職稱、學歷及年齡結構合理,65名教師均為碩士及以上學歷(博士學歷3人,博士在讀3人),具有海外留學經歷佔比37%,其中教授8人,副教授11人,外籍教師3人。教學條件完善,有網絡自主學習室、綜合實訓室及情景交互式實驗室共7個,外語調頻臺和語音錄製室各1個。分別在西安、青島、天津、武漢、深圳等地建有12個學生校外實習基地。
外語系秉承西安交通大學優秀的辦學傳統,堅持「依託優勢學科,加強專業複合,凸顯語言實踐,融合中西文化,培養多元人才」的辦系思路,實行「基礎知識平臺+專業方向模塊」的人才培養模式。近年來,各專業畢業生專業四級通過率達90%以上,就業率95%以上,考研率10%左右。
「凸顯語言實踐,強化語用能力」是外語系人才培養的重要特色,通過舉辦中西文化論壇系列講座、組建學生外語調頻臺、外語角、外語話劇社、外語公共演說和辯論協會等機構平臺、開展外文電影配音、寫作、演講、模擬聯合國、話劇表演、誦讀和翻譯大賽等活動,構建學生外語能力課外拓展提升體系。學生在「外研社杯」全國英語辯論賽、全國英語寫作、閱讀和演講大賽、全國商務英語實踐大賽、CCTV杯全國英語演講大賽、全國大學生英語競賽、國際辯論教育協會「中國公開賽」、韓素音青年翻譯大賽、「海倫-斯諾」翻譯大賽、陝西省大學生日語翻譯競賽、笹川杯全國高校日本知識大賽和模擬聯合國等賽事中都取得了優異成績;在「第18屆陝西省大學生日語才能展示大賽」中獲得乙組冠軍,並獲得日本「京都市市長獎」,學生獲得公費赴日學習機會。
2010年以來,外語系共有百餘名畢業生考取國內外知名大學的研究生,包括:香港理工大學、西安交通大學、東北大學、西安外國語大學、西北工業大學、陝西師範大學、華中師範大學、暨南大學、上海師範大學、南京師範大學、福建師範大學、蘇州大學、河南大學、河北大學、西南民族大學、黑龍江大學等;國外大學有美國舊金山州立大學、英國曼徹斯特大學、英國愛丁堡大學、英國伯明罕大學、加拿大圭爾夫大學、澳大利亞西雪梨大學、日本筑波大學、日本東北大學、日本廣島大學、日本神奈川大學、日本拓殖大學等。
在國際化辦學理念的引領下,學院已與美國科羅拉多大學、內布拉斯加林肯大學、日本筑波大學、縣立廣島大學、愛知大學、城西國際大學、山梨學院大學、德國班貝格大學等多所高校建立了國際交流項目,為外語系學生提供了拓展國際視野的平臺,有將近10%的在校學生有海外學習、實習的經歷。
傳播系 (Department of Communication)
傳播系是我院重點建設發展的系部之一,下設「網絡與新媒體」和「播音與主持藝術」2個本科專業。現有專兼職教師26人,具有正高職稱8人,副高職稱10人,其中包括著名歌唱家貟恩鳳、人民日報海外版原總編輯詹國樞、西安交通大學新聞與新媒體學院院長李明德、中國播音主持「金話筒獎」獲得者陳潔、包志堅、陝西日報原副總編輯張若愚等知名專家學者。
傳播系秉承西安交通大學「重實踐、嚴要求」傳統,將理論學習、實踐訓練、綜合素質培養有機融為一體,旨在為廣播電視、新聞出版、網際網路、影視製作、文博旅遊、會展策劃、藝術教育等行業提供編輯、記者、主持人、網頁設計、融媒體審核員、文秘、講解員、導服、藝術教師等應用型人才。現設有融媒體實驗室、攝影實驗室、形體訓練室,在建數字演播室,還將設置航空實訓艙。在人民日報陝西分社、陝西廣播電視臺、三秦都市報、陝西歷史博物館、西安教育電視臺、陝西新華出版發行集團、西安曲江會展中心設有校外實訓基地,滿足了學生實訓、實驗和專業實習的需要。
網絡與新媒體專業主要學習傳播學和信息科學基本理論、信息採編基本技能,要求學生熟練掌握計算機網絡和新媒體傳播技術,做到七會:會編寫文案,會做公眾號,會拍短視頻,會製作網頁,會編電子出版物,會管理網站,會市場推廣,可以在各類新聞出版單位、黨政機關和企事業網站、各類融媒體自媒體從事相關工作。
播音與主持藝術專業分播音主持和航空服務(航空精英班)兩個方向,由學生根據自身條件和志向自願選擇。前者通過傳播學和播音主持基礎理論基本技能的學習實踐,做到六會:會寫節目文案,會播音配音,會主持各類節目和活動,會講解導服,會短視頻製作,會藝術培訓,可在各類廣播影視單位、文博會展單位、企宣策劃單位、藝術培訓單位和自媒體從事相關工作。航空精英班系與中航聯盟校企合作辦學項目,旨在為我國高速發展的民航業提供高素質服務人才,學生既要學習播音主持理論知識和技能,還要學習航空服務理論知識和技能,通過3年在校學習和1年航空機構實習,畢業生可勝任空乘服務、機場廣播、諮詢接待、安檢地勤等相關工作。
土木建築工程系 (Department of Civil Engineering)
隨著國民經濟的快速發展,人們對創建生活宜居環境、豐富文化活動場所、建設便捷公共基礎設施的需求越來越高。在大規模的土建、交通、橋梁等地上、地下建設的快速發展時期,土木建築工程系(簡稱土建系)秉承新時代建設理念,以現代建築產業結構需求為目標,在「網際網路+」背景下,培養適應於社會需求和「大數據」下土木工程建設的應用型人才。
土建系依託西安交通大學人居環境與建築工程學院的辦學傳統及優質教育資源,現設有「土木工程」和「建築環境與能源應用工程」2個本科專業,擁有教職工37人(其中教授7人,副教授5人,高級工程師3人),外聘專家3人(西北建築設計院、西北電力設計院有限公司教授級高工以及日本德島大學教授等),特聘教授5人(重慶大學、長安大學、西安交通大學等),任課教師大多來自西安交通大學、西安建築科技大學、長安大學等知名高校,具有博士或碩士以上學歷,有豐富的教學經驗、科研和工程實踐能力。
土建系現有理論力學、材料力學、工程熱力學、暖通空調綜合實驗室、工程測量、土工實驗、BIM等6個基礎實驗室和8個專業實驗實訓室,與西安鹹陽國際機場動力公司、陝西省建工集團金牛股份有限公司、長安大學現代工程訓練中心等9家國內知名企業和大學聯合建立了校外實訓基地,為全面培養厚基礎、寬口徑的專業人才奠定了基礎。
土建系理論與實踐並重,科學與人文素養結合,培養的畢業生具備寬廣視野和創新思維。土建系學生課外文化活動精彩紛呈,由團工委、學生會、廣廈萬千光影協會、結構興趣協會、烽火志願服務協會等學生組織和社團舉辦富有創意又趣味的文體活動,結合「00」後大學生張揚奔放的個性,不斷提升學生的創新和實踐能力。
土建系畢業生適應了新時代背景下的社會需求,競爭優勢顯著。近年來,土建系學生在全國和省市各類專業學科競賽中獲獎50餘項,考取長安大學、西安建築科技大學、西安理工大學研究生比例不斷增長,考研率在全院名列前茅。學生就業範圍廣,每年約一半以上畢業生籤約大型央企(中建、中鐵、中冶、中隧)。
機械工程系(Department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
機械工程系(簡稱機械系)目前在校生700多人,開設有「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能源與動力工程」、「機器人工程」3個本科專業。其中「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專業」為陝西省一流專業(培育)和學院重點建設的特色專業, 2018年與浙江吉利汽車有限公司籤訂合作協議,共辦「吉利卓越工程師班」,深化「產教融合、協同育人」校企合作辦學機制。
機械系師資力量雄厚。現有教職工65人(其中教授12人,副教授14人,省級教學名師2人,校級卓越騰飛人才4人),特聘教授2人(西安交通大學長江學者特聘教授、高科技公司總經理)。中青年教師全部具有國內知名大學博士、碩士研究生學歷,教學經驗豐富,科研能力較強。近幾年獲得省級以上教學改革研究項目5項、教學成果獎2項,出版教材8部,發表論文60多篇,授權發明專利10餘項。
機械系教學資源豐富。建有省級「機械工程實驗教學示範中心」,擁有20多個專業基礎課程和專業課程實驗室,能夠滿足本系各專業的校內實驗實訓教學需求;在西安交大智慧機器人創新研究院建有機器人實訓基地,能夠滿足學生在機器人方面的實操實訓;與美國康明斯公司西安分公司合作共建了聯合實驗室,能夠滿足學生的發動機製造運行方面的實操實訓;與東風汽車變速箱公司、洛陽拖拉機有限公司、山東青能有限公司、陝建金牛集團、廣州數控機器人有限公司等十多個知名企業合作建立了長期的校外實習基地,能夠為學生提供良好的校外專業實習實踐條件。
機械系高度重視學生實踐創新能力培養。近幾年在大學生機械創新設計大賽、大學生工程訓練大賽、機械成圖大賽、機器人大賽、創新創業大賽、節能減排大賽等學科競賽中獲得全國及省市級獎項70餘項。畢業證和學位證與技能證書(二維/三維CAD證書、計算機等級證書等)相結合,充分體現實踐育人特色。
建系15年來已經為國家和社會培養了2500多名本科畢業生,主要在汽車製造、航空航天、能源與石油化工等企業、以及政府機關和事業單位均有良好的就業,近年來就業率均在96%以上,每年有10%以上的學生考上西安交通大學、西北工業大學、長安大學、西安理工大學等知名高校的研究生,也有一批學生在美國、韓國、臺灣等國家或地區交流學習。
電氣與信息工程系(Department of Electrical and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電氣與信息工程系設有 「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電子信息工程」、「自動化」3個本科專業,其中「電子信息工程」為學院特色專業。現有在校生1100餘名,專職教工46人,其中高級職稱教師和工程師20人。依託西安交通大學相關專業強大的師資優勢,聘任40餘名具有豐富教學和實踐經驗的高級職稱教師和工程師為本系學生授課並指導學生畢業設計。
電氣與信息工程系具有先進的實踐實訓平臺和濃厚創新氛圍的實踐教學環境,設有電氣與信息工程實驗教學中心和教育部中興通訊ICT產教融合創新基地。擁有電工電子、單片機、PLC技術、電機學、電力電子技術、自動化儀表與過程控制、工業乙太網、傳感器應用、計算機網絡與通信、DSP應用、現代測試技術、4G移動通信、光傳輸與接入、數據網絡與移動互聯、電信工程實訓、雲計算等二十多個實驗室,與大唐集團、中興通訊、蘭州電機廠、秦嶺熱電廠等10餘家國內知名企業聯合建立了校外實習基地。
電氣與信息工程系堅持 「以社會需求為導向、以能力培養為根本、以應用型人才培養為目標」的教育教學理念,按照「保證基礎、注重實踐、強化能力、提升素質」的思路,全面培養高素質應用型人才。本系學生在全國數學建模競賽、全國大學生電子設計競賽等活動中多次取得優異成績。歷屆畢業生深受用人單位歡迎,考研率、就業率以及在國有大型企業、事業單位和黨政機關就業的比例較高。
計算機系(Department of Computer)
計算機系創建於2004年,傳承西安交通大學百年辦學傳統和人文理念,依託西安交通大學的師資隊伍和教學資源,開設了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網絡工程、軟體工程和物聯網工程4個本科專業及數據科學與應用技術研究所;計算機系實驗室是省級實踐教學示範中心;現有教職工35人,教師27人,在教師中具有教授、副教授和高級工程師職稱的教師20人,佔教師人數的70%。
計算機系貫徹學院培養應用型本科人才的辦學宗旨,根據信息技術的發展趨勢和各行各業對計算機技術人才的要求,通過對教學內容和教學對象的深入研究,制定了因材施教的培養計劃,並確定了相應的教學體系和教學方法,同時,為提升人才培養質量,採用「按大類招生、按模塊培養、靈活設置專業方向」的培養模式,學生經過2年左右的學習建立基本專業認知後,可以在系內自願選擇任何一個專業完成後續專業課程的學習,為以後從事自己感興趣的職業奠定基礎。
為了適應人工智慧、大數據、物聯網、雲計算等新技術、新領域的迅速發展及社會對IT人才的多元化和差異化需求,計算機系構建了因材施教、個性化、差異化的人才培養體系,在新生中擇優開設「大數據科學」和「人工智慧」兩個實驗班,加強通識教育和專業基礎教育,培養人工智慧及大數據科學領域高素質人才。實驗班及普通班根據計算機系的相關標準和要求進行分班教學、每學期可根據學生成績及學習意願和興趣進行動態調整。
計算機系建系16年來為國家和社會培養了大批優秀畢業生,大量畢業生入職百度、小米、深信服等國內著名企業,每年有部分畢業生考取國內雙一流高校研究生和選擇出國留學進一步深造。
護理系 (Department of Nursing)
護理系成立於2007年,依託西安交通大學醫學院優越的師資力量和豐富的醫療實驗、實習資源,本著「少、精、尖」的培養理念,以培養「高素質、綜合性、應用型」護理人才為目標,形成了「理論教學、臨床見習、臨床實踐相結合、雙證並舉」的人才培養模式。
護理系現設有「護理學」、「康復治療學」2個本科專業。按照「保證基礎、注重實踐、強化能力、提高素質、突出特色、整體優化」的人才培養思路,建立了涵蓋理論教學、實踐教學及素質培養三個方面的護理人才培養方案。護理學專業旨在培養具有寬厚的人文社會科學知識和技能、紮實的醫學及護理學基礎理論、護理學專業理論及基本技能,能夠從事專科護理、社區健康服務、預防保健等方面工作的高素質應用型本科護理人才。康復治療學專業旨在培養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和職業素質,系統掌握康復醫學專業知識、現代康復和傳統康復治療操作技能,具有良好社會適應能力和持續發展能力的高素質應用型專業人才。
護理系任職教師29人,其中省級教學名師1人,教授9人,副教授11人,講師9人。所有任課教師均具有從事醫學專業課程理論及臨床實踐教學的經驗,絕大部分專任教師屬西安交通大學醫學院及附屬醫院相應系(科室)的骨幹、專業帶頭人。這些教師豐富的知識經驗使學生在校期間就可以接觸到臨床前沿最新的護理理念和護理技術。
為保證實踐教學的高質量運行,400餘平米的現代化校內實驗實訓室供學生實踐練習。校外臨床見習、實習基地長期定向合作單位包括西安交通大學第一、第二附屬醫院、省人民醫院、高新醫院、西安市三院等。目前,往屆及應屆護理專業畢業生共計654名,留職西安交通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工作的畢業生近百人,西京醫院四十餘人,一部分畢業生就職於唐都醫院、省人民醫院、交大口腔醫院、高新醫院、西安市中心醫院、西安市紅十字會醫院、武警總醫院、西安市結核病醫院等省、市級衛生系統在編單位,其餘學生均留職生源所在地的市、縣級醫院。另有部分學生考取護理專業研究生,進一步深造。
管理系(Department of Management)
管理系開設「會計學」、「財務管理」、「工商管理」、「人力資源管理」、「市場營銷」、「物流管理」等6個本科專業。
管理系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創新教育理念,創建了「基於能力的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大力推廣案例教學、參與式教學和情景教學,採用計算機模擬、沙盤推演、項目訓練、職場訓練等多樣化實踐教學和科目,訓練學生以科學思辨與理論應用為依託的核心能力、以管理職能與管理技術為依託的業務能力和以實踐積累與變革創新為依託的發展能力,培養具有現代職場觀念和職業習慣,具有較強的職業能力和創新精神的中高級應用型管理類優秀人才。
管理系師資團隊優秀、教學資源豐富。在50多位專任教師中教授、副教授近30名,具有企業管理崗位工作經驗的「雙師型」教師9名,陝西省教學名師1名,18名兼職教授均為傑出的企事業單位高級管理者;建成了集計算機模擬實驗、沙盤推演訓練、職場訓練、3D實景體驗、職場崗位訓練、VBSE跨專業綜合訓練等多種科目於一體的「管理類專業實踐教學中心」和15個實習實踐教學基地。
管理系教學研究與改革成果豐碩,「會計學」專業為陝西省一流專業、陝西省專業綜合改革試點專業、學院首批特色專業建設項目,「市場營銷」、「財務管理」專業為學院特色專業建設項目;應用型管理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管理實驗教學示範中心等分別獲得陝西省專業綜合改革項目的建設立項;《會計學》獲批為陝西省一流課程,《會計學》、《管理學》為陝西省精品資源共享課程,《管理學》、《財務管理》、《現代企業管理》是學院精品課程建設項目;「管理類專業基於職業能力的應用型本科人才培養模式的研究與實踐」榮獲2015年陝西省高等教育教學成果二等獎。「管理類專業職場訓練課目的研究、開發與實踐」獲2018年學院優秀教學成果一等獎、2019年陝西省高等教育教學成果二等獎。
管理系建立並不斷完善「服務與管理相結合、專管與自治相結合、興趣與專業相結合」的新型學生工作模式,打造管理案例分析大賽、會計知識與技能大賽、職業生涯規劃大賽、物流管理大賽等專業技能大賽和管理大講堂、職業精英進校園等管理類特色品牌活動,全面拓展和提升學生的職業素質。
藝術系(Department of Art)
藝術系現設有「書法學」、「中國畫」、「視覺傳達設計」、「環境設計」4個本科專業,擁有一支以專家為主導,中青年教師為主體,在專業領域具有影響力的教師隊伍。
藝術系實踐教學條件充足,建有數碼動畫、二維動畫、視覺傳達、環境藝術綜合、書畫臨摹等專業教室和實驗室,充分滿足專業教學和實驗與實踐的需要。藝術系與省內外多家企業建立了良好的合作關係,建有20多個專業實習基地,通過校內模擬實踐與校外實習相結合,不斷提高學生專業實踐技能。近年來,學生獲國家級獎項9項,省級獎項數十項。
藝術系針對當代藝術領域的實際,為達到藝術行業人才需求標準,重在培養學生掌握本學科紮實的基礎理論及技能,並具備能夠獨立藝術實踐及表達設計意圖的能力。藝術系打破傳統的人才培養模式,以「厚基礎、寬口徑」為指導思想,靈活設置專業課程和實踐環節,注重個性化人才培養,學生在高年級專業學習階段可以按照興趣及特長選修不同的專業方向,為學生提供更多的自主學習空間,以提高學生在不同藝術領域的適應性,並引導學生在專業技能提高的同時強化專業思維的拓展,努力將學生培養成為具有創新精神、競爭能力、全面發展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
中興通訊技術學院簡介(ZTE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2016年,經國家教育部發展規劃司批准,西安交通大學城市學院與中興通訊公司實行校企聯合辦學共建通信工程專業,成為陝西本科獨立院校中唯一一項教育部-中興通訊ICT產教融合創新基地項目。校企雙方基於ICT企業先進的設備和技術,共同投資一千多萬元建設了基礎通信實驗室、信息化實驗室、雲計算實驗室、工程實訓實驗室等專業實訓環境,實現理論學習與技能實踐的緊密結合。
通信工程專業(校企合作項目)以信息化和產教融合為基礎,構建具有競爭優勢的智慧學習工場,通過資源建設、師資隊伍建設和創新創業工作推進人才培養質量提升。通信工程專業(校企合作項目)緊跟ICT產業發展趨勢,開設移動互聯、移動通信兩個專業方向,培養掌握電子系統和通信網絡的基本知識和設計方法,具有綜合運用電子技術、信號處理技術和通信技術理論與方法解決工程問題的基本能力的應用型技能人才。
通信工程專業(校企合作項目)採取「專業技能」和「職業素質」雙主線課程體系,實行大學教師和企業工程師「一課雙師」教學模式,依託雙創工作室培養學生團隊協作能力及創新創業能力,ICT企業技術專家直接參與教學和學生指導,讓學生能夠實現對行業的崗位、技能、職業發展的清晰認知並樹立明確的目標,通過專業技能的學習及實踐,畢業生具備世界500強企業員工職業素養和專業技術雙重競爭力,為學生順利就業夯實基礎。
本專業學生畢業時根據學生成績擇優推薦就業,實現畢業與就業的無縫對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