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里斯多福·諾蘭科幻大片
《星際穿越》隨著藍光碟的上架又在影迷圈中掀起了新的一波熱度。3月20日,本片的國版雙碟藍光、鐵盒版藍光及DVD上市。美國時間3月18日,Paramount Home Entertainment邀請了幾位記者一起參觀位於加州帕薩迪納市的著名的噴氣推進實驗室(JPL)。影片的兩位幕後元老:編劇
喬納森·諾蘭以及影片顧問、天體物理學家
基普·索恩也走進了實驗室,接受了眾多媒體的訪問,為影迷們再度深入解讀影片中的科學疑問。時光網記者也在第一現場專訪了這兩位專家,聽聽他們對於
《星際穿越》,以及時空、宇宙這些永恆命題的見解。
JPL這個實驗室是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的一個下屬機構,負責為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開發和管理無人空間探測任務,行政上屬於加州理工學院管理,始建於1936年。似乎什麼地方比這個實驗室更適合來探討《星際穿越》的科學問題了。
當天的活動先是去參觀JPL,在這裡可以看到很多大學實驗室的特色,也有很多NASA用來探索宇宙工具的模型。記者們還參觀了太空航行地面指揮中心,真切感受到了科學家們是如何為未來探索無盡宇宙做著不懈的努力。也正是在這種精神之下,喬納森·諾蘭和基普·索恩才一起投入到《星際穿越》的劇本創作中。
克里斯多福·諾蘭導演最終打造出了《星際穿越》的成品,並結合了科學與藝術之美。吉普·索恩解釋道,能把他多年來的研究和經驗投入到擁有無盡想像力的電影人作品中,這是一個美妙的經歷。在之後的問答環節中他也表示:「能跟一些最有創新精神、最聰明,但是又沒有科學背景的電影人們一起頭腦風暴,這是最棒的。這樣的交流能激發出非常美妙的東西,這是在此之前我沒有體會過的。」
喬納森·諾蘭還爆料了整個劇組裡吉普·索恩變成了最著急的那個人。喬納森不得不勸他別太心急,電影沒那麼快拍出來。「我不得不跟索普解釋拍一部電影有多麼不容易,我們需要多長時間。他就會跟我說我們都已經忙了多久了,而且他手頭還有忙了三四十年的項目呢。」
喬納森和吉普·索恩都暗示,他們一開始的主意是更加注重科學嚴謹性的,而諾蘭介入之後,他還是決定要更多的保證影片的觀賞性。「黑洞在電影裡其實被創造過很多次了,比如《超時空接觸》,對於這個問題的探討和展現在藝術作品裡甚至比科學實驗室裡還要多。所以我們一定要找到蟲洞的更精彩的呈現方式。我想這就是最基本的靈感。」
在劇本修改的過程中,吉普·索恩的專業性和對於可行性底線的控制起到了非常大的幫助,比如時間的問題。「越接近黑洞,時間就過得越慢,這是一個基於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的老命題了。人們發現在接近黑洞的地方,時間的流速只有遠處的三分之二左右,不會更甚了,但是喬納森和他哥想要一個更大的時間差,最後,克里斯多福說:我希望在Miller星球上的一個小時是地球上的七年。我跟他說:額,這不可能,頂多就是星球上三小時,地球上兩個小時。但是回家之後我想,我可以讓這個黑洞旋轉起來,我可以計算一下如果一個高速旋轉的黑洞能不能達到他們想要的理論值,而且還真的成了。這對我來說太棒了,因為在物理學的層面和體系上來講,我是不會去設想這種事情做這種計算的。」
《星際穿越》裡不僅涉及到蟲洞,結尾處的五維空間也是影迷們討論的熱點,當天喬納森也被問起如何理解這個設定。喬納森說五維空間是諾蘭特別著迷的一個概念,也是他想在片中著重強調的東西。「從理論上說,一個蟲洞的出現意味著有超自然的天文現象,我們並不清楚在這個維度裡面發生了什麼,但是我們在嘗試一點點地用科學和觀察去搭建一個可能性,所以在電影的後段,我們只是想帶你一起進入那個未知的領域,並思考人類的存在意義,以及能力。」
他接著說道:「這部電影的一個主題之一就是溝通,我們如何把知識傳承下去,而不僅僅是給下一代。我們想把這些都融入到影片裡,並且要有情感元素作為動力。最終我們是想邀請觀眾來體驗這種美妙,並試著想像我們在太空中可能發生的一切。」
MTIME:整部影片的籌劃製作耗時十年,最終成片中保留下來的初始概念設定有多少?
喬納森·諾蘭:概念設定是基普負責,這個問題由他來回答吧。
基普·索恩:電影延續的初始概念包括既定的科學背景、涉及到的科技名詞:黑洞、蟲洞、奇點,這些可以扭轉時間和空間的東西,但最終的故事很不一樣,這得感謝喬納森和他哥哥克里斯多福·諾蘭,他們把一個原本平淡無奇的故事變得精彩有趣。
喬納森·諾蘭:我們只是想表現出其中的刺激感,我們的電影基於真實科學,展現這個宇宙的樣貌,其實這個宇宙本身就很精彩,你不需要花費太多想像力,只要讀一讀基普的書,就能認識到這點。我對最終成片非常自豪,它和我剛加入這個團隊時所設想的非常接近,即展現宇宙的浩瀚無邊,以及其中某處發生的有關人類的故事,影片中貫穿了樂觀與希望,這類主題我很久沒在大銀幕上看到了。
MTIME:你是如何平衡片中的寫實與虛構元素?因為雖然影片強調科學真實性,但故事的趣味性也很重要。
喬納森·諾蘭:我從一開始就在和基普探討這個問題。
基普·索恩:我不這樣認為,我覺得這是你寫出來的精彩故事,它和科學元素完美契合。
喬納森·諾蘭:它誕生於科學。
基普·索恩:我會說它誕生於你豐富的想像力。但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它確實是科學刺激的產物。
MTIME:這種空間旅行方式在多少年內能實現?我想到《星際迷航4》裡面的透明鋁現在已經投入了實用,有沒有什麼辦法能讓我們實現星際穿越?
基普·索恩:蟲洞在本片中扮演了星際旅行的關鍵角色,但首先,它可能違反物理學原理,這樣就沒戲了,即便有戲,要製造蟲洞也是極其困難的一件事,遠超人類所能,我很確信未來一千年也很難做到。所以我們的首次星際旅行,我相信我們能做到星際旅行,將會是更加傳統的方式,除非某種先進文明給我們先進的蟲洞技術,就像電影裡演的那樣。
喬納森·諾蘭:我覺得沒戲。
基普·索恩:所以星際旅行的方式會很傳統,但我相信它會實現。
MTIME:你強調本片的科學準確性,是否讓你更容易招致觀眾挑刺?看到觀眾出現各種激烈反應,說「這個問題可以這樣解決」「這個是胡扯」之類的誤解時,你是什麼感覺?
喬納森·諾蘭:當你拿出一個強調科學性的作品,你就暴露在美妙的科學研究法之下,也就是說你把作品展現出來,等候其他人的反饋,這是科學的美妙之處,它吸收各種批評意見,不斷完善提升。對我來說,觀眾對本片的反饋的一個有趣現象是,他們對影片中某些科學現象的反駁幾乎都是錯誤的,宇宙比我們在地球上的體驗要奇特得多,比如相對論、時間膨脹、黑洞附近的星球,很多觀眾一看到就說「這不可能存在!」但他們忽視了一個很重要但也非常基本的問題:這個黑洞是在不斷旋轉,而且速度很快。所以現實其實比虛構還更離奇,所以觀眾在挑刺之前,最好先退一步,理解本片是在試圖展現宇宙中最離奇的現象。
基普·索恩:我早做好了應對準備,寫了一本和本片中的科學問題有關的書,這本書是和電影同一天上架的,但大部分的「專家人士」在第一周並沒有注意到這本書的發售,所以看著這些人發表各種給自己打臉的言論,確實挺有意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