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帶貨,現在已經不是一個新鮮事物,但是,很多人對於直播帶貨的本質,依然沒有搞懂。
實際上,營銷大師菲利普·科特勒在他的經典著作當中,早就提出過經典框架:STP+4P。
Segment:市場細分——你想要賣出你的產品,你需要搞清楚賣給誰,然後,不可能有這樣一種產品,適合所有的人的偏好——除非是空氣、水。
因此,你想要對市場進行細分,劃分成不同類別。
比如,你是做化妝品的,你就需要把客戶群體劃分成:男人、女人,30歲以下的or30歲以上的。
然並卵。
這樣的簡單粗暴劃分沒有任何意義——因為太粗放了。
所以,你需要添加多個標籤:女人,30歲以下,主要的職業環境是辦公室(室內),平均年收入超過10萬元,已婚,學歷在本科以上,通常是從事非銷售型崗位……經過你這樣的一系列細分市場,擺在你面前的就是一個個的可能進入的領域。
你看看,上述的組合有多少種?
Target:選擇目標市場——上面你羅列出了所有的可能進入的市場,但你需要作出選擇,因為,你的資源是有限的,並且這些市場當中,有的比較容易進入、利潤較高,你當然要選擇最賺錢的市場了。
Position:定位——同樣是一個著名的理論(裡斯與特勞特),這兩位老兄開創了定位理論學派,意思就是當你選了了某一個細分市場之後,你會面臨著大量的競爭對手,這個時候,你需要塑造一個形象,讓你跟其他人有所區別。
很抽象,舉個例子。
假設,你響應了總理的號召去擺攤,比如,賣燒烤。此時,實際上你跟其他人的市場選擇都一樣,擺在你面前的問題是:如何比別人賣得好呢?
定位。
定位就是你如何給自己貼上各種標籤,在消費者心目中留下一個唯一的位置。比如,前阿里高管美女燒烤、空姐燒烤、整條街烤生蠔最好吃的……總之,你要在消費者心目中錨定一個標籤,在這個領域中你是No.1、甚至是only1。
然後,我們就到了4P的環節。
所謂4P,分別是:產品(product) 價格(price) 渠道(place) 促銷(promotion)四個單詞的第一個字母縮寫為4P。
而這其中,促銷就包括了推銷、廣告和打折活動。
看到這裡,明白了吧,所謂推銷、廣告,其實只不過是營銷當中的一個概念。
那麼,說完了整個框架,我們回到主題——直播帶貨的本質與未來。
大家想像一下,最近一段時間,直播越來越像什麼了呢?
仔細想想:很多明星直播賣貨,其實賣得並不好,甚至不開張都有。那麼,為什麼很多商家依然樂此不疲呢?
答案就是:直播賣貨不僅僅是銷售(看上面的框架),直播賣貨同時是一種廣告!
換句話說,商家花了坑位費,讓主播推薦自己的產品,在流量面前亮相,即便是成交不多,但同樣是因為主播的人氣,把流量吸引過來,也實現了露臉的廣告效果。
最初的直播賣貨真的是「銷售」,本質上跟擺攤差不多,在平臺之上(平臺就是農貿市場)開一個攤位,然後就開始吆喝,你吆喝的有趣,流量就來了,之後才有了成交。
而隨著越來越多的名人進入,他們本身就自帶流量,這個時候,他們與平臺的關係就變了——不是平臺帶來流量讓他們成交,而是他們帶來了流量進而讓平臺更加的火爆。
所以,他們賺的錢是要麼銷售,要麼廣告,要麼銷售+廣告。
而普通草根主播想要銷售——需要流量,想要廣告——需要流量,so,很難。
因此,直播賣貨越來越像一個廣告平臺,就像央視廣告、搜尋引擎廣告、門戶網站廣告……但是,你要知道,想要憑藉廣告賺錢,你自己要先出名。
所以,我提供了一個新思路——直播賣貨,你可以賣不動貨,但一定要出名!
假設有這樣的一個操作:你花費十幾萬,找網絡推廣公司,給你包裝一下,定位一個人設,然後水軍推廣、持續熱搜,於是,你出名了,然後你開通主播,聯繫商家,低價進貨並收取坑位費,於是,你賺回了你的投入,然後為了維持你的熱度,再次僱傭水軍,持續推廣你的形象和個人品牌,以戰養戰,這樣的話,是不是一個良好的商業模式循環呢?
我沒驗證過哦!
總結來說,直播賣貨只不過是傳統銷售的一種新形式,絕對不是一個值得你all-in的職業——因為,這和擺攤沒啥區別啊!
除非,你出名了。
李振濤
北師大MBA | 大溝通方法論開創者 | 業績增長與組織發展專家
更多好課,幫助你職場成功: