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他曾是個被老師訓斥的學生,
一度想逃離設計行業?
今天的原研哉(Kenya Hara),作為日本設計師的搖籃武藏野美術大學的教授,無印良品「藝術總監」和日本設計中心代表,在設計界的地位毋庸置疑。
無印良品藝術總監:原研哉(Kenya Hara)
無印良品的「設計總監」深澤直人曾說:「原研哉做的,是在修正現存的設計概念,將設計推向一個更高的層次。原研哉的過人之處,是在於他精準的洞察力。他往往能透徹地消化身邊環境帶來的信息,再將這些無形的信息轉化成為大眾所能明白的、看得見的圖像,這不是一般設計師所擁有的能力。」
無印良品設計總監:深澤直人
原研哉年輕時,也有過一段非常焦慮的時期。
在研究生一年級的時候,原研哉進入設計師石岡瑛子的工作室實習。石岡瑛子是一名頂級美術設計師,曾擔任電影《吸血鬼之驚情四百年》的服裝設計,還是2008北京開幕式服裝總設計師。她是原研哉口中「設計師中的設計師」。
石岡瑛子(1939-2012)和她的作品
石岡瑛子對工作嚴格、個性也很強硬,因為對設計的理解差別太大,原研哉在工作室被訓斥得一文不值。石岡瑛子女士一度感嘆「像原研哉這樣的設計師,怎麼可能在日本會被認可?」
北京奧運開幕式浪漫的服裝設計
但她同時也是原研哉口中「在工作態度和方法上,對我影響很大的人。」
剛剛投入設計行業的原研哉,會花很多時間去看展和鑑賞設計作品,但不懂如何表達自己的想法,讓其他人產生共鳴。
後來原研哉回想起,是石岡瑛子提醒他,怎樣才能有效地進行設計工作——「只抓事物的核心,就像獅子只吃動物最重要的心臟,這種抓住重點的能力,對一個設計來說至關重要。「
原研哉一度懷疑過自己,是否真的適合在設計上走下去,在石岡瑛子的事務所只實習了一年,就去了日本設計中心工作。
剛進入日本設計中心時,他接到一個為氣泡酒做包裝的工作。原研哉一度糾結了很久,既想要傳達自己的很多想法,又要兼顧美學價值,最後把自己困住了。
這個時候,之前的老師,身邊的同事,都成了他的學習對象。大學導師向井周太郎先生的設計理念就對原研哉產生了很深的影響。
向井先生的設計注重整體性,並不明確區分產品設計、時裝設計等,而是將設計作為一個整體來考慮。
在實際工作累積和不斷自我思考中,原研哉開始慢慢掌握怎麼運用設計語言與人交流,形成自成一套的設計體系。
2000年,正式工作的第17個年頭,原研哉出版了他的第一本書《RE-DESIGN》,提出了「重新設計」。即重新面對自己身邊的日常生活事物,把社會中人們共有的、熟知的事物進行再認識。
但直到出第二本書《設計中的設計》,覺得自己小有成績時,原研哉才鼓起勇氣與石岡瑛子再次見面。他說,是石岡女士的批評督促成就了自己。
02.
人人都在談的性冷淡風格,
到底是什麼?
原研哉也許是接近建築師審美的平面設計師。
他非常擅長捕捉視覺輪廓,又常用黑白灰色調,將品牌理念和視覺美學融入到建築場所中。
日本代官山網紅「蔦屋書店」就是一個經典案例。整個品牌有意強化了「蔦屋」的漢字形象,英文Tsutaya Books作為次級標識出現。從外部造型到內部裝修,小到一張卡片,蔦屋書店的形象都是非常統一的。
蔦屋書店的外立面、室內標識、產品設計都整體考慮。
原設計研究所擔任了千葉縣森醫院視覺設計以及院內的標識設計工作,包括logo和數字字體等細節,透露出柔軟輕快的氛圍。
千葉縣森醫院
很多文化建築也找到他來設計最重要的logo,比如長崎縣美術館、知美術館、臺南市美術館、La Seine Musicale等等,雖然風格上仍然保留了性冷淡氣質,但都非常直觀地表達了建築本身。
La Seine Musicale 音樂中心
03.
從業40年的設計大牛,
其實不太會設計?
原研哉認為,設計師不能一味地困在自己思維的牢籠裡,要通過不斷地和人交流。
從2000年,擔任第一個展「RE-DESIGN」的策展人開始,原研哉就覺得策展其實是一個很有意思的事情。展覽以「只保留機能,不保留形體,探索設計的本質」為訴求,獲得極多的好評和迴響,部分設計還被收入為日本高中美術教材。
第一次擔任策展人的「RE-DESIGN」
原研哉在學生時代的理想其實是做個建築師。
2014年,他邀請了伊東豐雄、隈研吾 、妹島和世、坂茂等在內的11名著名建築師參與新項目「設計:為了愛犬」。他將狗狗帶到建築現場拍照,沒想到狗狗們最喜歡的,居然是妹島和世的作品。
為寵物造房子:Architecture for dogs
他們發現狗狗都喜歡和自己體毛或者觸感接近的東西,喜歡主人身上的味道,喜歡睡在主人脫下來的毛衣上。
很多人可能會覺得這是一次胡鬧,像是建築設計師的一次玩票。但對原研哉來說,卻是一個很有意義的項目。
人類以自身尺度打造生存環境,小狗們其實是生活在人類的尺度中的,其實這樣的環境對它們來說是不太舒服。但大多數人意識不到這點,並認為是理所當然。
如果從狗的視角看呢?
原研哉的作品就是一個為了調整人類和小狗的視角而設計的家具,參與者從茶杯貴賓犬的角度爬到上面,體驗一下小狗所看到的人類的世界是什麼樣的。
試著為人類以外的存在去設計建築。這是原研哉為建築帶來的啟發。
當然,現在的原研哉認為設計是沒有疆域的。建築作為載體,其實本身並是不是核心,他更想將設計看作一個整體,去理解它的方方面面。
2016年第二屆「HOUSE VISION」
今年9月21日,原研哉擔任總策劃,開啟了第三屆「HOUSE VISION」展覽,前兩次都在日本舉辦,這次來到了中國。展覽探索以家為中心,研究未來生活的各種可能。
2018年第三屆「HOUSE VISION」海報
原研哉認為,HOUSE VISION 其實是以建築為載體,以家為中心,涉及到能源、交通、通訊,或是交流、老齡社會,或是如何將傳統資源轉化為未來資源等社會主題。
原研哉說:「所謂好的設計,並不是好的產品和花樣,而是看這個作品在人與環境之間喚醒了哪些聯繫,蘊藏了怎樣的智慧」。
從業近四十年,原研哉一直在實踐中不斷地對設計本質進行更深地挖掘。
他說「我是一個設計師,可是設計師不代表是一個很會設計的人,而是一個抱持設計概念來過生活的人、活下去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